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作业内容及方式的实践探索》 阶段总结

《高中物理有效作业内容及方式的实践探索》 阶段总结:

学习相关理论借他山之石,提炼创新。申报立项阶段,多查网络资料,收集了解国内外此类课题研究状况及成果,收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借鉴和革新 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整理以前收集整理过的有关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行了课题界定。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整理以前收集整理过的有关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界定:

1、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

2、对有效作业的理解,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与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达成或超过预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的增值的教学。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从过程视角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和互动、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3、有效作业的标准

对作业有效性的判断应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但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有效作业是高效率的作业。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师生的精神投人与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为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或投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较少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没有效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作业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作业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

第二,有效作业是高效益的作业。有效作业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作业,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它要体现作业的效率并实现作业的公平,为追求作业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作业是不公平的。有效作业的效益包括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教学是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的,所以有效作业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的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完善的愿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社会效益是由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带来的社会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效益。

第三,有效作业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业。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持续有效学习。

4﹑有效物理作业,是指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建构所学物理知识、训练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懂得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形成可持续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5、有效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判断物理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学生收获的少也徒劳无功。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认知的结果。有效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

6、作业批改: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反馈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 批改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师生、生生交流信息、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既是布置作业的主体,也是批改作业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认真、及时、准确、高效地批改学生作业。

作业的批改包括两个环节:批作业和改作业。作业的批改涉及批改的目的、批改用时、批改方式等。批改作业的功能有反馈、监督、评价;批改作业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批改方式。

7、作业批改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生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丰富物理课外作业方式:能在以前较为单一、机械的物理课外作业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能解决学生困惑、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方式。

实践探索:对现在已经存在的一些各种各样零散的、随意的物理作业方式系统化,条理化,分别研究他们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研究他们的操作流程,使用效果,以及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二、收集整理作业设计(数量、对象、内容、形式)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作业批改、反馈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

1、有效作业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1)关于家庭作业的功能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内化学生纪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自制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学校的发展,促进家校合作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迈克尔(Jacob

Carmichael)指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做家庭作业,就会对重新做家庭作业感到困难,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所以影响学习成绩。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布置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促进教学改进。学生们也认为作业的应试功能不再是高中生期待的唯一目标 。[1]但过量的家庭作业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剥夺学生享用闲暇,易导致学生睡眠不足,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失去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进而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厌学,还可能助长欺骗等不良品性。在国内外都发生过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的压力而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亲子关系冲突,甚至血案。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通过对比研究, 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的积极影响很大, 对初中生也有一定影响, 但功效大约只有高中生影响的一半, 对小学生来说, 尽管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 那也是很小。[2]在国内,吴也显认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3]

(2)关于家庭作业的类型

中西方教师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存在很大分歧。就近几十年的作业设计研究历程来看,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美国的杜威提出的基于实验主义的活动作业形式,把作业看成课程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课程就是社会活动作业。作业的类型更倾向扩展型与创造型,即课外作业应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迁移, 作业完成重结果更重过程,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余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创新。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

( Real-life homework) ,他们认为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即学以致用,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透彻;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 那么, 学生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特别显得有意义。[4]在日本,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非常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设计自己的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听老人讲发生在过去的故事”等等。[5]美、日中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突出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另一种是前苏联的凯洛夫提出的基于认知主义的文本性作业,把作业视为家庭范围内完成的课程补充和延伸内容。[6]我国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外作业主要是这种类型。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 主要是记忆型和积累型。作业内容往往都是复习课堂教学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谈振华认为,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预习或复习教科书,完成习题、作文、绘制图表等书面练习,完成朗读、背诵、复述、答问等口头作业,完成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7]

(3)关于作业设计的难度

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感到完成作业不是不得不承担的负担,而是一种內隐的需求时,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会变得轻松而有兴趣,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反之则会成为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作业的内容和范围,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典习题。为了使每一次作业之后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在复习每一章节的时候,都要由易到难,避免内容的简单机械重复。日本学者在差生较多的筱井旭高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一律布置“一刀切”的家庭作业而不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即使给予再严厉的惩罚,仍有不交作业现象发生。但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设计与其相

