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研究 》 研究实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2006年秋季起,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将在我省全面实行。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标精神,更好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新的研究课题。
1.是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现实需要
2006年秋季进入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此次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其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都远甚于前。这场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人们产生旷日持久的影响和震荡,面对这一巨变,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和实践新课程,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与初中新课程不同,高中采取的是专题式编写体例。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新变化,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如何进行专题式历史教学,如何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等。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拓宽知识视野,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方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2. 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是单一的讲述、板书和读课文。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史实,课堂中的问答也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高中历史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历史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长的发现者等。
1、教学方式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3、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其次,教学创造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最后,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有:
1.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一种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为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
2.高中历史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即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实践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预期创新点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双基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课堂结构,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为中心,全面评价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最终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化。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1.研究的主要途径
1.在历史组通力合作和详细分工的前提下,通过历史组几位老师的几节精心设计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验课,开展说课、评课和反思,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策略。
2.以上述几堂试验课为主要素材,不断进行跟踪研究、实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
2.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4----2006.6):收集积累相关的理论资料,寻找理论支持和依据,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6.9----2007.6):按照操作策略,具体实施方案,并积累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2----2007.8):根据课题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材料,结集教案和反思教案,提出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策略,撰写相关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五、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教师备课及反思教案、课件,教研组评课纪录、相关影像资料等
六. 条件保障
1.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批准和大力支持,学校已经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本课题研究人员都工作在历史教学第一线,而且我们已经对确立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有关的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资料进行了查阅,积累了相关的研究资料。
3.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料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我们进行开课实验、文献查阅提供了可靠保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