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农村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农村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已快速走向世界,而且国际间的交往将不断加深,这一切都有赖于英语这一国际性交际工具。
英语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但在总体上来看,英语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分化现象较严重。再加上我们所教的学生是职业高中的学生,这批学生是经过层层筛选才来到我们学校,所以生源很差,学生厌学现象较严重。
英语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农村职业学校的老师,面对学生的现状,如何将当前“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视学生为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本课题实践的意义。
其实,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究也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教学过程有非常明确的两段论述,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探索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课堂模式的途径和方法,构建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摆脱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通过对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性的探究与实践,试图达到如下目标:
1、克服分化现象,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
2、使学生不仅掌握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4、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系列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三、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对象:农村职业高中学生
农村职业高中学生一般都来自于农村初级中学。他们在初级中学学习时,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再加上通过中考的选拔,学生的学习英语自信心明显不足,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有厌学的心理。
2、主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归因法
(1)调查法:课题组人员通过问卷来了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一些情况。调查用无记名的形式,使学生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做法反映出来;同时问卷采用回答题和选择题形式出现,这样反映问题更客观。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认真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班级和实施内容,稳步推进实践并及时总结和提炼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方案,使课题研究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3)归因法:通过问卷、谈心和平时的观察,找出出现问题的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对学生学习英语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及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调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为了探索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效果上产生差异的原因。我对农村职业高中8个班级322名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又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抽出20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调查。
看法 比较难学 没兴趣不想学 多做习题就能学好 学习策略+兴趣+练习 % 21.4% 10.8% 23.2% 44.6% |
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端正,基本方法也比较正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尽可能地做到经常练习英语,能尽量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总结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和得失,但有一部分学生在观点和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
1.学习情况的调查
1)预习情况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我对学生是否预习和采用何种预习方法进行了如下的调查
类别 不预习 看老师是否要求 想起来就预习 自觉预习 % 11% 50.3% 24.4% 14.3% |
预习方法 翻一遍 找重点难点 对照参考资料 尽量解决发现的问题 % 47.3% 20.4% 23.5% 8.8% |
预习方法 翻一遍 找重点难点 对照参考资料 尽量解决发现的问题 % 47.3% 20.4% 23.5% 8.8% |
预习方法 翻一遍 找重点难点 对照参考资料 尽量解决发现的问题 % 60.3% 12.4% 20.5% 6.8% |
预习方法 翻一遍 找重点难点 对照参考资料 尽量解决发现的问题 % 47.3% 20.4% 23.5% 8.8% |
预习方法 翻一遍 找重点难点 对照参考资料 尽量解决发现的问题 % 47.3% 20.4% 23.5% 8.8% |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课前预习与否主要是看老师是否要求,而且能自觉地做到预习并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的同学还是比较少的。在交谈中,有的同学也反映:由于作业量太多,想好好预习但没时间,因此对英语的口头预习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在预习这个环节上做得还相当不够。
2)学生听课情况
不同的听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率。
方式 听讲并记下听 边听边思考力争 听不懂干脆 有兴趣时听 讲的一切内容 在课上解决问题 干别的 没兴趣时开小差 % 54.2% 22.8% 6.3% 16.7% |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原因 手段不先进 听不懂 枯燥 没兴趣 % 17.3% 28.5% 31.3% 22.9% |
从学生听课的方式及听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来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老师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枯燥的照本宣读或从始至终讲语法,讲知识的教学模式已不受到学生的欢迎。
2.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调查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此,我调查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情况。
节数(50) 学生参与 主动参与 被动参与 深层参与 % 100% 23.4% 55.8% 20.8% |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大多数为被动参与,且主动参与和深层参与率较低。那么,学生究竟喜欢参与哪些活动呢?为此我又对学生喜欢参与活动进行了调查:
活动 情景会话 英文歌曲欣赏 游戏 讨论 集体朗读跟读 回答课本问题 背书 % 51.2% 92.3% 88.1% 73.4% 58% 87.5% 3% |
从上表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课堂不再是让学生听讲后跟读及死背知识的模式,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演讲的角色,做学生的激励者,辅导者和协调者,正确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3.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调查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调查,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教学的模式、
看法 老师讲学生记 采用多媒体 尽可能让学生当主角 引导出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整理笔记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 5% 92.3% 84.6% 88.7% |
