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选课指导结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选课指导结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较多,而对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加强对学生的选课的科学指导,研究较少。

高中新课改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差异、学校的差异,尤其是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科学、有效的选课,必须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要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课程应具有更强的开放性、选择性和多样性。课程内容应该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更是对个人发展权利的一种尊重。

我们认为: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选择、关注选择、学会选择,只有尊重选择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选择是人的基本素质。学会选择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中学生青春年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能够努力地学习,这对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如何实现新课程目标?如何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赋予适度的灵活弹性,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个性教育,张扬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在人们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环境下,在新课程实施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就客观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提供的课程设置是对传统课程的一大突破,需要一个实践推进阶段,如何加强选课的科学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中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自己个性心理特征的,同时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生涯发展规划,将选课和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结合,最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选课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中实施选课制反映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此外,心理学对高中选课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选课之前应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选课之中应实施心理测验,选课之后应加强心理辅导。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和生涯发展规划的理念,希望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通过研究,能为科学选课做一些积极的探索,为实现新课程目标积累一些经验。

二、选课中的心理学意义:

新课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这也正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虽然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在理论上和政策上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真正将这种选择性落实到学生身上,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由于采用模块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学生的选择课程的空间突然加大,由被动地接受课程到新课程实施中的自主选择课程,这无疑对所有普通高中的学生是一种挑战。如果他们不能科学 有效地选择课程,高中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就无法实现。为此,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可以尝试学生选课导师制,使所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三年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可以说,学校选课指导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很大程度上能保证选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目前许多实验学校制定的选课指导制度(包括选课指导手册),很少见到有关心理学的应用。不少学校虽然也建立了选课指导中心,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选课心理辅导。显然,这种现状难以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中学实施选课制和学分制的同时,都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在这种国际趋势的影响下,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也必须考虑心理学在其中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选课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学生个性倾向性调查;心理健康教育参与选课指导的模式;建立科学的学校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及选课心理,调研当前学生选课的现状;

2、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调查;

3、分析学生选课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学生问题产生的途径;

4、优化学校选课指导的机制:研制符合省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的课程方案,研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设立有利于提高学生选课指导效率的专门机构,建立确保选课各个环节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5、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教师个性、特长及行为方式,努力探讨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实施运行机制。

四、研究原则、措施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我校作为市样本校,既要全面实施并验证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又要立足校情,求发展。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以校为本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开拓创新的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需要边实践边探索的工作,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实验工作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切实做到“以校为本”,在实践中大胆改革,敢为人先,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经验。

4、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对新课程实施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来研究,给新课程实验以强有力的支持。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的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5、通力合作的原则。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措施:

1、学习新的课程理念,领悟主课题精神。学校成立课题研究核心组,成立以校长室、教研室、教务处负责人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做好宣传与发动工作,制定本子课题研究方案。在学校、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认识的前提下,确定课题具体研究方案。

2、学校成立专门的学生选课指导小组,收集、整理选课资料,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试行编制三年课程开设方案,研究选课指导和管理等有关问题,为具体开设课程做好准备。

3、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家长、学生对课程选择达成共识后,制订各科目课程方案,编制学生学科指导手册。学校向学生推荐课程内容,并立足本校实际编订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校本选修教材。

4、及时吸收与本课题有关的最新信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吸收最新理论,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交流,探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5、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调整选修内容,分阶段总结个性教育操作实践经验,最终形成课题成果。

6、学生的心理教育措施:

①在选课之前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是指,让人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科学地确立目标,对生涯过程做出妥善安排,并依据安排的结果,选择个人学习成长与职业的方向。高中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许多高中生都期盼自己所学和兴趣相结合,以便将来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并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但高中仍是在探索的阶段,如何能使自己确定目标且全力追求理想的实现,则有赖于生涯规划的完善。

生涯规划的任务在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职业意识、探索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未来进行规划和提供准备进入某一职业的课程。高中阶段属于青年早期,青年早期是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这一阶段开展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在中学阶段,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将开始发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他们适合哪一种工作。这时,开展生涯规划就可以帮助中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让他们有机会去想象将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让他们去看到不同成人所从事的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行业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的生活类型,从而可以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认真规划,并积极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高中学生进行选课前的生涯规划,涉及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与实施不难看出,实施生涯规划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即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生涯规划的开端,也是人生发展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因此,自我认识对高中学生选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心理测验等方法来进行。

②在选课之中对学生开展心理测验:据不完全统计,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模块有一百多个,其中对学生个人来说,要求必修的模块约占一半,选修的模块也约占一半。这就意味着,学校将会提供广阔的选修课空间,学生选课的自由度非常大,学有余力或者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将可以选择更多的、自己所喜欢的模块来深入学习。面对如此多的选修模块和有限的学习时间,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才能做出最佳选择。选课的依据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其中,首要的就是学生的教育背景和个性特征。教育背景可以通过以往的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等来反映,它们能够潜在地预测学生在某一领域方面的能力水平。对一个学生来说,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跳一跳,摘到桃”是最好的发展思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成绩水平选择合适的课程,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这里,学生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特长、潜能以及学生发展意向等。这些方面,可以通过实施心理测验,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才可能在选课时选到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课程,才能达到“我选择,我喜欢”的效果。

③在选课之后对学生开展选课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 、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 理论 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高中学生在选课时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学校因素之外,与其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如学生自我认识不足,不清楚自身优势、潜力、缺点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观念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处理课程的时间分配问题,不能将课程的选择和今后的发展协调起来;心理不成熟,易受同伴群体、教师、家庭和社会等的影响,意志力薄弱,容易半途而废,易仓促做出决定或经常变更决定。面对这样的情况,普通高中学校必须灵活应对,做好选课之后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国内外已经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和经验,调查研究本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与学生选课指导实施过程中的有关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的制度及有效的指导的途径。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有:

1、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吸收其精华,联系学校实际。

2、行动研究法:为实践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所具有的动态性保证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或修改有关实施方案,以使教育科研更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

3、教育实验法:通过横向比较,探讨适合我校校情的课程实施机制。

4、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访谈、观察、测试等,有必要时结合对家长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从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形成对学生个体科学化选课的指导意见,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针对性。

5、个案(追踪)研究法:学校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教师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有关资料,深入详细地了解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其作用和影响。

6、经验总结法:学校对研究对象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活动进行连续三年的跟踪,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及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10月—200612月)

1、申报课题,选择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重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对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1月—20095月)

  1、组织开题与项目落实,课题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

  2、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形成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选课指导方案,初步总结研究成果。

  3、组织全校进行实验。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相关指导、培训活动,深入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096月—8月)

 

深化实践研究,结合实践效果不断完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和学术报告,接受结题验收。

六、预期创新点与应用价值:

1、成立选课指导中心委员会,该机构成员由学校领导和三处两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全校学生的选课指导。认真做好选课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负责编写印发《连江一中新课程宣传手册》,帮助教师、学生、家长了解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学校的开课方案,共同参与。

2、建立学生个性化心理发展倾向性研究体系及科学选课体系。重视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适合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涯发展规划,让学生能科学选课,结合自己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课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3、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将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协作整合,组成一个对学生选课进行心理指导的机构。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新课改选课制度相结合,最终建立科学、完整、规范的学校选课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方案、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2、形成规范的连江一中《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连江一中三年高中课程发展规划》、《连江一中新课程排课方案》等规章制度。

 

3、建立学生个性化心理发展倾向性研究体系及科学选课体系。

4、挖掘本校课程资源,形成连江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

5、优秀论文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