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借力生活化课题,扎实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金坛市第四中学 仇彩霞 陈慧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江苏省“教育新政”的出台,在减负背景下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政治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学生生活的切身体验、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比较淡化,一味地追求“拓展知识”,没有做到真正的让课堂教学转向“回归生活”。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顺应新课程改革及本*次减负增效的发展趋势,开展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非常必要。本课题《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立项研究的,我们将通过努力研究力求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最终实现高效政治课堂的目标。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所谓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就是指:实现“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生活经验”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3.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走科研发展之路。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对《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以及有关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及有关本课题的专著学习及其他课题的成果进行文献研究,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
2.问卷调查法。调查减负背景下高中生政治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其学习效果,对学生政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3.课堂观察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堂师生表现情况,分析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政治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学生感悟生活,最终实现生活经验的积累。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相关文献、专著的学习研究
2.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能力,落实减负增效目标
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是要努力构建“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生活经验”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实现以下目标:(1)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2)以我校高中政治班的学生为对象,对学生政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3)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学习;(4)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5)加强课堂观察,根据课堂师生表现情况,分析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6)课堂向外延伸,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投身社会实践;(7)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践,写出体验生活的学科小论文。(8)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及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反思和科学评价,最终实现生活化课堂的实效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3.加强教师政治课教学与研究专业能力的研究
促使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撰写经验文章,教学反思,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4.形成《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过程与策略
(一)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3月)
1.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本阶段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逐步有序的开展课题各项工作。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布置课题活动计划以及具体分工,填写申报书,撰写开题报告;学习减负相关文件学习理论专著、搜集资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本课题进行论证。
2.学习相关理论著作,写读书笔记以及撰写论文,提升理论水平
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理论和专著学习培训,认真研读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及《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专著以及有关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课题组成员认真撰写了16篇读书笔记,对于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各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以及理论学习,积极撰写论文,共有26篇论文发表以及获奖。
3.建设课题网页
本课题顺利立项后,全体成员积极配合,开通了课题网页BigClass.asp?typeid=50&BigClassID=222,将课题材料分类整理,认真做好材料的收集和及时更新的工作,积累过程性材料,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二)实施研究阶段 (2010年4月——2012年7月)
1.组织了2次学生问卷调查,对于课题研究前后学生政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
第一次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在课题开题后进行。这次调查问卷以我校高中政治班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学生减负背景下高中政治学习生活化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态度、兴趣、以及他们喜欢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以及希望目前的政治课堂做哪些改进的等方面。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设计了15个问题,就高一学生的政治学习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本校在校学生,总计680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650份,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欢迎的。通过统计,第1题选择A.“非常喜欢”的有25℅;B.“比较喜欢”的有32℅; C.“一般”的26℅;D.“不喜欢”的占17℅。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政治课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是政治课并非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消极反映的比例还比较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不大,学习动机很大成分上是为了高考的需要。学生对政治课堂的构建有何需要呢?通过调查,如第9题,选择B的占72℅,第12题,选择C的占74℅,13题,选择C的占80℅。学生比较普遍希望通过生活化的事例以及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政治知识学习,而不是单纯呆在教室里面照本宣科书本知识。这表明了随着学生阅历的增加,他们需要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及呈现知识的形式。因此,加强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况,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明确了本课题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就是要扎实推进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模式。
