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薄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溧阳市上黄初级中学谈勇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处在农村偏远地区,很多小生初的优秀学生选择去城里较好的学校就读,留下的基本是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可想而知,同样的教学内容在我们学校的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会是如何?这样的生源导致我校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无奈而痛苦。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特征,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致使学生长期地被动参与教学活动,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教科研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系统论: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主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低耗时、高效率、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目标并重;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法学法,摒弃无效提问、无效讲解、无效讨论、无效训练等问题。

理论意义: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探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法指导,是当前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意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法和学法,改变初中数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低效课堂教学,指导教师有效教,学生主动学,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

3.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有效性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开题。

实施阶段一:(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实验阶段,根据实验设计在各实验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资料。每人完成论文一篇,阶段性总结一篇,公开课、研究课每人一节。通过中期评估。

实施阶段二:(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继续实验,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结题阶段:(2013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总结验收阶段申请成果鉴定并做好经验的推广工作,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每人完成论文至少1篇。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市级公开课5节:谈勇老师开设教学研究课:《正多边形与圆》,朱奇文和徐海波老师开设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课《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吕丹琴和葛海燕老师开设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谈勇老师作了一次市级讲座:《谈谈数学中考阅卷给教学的一些启示》。所有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均开设了2节校级教学研究课。

2.论文发表或获奖多篇

结合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谈勇老师撰写了论文:《反思习题教学培养思维品质》发表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浅谈初中数学课中的阅读教学》发表于《新课程学习》杂志,《诌议慢化教育下的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有效性策略》均获市年会论文一等奖。吕丹琴老师撰写了论文:《精彩的新课引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发表于《考试与评价》杂志,《注重预设 关注生成实施有效教学》发表于《文理导航》杂志。其他成员的论文也发表于相关杂志或获得等级奖。通过撰写论文,课题组成员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有效课堂的意义和细节。

3.调查问卷1份,部分学生访谈。

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理想课堂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了七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八年级部分学生参加了访谈。从调查结果来看,喜欢数学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的三个要素,排列顺序先后为愉悦课堂、开放课堂、作业适量。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师生互动,以老师的启发为主”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只能成为辅助手段。这样的结果与课题组成员在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4.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5.通过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自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数学老师学习了大量的相关课题研究资料与理论知识,有力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研究过程中各种方法的尝试,提高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有效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动态生成的策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6.通过研究,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大大转变了我校基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有效性”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十、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我们的课题目前实施的层面还比较窄,从几篇论文来看,研究的方向还不够全面。例如我校着力构建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高效课堂,这一点尚没有在课题中充分地体现。

2.课题组成员研究人员普遍理论功底稍薄,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缺乏大胆的实践和及时到位的总结与反思。作为课题研究,重在研究的过程和研究中带来的思考,由于种种原因,课题研究这方面的材料稍显单薄。

总之,通过两年多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而这需要我们教师真心的付出,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反思,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向着这一目标努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