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构想与实践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构想与实践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周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自从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的研究开展以来,合作学习就一直是学校教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虽然我国学校的合作学习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但发展态势却非常强劲。特别是近年来,在研究者的努力倡导和实践者的积极推动下,合作学习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不可低估。许多已有的经验已让我们看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曙光。

   2、初中学生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论是通常所见的三人世界,还是祖孙三代的五人或七人世界,独生子女都毫无例外的成了家庭的核心。家庭环境中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将就,致使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在独生子女成为初中学生中的绝对多数的群体环境中,聪明机灵,却又都只习惯于以“我”为中心,不愿意也不会与人合作。这种亚健康的学习心理必将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重视初中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是时代交付基础教育的责任。

   3、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老师的讲解充斥语文教坛,极大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不过是借启发式、讨论式的招牌,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的结论上赶。学生的学习没有互动或互动只处于一种微不足道的地位,学习成效很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严重脱节,已明显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构建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2、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多向合作互动机制,让学生更主动、更愉快、更富有成效地学习语文。

   3、通过语文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实践,培养学生乐于和善于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内容和措施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七年级上学期)

  主要工作:

  ⑴组建一般形式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对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组内分工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等进行初步的指导。

  ⑵在教师启发诱导的下,通过小组形式初步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初步建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二阶段,全面研究实践阶段(七年级下学期至八年级下学期)

  主要工作:

   1、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和家庭学习背景及其变化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小组进行三次大规模调整(同质小组  异质小组  自由理想小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

   2、加强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提升,开展广泛的合作学习实践与合作成效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重点开展以下方面的探索研究:

⑴“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

①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②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③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④学生与家长的合作

⑵“初中语文合作作文”——

①交互式作文       ②集合式作文

    ③镶嵌式作文       ④剪辑式作文

⑷“初中语文合作阅读”——

①同材同向阅读      ②同材异向阅读

    ③异材同向阅读       ④异材异向阅读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九年级上学期)

  主要工作:

   1、整理来源于学生的相关研究材料

   2、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整理包含学生优秀的合作作文、合作预习、合作练习和各类合作学习材料、合作学习交流材料(文字资料约12万字,图片资料300余幅)。

  (二)撰写论文四篇

   1、《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初探》(2004年8月完成。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云南省中学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04年云南省中语会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西南片区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2、《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与指导说略》(20049月完成。获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21世纪云南教育论坛丛书《当代云南教育论文大系》2005年论文评审一等奖。)

   3、《合作,领你步入作文的殿堂》(20044月完成。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举办的“中国中学与文教学论文大赛”特等奖。)

   4、《合作,共享初中阅读的快乐》(20051月完成。)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简述:

   1、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初探》一文中,我们借鉴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图设计了由“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长合作”、“生长合作”四个层面构成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其中“生生合作”是主层面,处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中心;“师生合作”、“师长合作”、“生长合作”是辅层面,处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外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包含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教师双向指导学生合作、教师单向指导优势生与非优势生合作、同质优势生相互合作、优势生与非优势生相互合作、优势生双向指导非优势生合作、教师学生家长相互合作、教师双向指导学生家长合作、教师单向指导学生与家长合作、教师单向指导家长与学生合作等在内的10种途径。论文的意义在于在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同时,开发出了对初中生语文学习起不可忽视作用的“师长的合作”、“生长的合作”的合作学习层面,为学生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并能产生实效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途径。

   2、《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与指导说略》对“建组前的启发诱导”、“小组的学科特色”、“教师家长参加小组”、“建组后的指导”等被研究者普遍忽视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在文中我们阐述了以下观点:

