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结题报告

“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是指残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问题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别是特殊的家庭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这些学生相应地会出现心理障碍,导致这个群体出现较多的“问题”学生。
  
  我校针对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家庭月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学生6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单亲家庭人数为25人,占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41人,占27%;知识与技能的学困生60人,占12%;留守孩有35人,占7%;品德与行为后进生29人,占6%;各类残疾儿童8人,占2%;综上所计,我校特殊家庭的子女共计315人,达学校总人数的近六成。另外,这些特殊家庭的家长每天与孩子交流时间在10分钟以下的占40%,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能及时与学校老师的联系的只有36%。从以问卷统计情况不难看出,在我校正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比例大,其家庭教育中又有诸多的缺失,所以给我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我校对特殊学生群体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但就结合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看,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的专门性研究缺少针对性、具体性,致使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产生盲
  
  目性,严重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所以,在2007年,学校就申报了“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多年来并未得到更多家长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只要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由学校和老师去教育就行了,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自己只要给孩子提供必需的生活、学习保障就可以了;还有不少家长虽然也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必要的知识与理论,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所以,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因为有亲子关系、血缘关系等因素,使得家庭教育形式往往显得简单甚至粗暴,导致教育效果很差。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有分工更要合作,学校应对家庭教育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教育的规律,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特殊家庭也在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特殊家庭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其健康成长,是我校教师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校这样的家庭占学生总数的六成,他们的家庭教育过于传统化,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常常抱有一定的盲目性。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应与特殊家庭联手探究指导其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使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走上更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所以,开展“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为使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我们将重点研究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影响因素、方法途径等内容,并针对我校特殊家庭中家长的传统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实施举措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指导特殊家庭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让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教育途径、挖掘教育方法、充实教育内容、构建教育模式,并通过研究去发现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家庭教育中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找出其中规律,为构建教育和社会的和谐作出我们的努力。
  
  我校参加实验的班级分布在高、中、低三个年段的12个班级,参与实验的教师7人,学生116人,涉及研究的重点家庭80户,家长200人左右。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为课题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从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2010年10月进入课题结题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精美的雕塑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因素,从他的说法中可以看出,家庭被放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会给学校教育的推进带来了阻力。学校应将指导特殊家庭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份,及时地帮助了特殊家庭解决教育子女的问题,从而拓宽学校的德育渠道。另外,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深入挖掘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根源,调查其成长的家庭环境,通过学校、教师的干预教育行为,使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和方法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及对学生的影响;
  
  2、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策略;
  
  3、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构建。
  
  研究过程的阶段:
  
  准备阶段
  
  (一)确定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明确课题分工,做现状调研工作,搜集特殊家庭的资料。
  
  (二)制定学校与家庭合作联系的策略。
  
  1、开设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获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懂得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带动家庭整体文化环境;
  
  3、借助“校讯通”平台,开通家校教育联系的快捷通道;
  
  4、以校园活动推动家庭文化建设。
  
  实施阶段
  
  (一)开设家庭教育讲座。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1、开展各项活动,为其搭建亲子桥梁,例如: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感恩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征文、绘画等系列活动;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组织家长为孩子撰写 “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祝愿”等书信,使孩子了解父母的教诲和期盼,确立新学期的奋斗目标。
  
  2、学校班主任做好特殊家庭定期走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为其提供帮助。
  
  3、每学期设一周时间向家长开放,随时欢迎家长来校听课、评课或参加学校、班级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家校互动和亲子沟通创设活动氛围和搭建展示平台。
  
  (三)借助“校讯通”平台,开通家校教育联系的快捷通道。
  
  1、利用教师向家长发送信息的平台,将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动态消息及教师需与家长沟通的问题、学生表现情况等与家长沟通,增进家校了解。
  
  2、利用“校讯通”平台,开设“家庭教育知识论坛”。
  
  (四)以校园活动推动家庭文化建设。
  
  1、利用学校每年的艺术节,开展“关注孩子、爱在家庭”为主题的家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将举办家庭摄影作品展、绘画、书法、科技制作及手工作品展、现场才艺表演等,让家长和孩子同享成功快乐。
  
  2、召开“亲子”活动的主题班会。
  
  总结阶段
  
  对实践结果做问卷调查进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到指导特殊家庭正确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以论文、案例等形式结题。
  
  各项内容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特殊家庭的教育模式的相关文献,结合学校课题,进行研究和比较。
  
  2、调查研究法:调查特殊群体家庭家长的现状,根据不同层次,分类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以问卷形式调查家长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实践研究法: 通过班主任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导航,研究如何通过对特殊家庭教育的指导,使这些家长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可行的家庭教育。
  
