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材料:模拟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
模拟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硕士公共课作业成
考试科目: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任课教师:刘良华
学
姓
专
班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18日
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报告(模拟)
1 问题与假设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每一个人的社会化,不仅需要家庭的哺育,更需要家庭的教养。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更需要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
1.1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2.基础教育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1.2简短的文献综述
2 过程与方法
2.1时间、地点和人物
1)调查时间:2010年1月1日—11月7日;
2)调查对象:本校初二的学生及家长;
3)调查方法: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到有效卷500份,无废卷。
问卷处理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计,然后随机抽样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成各种统计表格。
2.2具体的改革或“做法”
1、准备阶段
2、研究阶段
在对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认真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了家庭成功教育的策略,撰写大量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章。
2.3实验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本课题预定用一年的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2010.1----2010.3)
确立实验课题,收集实验材料,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出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10.4----2010.8)
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任务,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初步普及科学的家教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思路,做好研究记录及材料积累,建立研究档案,及时进行工作小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对部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材料。
第三阶段(2010.9----2010.12)
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相关的论文及结题报告,汇编研究各种资料。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
1、你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吗?
A、知道
2、你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是:
A、丈夫和妻子一致
3、你们有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吗?
A、没有
4、你们在孩子教育上是注重哪方面?
A、思想道德
5、你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谁在起作用?
A、家庭与学校与个人
6、你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吗?
A、经常主动交流
7、孩子考试回来后,如果考的不好,你是怎样处理的?
A、不看分数看表情,安慰鼓励找原因
C、先看分数,然后严厉要求,提出更高标准
8、孩子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学校告知后,你采取的方法是:
A、了解原因,公正处理
C、不了解原因,偏袒自己孩子
9、你教育孩子的目的是:
A、提高孩子的素质,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B、考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出人头地
10、你的家庭是:
A、和谐民主B、基本和谐有时民主C、不和谐夫妻常吵嘴D、不和谐也不民主
11、你对孩子犯错误后的处理方式是:
A、宽容后,分析原因,让其承担错误,而后改正。B、宽容后,分析原因,却不让其承担责任。C、不宽容,不分析原因,让其承担责任。
12、得知孩子在学校受辱后,你的第一想法是:
A、了解情况,找到正确处理渠道
C、不了解情况,偏袒孩子,要求处理对方D、不了解情况,偏袒孩子,自己处理对方
13、孩子向你要钱物时,你是:
A、问清原因,如数给。B、问清原因,多给。
C、不问原因,如数给,D、不问原因,多给。
14、你的孩子在校期间,你会:
A、经常主动联系孩子的老师,B、经常通过孩子了解其在校情况。
C、偶尔联系老师了解情况。D、从没联系老师或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15、你对孩子常采取的教育手段是:
A、促膝谈心,以理服人,激励为主。B、先暴力打骂,然后再谈心说服。
C、先说理后打骂。做好了也不夸奖
16、如果你的孩子中学阶段在外就读,你是:
A、经常与学校联系,关心孩子成长。 B、陪读,与他(她)生活学习在一起。
C、偶尔联系,让他(她)学会独立生活。D、交给学校就由学校管,自己无暇顾及。
17、你的学历和职业?
A、中专、大学。公务员。B、中专、大学。生意
C、高初中打工。 生意
18、您的家庭人际关系情况是:
A相处愉快,互相关心
C相处冷漠,互不关心
19、在您的家里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是谁?
A父亲
20、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A 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C 经常训斥孩子
21、您和孩子的关系是:
A 关系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经常交流和沟通
E 关系疏远, 很少交流
22、您会花一些时间听小孩子说话,陪陪孩子做功课、玩游戏吗?
A经常
23、父母在家里和孩子谈得最多的话题是:
A孩子感兴趣的事
24、您经常和孩子一起友好地交流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吗?
A经常
25、孩子问父母一些问题时,你们都乐于回答吗?
A乐于回答
26、如果父母也不知道答案,您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A
C、“自己想。”
27、孩子在家时您是如何要孩子支配时间的?
A看书做作业
28、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您的孩子:
C在父母的催促下,才勉强完成
29、您的孩子是否常常无人看管,自由在外玩耍?
A、很少
30、节假日或课余时间,您会带孩子到哪里去?
