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更高,不光是用英语读写,还要能和别人进行交流。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也需要加强锻炼,要培养学生好的英语听力能力,达到英语的交流目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阶段的基础和关键,听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听是理解和获取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还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中也可以看出“听”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最为重要、广泛的手段之一,而且在中考中的分数比例也可以看出它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这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提高英语听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既是当前教育创新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摆在英语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教学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最初始的坏节。它是反映人的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交流的前提。英语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该课题研究以外语教育心理学认知理论及基础教育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为基础,创造性地变“教(teach)”为“导(direct)”,并将“导”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其渗透的课堂“整体导学”理念适应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它不仅对英语学科的其它语言教学环节起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对基础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教育相邻学科的教育教学也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言学家莱特博恩(Lightbown,P.M.)与斯彼德(Spada,N.)所归纳的外语认知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与意象,它强调感知、理解、逻辑思维等在获得知识中的积极作用。而外语(英语)听力技能学习的认识部分也属于认知学习的范畴,听力课堂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提出的“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red)”的理论启示我们:作为语言的一种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在外语(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本”,即一切教学活动应本着服务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为宗旨。在“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的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仅仅是“导演”,而应是多角色的“扮演者”,即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控制者”、课堂交际活动的“合作者”、学生不良心理的“治疗者”以及良好教学方法的“创造者”。

  3.基础教育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task-based)”的教学模式(即印度学者N.S.Prabhu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研究、实践提出的语言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师生共同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感受成功。为此,在听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其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协作,共同完成听力理解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我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二)预期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英语教师以人为本,真正重视起口语听力教学,恢复其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克服重笔头轻听说的现象,切实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听力能力,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要。

  3.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英语教师认清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是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的,从而能自觉地钻研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听力教学模块,探求听力教学规律,从而构建科学、系统、有效、规范的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和操练模式。

  4.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农村初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运用,增强口语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而提升听力考试分数,提高成绩,为走向社会扎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角色。

  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卖命的讲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英语实践活动才能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得转化观念,应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应用语言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策略和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注重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使讲课堂内容生活化,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当的的角色去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不是时时刻刻都以“师者”自居,这样一方面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觉下以正确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2.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农村初中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较少,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背景知识的输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另外可以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每次课上课前都利用5分钟,给学生讲解一段关于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时候我也会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文化常识等,每次上课前给5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同学轮流来跟同学分享,这一方面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慢慢的培养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加深了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上台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听英语。

  针对农村学生听力训练少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多听,学生必须多听才能培养起语感。我认为:第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多听听英语,多感受到英语对其的刺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而不是像有些学生所说的听到英语就犯困,把英语当做“催眠曲”。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用英语交流,让他们感觉到听英语和听自己的母语一样自然。

  4.优化心理环境,减少情绪障碍。

  传统教育往往重视知识传授本身,而忽视了为被教育对象创造一个最佳的接受环境与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愉快、轻松

  的条件下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听力训练中帮助学生排除情绪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听力训练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情绪波动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听力基础不好的学生往往有畏惧、焦躁,甚至是厌学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听力教学前可以与学生多交流或播放音乐放松身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或对背景知识作以简介,减少理解难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不时地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微笑等肢体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抑感,从而达到最佳听力效果。

  5.掌握答题技巧,培养能力。

  听力训练是一种综合技能训练。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巧妙导入,引发学习动机。利用所给材料,可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听录音,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听力训练开始前要有超前准备。要快速阅读所给问题和选项,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它可能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重点,比较敏感地获取相关问题的信息。学生对要听的话题主旨大意有所理解后,让学生快速掠读所给问题的选项。通过选项中的相关信息,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提高听的准确率。在听力测试时,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学生基本能听懂单句,但对于对话和短文,听完后常发觉记不住某些内容,特别是数字、时间、日期、人名、地名所发生的事件等细节,一定要边听边记。可使学生在听音、分析、归纳、笔录、表达等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探索、方案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第二阶段:实验运用阶段:(2014年8月——2015年6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4.如验收合格,在本校其它年级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探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行为的着眼点是学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英语新课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4.分工协作原则。“分工”是指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各施其职。“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课和论文交流会。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