  ⑴建立并反复强化初中生的语文合作学习意识。不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初中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不能对“合作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不能迸发出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冲动,即使组建了学习小组,即使学习小组按照安排开展了合作学习活动,也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⑵不同学科应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只有学习小组具有了较明显的学科特色,才真正有利于学科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科特色应从“质”和“命名”两方面体现。我们认为性别因素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影响不会太大,而成绩、能力、背景因素的影响就特别的明显。我们把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能力、语文学习背景因素分别区分为五个等次(“好”、“较好”、“基本可以”、“有一定欠缺”、“有明显欠缺”),分别计为“5”、“4”、“3”、“2”、“1”。以四人小组为例,只有当因素计数等于或大于“36”时,这个小组的建立才可能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合作学习。 而学习小组的命名缘于小组成员,凝聚着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共同认识和向往。

  ⑶教师、家长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要在实践中研究合作学习,就必须参与合作学习;而参与合作学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合作学习小组的特殊一员。

  ⑷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指导是保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3、在《合作,领你步入作文的殿堂》一文中,我们展示了4种具有合作特征的作文形式:交互式作文、镶嵌式作文、剪辑式作文、集合式作文,并对这些作文形式的写作程序作了简要的介绍,还提供了来自学生的多篇例文。

  合作作文是基于以下认识而设计的:

  ⑴不论是从个人成长的需求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学生的群体作文都更应该被看重,更应该成为作文这个复杂心智活动的主流。

  ⑵“合作收集作文材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仅仅是作文的“前奏”和“尾声”,

  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作文能力,想通过作文更多地自主表现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理解,想在别人更多的关注中通过作文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形象,他们有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作文的合作,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

  ⑷初中生的好作文是老师教(或指导)出来的,是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我们不否认教师的指导在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过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却不能忽视一个最普通的问题——在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上,我们与学生间皆存在距离。我们不能不顾学生的生活阅历,一味自作主张地把我们对社会的认识看法和对人生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学生;我们不能不顾学生感情喜好,一味毫无道理的让学生接受我们为他们设计选择的“富含哲理”“优美经典”的言辞。事实上,面对现在的初中学生,我们教师原有的“权威”已经变得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学生对我们津津乐道的认识看法常常不以为然,对我们沾沾自喜的语言常常敬而远之,他们更愿意接受来自于与他们处于零距离或小距离的同学的影响,更愿意学习借鉴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并真正有助于作文能力、作文水平提高的思想和语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合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健壮,学生的作文才能腾飞,才能飞得高远。

   4、在《合作,共享初中阅读的快乐》一文中,我们在比较传统阅读教学和合作阅读差异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典型案例介绍了我们为学生设计的同材同向阅读、同材异向阅读、异材同向阅读、异材异向阅读四种合作阅读方式,以及师生合作设计和完成课堂阅读,学生的阅读交流等的具体做法。

  我们觉得:

  ⑴传统的阅读教学,并不缺乏问答、讨论的安排,但其与合作学习一致的也仅仅只有师生间、生生间有限的互动,传统的阅读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阅读。

  ⑵阅读是一种创作,它的成功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阅读活动本身可以形成合作阅读,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也可以用合作方式来完成;对相同材料可以进行合作阅读,对相异材料同样可以进行合作阅读。

  ⑶交流是合作阅读的重要环节,它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交流形成共享,使合作阅读的成果的扩展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组阅读的不足,又整体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一个合作阅读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阅读思维的终结,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思维的“惯性”,在整理提升自己的阅读收获上再努力多走一段路。

  五、课题研究的评价

   1、丰富了合作学习研究。

  任何系统的研究,都由宏观和微观组成。只有当各个层级的研究都较为深入的时候,整个系统的研究才会变得丰富厚实。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研究、“语文学习小组组建”的研究、“合作作文”的研究和“合作阅读”的研究,都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一个“节点”,从属于微观研究的范围,处于基础层级。据我们掌握的信息,目前初中阶段的合作学习研究,特别是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尚无我们的深入和全面。

