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综合高中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

                  湖州市双林综合高级中学   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落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后,教育系统纷纷开展了“创建和谐校园”的活动。

3、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有“只顾自己,没有父母;只顾玩乐,不思上进;只顾眼前,不思将来;自私冷漠,功利至上”的不良思想和不尊重他人,不懂关爱,缺乏责任,纪律松散,学习浮躁,迷恋网吧,早恋等行为,与竞争社会对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求格格不入。

4、一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单调,对学生的教育还停留在严管、高压、硬卡的陈旧的手段上,尚未意识到“唤醒比改造更加重要”,“引领比要求更加重要”;老师们受制于的各种压力,对于出现问题而成绩又差的学生很难付出真正的爱心及耐心去沟通、辅导甚至关爱,学生出现问题就赶走的做法越来越普遍,而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在目前的高中极少被正确的认识和实现,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心灵的现象时有发生。

5、家长同样受制于“文凭化”社会的压力,只看分数,不问教育;只懂托付,不懂教育;只管“控诉”,不会教育;孩子变化,归罪学校的现象屡见不鲜。家长这种对学校和老师寄予“厚望”而自己撒手不管的做法,隐藏着一种令人担忧的危机——家长作为教育者的失职。

6、三个年级的学生已进行了“学会感恩,构建和谐”的教育活动。

7、当前对综合高中和谐校园构建缺乏实质性的研究。目前,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探索较多,实践性经验较少。

(二)研究意义

1、用道德教育推动学校“自主教育”这一品牌的发展。唤回综合高中学生的感恩真情,力求让学生彻底摒弃不良思想及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建立对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报答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方法的改变,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3、力求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新路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但由于我校原来运行机制中,要么是在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结合,造成了工作上被动局面,要么是一味的互相指责,忽视了双向服务原则。从而不能使三方面教育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合力作用。根据学校新时期工作转型,定位问题,拟通过该项研究改变这一状况,追求教科研新的视野与方法,不固守原有学科壁垒,不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在推进教科研创新的实验中,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结成伙伴式合作研究关系,形成扎根于问题与经验、互相生成与融合的崭新的教科研工作方式。

4、为同类兄弟学校提供借鉴,为更大范围更多学校的和谐校园构建作出贡献,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的前提下,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英溪小学申报的《孟郊故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以“学孟郊,做感恩人”为主题,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渗透,教职工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借助校园环境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建德市最偏远的一所山区小学开展了《一所山区希望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开展了《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感恩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以班级生活,集体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会感恩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学校、社区、家庭为三大环境背景,开设相应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感恩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

以上感恩教育的研究和本课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的习惯。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理论及实验经验。但以综合高中为研究对象,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这一领域还是一个空白。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将弥补这一现状。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内容及措施

(一)概念界定

所谓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双重任务的普通高中。它既有别于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普通高中,又有别于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职业高中,其培养目标具有任务的双重性。其主要职能是: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基本的普通文化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让一部分学生作好升入大学的准备。目前,在国内许多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面临的办学困难、效益较低的现实,也在呼唤综合高中的发展。从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

所谓感恩,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一种人性唤起德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命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

所谓和谐校园,主要是以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以校园为载体,整体优化教书育人的氛围,以形成学生、教师和学校科学互动发展为宗旨,协调运转学校教育的各个系统和要素,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一个极富有现代涵义的目标构想,是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全面诠释。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我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二)研究内容和措施

1、对影响综合高中和谐校园构建的因素研究

通过上网、查阅历史资料、调查问卷,走访兄弟学校及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途径,对影响综合高中和谐校园构建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学生方面;二是教师方面;三是环境方面,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2、对学会感恩教育和和谐社会构建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策略。

通过调查所收集的影响综合高中和谐校园构建的因素,无论是学生方面、教师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可能都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如果再进行细化,其中必定能发现一些共性特征和规律性。在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梳理、归纳,并讨论制定相应策略。

 

3、发动、开展学会感恩构建和谐校园教育活动。

(1) 宣传发动。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方案,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建立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专门设立感恩教育专栏。

(2)全面实施“学会感恩,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一是举办一场演讲活动。积极组织全校以“学会感恩,构建和谐”为主题开展“感恩教育”演讲活动,强化全校师生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看一部感恩影片,唱一首感恩歌曲活动。推荐影片:《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千手观音》、《永远的丰碑》、《一个也不能少》、《华罗庚》等影片;利用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感恩歌曲”力争让学生会传唱其中一首。

三是开展一次征文活动。以校为单位,围绕“感恩的心”这一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以“叙写对朋友同学的真诚、老师的尊重和对家人的爱”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文章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引导师生树立进一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编排一组文艺节目。精心编排一组以“感恩伴我行”为主题,充分抒发对学校、父母、朋友的感恩之情的文艺节目,在校内及社区演出,在全校掀起一场学会感恩、回报学校、家人的活动热潮;

五是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六是在校网站上设立“感恩论坛”、“感动我的一件事”、“感恩箴言”等多个小栏目,及时跟踪报道感恩教育进展情况,进一步推动感恩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四、预期目标

1、探索“学会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之间的关系。

2、分析出影响综合高中构建和谐校园的因素并找到相应对策。

3、寻求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

4、总结和归纳出综合高中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

5、找到综合高中发展的一些可行性策略。

6、积累感恩教育的成功案例,并进行推广。

五、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及研究的步骤

(一)采用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系列活动案例汇集法,经验总结法。并辅之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等。

(二)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06.9----2007.12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9----2006.10)

    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收集整理有关感恩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6.11----2007.10)

    通过各种各样活动开展“学会感恩,构建和谐校园”教育,积累材料,进行全方位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报告(2007.11----2007.12)

    1、本课题组内教师于20079月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论文或研究心得。全校联评,优秀的推荐参加区、市教科研成果评选。

 

2、结题论文、研究报告的形成,研究成果的展示、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有双林综合高中这一平台,利于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2、近年我校开展了关于“和谐校园”建设和感恩环境教育的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可以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3、课题总负责人是从事多年校长工作的,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心理,在开展感恩教育,。

 

4、对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已有了较多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实际经验,为我们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范例。

 

5、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构建和谐,加强感恩教育都非常重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意识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

 

6、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7、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成员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保证本课题的具体实施。

 

 

 

七、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长: 陆凤鸣   全面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及实施进展的宏观把握和

 

阶段性成果的汇总、小结。

 

笔:  饶俊峰  负责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撰写工作。

 

员:  施 强  负责相关内容的研究和相关数据的整理。

 

陈金权  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

 

褚有庆 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

 

刘青丽 负责相关活动的实施和展示。

 

肖剑锋 负责相关活动的实施和展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