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出处南京市教研室
作者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薛春兰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界相继展开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泰勒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西方各流派教育评价理论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展开的。

    近年来,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出现了世界性的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1)评价目的开始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选拔和鉴定。

    2)评价内容从只偏重学科知识向同时关注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转变,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情感因素受到了高度重视。

    3)评价方法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纸笔考试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考查方式。

    4)评价结果的表达形式已经从单一的分数化转变成与定性描述结合。

    5)评价的时空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原来仅仅在教室里进行书面考试,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在他们的各种学习活动中进行动态评价。

    这些学业评价重心的转移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如果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课业学习,根本无法在新的评价中表现出好的成绩。同时,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面改革,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真正理解学生评价改革的先进理念,了解新型评价所关注的领域和内容,掌握与过去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师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从现实情况看,存在如下不足:

    1)评价方式的传统。穿新鞋,走老路是人们对实施新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担心。的确,即使是课程改革的今天,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然以考试(已经具有指挥棒的功能)为主要方式,或成为唯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而且基本是一次定终生,单一乏味,缺少灵活,缺乏多元学业评价方式;仍然是以分数量化为评价学校、老师的标准,老师看分数,学生看分数,家长看分数,社会看分数;死记硬背、知识性强的知识仍然是书面考试主要的评价内容,忽视学习能力和学生潜在力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现象还极其严重和普遍。

    2)评价手段的滞后。新课程中,理念新,教材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新,但是学生学业到底怎么评价,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为最好的方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有关的教育评价理论出台了不少,原则说了一大堆,但是,直到今天都缺少一个既有新课程改革理念又便于操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使得课程改革的老师摸不着头脑,迷失方向,学科课堂教学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进行,人云我云,社会、家长更是不知所措。

    随着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许多新的评价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评价的本质、评价的功能等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但宏观评价多,实际操作性评价很少;综合学习评价多,学业评价较少;分数(等第)+评语+特长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运用推进的速度缓慢。因此在当前,学生学业评价、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热点。

    在操作层面上现今仍然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们,例如,如何构建一个合理、有效、操作简便的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评价工具如何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该说,诸如此类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如果得不到合理妥善的解决,将势必影响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深入改革。

 

二、课题的界定

    “高中化学必修科目是指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

    “测验、测量和评价的含义:

    在平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时,教师们常常使用这样三个术语:测验、测量和评价。按大多数人的理解,这几个词似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意思。然而,如果按照测量学的意义来分析,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测验学校中最普通的用语,一般是指在某一个学科里,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这些问题给予全面回答的过程。测验这一教学活动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测验的工具(通常是考试题);另一个是测验的程序(包括时间、地点、用具和考试要求等)。而且,它还必须与下面讨论的测量过程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后完成。所以有人比喻说,测验和测量象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测量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按照事先规定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给予数量化的客观衡量,也就是根据考试题的答案标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定。测量的结果是学生得到一个分数,从中可以显示出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或掌握了多少内容。但是,这个分数本身只是一种客观上的事实判断,仅凭它还不能说明其测量结果是好或不好,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质量判断(即价值判断)。所以,测量的实质就是根据一些预先制定的规则,对学生的课业水平进行数量化核查的过程,没有数字的引入和确定,就没有测量行为的发生。

    “评价是教师在获得数量化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学生课业的其他方面信息,然后把得到的分数和收集到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并且与课程要求的标准和其他学生的分数相比较,最后判断出某个学生的课业完成程度。所以,评价是一种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的主观价值判断,它以事实信息作为重要参考,但又不完全依赖于事实,而是在下结论的过程中伴随着评价者个人的许多观察和思考,是一个分析和比较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方面,测验、测量和评价有不同的含义,各有各的任务,另一方面,三者又同时存在于对学生课业检查的过程之中。只有弄清了这三者的不同含义,才能避免教学使用中的混淆,促使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每一种手段的要求和特点,使其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学业评价是指教师首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确定出学科课程的具体标准,然后通过使用多种测验和测量的方法,对学生在学校课程学习中取得的学习成就进行综合判断,从中得出关于学生是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结论的过程。按照当代教育评价理念,学业评价应当检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表现,通过对学科内容的考核,将学生在这三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反映出来。然而,在学校教育评价的实践中,有许多人把学生学业评价称为学生评价,这种用法有些不妥。严格说来,学生评价是一个更加宽泛的领域,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所有方面,如思想品德表现、智力发展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审美素质、劳动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这些方面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必要把学生学业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的下位概念来看待,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以便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三、课题支撑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SOLO分类评价法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特点

    本课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我们把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研究(制定出量表并用于实践);

    2.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业评价体系中的过程性评价实验研究(制定出量表并用于实践);

    3.SOLO分类评价法理论应用于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的研究;

    4.纸笔测试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的研究;

    5.克服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的随意性与主观性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6.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研究;

    7.高中化学必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的关系研究;

    8.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改革的关系研究。

    本课题重点不在理论创新,而是力图展开对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途径及对选修化学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而言,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尝试建构一个科学的、具操作性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并在这一体系框架下,进行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实践.其整体创新程度较高,应用价值很大。

 

五、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六、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及分工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薛春兰

中高

南京鼓楼区教研室

试题评价

总课题负责人。

中高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试题评价

核心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马春生

中高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核心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邵亦影

中高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

教学研究

核心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杨学萍

中高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

教学研究

核心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庄后锋

中一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核心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中高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中高

宁海中学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梅丽琴

中高

南京四中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李玉秋

中一

南大附中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中高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邓衍民

中一

育英外国语学校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张九红

中高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吴薇洁

中一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

教学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

 

七、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基础研究阶段

20059—200610

课题规划组:薛春兰、朱纷、马春生等

撰写方案、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实施培训。

文献分析组:庄后锋、张九红等

专题培训组:邵亦影、杨学萍等

具体研究阶段

200610—20077月(第一轮研究)

20079—20087月(第二轮研究)

薛春兰、朱纷等主持

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马春生、庄后锋等

制定评价量规

邵亦影、杨学萍等

撰写论文

邓衍民、张九红等

开设新评价下的研究课

深化推广研究阶段:

20089—20097

同上

进行三轮滚动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推广。

总结研究阶段

20098—20099

同上

优课展示、教案集、论文集,写出结题报告。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研究报告

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薛春兰

制定各种评价量规

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争取在一定区域内推广

薛春兰、朱纷、马春生、

论文集

汇编推广

朱纷、马春生等

教学案例集锦

汇编推广

邵亦影、杨学萍等

教学案例光盘录像

汇编推广

庄后锋、张九红等

本课题预计完成的时间:20099月底

 

八、课题的条件与保证

    课题负责人薛春兰老师是鼓楼区化学学科教研员,有丰富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试题研究的经验和课题管理能力,她是《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负责人,该课题于20066结题,课题成果获南京市贰等奖。核心成员朱芬老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的命题和教学评价专家.核心成员马春生是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具有坚实的教科研水平,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拼块组合式化学投影片》、《中学化学实验知识层次结构模型》、《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化学动态习题》等多项研究成果在全省及全国推广或发表。他也参加过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和南京市新教师素质考察命题,有很丰富的命题经验。课题组其他主要成员由区学科带头人、市青优、各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命题水平和教科研水平。

    本课题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采用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结合、全体讨论与个人研究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研究时间上有充分的保障。在人员、经费和资料的准备,成果的收集整理上均有保证。

    课题组成员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有很多的联系。为了扎实推进本课题研究,我们还将从有关高校聘请专家教授来开讲座,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提高成果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有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专家的力量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本课题研究将取得有效突破,为南京市鼓楼区课程改革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