第二次学生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为中期评估通过之后进行,课题组教师已经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到了进步和改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上得到了较大改变。从调查中看, 49%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能配合教师参与课堂活动,57%的学生觉得课堂气氛较好,0.8%的学生表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想配合教师发言;从政治课给学生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来看,67%的学生认为政治课紧密联系实际,24%的学生认为只是记忆、背诵;从学生对政治课的喜欢度,6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17%的学生表示一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能使得学生在政治课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做到紧密联系实际,不空泛。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还是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上还是需要不断改进。学生理想中的课堂是有乐趣的课堂,有生活的课堂。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自本课题中期评估以来,课题组教师已经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到了进步和改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上得到了较大改变。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使知识的理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2. 立足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组开设了30多节校内外公开课,开展课例研究。课前各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教案,课后积极讨论,总结得失。开展了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总结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力图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学习,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生活经验”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课题组将上述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各成员积极开展公开课展示,观摩活动。通过观摩课堂、相互学习,展示及研讨、分析课堂中存在问题,撰写教后反思以及总结课堂得失。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各成员形成成熟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课题组陈洪钧、韩四芳、陈慧、老师在2011年市评优课评比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3.延伸课外,开展一系列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切实减负增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究过程中,还注意将课堂向外延伸,开展了2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次是在开题后不久,开展了关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座谈研讨的形式,开展了时间重要性的大讨论。
第二次是在中期评估之后,组织了我校120名学生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课题组主持人、校团委委员仇彩霞老师带领下参观了我市盐化工厂。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积极提问,不仅了解了食盐制作流程和相关知识,还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这次参观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了盐化工厂的生产线制作,也感受到了金坛大企业的企业文化。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由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资助600多万元进行分期规划整治的尧塘镇下头村,太阳能路灯、农民健身广场、篮球场、老年活动室、天然气等设施一应俱全,参观的同学们看到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生活化的课堂体验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学生的兴趣高涨,很好的践行了我们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理念。
高中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践,写出体验生活的学科小论文,产生了74篇获奖小论文;通过政治小论文的撰写,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及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反思和科学评价,最终实现生活化课堂的实效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切实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
开展校时事政治兴趣小组活动:面向学生组建了时事政治兴趣小组,利用学校主要展板区域刊出了由该小组创办的时事政治类海报 “时政观察”。 抓当月时事热点,以一月两期的海报月刊形式表现。 这样的‘时事政治类宣传小组’是一些对时政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本着服务学生学习的目的去做的,对学生的时政知识是个很好的补充。
4.组织课题组“生活化课堂”的沙龙活动。
课题组副组长王叶老师主持了“生活化课堂”的沙龙活动,大家按照沙龙组的活动计划,按照活动主题举行活动,活动中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对于构建生活化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更好的构建生活化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策略。
5.进行学生个案追踪,分析了解课题研究前后学生政治课学习状况的变化。
通过此项工作,发现课题开题以来,政治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照本宣科,能始终坚持以生活化理念实施政治教学,从备课到上课,从课内到课外,充满了生活化的气息。学生方面,普遍感觉这种生活化的课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很好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融洽了师生关系,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0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认真总结,细致归纳,构建起完整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同时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本课题各阶段的研究报告。
本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步骤,明确分工,分别在开题、中期评估前后、结题阶段四次进行总结,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成果,安排部分核心成员撰写总结报告,很好的总结和推进了课题的逐步深入研究。
七、课题成果和实效
(一)学生方面
1.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位课题组成员教师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注意通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生活现象有机的融入学生知识中进行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因为这些生活化元素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体现。
2.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题组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创造条件,将课堂向外延伸,开展了2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投身社会实践;另外,还组织了时政兴趣小组和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浓厚兴趣,还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中,政治小论文评比共产生了74篇获奖小论文,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通过课堂上师生共同构建的充满生活化事例的课堂,通过走出去,参观社会生活的活动,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时政小组以及小论文评比等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积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得知识更加丰富,而过程却更加轻松有趣,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教师方面
