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编号 |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校级课题申请表
课 题 名 称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郭 霞
填 表 日 期 2010.4.17
拟 结 题 时 间 2012.4.17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教科室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郭霞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74年 2 月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一级 |
研究 专长 |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联系电话 |
13961255268 | |||||||||
通讯地址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邮政编码 |
213024 | |||||||||
电子信箱 |
pinmingtinyu@qq.com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郭霞 |
中学一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新课程 |
课题组组长 | ||||||||
王卫琴 |
中学高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课型研究 |
课题组成员 | ||||||||
吴洁 |
中学一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新课程 |
课题组成员 | ||||||||
陈敏智 |
中学一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新学法 |
课题组成员 | ||||||||
范冠妹 |
中学高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新课程 |
课题组成员 | ||||||||
陆姣 |
中学二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写作教学 |
课题组成员 | ||||||||
钱黎云 |
中学三级 |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
写作教学 |
课题组成员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曾参与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省级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组子课题《以兴趣自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 |
2001.6 |
参与 参与 |
良好 良好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论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发表于《英语大课堂》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5.4 | |||
论文《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
教师培训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
2005.8 | |||
论文《初中英语教学点滴体会》 |
发表于《常州教育》报2005年第318期 |
2005.8 | |||
论文《让学生在开放的作业中点亮创新的火花》 |
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
2008.10 | |||
《谈谈怎样营造良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
获省师陶杯三等奖, |
2008.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推素质教育,真正本着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入手,且在课堂教学中以听、说、读、写等形式,渗透作文教学,由简单入手,由浅入深,面向全体,切实改变学生会写而不会说,会说而不会写,用汉语进行思维的局面。使哑吧英语彻底远离我校学生,本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对老师的写作教学和口语教学以及学生的口语学习和写作学习进行追踪研究。 通过把书面表达在口语中渗透的方法,让同学们潜移默化的训练了写作及复习了旧知识并为口语测试、中考作文以及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研究,促使了同课头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完善了课堂教学步骤,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在学生中能够以点带面,以优带差,全面发展,为稳步提高所有学生的写作能力而逐步深化发展。 据了解,每年上交的学术论文中,有关写作的探讨较少。部分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大多演变成对范文的技术性分析,使写作课堂变成讲解词汇、分析语法的场所,从而失去了写作课应用的特色。在各种课型中,写作课也许是教师最不愿意上的课。不仅备课量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与投入不成正比的是,不少学生不喜欢上写作课,将写作看成负担,写出来的文章错误百出、枯燥无味。老师花费时间和心血批改的作文也少有学生仔细阅读,更不要提认真揣摩了。备课——上课——批改,这个程序似乎陷入恶性循环,将师生双方搞得索然无味而又身心疲惫。这不是个别学校或个别老师的现象,相反,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普遍性。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过程写作法不失为一条可以好途径。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语言学家就指出了传统成品写作教学法的不足,提出了过程写作教学法,他们将写作过程视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流过程。过程写作法的首创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 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教授的应该是构成协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美国的Raimes 和 Zamel 是将过程写作应用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两位倡导者,他们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并大力推广过程写作法。Zamel 强调“写作的重点应放在写作表达和创造的过程中”; Raimes 也表明“倘若我们仅仅对写作成品而不对写作过程产生兴趣,则学生写作将不会受益”。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过程写作法运用写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及重写五个阶段,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以交际理论为基础,注重交际和交际能力的配制以及评议的交互过程。它以新的目光看待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外部关系,而不是研究学生所谓形成习惯的学习风格。过程写作法将学生视为写作主体,强调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多采用课堂交互活动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中挖掘和创造主题意义。 2、理论依据:加强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读为理解的技能,也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说、写是表达的技能,也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成品教学法作为写作教学的模式,其弊端已然彰显。在现代写作教学课堂中,逐步引入过程法进行教学已成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的内容 ⑴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①平时加强阅读,尤其是要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文章的感性认识; ②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心中有谱;经常做“脑部体操”,即我们平时常说的“头脑风暴”。 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记随笔的习惯。 ④将平时所见所闻中有感触的东西以随笔的方式简单记录下来,也是一种积累资料的方法。 ⑵有效的实施课题研究的形式。 1、主阵地是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逐步渗透口语和写作训练,为有效提高学以致用,和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打下扎实的基础。 2每个班级每周集中一次的专项训练,和辅导,且教师认真备好教案,学生要求每人有一个书面表达专项练习本,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各种类型的练习和积累。 3、每周小组的成员要及时讨论研究进程过程的得与失,并在教案后写出反思。 4、每位教师可以利用每天上课2-3分钟让学生Freetack 加强口语训练,巩固课文知识,为写作打基础。 5、教师尽力示范、引导,再过渡到优秀学生和其他学生,以优带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6、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书面表达本,把每一周课堂上的会话全记载下来,在周末整理成章。 7、在教室里英语解处张贴每周专题范文,让所有学生借鉴,取长补短,稳步提高写作能力。 8、学期末备课组研究组写出文字性的书面总结。 9、针对本学期的研究过程,写出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并针对以上的工作来计划下学期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2、研究的主要目标 ①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②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构建写作提纲; ③学会收集资料,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5月) ①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程开发能力培训。 ②结合我校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实际,初步指定活动的目标、主题、内容、方式及相关的活动形式。 ③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2月) ①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②2011年4月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经验与不足,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撰写结题报告,结题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课堂活动研究法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郭霞 设计并组织实施方案、撰写报告 成员:吴洁 范冠妹 钱黎云 实施方案、教学实践、总结方法经验 陆娇 陈敏智 王卫琴 实施方案、教学实践、收集资料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已对此方面的相关课题取得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对该课题也均有一定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1.准备阶段 |
2010,4---2010,5 |
郭霞、吴洁、陈敏智、王卫琴、陆姣、范冠妹 |
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认识,制定方案,申报课题 |
2.实施阶段 |
2010,6---2011,2 |
郭霞、吴洁、陈敏智、王卫琴、陆姣、范冠妹 |
按计划实施研究,整理和分析材料。实验教师每学期完成规定的总结,典型案例或相关个案。 |
3.结题阶段 |
2011,2---2011,4 |
郭霞 |
总结研究材料,汇编试验成果,写好研究报告,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
|
|
|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课题论文2篇 2终期成果报告 3整理典型写作材料 |
学生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提高 |
郭霞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2.4 |
五、评审意见
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附: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底,一份交教科室存档。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