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课程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只要科学正确的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就会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

3. 以人为本,个人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传统教学要求学生端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老师讲,强调被动接受,学生缺少动手的机会,不能亲自体验,更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发现的快感。探究式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方式。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探究甚至提到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来对待。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在此过程中珍视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以上背景和认识,我们确定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这一课题的研究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是近期以来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著名的未来学组织“罗马俱乐部”曾经在《学无止境》研究报告中强调“以创新的学习来取代维持性的学习”,“以参与性的学习来取代被动式的学习”;美国、欧洲、日本等各国也在进行着探究性的学习研究和综合实践的研究。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探究性学习在我国蓬勃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相关课题研究已经在有些地方的小学语文和数学、中学理、化、生等学科进行,而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目前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由于新的课改刚开始不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能力的研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推动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使语文教学沿着“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创新发展”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教育观念将得到转变,教学方法和科研水平得到改进与提高。

例如如何寻求恰当的探究内容,探究中要如何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探究过程中学生探究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教师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等等,这都要求老师要具备一种明辨和洞察的能力。 这些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所在,它不是教师理论的说教,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总结。

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通过对适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具体的操作技术,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该方面的指导策略和较为系统的操作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探究式学习。但是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困惑,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式学习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研究、实施本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他们内在的诱因和学习的潜力,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标要求,贯彻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应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拒绝教学的功利倾向,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独创性的培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3.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初中语文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自由探讨的机会,在宽松和谐和氛围中,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等多种实践活动,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其基本特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教师是课堂的导师,其任务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创设情境,建立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开展,最终获得成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已有经验、知识为背景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已有知识对接,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从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2、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观认为,就是在教育中优化环境,使学生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中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环境就可以做到主体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3.素质教育理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4.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的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的内容超过了他们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了,或者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

5.《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理论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原来单一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探究性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上述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探索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一套新方法,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践,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唤醒探究意识,养成一种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探索创新的动机。

3、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2.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3.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初中学段的学生。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习方法研究的资料,采集相关的国内外先进经验,信息。购买,复印相关书籍,编辑专题情报资料,分析研究这些情报,获取理论指导。2、行动研究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边实验边研究,做客观记录,同时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3、案例分析法:选取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细致分析,总结、完善探究教学法。4、问卷调查法:就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设计有关问卷,在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抽取本校部分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问卷,比较分析,定论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 课 题 研 究 从 2010年 5月 开 始 ,2013年5月完成,分 三 个 阶 段 。

( 一 ) 研究 准 备 阶 段 : 2 0 1 0年 5月 —— 2 0 1 1年 5月 。

1.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

2.撰写开题报告,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3.组建课题组,培训课题组教师。首先培训《纲要》、《课标》;其次培训课题研究内容、方法、过程等。

( 二) 实 施 研 究 阶 段 :2 0 1 1年 6月 —— 2 0 1 2年 5月

1、.通过对学生问卷 、座谈、课堂观察等,了解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查现行探究性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情况分析,收集整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

2. 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如听、评课,观看优秀课例、研究成功探究性活动等。

3.由初步尝试到深入探索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特点,抽取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推出典型的课例进行示范研究,从中总结探究性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定期举办课题研讨会和总结会,反思教学行为,进一步论证课题实施方案的实效性、可行性、价值性,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撰写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

( 三) 总结验收阶段 : 2 0 1 2年6月 - - 2 0 1 3年 5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 过 问 卷 、调查、课堂表现、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经过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性学习品质的养成、探究性方法的掌握、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检验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和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编辑《案例集》、《论文集》等。待专家验收。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1.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成员分工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课堂实录 、导学案、调查报告、案例汇编、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发表的论文:《巧用教材、打造写作型课堂》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新课标下的教师备课》

《灵活处理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阅读兴趣,需要多方激发》

《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课题: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对初中学困生提高语文成绩方法的研究

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人员素质:本课题组负责人从教十五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都是本校教学一线的骨干力量,同时老、中、青年教师相结合,对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共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精力充沛、团结协作、观念新颖的特点;

学校软硬件设备及资料有保证:多媒体教学设备、宽带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图书馆和阅览室丰富的资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电子化资料和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了资料查询和最新的研究动态;学校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有高素质的校领导和课题专家作指导,是完成本课题的重要保证条件。

时间保证:本课题历时一年完成,完全有足够时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①《研究性学习》崔相录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②《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杜东平、唐新明著,重庆出版社,2002年

③《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指南》崔学进等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④《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刘婉华、罗朝猛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⑤《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廖先亮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