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申报

做中学、做中思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或更为直接地说是解题活动,数学教师在黑板上讲数学,而学生则每天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数学题。这样,对多数学生而言,数学的发现探索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开展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使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要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标准》还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强调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提倡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等目标的教育层次,呼唤“面向问题”而非往日的“面向定义”。数学问题来自实际,而学生需要动手实践来学习、验证和发展数学,需要动手“做”的土壤来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解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动手“做”数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我省从2004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苏科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广大的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数学教学行为之中,主要表现在:(1)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2)改变教的方式,营造动手实践的氛围;(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4)改变学的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已成为主要学习方式;(5)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教材“只是师生互动的载体”意识较强。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认为最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做中学、做中思。目前,省内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的主要集中在苏北,苏南仅常州和苏州园区,本课题的研究对苏州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具有推广作用,同时对苏南其他地方开展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研究和实施动手“做”数学教学,引导学生真正地“做”数学,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为此,我们提出做中学、做中思——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实际问题,而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初中数学知识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是指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是指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不仅仅是以文本的形式来设计和组织,而是以一系列活动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不仅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的,而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而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为数学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为学生之间的交往、协作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会听到、看到真实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利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做”数学活动,创设恰当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效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提供可供借鉴的、可供推广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进行活动内容二次开发的研究。我们选择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内容和《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作为基础,紧密结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进度的同步性、不同学段、地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  

2.进行活动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般模式,重点解决如何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思”的特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批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3.围绕“做”数学,进行资源开发研究。根据活动内容研究活动操作所需的实验材料,进行所需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等方法为辅。  

1.实验研究法: 通过上实验课的方法了解具体情况中的课堂活动,反思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路和具体实践时应注意的地方。  

2.案例研究法:结合教育理论,结合已有经验,总结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炼模式。  

3.观察法: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各自开展自主选定的实践方向。观察学生行为,记录学生实践过程。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论证、申报与开题,时间:20113月—201110月,完成课题参考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善课题目标计划、实施步骤,做好开题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中期汇报和深入研究,时间:201111月—201211月,积极开展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实践,定期组织展示、观摩与研讨,总结活动设计的策略,收集整理公开课、研究论文等成果,递交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提高完善及课题结题,时间:201212月—20136月, 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优化、提炼、充实和完善,推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展示高质量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展示课、研究论文等成果,做好结题汇报,迎接专家审核评估。  

八、课题的研究保障  

(一)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本区初中数学教师,成员大多具有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其中王新奇老师是园区十佳青年教师,参与过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10多篇,教科研能力较强。20094月,王新奇老师代表苏州市为江苏省“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开设观摩课——《铰链连接与稳定性》,向省内广大实验区推广了我市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受到了与会专家、同行们的高度评价。陈莉是苏州市数学课题组成员,园区苏科版教材研究中心组成员。  

    2.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经历:课题组核心成员在“十一五”期间都参加了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全体成员都参加了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行动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大部分成员还参加了苏州市教科院“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开放圆融”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现已顺利进行中期汇报。  

    3.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教学一线人员,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善于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4.课题组核心成员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核心成员获奖的论文、案例等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在江苏省苏科版教材研究中突出表现,数学组曾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截止目前,教研组共编辑校本教研专刊22期,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国家级核心期刊4篇,获奖论文30余篇,  

(二)科研保障:  

1)组织、师资保障:(如上所述)。  

2)研究保障:课题研究得到学校和区教研室的支持。聘请园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 许平 老师为本课题研究的顾问。   

3)经费保障: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在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保证调查实践、活动展示、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保障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经费及时到位。学校设有教科研奖励基金,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接受园区教研室领导,并聘请园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 许平 老师为本课题组专家顾问。在课题组内部,实施课题负责人总负责,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坚持正常的活动研究,确保工作按计划进展。  

王新奇:总揽课题,指导实验,同时进行活动教学研究。  

朱铭华、全丽波、李明树:组织活动,开展活动教学研究。  

陈莉、秦峰、张柳、季春兰、朱坚:问卷调查,开展活动教学研究。  

李景芝、许莹洁:资料收集,课题活动记录,开展活动教学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初中数学课题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