适应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

我国很多学者为了解决作业难度问题,提出针对不同学生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做法。宋秋前认为实施有效作业,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和类型,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人制宜,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有个性化、差异地发展。[8]傅道春在其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描述了英语学习和“自设作业”结合起来的范例。他指出,学生只要有兴趣做就是一种享受,不能称其为负担,因此“自设作业”完全是一种学生自愿自为行为。周晓艳认为学生应该自主选择作业,参与设计作业及合作完成作业。[9]李银芳认为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应有层次性、延伸性、文化性及趣味性。[10]

(4)关于作业设计的作业量

实践证明家庭能否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发挥程度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外作业量的“适度”。应该布置多少家庭作业是个价值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答案也会不同。西方学者就多长时间的课外作业才是适量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深入的探究。美国的哈里斯·库帕就学生课外作业量的问题,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他的研究结论是: 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45 分钟左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 时间在60分钟到180分钟之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三至五项课外作业, 作业时间应该控制在235分钟至385分钟之间;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的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四至五项课外作业, 时间控制在385分钟至650分钟之间。[11]

从国际背景来看,研究表明北美的中学生并没有做很多课外作业。加拿大的小学生在9岁之前没有家庭作业;10-11岁每晚30-45分钟;12-13岁每晚1-1.5小时;中学生平均每晚1-2小时的课外作业。我国的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一直偏多。

[12]设计课外作业的“量”,在没有新规定以前,要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中有关规定,中午尽量不要布置课外作业,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13]但事实上很多教师不顾文件的相关规定,一意孤行,并未按文件执行,甚至在教学科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在竞赛中有一个好的名次,课外作业被当作学校节省工作量的手段。

(5)关于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较多关心的是作业完成情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及学业成绩以外的影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和特殊教育系的杰克林·贝克赛奈特比较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及其外在条件, 他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究竟是谁在做作业? ”他研究发现, 在小学阶段, 许多家长过多地参与了孩子的作业, 到了中学, 家长们参与孩子作业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了。杰克林·贝克赛奈特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参与, 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比没有家长参与的学生优秀得多;研究还表明家长参与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并跟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 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比那些具有同等智力、同样家庭背景, 但家长不参与做作业过程的学生成绩好。[14]在国内有相同的结论,小学阶段一般做法是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在家里在“陪读父母”的协助下,学生完成作业后,父母签字才算完事。所以学生的作业肯定全对,作业的反馈功能彻底失去,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有个辖区教育局明令禁止父母协助学生作业和签字。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就作业的目的、反馈与评价研究、心理研究及完成作业的

状况及影响作业的效果因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新课程标准下作业的观点

[1]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特点

新课程环境下,要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多元化的、复合型的作业设计方略,把陈旧的、单一的、呆板的、书面为中心作业方式变为新颖的、综合的、活泼的、各种作业相结合的,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作业布局。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体现了以下特点:

(1)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以人为目的的。如果以传授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为作业的唯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将沦为接受和巩固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作业过程中的统治者,教学活动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传统教育的产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作业,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作业的唯一目的,作业的目的还包括培养具有合作理性和对话理性的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全的理性,还会有健全的人性。因此,为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主体性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性素质。由于主体的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多样性、差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评价的人性化、多元化。

(2)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民主的、平等的。民主、平等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重要前提,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题中要义,而且也在于它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作业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还在于使学生获得生活的能力,使其社会化,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这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学生这些品性的养成,需要作业权力的分享、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师生人格的平等。消解教师在作业中的“霸权”,作业过程应充满理解、信任和关爱,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和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15]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成为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3)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沟通的、合作的。沟通与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必要条件。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教和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的沟通正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者的合作得以实现”。[16]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社会。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似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主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民主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然而,教师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民主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作业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17]作为现代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应是沟通的艺术,合作的艺术。

(4).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互动的、交往的。在民主的、平等的氛围中,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与交往绝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的存在状态,也是学习的基本手段。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作业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作业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作业的设计及批改过程是传授知识、分享理解的过程,也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作业还意味着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者首席”。交往理论昭示我们应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作业。具体而言,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师生都是平等的、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他们用合理的言语表达方式向他人传达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分享、共同理解、共同沟通,最终能在作业中获得全面发展。