1.建立了课题专项网站。按照课题研究要求,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建设了课题网页BigClass.asp?typeid=50&BigClassID=222。
2.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了16篇读书笔记。
3.开设26节公开研究课及反思,积累课堂案例。仇彩霞老师参加2010年金坛市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上获得三等奖,并且参与了常州市骨干教师的课堂考核,在校内也开展了这两次比赛的展示课,其中也包含了非常鲜明的生活化气息,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2011年金坛市政治评优课评比中,陈洪钧、韩四芳、陈慧老师分获一、二、三等奖的佳绩,这是我们生活化理念的运用的良好效果。
4.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撰写论文
开题以来,各成员积极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发表论文8篇,获奖论文16篇。
发表论文(8篇)
姓 名 |
论文题目 |
发表时间 |
发表刊物 |
夏辉芸 |
1、《基于课堂观察促进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
2010.2 |
《课程与教学》 |
2、《浅议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2011.1 |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 |
张莉 |
1、《运用教师个人特质优化政治课教学》 |
2010.11 |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
2、《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困惑与对策》 |
2011.01 |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
韩四芳 |
1、《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评价标准初探》 |
2011.02 |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
2、《都是情绪惹的祸——记一次学生宿舍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反思》 |
2011.07 |
《新课程学习》 | |
3、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实践思考 |
2011.11 |
《新课程》 | |
陈慧 |
“简约课堂”让高三政治课堂真正“减负增效” |
2011.68期 |
《考试周刊》 |
获奖论文(16篇)
姓 名 |
论文题目 |
获奖名次 |
颁奖单位及时间 |
仇彩霞 |
1、《科学设计“问题场”,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
三等奖 |
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选(2009.12) |
2、《构建政治生活化课堂,追求教学高效性》 |
三等奖 |
省教育厅第十一届“五四杯”论文评比(2010.5) | |
3、《巧用生活元素,“客场”变“主场”—— 一次课堂教学竞赛实录》 |
一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
4、《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
二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
陈慧 |
1、《“简约课堂”让高三政治课堂真正“减负增效”》 |
一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2、《缤纷生活入课表》 |
二等奖 |
常州市教育学会(2011.11) | |
3、《“简约课堂”让高三政治课堂真正“减负增效”》 |
二等奖 |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 | |
王叶 |
1、《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课堂探究案例》 |
二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张莉 |
1、《浅谈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
三等奖 |
常州市教研室年会论文评比(2009.12) |
2、《互动式教学在中学政治中的探索》 |
二等奖 |
省教育厅十一届五四杯论文竞赛评比(2010.05) | |
3、《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的案例——都是“价值”惹的祸》 |
二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
韩四芳 |
1、《浅谈“减负增效”背景下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二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陈洪钧 |
1、《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困惑及应对》 |
二等奖 |
常州市教研室年会论文评比(2010.12) |
2、《诱思探究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
二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
3、《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 |
三等奖 |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2011.12) | |
黄伟 |
1、《生活——思品教学的真谛》 |
二等奖 |
金坛市研训中心“减负增效”专项征文评选(2011.4) |
5.课题组教师成长记录:
(1)课题组主持人仇彩霞老师成长荣誉:
①获得2010年金坛市中青年基本功大奖赛三等奖;
②获得2010年金坛四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③获得2010年政府嘉奖;
④所带班级获得2011年金坛市先进学生集体;
(2)课题组副组长陈慧老师成长荣誉:
①获得2011年度金坛市评优课三等奖;
②获得金坛四中2011年基本功竞赛课堂评比一等奖;
③获得2011年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竞赛二等奖;
④被评为2011年度金坛市优秀班主任;
⑤获得获得2010年政府嘉奖;
(3)课题组副组长王叶老师成长荣誉:
主持的沙龙“生活化课堂”在2011年金坛四中沙龙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4)课题组成员陈洪钧老师成长荣誉:
获得金坛市2011年度政治评优课一等奖;
(5)课题组成员韩四芳老师成长荣誉:
①获得金坛市第四中学2011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②获得2011年度金坛市高中政治评优课二等奖;
③获得2010年政府嘉奖;
(6)课题组成员张莉老师成长荣誉:
①获得金坛市第四中学2010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②获得金坛市第四中学2011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6.撰写课题各阶段报告。
根据课题研究阶段的要求,认真撰写了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阶段性报告、中期报告以及结题报告各一份,其中,阶段性报告获得课题专项论文评比二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反思
历经三年的努力,我们的《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经过大家的努力,构建了成熟的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题预期的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的生活化课堂的目标。
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及高考任务的繁重,在开展学生活动方面,受到一定时间的限制;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还不够充分,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上传工作有时不太及时;课题组教师多为班主任,课务较为繁忙,理论学习及论文的撰写的时间不太充分,这部分有待协调时间分配,力争确保研究时间的保证。
政治课教学虽然课题面临结题,课题组各成员仍会进一步强化生活化理念,运用“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生活经验”的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题研究的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开展各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以上是本课题组结题的研究报告。为了使课题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将在教学实践环节继续推行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使本次课题研究扎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也请专家和领导能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指导我们的课题后续运用和推广!
* ①本课题为金坛市级减负增效专项课题;
②本课题核心成员为:仇彩霞 陈慧 王叶 夏辉芸 韩四芳 陈洪钧 张莉 黄伟
③课题网址:BigClass.asp?typeid=50&BigClassID=222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