除此之外,我与我所任的两个班中的20位同学进行了座谈。座谈中发现学习优秀的学生希望有大量的情景,多给他们些自主来增加他们的思维宽度,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希望有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挥的机会。成绩一般的同学希望课堂上老师能兼顾两头,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多给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学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希望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希望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二)对调查情况的分析与反思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目标和观念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个体的智力发展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构建一种让有着多种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改变教学观念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只有通过不断地操练与实践才能将它学好。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他们的英语。另外,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幕前”退到“幕后”,大胆放手,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学习、思考、参与、表现、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2、优化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不坚强、缺少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体的地位,尤其是缺乏信心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
2)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如对话和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或者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以达到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复述课文,从而培养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的能力。
3)尽量使用评价效应。高中学生日趋成熟,希望自己能给周围同学好印象,然而他们易情绪波折,易产生挫折感,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学会延迟评价。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暂时不做评论,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因为老师对结果的过早评价会捏断学生的思维脉络,引发学生的心理不时和烦躁,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最终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充实基础知识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要使学生高效率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就必须使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语言知识,因为有限的语言量将会大大阻碍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最终妨碍语言努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激励学生主动把握基础知识的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深化广义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为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活动创造条件。
4、注意创设教学情景
1) 情景教学使语言内容直观,易被学生吸收,从而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欲望,达到同等语言难度的教学目标。
2)情景教学就是使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从而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与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设置教学情景更能抓住语言材料的主题范围,避免漫无目的的“群言堂”,同时达到避“轻”就“重”的目的。
5、指导学生互相教育
外语课堂是学生进行模拟交流的场所,也是语言操练活动的实体。学生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作校正,又互受影响,完全体现了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的效果比教师教的效果还好。因为学生间的操练活动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操练内容适合学生的需要,操练方式多样化和具有趣味性,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或利用无意注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
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模式的构建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又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实现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对学习行为的自我调节,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改变课堂管理方式,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我们应当改变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互动进行语言交际。我们要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前提,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既要有教法的要求,更要有学法的要求,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要多激励、多点拨,多引导,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1. 创设情境,让学生当主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创设形成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创设各种情境(自然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促进新旧知识交替,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咨询者,引导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如我在教新世纪版高二英语Unit10 Disasters时,我利用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示各种Disaster的画面及Disaster给各地造成的损失,画面旁还打印出几个当地的新闻报道。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教练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在这课中,学生们既了解了 How to name the disaster; How to describe a Disaster ,又学会了How to report the news about a Disaster。接着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模拟老师所给的句型进行新闻报道,既有模仿性,又有自己的创造性,并告诫人们如何预防灾害的发生。教师对发言的学生以肯定与鼓励为主,并适当地给予指导补充,使他们更增加了自信。同时同学们在互相的交流中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并能做到互为补充,互相帮助,起到了共同提高的作用。总之通过老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造了直观生动的教学场境和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有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和协作精神,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
2.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心理学上有“霍桑效应”之说,它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增强自我责任感,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在学习中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见解,当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新世纪版高一英语Unit6 Cartoons and Comic Strips时,我利用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学生们喜欢的卡通和连环画,如Mickey mouse; Garfield the Cat; Snoopy; Superman and Batman and Father and Son等等,学生们看到这些画面马上活跃起来,整个班级气氛比较宽松和谐,然
3.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得主动
在优化设计教学环节,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许多教师作了很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如“学导式”“问题探究式”“五步教学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所设置的教学活动(问答、讨论、发表见解、记者采访、游戏、扮演角色等)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认知冲突,变教师对知识的呈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处理教材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一些方法,确实很有效。如在教新世纪版高二英语Unit3 making friends时,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让学生们将他们预先收集的交友的英语谚语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然后让基础好的学生归纳How to make friends,What’s a friend indeed? 通过导入,营造和谐、平等、快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言,积极充当学习的主人。然后通过read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这几个教学环节的交替进行,让学生了解交朋友的Three Strategies:Smiling suggests confidence; learn to listen and talk; try to add value to those around you 从而使学生们能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既理解了课文,又懂得了交友的三个策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
