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9XKT-ZXSX139
课题名称
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负责人
张红梅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学困生,学习兴趣,案例研究
结题
报告
摘要
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我校学困生的成因。根据学困生的类型,提出探究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案。
1.课内课外都要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授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4.分层布置作业,改革作业内容与形式。利用批改作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5.课余开展一些数学学科特色活动,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6.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单独辅导,学生一对一帮扶。
7.加强阅读数学史,了解数学史和数学家。
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同时教师的理论、教学和课题研究水平都得到提高。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课题背景
1.数学观的角度
初中数学是一门被公认为基础性较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有一部分学困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
从这几年本校学生考试成绩看出,学生的数学素质比较差。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困扰和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控制学困生的产生,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
学困生,指的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学困生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转化智力正常,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困难学生的策略。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课题研究重在唤起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主动性。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人的认识、情绪、意志、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稳定的兴趣时,他将主动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他对事物的观察变得敏锐,逻辑记忆力增强,想象力变得丰富,情绪变得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得到增强。”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麦库姆斯博士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是兴趣形成有决定意义的主导因素。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
我校学生多数是本地城中村的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础比较差。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对孩子生活、学习管理较少,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困扰和影响着学校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转化已有的“学困生”,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分析学困生“困”的原因,探索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唤醒学困生的进取意识,激发并稳定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策略,并运用这种策略做好本校至本地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研究内容:
(1)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观察访谈法,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2)综合调查结果,归纳学困生的类型。
(3)探索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
(5)观察比较法。
4.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加强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为了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我们课题组成员大量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和文献,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参加了尚向阳老师关于如何做课题研究的讲座,了解了做课题基本步骤,讨论制定了课题后续研究工作具体安排,及时上传《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还就制作调查问卷应该注意的事项向史晓峰老师咨询,理论和专家的指导为教师们进一步课题研究铺平了道路。
第二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1月)——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制定方案。
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了解其现状。为此,我们对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研的目的
调查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结合教师的观察,将学困生进行分类,寻求转化对策。
调查对象
我校七、八年级学生188名学生。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实施方案。
(一)课内课外都要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多观察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肯定激励学困生,使其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利用动手操作和多媒体演示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再由直观过度到抽象思维。
(2)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列举事例贴近学生生活。
(3) 多组织课内外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新知。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儿童的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有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源泉。
(4) 课上提问要尽量设置多层次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回答简单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认可,培养自信心。
(5)课堂上要多讲解、渗透学习方法。
(6) 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优先让学困生选择简单的题目,把解答过程板演在黑板上,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7)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授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分层布置作业,改革作业内容与形式。作业批改有等级,有文字,利用批改作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五)课余开展一些特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发掘他们的长处,把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
(六)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对学困生单独辅导,组织学生一对一帮扶学困生。
(七)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了解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名家,促使其热爱数学。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读一读,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
第三阶段为“实施阶段”(2020.11 -2021.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阶段小结。
1. 实施研究(2020.11——2021.1):
(1)设计教学案例(2020.11)
根据课标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出谋划策。课题组成员根据学困生特点,确定在班级中从教学、作业等几个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再按照学困生类型确定三个学困生跟踪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访谈,观察,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研究。
(2)进行案例研究(2020.11——2021.5)。
根据制定的教学设计上课,录播视频,学优生交流经验,开展特色活动。从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加强辅导、学生帮扶、强化思想教育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数学学困生的研究工作,认真做好相关研究记录,不断总结可操作性策略。
(3)阶段小结
在课题的实验研究阶段,我们不断进行学习,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交流和研讨,不断修正改进,以期达到预想的目标。对研究进行期中分析报告。
第四阶段:(2021.5)——分析总结,申请结题
观察学生变化,结合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整理课题资料,准备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1、初步找到了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方法.
2、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书写及考试成绩分析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短暂,制定的方案不一定适合每个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受调查范围的限制,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判断可能有误差。
2.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研究实践的落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3.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基础是长期的形成的,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不可能立竿见影。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是长期的、艰巨的,以后仍需要继续探究,寻找有更有效的举措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小小成果,但本课题研究实施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做了深刻反思,课题结题以后,仍将继续本课题的研究,积极迅速促成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任勇,《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吴晓红,《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11月
[4]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教学诊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5]周小山,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校本研修》,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6]安奈特·L·布鲁肖,《给教师的101个建议》,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3月
[7]超模君,《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2月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导入的研究》开题报告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