(5).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创造的、生成的。建立在沟通、交往的基础上,作业当然会超越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观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在新课程理念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就作业的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教师“独霸”的作业相比较,整个作业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也大有裨益。主体性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业过程中师生都是教学中真实的人,是“真正”的主体。教师既要重视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协商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和启迪。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一方面,要研究学生,以富有人性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求解构教师对作业权力的“独霸”,还学生应有的权力。

[2]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功能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往实际上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并使学生真正涉及到由不同个性、观点和视界所构成的“精神场”。具体而言,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生学会学习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至关重要的是增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判断是非、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自学难以落实,学会学习沦为空话。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大部分内容是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答案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同时,学生有了参与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的权力,也就有了新的责任。例如,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在参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时,他们不得不努力发现问题、判断是非。长此以往,他们的相应能力得以增强。同时,由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一套完整的策略,要求学生严格跟踪并解决作业问题,使得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作业,而且能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因为任何社会生活说到底都是在形成常规

的基础上发现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如此,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概莫能外。比较而言,教师“垄断”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因为由教师“垄断”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了无需思考的现成解题过程与答案,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简单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毛病。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能够使学生把这些知识体系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良知、力量、智慧和自身文化,能够指导人生道路,给自己创造幸福,也为人类创造幸福。

(2).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的作业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没有从人的发展的连续性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且由于过于强调学生某个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对知识的掌握)而导致学生发展的结构失调,由于采取强制等方法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于重复了他人的思维和机械地练习而造成思维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是个体与社会协调一致的发展。它是个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存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个体主体性的持续发展过程;在发展的前一个阶段孕育着后一个阶段的构成要素,成为后一阶段的动力。首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注重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还给学生适当的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使学生能感受到人的尊严和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通过提高主体性而增强自信心,并成为今后学习、工作的动力机制。其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中,民主协商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学生可以积极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多种思维视角探寻,使问题在共同互动中得到解决和延伸。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多维思维的方式、好问的良好品质和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思维特征。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必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种下创造的种子。

(3).促进教师“质性”敬业,增加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敬业精神可分为“量性”与“质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以牺牲休息、苦干蛮干、任劳任怨等为标志。后者以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等为特征。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高。因为前者缺少人文与科学的关怀,教师不仅不给自己安排必要的放松时空,忽略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容易要求学生同样不惜血本的苦干。现实中,教师“垄断”作业通常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业绩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包含着教师不“垄断”作业会导致教师工作懈怠的担心,或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会使教育质量滑坡的疑虑。教师“垄断”作业是以对师生的低信任度为依据的,而不是以师生幸福观和科学效益观为基础的。因此它容易诱发师生的不满情绪,降低他们的幸福指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教师想走“质性”敬业的道路,但也会因精力不济等作罢。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实施,相信师生的自觉性与能力,为他们腾出“质性”敬业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把大量时间用在“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上,通过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更巧妙的方法,变苦干为巧干,在发挥主体精神的过程中获得胜任感、愉悦感与幸福感。“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18]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敬业重心由“量性”向“质性”的转移,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4).实现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辩证统一。先从人文方面看,实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把教师从无效或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消除疲劳的充足时间。传统的作业由教师设计布置并由教师“全批全改”是天经地义的,这样教师的每天工作量远远超过八小时。他们经常不得不把在学校无法做完的事情

带回家,夜以继日地干。而教师负担过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当负担重到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时间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效果便心中无数了,工作焦虑度就相应上升,于是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练习以保证起码的教育水准便成了他们聊以自慰的基本选择。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鼓励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既解放教师又福只学生。体现了对教师与学生的高度信任,是对传统作业内含的对师生不信任意味的否定。再从科学方面看,传统作业虽然存在了许多年,但因为它耗时多,教育效益不显,其合理性正在逐步丧失。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把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的部分权力还给学生,只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协商,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同时,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协商作业的相关内容,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应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的旨趣在于用更人文更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追求中小学教育的“低耗高效”。它不仅撼动了传统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的方式,而且影响了中小学教育包括从观念到结果的所有方面。因此,新课程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辩证统一,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与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19] 主要参考文献:

[1]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J].教学月刊,2008,(8).

[2](美)哈里斯·库帕.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研究[J].王建军等译.上海教育科研,1995,(6).

[3]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36.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4.

