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化学课题组
一、 课题名称及批准号: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方法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研究周期:2011年1月— 2012年1月
二、 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 理论价值: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借鉴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中的“意境”理论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情景进行教育的一套教学方法体系。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其必要性。
(二)实践价值: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可充分运用情景的创设,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三、 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江苏首批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了情境教学法,写有《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构建了情境教学理论体系。本课题主要针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情境创设,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利用,并根据自己学校条件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筛选、补充、整合,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利用。注重对学生经验资源、学生情感性资源、学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近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使用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动画情境、创设实践情境等不同类型,综合利用以下方法:
1.引入史实、时事法。时事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或当时时事。
2.故事法。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利用故事来增强课堂情趣。
3.悬念法。悬念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其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深;恰当设置适度的悬念,以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情趣。
4.趣题法。教学离不开例题和习题,如何使学生见题不怕,乐思善解,一直是每一个教师很关心的问题。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躁的教学。
5.设疑法。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的动力,疑能引思,思则生趣,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设置问题,必能有效地使学生由惊奇转入积极思维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
6.实验操作错误分析法。 创设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某些特殊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
7.教具法。恰当地使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也有奇妙的效果。
8.复习引导法。教师通过构建以学生已有知识为情境的问题或问题组,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渡,培养迁移知识的思维方法。
9.矛盾揭示法。教师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似乎矛盾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10.比较瓣析法。“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是人们认识事物,发展智力的一条主渠道。教学中,设计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或问题组,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引导学生去瓣析、质疑、帮助他们澄清是非,全面思考,深刻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及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多种手段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利用情境教学,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个体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 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设计:2011年1月—2012年1月,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4月,学习有关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查阅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4月—10月,选择初中化学教学中典型课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部分适当的教学情境,全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组织教学研究课,并集体交流讨论,改进与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成果,根据实践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或途径怎样运用,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无新途径,归纳整理,形成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1、寻找理论依据,选定适当课题。
2、确定课堂内容,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3、课堂实践操作。选择典型课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全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4、整理调整。利用教研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组织教学研究课,并集体交流讨论,改进与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再实践。
五、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一)课题研究人员水平与能力:
本课题组是由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全体化学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他们拥有从事科研的深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其中殷志忠同志为全国优秀教师,市311优秀人才。邱亚玲、王海静等同志在省级、市级的优质课评比及论文等评比中频频获奖。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将会为本课题的开展与研究提供最为关键的保证。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的分工及完成时间
组成人员 |
研究任务的分工 |
殷志忠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理论分析、阶段总结) |
邱亚玲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理论分析、阶段总结) |
王海静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课题具体运作,写报告。 |
孙 林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理论分析、阶段总结) |
沙根章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理论分析、阶段总结) |
戴玉华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教师座谈会) |
姚金卫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课题具体运作,写报告。 |
仇 璇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课题具体运作,写报告。 |
谈 璞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课题具体运作,写报告。 |
颜丽娟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课题具体运作,写报告。 |
朱国英 |
从事理论研究分析、课题具体运作。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