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课题报告

“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课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校地理科组作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试点科组,于2002年就立项了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课题,该课题还被确定为珠海市地理学科重点课题。

    两年多来,课题组老师以指导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以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为过程,以开发校本课程推进学校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为目标,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工作,并出得了显著的成绩:指导学生完成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荣获了珠海市2003年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高中组第一名;该成果还代表珠海市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2003科技日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且荣获了二等奖;研究性学习案例——“黄杨山自然地理条件的考察探究还被编入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编写的高中必修教科书《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一书;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老师还编写完成了我校的第一个校本教材《黄杨山地理》(正在出版中)。

    现在,课题组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课题研究任务,进入了课题的结题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随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在新一轮课改中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d 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school-focused curriculum planning)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school-centered curriculum innovation),英文缩写为SBCD。我国一些课程论专家也称之为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等人在19737月于英国召开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国际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并成为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之后很快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进而掀起了一场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校本课程运动”。

    在我国,1996年由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也明确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占周总课时的20%一25%。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实施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决策。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些教育相对发达地区或名校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学校背景

   我们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珠海市政府大力支持创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的两间重点中学之一。无论从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来讲,还是从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来说,都基本具备了开发校本课程和设置校本课程的条件。

    我们学校位于素有珠江门户之称的珠三角地区的最高峰——黄杨山的东南坡下,黄杨山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为我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地理教育教学资源,这是我们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的资源保证。

三、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

    我们的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基本上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斌华教授编写的《校本课程论》为理论和方法论指导而进行的。

 

1、课题实施计划

时间表

课题目标

目标完成过程

成果内容

20029——20046

1、掌握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

2、整合学校地理教育资源

1、著作学习、参观和交流学习

2、地理研究性学习

1、完成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统构建

2、建设校本化的地理教育资源库

3、研究性学习案例

20046——20049

编写地理校本教材

整合学校资源

《黄杨山地理》

20049——20053

开设地理校本课程试验教学班

开设选修课或活动课

1、反馈校本课程开发信息

2、总结课题

2、整合学校地理教育资源编写地理校本教材

   我们课题组以黄杨山的地理条件为依托,组织03级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以整合黄杨山的地理教育资源为目的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愿地组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深入黄杨山进行了无数次的实地野外考察:他们爬山涉水,边走边看,边走边想,一路艰辛不言累不叫苦! 他们走村串户,边走边记,边记边思,几经风雨不退缩不放弃! 他们查经据典,大胆创新,敢争敢辩,敢想敢思……就这样,他们征服了黄杨山。并获取了大量有关黄杨山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我们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富有校本特色的地理素材。

    通过开展这样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03级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地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年级学生参加全省高中地理会考的成绩是我校历年来最好的;本届学生在高二分科时选报地理专业班的人数也是近年来最的。

    我们课题组老师和部分学生一起,对学生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和考证,再参考了大量的地方文献,编写完成了以黄杨山地理特征为背景,以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为知识获取方式的校本教材——《黄杨山地理》。

   《黄杨山地理》的编写完成标志着我们课题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黄杨山地理》显明的校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发主体的校本化——我校的部分老师和学生;二是资源的校本化——黄杨山;三是资源来源的校本化——学生地理研究学习成果;四是内容的取舍及其呈现方式的校本化——立足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图文并茂;五是教材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研究性学习案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研发理念的校本化。

3、构建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我们课题组在深入分析了学校的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吸取了一些名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专家的理论,从课程理念、课程呈现形式、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完成了我校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地理校本课程理念:让学生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出校门。

   地理校本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2、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和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3、让学生了解家乡并进而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感;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吃苦耐劳的科学研究精神;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地理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选修课或活动课。

   地理校本课程的内容:整合黄杨山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源,编写地理校本教材《黄杨山地理》。《黄杨山地理》以黄杨山的地理条件为知识载体,以问题探究为知识获取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为目标。

   地理校本课程设置:高二年级地理专业班学生每二周开设一节《黄杨山地理》选修课或活动课,高一和高二年级非地理专业班学生每月开设一节《黄杨山地理》选修课或活动课。

   地理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课题组从学生参与学习的形式和参与度、学习中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建设情况、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和创新程度以及环保行为等七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地理校本课程学习评价量规,并正在考虑与高中地理新课标中选修模块的学分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小结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探索工作,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知道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不懈地探索和创新。为此,我们会把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