   2、具有教学研究的可辐射性。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将我们对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认识具体化,试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及元素间的各种组合关联,尤其是描绘出若干具体可循的实现合作的途径;虽然“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建立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基础上,具有较明显的初中学段语文学科合作学习的“个性”,但“模型”涉及的的元素、层面、途径又无不具有初中学段的“共性”。正因为如此,结合学科特点对它稍加处理,就能演变成初中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模型,成为初中其他学科开展合作学习的借鉴。对“合作小组组建”相关问题的探讨,也有较普遍的意义,既适用于初中语文学科,也适用于初中其他学科。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合作作文”与“合作阅读”也提供的方式以及详细程序或具体做法,都可以成为最直接的参考。

   3、对教师、学生、家长的成长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合作学习策略的介入初中语文学习,既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革命,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革命,对教师、学生、家长成长或发展的影响都将是极其深远的。

  比如说合作作文。我们的感觉是,给了学生一个崭新的更为广阔的作文训练的天地,给了学生一个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的写作的空间,给了学生一种写作的自信,一种写作的向往,挖掘出自己的写作潜力,释放出自己的写作热情,把自己的写作融入集体之中,让别人分享自己作文的成就,也让自己感知别人写作的喜悦。有一个合作小组的代表在班上交流作文写作的经过和感受时曾说过一的句话——“孤独、冷寂,是过去作文的回忆;快乐、喜悦,是如今作文的旋律”,或许可以代表学生们的心声。

  再比如说合作阅读。开始时候,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合作状态,我们对学生说:“哪个小组来为这篇课文设计一个‘阅读序幕’?”“老师对这篇课文‘阅读尾声’的设计感到有些困难,哪个小组来帮帮老师?”“大家看看我们这个‘阅读主场’还缺点儿什么?”后来,多数学生进入主动合作状态,学生对我们说:“能让我们小组帮你设计这篇课文的‘阅读序幕’吗?”“这篇课文的‘阅读尾声’您就交给我们小组吧!”“接下来的阅读就让我们小组领着大家来做!”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怎样的理解、看法、评价,全都从他们的设计中、参与中反映出来了。一方面,合作设计和完成课堂阅读任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学生有时在阅读中的良好表现绝对不亚于我们做老师的);另一方面,因为有了学生的合作,教师的阅读教学变得轻松灵活了许多。直接或间接参与学生课后的阅读活动,家长成了学生课后阅读活动(巩固性阅读、延伸性阅读)的合作伙伴。家长参与中的一个小小的认同,都对孩子产生极大的激励。在家长的激励之下,学生对课堂合作阅读表现得更专注、更投入,读得更认真、更有成效;越来越多的课堂合作阅读的收获又被学生带回家中,形成新的家庭阅读交流,是我们见到的情形。合作阅读中的良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尽的甜蜜。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积极的影响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学生。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家长的调控指导力度、频度都还显得不够。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想素质尚处在形成阶段,合作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不能与同组成员友好相处,甚至取笑他人,拒绝帮助别人,不认真听别人交流,不顾同伴的学习进度,不愿承担或不按时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怀疑、挑剔、拒绝家长的帮助等事情。在家长方面,开始时很有耐心,为了孩子的成长信心十足,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有的家长逐渐感到与孩子合作的困难,精神负担变得沉重,有的由于短时间看不见合作学习的好处,便对合作的科学性、合作的作用和效果产生了怀疑,不愿意再花时间、精力,合作显得随意,漫不经心,总想摆脱这种不见尽头的压力。尽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进行指导调控,但我们的办法对少数学生和家长还不是特别有效。

   2、尚未很好地破解合作学习与学生升学的矛盾。

  总的说来,合作学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隐性的,是潜在的,不能一下子产生吹糠见米的功效。在大的教育环境中,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与功利色彩浓厚的升学追求之间必定形成强烈的冲突。面对这种冲突,学生、家长,甚至教师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初衷,“修正”自己的追求,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在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的走样、变形。当然能做到“化敌为友”,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升学两不误,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我们想,一定会有把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升学完美融合统一起来的办法,但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破解合作学习与学生升学的矛盾的办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