A、在家里
31、您认为使用哪种表扬或鼓励孩子的方法有效?(最多选2项)
A 口头表扬
C 从感情上更亲近他
E 让他做喜欢的事情
32、您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A很满意
33、对于孩子目前的成长情况,您感觉:
A 很满意
34、您的孩子上学之初,您是否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C、没有意识到,等意识到时,认为晚了。D、无所谓,任其发展
35、您认为目前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是:
A、自己没有好的教育方法,B、工作忙,没时间
36、孩子犯错误,您一般使用下列哪种方法有效?(最多选2项)
A 打一顿
37、您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
38、期中期末考试之前,您对孩子:
A交流谈心,鼓励教育B
39、孩子成绩不理想或不听话,您会采取什么手段教育?
40、您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不限项)
C 老师家访
E经常与孩子谈论学校生活
41、如果您孩子的兴趣不是放在学习上而是其它方面(如绘画、唱歌、无线电、电脑等),您的态度是:
A完成作业后可以搞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2
(一)关于家长
尊敬的家长,您好:
父亲: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母亲: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1、您最关注孩子的
A品德 B个性 C学习 D脾气 E其他
2、你对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
A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3、您是否了解你的孩子(兴趣、爱好、朋友圈等)
A了解 B不了解
4、您碰到困难是否和孩子商量
A是 B有时是 C基本不是 D不是
5、您和孩子的交流时间
A每天有 B几天一次 C一星期 D几乎没有
6、你和孩子的交流方式
A正式谈话 B闲聊 C游戏 D讲故事 E第三人传达
7、孩子碰到困难是否向你求助
A是 B有时是 C基本不是 D不是
8、孩子是否知道您及家人的生日
A知道 B不知道
9、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对他的教育显得
A有效 B无效
10、面对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常常
A得心应手 B无能为力 C希望能得到帮助
11、你是否同意“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A基本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
12、“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
A基本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
13、您认为你孩子的学习负担
A过重
14、孩子放学后,通常情况下
A及时回家
15、孩子每天完成作业,总是
A自觉独立
16、每天晚上,您孩子大部分时间是
A做家庭作业
D带孩子一起学习、休闲 E自己玩
17、孩子在家
A从不参加家务劳动
D不要求他做
18、孩子在家对您的管教所持的态度是
A置之不理
19、您认为自己孩子对待学习
A很自觉
20、您认为孩子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是
A愉快的
21、您对孩子的任课教师的总体评价
A最满意的老师
22、您认为学校老师的师德
A依法执教
E团结协作
23、您孩子(
A参加
24、您认为辅导班(
A有益
25、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
A同意 B不同意
26、您是否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A了解 B 不太了解 C不了解
27、您认为青春期教育放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A生理发育前 B生理发育后
28、您对孩子异性交往的态度
A赞成 B不太赞成 C反对
29、发现孩子有早恋的现象,您的教育方式
A引导 B说教 C责骂 D告诉老师
30、您觉得由家长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是否尴尬
A是 B否 C没想过
31、您是否认为可以教给青春期孩子避孕知识
A可以 B不可以
32、您每天的工作时间
A 7小时以内 B 8-10小时 C10-12小时 D 13小时以上 。
33、您每周工作日数
A 1-4天 B 5天 C 6天 D 7天 。
(二)关于家庭
1、您孩子所处的家庭型态是:
A大家庭 B 小家庭 C隔代教养家庭 D单亲家庭 E寄亲家庭。
2、您的孩子人数
A
3、您的家庭经济来源型态
A
4、您家庭的经济收入怎样?
A、富裕 B小康 C、温饱 D、很难维持
1、你父母的文化程度
A、小学 B、高中 C、大学 D、研究生
2、你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 B、否
3、当你正在学习时父母会叫你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吗?
4、你父母希望你中学毕业后:
A马上找工作做 B考上大学 D考上重点大学
5、 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你的父母
A每次参加 B大部分参加 C很少参加
6、你的家庭环境是否影响你的学习
A不影响 B有时影响 C影响很大
7、你父母检查你的作业吗?
