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雅.诚”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中考复习与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忠.孝.雅.诚”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中考复习与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凉务民族中学 政史教研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敬老爱幼,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中考不仅具有评价的功能,更具有导向的价值,在历年的中考中,作为思想品德课来说,农村初中学校的质量总是比不上城区初中学校。究其原因,除了有良好的生源和一些硬件实施等教育资源外,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中考复习与评价方面也明显地存在些欠缺。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中考实行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并考试以来,面对近年历届毕业生所用的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如何让中考这根指挥棒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同时,也使学科教学及中考复习与评价符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正确发挥中考这根指挥捧的评价和导向功能,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教育的创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课题,正是在这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又适合农村初中教学现状的思想品德课的课改之路,为思想品德科中考综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教育教学创新的理念。
2、有利于摆脱“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
3、有利于改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科教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4、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村初中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子课题)及进度
1、开展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调查及其原因分析。(2009年3月)
2、开展思想品德学科对“忠.孝.雅.诚”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2009年4月—2009年6月)
3.开展一至二次“忠、孝、雅、诚”教育的课外活动。{2009年4—6月}
4、开展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复习方法的研讨。(2009年3月—2009年6月)
5、进行阶段性总结。(2009年7月)
五.课题研究方法.对象及机构人员
在课题研究方法教导室组织安排课题成员,采用教学观摩、教师座谈、调查分析、集体备课、公开教学、评课提高等方式开展研讨,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撰写论文。 对象包括各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及学生。 本课题组有胡耀鹏(校长)、刘普月·邓红雁(教导主任)、姚登高(教研组长)和易诗元.李群华.黄美菊.徐明翠.蔡振华.胡书文.杨春英.黄艳. 牟传华.饶静教师组成。 六、研究步骤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明确分工与职责。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 3、展开实践研究。 4、收集整理资料。 5、完成各阶段调查报告、论文予以结题。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1、课题组成员大多是中学一级教师以上,多年在农村初中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收集并掌握了大最的教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有着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2、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研模式的运行,进行校内课题项目研讨提供物质条件和资金保障。 3、本课题作为农村中学来说,是符合我校实际的,日常教学与研讨工作能得到领导的关注和亲临指导,相信一定能完成。 八、具体负责及预期成果
使用范围:初中思想品德科的教学。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体验阅读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实施方案
- 下一篇:“初中生语感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