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的研究
“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的研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教师: 司小燕 所教年级:九年级 所教科目:语文
所在学校: 沛县张寨镇中学 联系电话:0516-86755988
研究课题的题目: 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的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保持沉默,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个性无法得到张扬,思想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这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针对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这一严重现象,所以想通过对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的研究,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打破许多学生已习惯的沉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个体差异得到尊重和体现时,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追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发言,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学、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因丰富多彩的学生个性而充满活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九年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各5名。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中观察研究对象前后发生的变化,制定措施,实施教育。
4、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三、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8年11月——12月)
(1)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2)对课题涉及的内容作初步了解,填报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个人课题”申报表。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施步骤。
2、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09年9月)
(1)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并上传博客。
(2)具体落实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如问卷、座谈、公开课、论文评比、个案评比,及时总结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做好总结。
3、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10月——12月)
(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
(2)完成课题的总结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报请专家组鉴定。
四、研究结果的表达方式
个案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公开课、论文和研究报告等。
五、研究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运用的设想
(1)使学生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重要意义,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2)使水平参差的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个体差异得到尊重和体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3)使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