[5]邹强.国外家庭作业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7).

[6]熊和平,沈雷鸣.作业:课程哲学意涵及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

[7]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3.

[8]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9]周晓艳.英语作业的改革与创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1).

[10]李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11]韩宝霞.美国学生的家庭作业量

[EB/OL].http://www.cddaily.com.cn/rhzm/20010406.

[1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61.

[13]刘浩.论中学生课外作业的质与量[J].青海教育,1995,(6).

[14]杰克林·贝克赛奈特著.谈谈家庭作业[J].张斌译.济南: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15]徐洁.民主、平等、对话—— 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l).

[16]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钟启泉.对话与文本—— 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18]熊川武等著.理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9]于向东等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有效物理作业的特点

(1

)针对性——基于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有效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有效作业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有效作业的题型选择,习题取舍、设计和编排

,决定着有效作业设计的方向.在这里,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根据新授课、复习课、高考复习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有效作业针对教学目标设计,通过作业的质量可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有效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探究技能、认知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物理的态度、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程度、对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等目标方面要发生预期的变化。

(2)适配性——基于教学内容设计

由于不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布的不一样,还因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高考要求不一样,有效作业的设计既要在数量上与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布适配,又要在难度上与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适配.

(1)数量上与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布适配.数量上与教学内容相适配的有效作业,不但要使学生“吃饱”、“吃好”、而且还要“消化”,从而避免滥做习题,避免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关度不高的“偏题”、“怪题”等无效习题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干扰,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过量的作业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无法顺利实现新知识的同化、顺应,无法达到认知结构的新的平衡.即就是平常说的“夹生饭”,学生“吃饱”,但没有“吃好”,更没有“消化”,不利于新知识的建构。

(2)难度上与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适配.难度上与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适配的有效作业设计,避免与教学要求、高考要求相关度不高的“难题”、“繁题”等无效习题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干扰,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内容只有“基本要求”,有的内容除了“基本要求”还有“发展要求”.如果考虑高考因数,则有“I级要求”和“Ⅱ级要求”之分,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习题的难度设计要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要合理,有合理

的剃度,在设计难题时要适当的搭一些“台阶”让学生可以攀登,使学生通过做作业后有明显的成就感、对学习物理更有信心、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

(3)选择性——基于不同学生设计

有效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应有差异性,有效作业的设计应具有选择性,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有效作业的设计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设计应具有选择性,难题的设计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难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即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提取、分析、综合,可以进行解答并获得结果.否则,学生花了很大的代价也不能解答,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将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因此,作业的设计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选做题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傲、自主决定选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时间。

(4)探究性—基于思维开发设计

物理有效作业是深化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物理作业的设计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即物理有效作业的设计具有探究性.例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问题,对于有界磁场的变式设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圆形、半圆形、矩形、扇形等,对于粒子的变式设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单个带正电粒子、单个带负电粒子、大量带正电粒子、大量带负电粒子、等离子等。

在设计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时,应体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例如:电场和磁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面,根据电场和磁场的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设汁成:速度选择器、质普仪、显象管、回旋加速器等实际应用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5)时代性一一基于现代应用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因此,物理有效作业的设计应注重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物理作业充满时代气息,让学生真实感受物理知识给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应用。

例如:以磁悬浮列车为载体,可以设计针对电磁感应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神州7号、嫦娥1号探月卫星为载体,可以设计针对万有引力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核电站为载体,可以设计针对核反应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正负电子对撞机为载体,可以设计针对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等.通过对这些实际应用问题的探究,学生不但深化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学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效物理作业的有效功能

有效物理作业的设计可分为3部分:知识梳理、典型精析、实战训练.知识梳理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分析、重组、整合,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典型精析是针对所学内容的重点或热点设计,根据例题的知识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解答和点评,使学生学习该题的命题意

图、分析思路、处理方法和解题规范,每个典例精析后设计一个针对典型知识的变式训练题——同步精练,为学生自测、自评使用.实战训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典型例题而设计的变式训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物理知识,延伸、拓展所学知识。

(1) 物理知识的巩固与消化

有效物理作业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的,每一个习题都针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习题的难度针对教学要求.学生完成有效物理作业,首先是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由于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变式题,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物理知识,消化所学物理知识。

