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课题申报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作者:乳山六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各位专家、同仁一同切磋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经验。作为威海市有效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我校英语课题组自2008年5月承担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开展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全校乃至整个乳山市得以推广。现将我校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员参与课题实验,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
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原因,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通过学习,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情况,师资情况,将理论内化为行动,使教师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能通过正确的研究方法,创新性的进行研究,通过边研究边反思的方式,使教师的研究转化为思考,再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真正做到用理论支撑课改研究工作。
二、领导重视,专家指导,以点带面
王波彬校长和市英语教研员王安胜主任对我们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不定期地进行指导,对青年教师的教案和录像课基本都一一过目,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有效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沟通,不定期地随堂听课,课后及时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王校长和王主任深厚的英语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谦虚的为人风范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的英语老师,在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英语课题组的教学教研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三、课题研究与全市的“新课程系列达标活动”充分融合,创建特色教学
为了提升我市高中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优化各学科各课型的课堂教学,深化课改工作,乳山市教研中心发起了“高中新课程系列课达标活动”。我们英语课题组把自己的课题研究与教研中心的此次活动密切结合,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了教研组教研氛围,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我校英语教学质量。 在实施此次活动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立标阶段
1.全员听课,发现闪光点。
在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分年级组认真听取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授课,发现教师授课行为中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授课思路和精彩课例。
2.讨论确定三种课型“立标课”的具体模式和立标人。
①在全体参与听课的基础上,各小组分头召开有分管领导参加的讨论会,对发现的优秀授课思路和闪光点进行评议和深入论证,并对照新课标、新理念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归结出符合学科和年级特点,代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授课思路。
②每组推选出2——3名综合素质高、理念新、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候选人,根据确定的授课思路进行授课,小组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认真记录、点评。
③小组讨论评议候选人的授课模式,修改完善已确定的授课思路,并确定本组立标课授课内容,每个课型确定一名能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教师作为“立标人”执教“立标课”,上报学校,作为参加全市立标课评选的候选人。教研中心组织评委对各学校上报的立标人通过听录像课进行评选,最后产生全市各个课型立标课。 我校课题组的讲评课,复习课课型被选为立标课,课题组成员程静老师被推选为乳山市高中英语讲评课立标人。
(二)学标阶段——全体教师观摩学习,争取人人达标。
教研中心将确定的各课型立标课制成光盘下发各校,学校将各“立标课”的教学录像上传到校园网,将具体材料印发到每个教师手中,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观看“立标课”录像,就如何贯彻落实新的授课模式,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进行研讨,并最终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种课型教学模式。在统一的模式的引导下,各教师对各种课型形成自己的个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实施,反思,再实施,真正的内化成自己的技能。
(三)达标阶段
在达标阶段,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对本组教师一一进行初步验收,之后上报学校,学校进行二级评定以准备接受市里的最终验收。市教研中心根据各学校提供的达标人员的排序表,按一定的系列进行验收,并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各学校的达标教师。
通过这次立标达标活动,课题组成员紧密结合有效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研究目标,进一步反思无效环节,做到高效备课,高效上课, 借助全市高中英语教师的集体智慧,形成了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不同课型模式和示范样板并且充分发挥 “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上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广大教师全面学习、深入领会并认真实践理想课堂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三种课型都一次性达标。
四、课题研究成果
1.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的讨论和总结,我们对教学活动中的大量无效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无效现象的总结材料。刘娜,程静,林春英老师的三篇总结材料分别在威海教育网上得到了推广,并在全校教师中引起广泛关注,使全校教师对无效教学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极大促进了我校英语学科的有效教学。
2.我们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有效集体备课模式,并在我校英语组以及其他学科组得到推广。
3.经过有效上课这一过程的反复研究和思考,课题组成员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我校普通农村高中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模式,得到了学校领导、市教研员的高度赞扬。除了在乳山市教研室组织的三种课型的达标、立标课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外,课题组成员程静、刘娜老师还在我校第一、第二届“十大高效课堂”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积极地把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通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促使我校英语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三年教龄到五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更加成熟,使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能够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师工作,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个人发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刘娜老师指导年轻教师每人负责一个语法项目,每周开展一次语法沙龙,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进行研讨交流,并且组织年轻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高中英语实用语法大全》。这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题组的年轻教师董晓华老师和周燕燕老师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中名列前茅。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将近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题组成员不仅要完成各自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工作之余从事自己的课题研究任务,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课题研究很累,但我们觉得很值。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有以下两点体会。
1.过硬的自身素质是关键。有效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专业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自如地驾驭教材和教学过程。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以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有效地教学。
2.课题研究只有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才有生命力。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英语基础差,师资力量单薄,教学资源贫乏,这是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搞形式,走过程,从一开始就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对我校的英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面对我们课题组取得的点滴成绩,我们仍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还需要认真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为促进我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不断努力。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争取打造出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英语课堂模式。
当然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又是初次参加课题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研究过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弯路,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但我们对有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永远不会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促进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