A、天天检查 B、很少检查 C、没检查过
8、当你的作业、考试成绩退步时,你父母
A、帮你分析原因,鼓励你进步 B、严厉批评 C、不理睬 D打、骂
9、你父母平时对你的态度
A、经常命令你做这做那 B、几乎是百依百顺
D、做事经常与你商量 C、不太关心你
10、如果有同学来你家玩,你父母会
A、欢迎 B、不欢迎但礼貌待客 C、很冷淡 D赶他(她)走
11、如果你的兴趣不是放在学习上而是其他方面(如绘画、唱歌、无线电、电脑等),你父母的态度是
A、一律不允许 B、完成作业后可以搞 D节假日可以搞 C、不干涉
12、 你父母主动和老师联系吗?
13、 你父母打过你吗?
14、 你经常去网巴吗?
15、 如果老师“告状”,你父母会:
A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骂我一顿 B、向我了解情况,如果是我错了就批评
C、 不相信老师,为我抱不平
16、你认为父母对你的管束
A、很严厉 B、宽严合适 C较宽松 D、不管不问
17、你父母教育你常用何种方式
A、讲道理 B、严厉批评 C、打骂
18、你感觉你的父母经常唠叨吗?
A、是 B、否
19、你到异性同学家过生日,父母的态度是:
A、坚决反对 B、仔细问你有什么人去,然后再作决定
C、嘱咐你早点回来,并祝你玩得开心 D、随便你
20、当你对父母述说某事或对某事的看法时,你父母通常
A仔细听你说完,然后再发表他们的意见
B我还未说完,父母就说:“不要再说了,我知道了”。父母说:“小孩子家,懂什么?”不屑一顾。
C做其他事情,不理会我
21、你父母是如何了解你学习情况的
A、看考试成绩 B、检查平时作业 C、向老师打听 D根本就不关心
22、你父母想了解你的学习成绩时最关心的是
A考多少分 B题目难不难 C你在班上排第几 D你比上次考试是否有进步
23、父母给你的零花钱,你多用来
A、买零食 B、买学习资料 C、打电脑游戏 D、存起来
24、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首先想到的倾述对象是
A、父亲 B、母亲 C、同学 D、老师
25、父母对你的要求,你会
A、完全服从 B、有些会服从 C、大多不理睬 D一概不理睬
26、你在家里做家务吗?
A、经常做 B、有时做 C、自己的事就做 D、从不做
27、如果你身体不舒服,你会
A、自己去看病 B、告诉父母让他(她)们带我去看 C、自己会坚持下来
28、如果让你从家里去东门,你知道怎么走吗?
29、你某次成绩考得比过去好,你父母会
(四)其它
1、孩子令你最满意是
2、孩子令您最头痛是
3、您对学校、教师的意见或建议
4、家长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
5、您平时最关心什么?
3 结果与讨论
对于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内容得具体分家庭和学生两方面来进行研究,不能混为一体而谈,才能得出更为有效的结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能力。
3.1对目前家庭教育情况的分析
(1)家庭状况:
1、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的家庭一农业收入为主,家庭收入不高,一般的收入之后便支出了。
2、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少数家庭有2—3个孩子,多数家庭对子女的主要教育者是父母亲,极少数是家长的父母直接成为主要教育者。
(2)品德方面:轻视孩子做人教育
随着家长年龄的增长,学生年级的升高,家长在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同时逐渐转向重视对子女的做人教育(如表一),但仍以重智轻德为主(如表二)。
表一、家长对子女首要期望目标
|
学习好 |
学做人 |
学会经营 |
没有考虑 |
人数比例 |
66.0% |
30.5 |
2.8% |
0.7% |
表二、家长对子女的关注问题
|
最使家长高兴的 事情 |
最使家长难过的 事情 |
回家时首先 |
人数比例 |
学习好或进步占78.1% |
学习退步58.5% |
问学习92.2% |
(3)教养方面:忽视身教重言传,无能为力也不负责任
1、家长忽视身教,只重于用口头教育,而且有棍棒训斥的家长(如表三),由于生活事例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口头说理教育,说明学生家长的教育行为、态度、观念确实存在问题,而且只重外表不重本质。
表三、家长的教养行为
|
口头说 理教育 |
自己行为感染 |
生活事 例教育 |
棍棒训斥教育 |
人数比例 |
58.3% |
16.7% |
19.9% |
6.1% |
2、目前有一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想不出比较好的教育方法,除了希望老师配合教育外,不太想学习或模仿成功的教育方法(如表四),从中体现了家长对子女不负责任的一面。
表四、家长的教养态度
|
对教育感到力不从心 |
老师配合教育 |
希望学校发教育资料 |
家长会讨论 经验 |
人数比例 |
52.8% |
85.6% |
6.4% |
5.6% |
(4)关系方面:原来越疏远,处理事情不够民主
1、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加,代沟也在加深,家长与子女间的关系在疏远(如表五),由此看来亲子关系必须加强,在这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
表五、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
无话不谈 |
经常谈心 |
需要时才谈话 |
很难沟通 |
初一 |
21.3% |
56.7 |
20.5% |
1.6% |
2、家长与子女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学习方面的内容,日常琐事的较少,而且,随着子女年级的升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越来越少(如表六)。
表六、家长与孩子通常交谈话题
|
学习 |
日常琐事 |
共同话题 |
今后发展 |
比例 |
64.0% |
6.5 |
13.7% |
15.8% |
(5)意志方面:轻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家长比较轻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有30.8%的学生家长对子女完成学校任务经常指点或有困难是代劳。
(6)与学校关系:家长选择比较理智,对学校基本满意
2、对学校的工作、师资力量及具体的某项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家长表示认同或满意(表七),保障和促进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表七:家长对学校的看法