(2) 物理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有效物理作业的典型精析是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而设计,学生完成了典例精析的学习,深化理解所学物理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训练了解题规范.同步精练是例题的变式训练题,从另外的角度对该知识点进行习题设计,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拓展,使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

物理知识的梳理与组块

有效物理作业的知识梳理是针对学生所学物理知识而进行的梳理、分析、重组、整合,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组块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有序化,有利于所学物理知识的同化、顺应,达到认知结构的新的平衡,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我校物理学科作业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设计的“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目前我校物理教师中,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工作量大,即使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当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为了高考,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盲目赶进度,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有的基本概念刚讲完,就马上引入大量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不加取舍地依靠现成的试卷或是教辅材料中机械重复的试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了复制例题的容器,对基本概念、规律和思想方法理解肤浅,感觉学物理太苦太累,没意思。可以说,相当多的学生是在为应付考试而学物理,相当多的教师也是为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煎熬,师生共同浸泡在题海之中难以自拔,学生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所占据,而真正给学生情感陶冶和智慧提升的鲜活的物理却消失了。导致学生不适应,不喜欢物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绩也不理想。

(2) 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

作业模式单一、内容统一,缺乏层次,让全班甚至全年级学生做相同的作业,这些囿于书本、拘于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

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学生在高中三年各个年段的目标达成的把握、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究较少,作业的量和内容设计带随意性,即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

(3)习题的盲目使用和评价单一现象普遍

我校高中物理教师一般都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且多数还跨年级教学,工作量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研究的时间少,再加上部分教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手,经验不足,因此,对各类作业题的使用基本上是不加选择的搬来就用,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实际、作业的量和难度,计划性、针对性差,而且评价作业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仅以对和错来进行评价,没有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往往导致学生厌学物理、怕学物理,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率低。

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只有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给新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业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作业体系,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应该说,全国各地的高中教师都在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方面不同程度地作了一些研究,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际,对各类资料上的习题进行筛选和组合,对一种多元化的作业体系的研究还不多。

4、 高中物理有效作业的教学设计思路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有目标设计策略和整体设计策略。

(1)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目标设计策略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围绕着新课程三维目标而展开,先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高中三年的总目标、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各个模块中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如图1)。

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后,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模块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教学内容。再根据课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效作业的设计。

(2)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整体设计策略

物理有效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测试作业。

课内作业主要是典型例题、同步精练题,典型例题是师生课内共同探究解决,同步精练题由学生独立探究解决。

课外作业包括新授课作业、复习课作业(单元复习、模块复习、期中、期末复习、高三复习)

测试作业包括单元测试作业、模块测试作业、期中测试作业、期末测试作业。 物理有效作业设计的整体性策略是,将高中三年教学中所使用的课内作业、课外作业、测试作业统筹考虑,整体设计.避免不同学习阶段之间作业设计的无序、重复、杂乱。

课外作业根据课内作业进行变式设计,测试作业根据课外作业进行变式设计,形成教学、练习、评价三位一体的作业体系.使学生上课能听懂、作业能会做、考试成绩好、学习兴趣高、课外会自学,有效避免滥做作业,有效避免“无效”作业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干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物理有效作业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5.高中物理有效作业的教学实施

(1)改进作业设计,降低学生的参与门槛

改进物理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或让学生完全进入“炼狱”,以加重学生负担。

少而精: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有层次: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作业的反馈作用就大大的消减了。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校的生源较差,为数不少的学生作业做得慢、做得不好,甚至抄袭,表面看来只是学生的顽劣个性所致,但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的学习习惯。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各项能力的发展,以致丧失学习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那些作业只完成了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多数是不会做暂时空在那里的,如果此时得到的是教师的责备,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为了避免再次受批评而去将作业抄袭完成上交。实际,学生只完成一部分作业,已经给教师一个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此信息纠正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在班上大力表扬这样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作业,向教师展示自己真正的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不交作业的学生。我做的第一步是放学后留下这些学生,重新布置较简单的作业给他们,必须完成当天的作业才可以离校。开始实施时,作业的要求相当降低,只要字迹清楚,作业本清洁,能够写出与正确答案相关的一些知识点,都算过关。随着时间推移,要求再逐步提高。

