课题《轻声唱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结题报告

课题《轻声唱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结题报告

学生所处的初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迅猛时期,尤其是变声期的出现为音乐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学生变声期让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上好每一节歌唱课,方法尤为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科学的发声方法——“轻声唱法”在音乐课中的巧妙运用,通过一学年的研究效果明显,现将研究课题总结如下:

一、背景由实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

本课题是根据我校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反馈出来的信息来选定的,因为,对本校学生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特别是在上音乐课前,学生都很喜欢跑到办公室和音乐老师交流今天学习的内容,然后帮老师拿教具,如拿录音机、课本、教具等等上课用相关的教具,拿到教室里的讲台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等待着老师的到来,为老师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一切的迹象都能说明学生是非常喜欢上音乐课的。可是,课后音乐教师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涨,但唱歌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变得死气沉沉,学生这样的表现,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影响着教与学质量,更是谈不上有效教学了。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想问题的起源还是和教师教学教法息息相关的,初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许多同学都不注重唱歌的方法,在歌唱教学当中,经常遇到一些同学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难听。那么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发声、唱歌,通过欣赏经典合唱,声乐作品等提高其音乐认知能力,感染科学发声方法所带来的魅力,最终让他们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喜爱音乐,并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三、扎实训练 落实目标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单音训练、双音训练、乐句训练到和声训练,由浅入深、逐步实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2)科学的发声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情绪的有效控制,在学习初期,由于单一的训练,学生接受较差,不积极,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接龙、班级大舞台等形式,丰富音乐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兴趣高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四、思路清晰  效果显著

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是以人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课堂中和谐共处,学生是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更应该多去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在课堂中的发展。从课堂中找出吸引和培养学生“轻声唱法”的策略与方法,形成经验,在音乐课中推广,让学生做音乐课中的音乐审美的主体,让他们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喜爱音乐,并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轻声唱法”的过程中,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学生为主体,通过科学的训练,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唱时,其余组认真聆听,评价,共同进步。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挑一些进步较快的同学展示,带动其他同学,最终达到了共同进步,在元旦文艺演出中,八年级五班演唱的《走向复兴》合唱,受到了全体师生一致好评!

五、方法多样  教学奏效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唱歌,我采用了激发兴趣法、情境创设法、行动研究法、合作探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心理教育法等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感受音乐,在乐中学习歌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和方法,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在音乐课堂中得到了推广和实行。

六、积极按照开题报告时间、步骤逐一落实

启动阶段(2013年10月—2011年11月)

开展了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探索,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

(1)组建了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利用网络查看了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本校音乐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现状及分析(前测)

阶段成果:研究计划,形成课题方案

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激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小高潮,在发生训练时加入游戏接龙活动,让学生轻松地快乐地学习了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音乐课,并在音乐课堂中全面渗透。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反思、个案分析、研究报告等。

总结阶段(2014年6月)

对课题的研究全面交流和总结,召开了结题研讨会,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写出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主要工作:

(1)调查本校音乐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成果的现状及分析,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再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大多都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歌,不再出现高音上不去,喊唱的现象,不再出现大片咳嗽的现象,这说明轻声唱法在学生中得到了有效实施。

(2)撰写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

(3)完成了课题实验,完成了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

七、达到效果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通过课题研究,能够让音乐教师更加关注了课堂主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并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在教学初期我才用了单一的训练,学生一开始还比较好奇,但最后效果甚差,于是我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由于训练的单一,学生失去了兴趣,最终不能积极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将班级进行分组,利用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到了进一步体现,效果良好。

(2)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体现学生的价值,我在教学过程中分出10分钟时间,组织了课堂大舞台,让学生利用小舞台成就了大梦想。

(3)利用学校文艺活动的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了展示,肯定了其学习效果。

(4)推动了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呀,变声期是初中阶段音乐课不可忽视的阶段,只有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纠正学生在唱歌时的弊端,就能有效的服务课堂,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主体作用的体现,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教育有法,法无定法,只有不断的创新、完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学,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中国音乐教育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