4、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丹塞路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使知识的获得、贮存及知识使用的一系列过程和步骤。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此我经常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及时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英语生词时,我要求学生按字母、字母的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接拼读、拼写的方法进行(运用章兼中教授主编的〈直接拼音英语入门〉法),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
2)学英语生词时要求学生将新学的与已学的联想起来;把英语生词分解成几个认得的部分以理解它的意义;练习英语发音,按发音规则记忆英语生词,并记住它的反义词和同义词;用新学的词造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尝试找出相应的词组和句型等。
3)要求学生平时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平时坚持做到及时检查督促与指导,效果良好。
4)要求学生抓住每一次学习英语的机会:主动用英语与人交谈;别人说英语时,要很注意听;看英语电视节目、英语电影或收听英语广播;阅读在马路、街道用英语写的广告和标语;将听到的和读到的英语做成摘要笔记;学着用英语写日记、写书信或写报告等。老师还经常问学生一些时事新闻英语或给他们一些理解上的点拨,使他们及时掌握一些专用术语或专用英语的正确表达,使他们学会用英语关心周围发生事情。
5)平时尽量找机会多读英语,并学会以阅读英语为乐:阅读英语时,我先速读,了解主要内容,再从头细读;遇到不熟悉的英语单词时,不要马上查字典,学着猜它的意思;阅读时避免逐词翻译;每周抽出两小时读英语报。
6)要求学生尽量多学习有关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注意英语与中文之间的异同。
7)在英语会话中想不起恰当的词语时,要求学生学会用手势表达;在英语会话中,尝试猜想对方下一句要说什么;在英语对话中听不懂时,就请对方说慢一点或重复一遍;当想不出英语单词是,就学会用它的同义词或词组来代替。
8)要求学生平时多和其他同学一起练习英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每当感到还害怕使用英语时,尽量放松不紧张;即使害怕说错,也鼓励自己说英语;当学习英语表现良好时,多给自己鼓励。
9)要求学生经常回顾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经常和别人交流自己学习英语得体会和感受;留心自己的英语错误,以便更正。
10)要求学生安排好自己的时刻表,以便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
第三阶段:
进行教学和教育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研究,我发现:通过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进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研究与实践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给学生留有余地”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要纠正传统教学观念中有关“差生”的错误认识,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和无歧视。在英语课的设计提问,回答问题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即便是回答不出来时也要耐心等待,或启发帮助,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耐心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这样智能差的学生才能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学会生存》中有这么一句话,“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需要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适应学生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强调学生的实践,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共同发展。
五、实践的初效
1、 使学生掌握了一系列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经过本人三年的实践,目前我所任教的班级课堂教学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学生大面积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局面已基本形成。目前没有一节课是教师自始至终单纯讲语法,讲知识,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当“主角”,基本能做到每节课人均参与达到1—2次,包括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能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学生深层次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约有90%的学生能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如自编对话进行表演,复述课文,进行事件汇报等,使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他班相比也有明显提高,分化现象逐渐减少(附2007年6月英语高考成绩对照分析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几乎90%的学生能自己拼读生词,而且能很快按照读音规则将生词背出;在听说能力方面,由于平时课上经常性地模仿和操练,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听对话的理解率和对话的表达量都有明显上升。高考前的一次调查表明:高三(1)45名学生中40名对英语感兴趣或较感兴趣,占班级总人数的89%,一般兴趣的学生只有5名,仅占11%,没有一位不感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英语的心理优势显而易见,这说明英语已渐渐被学生所接受。我想这变化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教师的民主、平等的观念,积极的情感反馈和适当的激励手段,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策略、方法得当,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英语已不再是负担,更多的是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2、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分化现象明显下降
今年我任教的高三(1)(共45人)参加上海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该班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达77.6分,达到了市高职院校录取生的平均水平,其中最高分达112分。而与高三(1)同时进校的高三(2),高一刚进校时两个班级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当,但经过三年的学习,两个班明显出现了差距。我想这与我班参与了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有关。而且我深深感到: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三(1)、(2)班 2007年6月英语高考成绩对照分析表
班 级分 数 段 |
高三(1)(45人) |
高三(2)(40人) |
100以上 |
3 人 |
1 人 |
90--100 |
9 人 |
3 人 |
80--90 |
6 人 |
7 人 |
70--80 |
11 人 |
8 人 |
60--70 |
11 人 |
6 人 |
50--60 |
4 人 |
12 人 |
40--50 |
1 人 |
1 人 |
30--40 |
0 |
2 人 |
高考班平均成绩 |
77.6 分 |
68.7 分 |
六、问题与思考
本次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性作用进行了探索,学生在认知、情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本实践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英语学习是一种非母语学习,对学生来说,如何在没有外部学习环境支持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本课题将进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1、《外语教育学》章兼中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周流溪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5
3、《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琳、王蔷、程晓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美]斯特弗.等 高文.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新课程英语教与学》黄远振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8、《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王升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