(3)尝试多种作业的批改方式,让学生掌握评价标准

传统的批改方式目前还是占据主流位置,批改和分析要准确,使学生找到造成差错的原因,避免重犯类似的差错。

⑴作业的评语

“Good!”、“很好”、“有进步”„„这些评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鼓励性质。可是,这样的评语如果出现的频率过于频繁,学生也会无视它的存在,对于作业结果不大关心。

曾有教师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批改过的作业,关注点不再是对了多少,而是错了多少,错在哪里,如何做才是准确的等等。教师精批细改后,除了表扬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更应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简短文字,提示学生,点拨到位,才能让学生略有所悟。

⑵面批面改

在学校里我们发现。为什么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学得好,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勤勤奋奋,反而学得不好?显然问题出在他们的学习方法上。学习方法没有好坏之别,但有适合与否之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学起来如风行水上。因此,教师必须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作业面批面改可以使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有目的地给予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概念理解或解题方法上的障碍。

⑶“小老师”批改

作业的面批面改很难长时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小组成员各有不同的任务,其中一个担任小老师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对小老师进行面批面改,帮助他们理解本次作业的目的,知道评分标准,掌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由小老师对互助小组的成员进行面批面改。

这样的方式,目前只能在一些强调概念、基本公式运用或强调解题规范的作业里进行,还未能有效地全面展开。但是,该方式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物理作业的评价标准。最明显的收获,就是单元测试中的计算题部分,学生的得分率大大提高;问答题与实验题部分,解答文字更严谨,废话少了。

6、高中物理有效作业的评价体系

(1)作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以激励为主。对于不同作业教师的评价也应是不同的、多变的。要

以激励学生为主。如对日记型作业的评价,以提出的问题新颖、有创意为评价标准,而对于探究实践作业就应更注重过程评价,要对学生参与的态度、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哪些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等,进行描述性评价,使作业评价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功能。

<2>提倡评价的多主体性。教师要转变在学生作业中的评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作业评价的指导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评价形式应根据作业类型的不同采取自评、组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甚至社会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3>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教师要通过批阅、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作业过程作出形成性评价。评价结果占学生总评价的一定比例,各项书面和非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为体现该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平时一定要工作细致,要制定具体明确的评分规则,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评分手册,记录每位学生每一项的情况或得分,工作较为繁琐。

(2)作业评价的操作

<1>批改、检查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真实的反馈,批改检查作业是师生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作出准确评价的反馈。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在认知上证实原有的知识技能或纠正以前的错误,对学生的作业行为起到积极的强化推进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对书面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批改方式有全面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因全部逐本批改占据教师大量的时间而影响备课质量,所以应采取各种类型相结合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式批改,都应注意并记录学生作业错误的数量和性质。一让学生自觉订正,二使教师自我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教师对作业应按质量打成绩,可写“ABC”等级,也可写评语,评语以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把作业做好。应尽量少用负面的评语,对优秀或进步较大的作业,教师应给予全班表扬,可以全班传阅,以资互相学习,对差的作业应视具体情况给予指点和帮助。

对非书面作业,通过家庭协助和抽查的方式落实。

<2>结果记录和反馈

提倡建立学生的作业记录档案。要通过学生的作业记录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发展情况,这也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的关键。记录要如实,尽可能细致,作业档案可按如下设计:

<2>各方面评价不一定都要有,因作业类型而异。

对于每次作业,教师应该及时批阅、检查,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要求学生对照“反思”和订正。可建议学生自己也建立“作业档案”,记录每次作业的错误和心得。如果有必要,教师应进行作业后讲评点拨,讲解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有针对性,突出重难点,最好做到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交给学生以方法。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高考指挥棒下,要求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物理模型,具备物理计算能力,传统的作业虽然一方面束缚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但确实让学生在做题上面“见多识广”,如何在每节课后,让常规作业和发展性作业相结合,达到学习物理更好的效果,一直是这个课题的难点所在。

(2)方法是无限的,我已经尝试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对作业的反馈信息做的不够。有待下阶段继续做好统计工作。

(3)由于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作业设计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作业设计所具备的理论素养。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加强作业实践力度。

2.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作业的反馈上,优化作业设计。

3.整合作业资源,完成研究课题,争取写出较高理论水平和较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