|
对学校工作满意率 |
对师资力量满意率 |
对学校禁止手机等制度认同率 |
比例 |
96.7% |
99.2 |
91.9% |
家长的种种观念、态度及行为会制约并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可以看出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态度,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势在必行。[3]
3.2试图改进后的研究成果
1、通过讲座和面询方式,培训家长,使家长形成新型的教育理念;通过家长会,实现“家校合作”各年级情况不一,各年级主管领导在校长统一指挥下,定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积极沟通和联系,将学生学业情况向家长汇报,使得家长紧密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有针对地指导。如期末考试之后,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先后召开家长会,对需要指导的学生逐一分析,以求获得家长配合。有的教师视情况还要求学生与家长一同召开家长会,形成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直接交流,增强了家长会的透明度,避免了一方向另一方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必要的误传、漏传等情况,家长会架起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在最大程度上达成了家校合作,家长与老师的互助配合;
班主任与家长不定期沟通,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家长会外,各班主任尽职尽责,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工作间隙,协调时间(或电话联系,或亲自家访,或约家长到学校),保证做到每学期至少一次与每个家长面对面,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向家长提出适合孩子发展的具体建议和要求。这种不定期的沟通,有效保证了家长对孩子情况的准确把握,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提供条件。
测试说明: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 ,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0~8分
9~16分
17~30分
31~40分
41分以上
从这两组数据中,就明显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得当与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起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3.3由以上实验研究引发的讨论与反思[4]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学校应重视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
(1)正确认识指导者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2)规范和完善家教指导模式
(3)重视和更新家教指导内容
3、学校应做好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工作
参考文献:
1、耿艳君:《家长蹲下来与孩子沟通,唤醒孩子同情心和孝心》,《中国基础教育》2007年第11期。
2、邢德国:《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扶余电子期刊》2008年第5期。
3、尹家志、邢德国:《家庭中'重智轻德’现象的研究和指导》,《扶余电子期刊》2008年第12期。
4、邢德国:《浅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松原教育》2007年第6期。
5、贾春利:《谈中学生家庭教育》2008年。
6、孙耀辉:《浅谈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中国基础教育》2009年第5期。
7、尹家志、王艳梅:《爱也要讲科学》,《扶余电子期刊》2009年第5期。
8、韩信:《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中国基础教育》2007年第8期。
9、林国珍、徐旭东、金武官和沈翔慧等:《综合干预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年第8期。
10、乔金锁:《中学师生对化学实验认识的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2007年第3期。
11、周成林、赵洪朋和谢红等:《体育大学生学习障碍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1年第7期。
12、王民洁、陶秋云:《青少年学习成绩与心理卫生关系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第3期。
13、王丽:《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4期。
14、郑海燕:《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及动机信念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6期。
15、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育对策》,《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8期。
1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载《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28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余姚市家庭教育课题申报
- 下一篇:关于上海市2012年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