  4、个案研究法: 将家庭教育现状比较显著的家庭,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并通过观察、描述形成个案。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成效
  
  1、学校和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共识的形成。
  
  要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家庭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既担负着生养哺育的义务,又担负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学校就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指导好家庭教育,使特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方向上的一致。而这一工作的完成,又有赖于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并使家长配合协调好学校,共同教育好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教师与特殊家庭的沟通属于双向的平等沟通,一方面,教师通过这种沟通而深入特殊家庭,另一方面,特殊家庭学生家长通过沟通而介入学校教育。
  
  研究表明,家长家教意识的形成,学校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要求家长定期与孩子“温馨对话”。家长要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要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让孩子去了学校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要树立孩子的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
  
  二是,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终身学习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作家长的得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在要求子女好好学习的同时,自己却处处暴露出无知甚至不学无术,对教育中的失误不以为然,这样只会导致自己丧失做父母的尊严。要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地弥补人格上的缺陷,不断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必要时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厚自己的知识积淀,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学业辅导。和孩子一起学习,还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起到激励的作用。三是,要学会科学地爱孩子。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足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家长对子女的表现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他们对子女的拳拳之心毋庸置疑,把爱心合理的释放,温情的传达,远比粗暴的指责、打骂更有效。四是,要寻找、欣赏孩子的优点。特殊家庭的孩子们比一般的孩子内心更敏感,更渴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尤其是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抚慰。家长要停止对孩子的批评,力争全方位的公正评价子女,给孩子一个喘息的空间,然后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找出对策,确定措施,在一次次的称赞中激发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来面对生活。五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病需要心药医。家长得从孩子的心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子女在成长道路上会面临种种困难,而父母因工作忙或其他的原因很少见子女,甚至有的家长和学生每天都见不着面,根本就无从沟通,更谈不上能够给子女提出改进性的意见或建议,这种状况要得到迅速改变。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看待,每天确保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谈谈话,交流一天的生活收获,聆听孩子的欢乐与苦恼,提供建设性意见,做一个民主而非专制、成熟而且理智的家长,不要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者。
  
  2、通过“家长学校”给特殊家庭家长传送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德育教导主任和各年级组长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年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由学校领导、有经验的教师、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家长学校讲师团;由全校班主任队伍组成的家长学校活动管理小组;印制家长学校学员登记表,使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形成了网络。
  
  家长学校的主要课程由校长、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行政领导、部分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同时我们也聘请派出所的民警、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离休老干部等开展讲课、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好实现家校互动的效应,挖掘近阶段家庭教育、学生成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提供有益的教育方法与可借鉴参考的案例。
  
  要想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必须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的达成一致,针对家长家庭教育不得法,也不得力的现象,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转变家长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扭转家庭教育的思想根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我校特殊群体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特点,收集学生发展、变化的信息与案例,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心理发展中的困惑与冲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提供各有侧重的专题讲座。根据孩子所在年级和年龄的特征,我们有针对性地分年级安排专题讲座。如给低年级的家长讲《怎样使你的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给高年级的家长讲《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对家长进行思想、方法上的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所收获。
  
  3、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家校沟通教育制度。
  
  建立每周学校与特殊家庭教育联系卡制度:每周内,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实施了哪些方面的教育,采取的什么方法,效果怎样,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分别填卡,周末以书面的形式,由学生传递互换,这样家长和学校都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施教情况和学生在家、校的表现情况,便于及时调整配合教育,使之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建立每月一次的特殊群体学生教师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和学校教师每月至少要面对面交谈一次,直接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行为举止,施教方法,施教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
  
  另外,我们要创新家庭教育的联系模式,丰富教学的途径与方式,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近期表现与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发现特殊现象与异常情况,运用家访、电话联系、书信交流、发送短信等联系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导有关家庭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引导活动,确保家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与科学性。
  
  不同的家长在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我们与家长沟通的交流的方式也不一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要使家长认识到应关注孩子的发展,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指导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积极改正,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可能导致孩子错误的认识和扭曲的心理,不能正确区分是非曲直。如果孩子取得成绩,家长们要大加赞赏,明确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愉快,使孩子们更愉悦,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取得下一个成功。
  
  对粗暴型家长,粗暴型父母的家教特点,就是一切用强制手段来管理孩子,发现孩子的错误就粗暴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并且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不或很少倾听孩子的心理话,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障碍。对于此类型的家长的指导,用因果推导方式使家长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可以从孩子在每次得到管教之后的表现来使家长认识家教方式的不妥,要引导家长学会爱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
  
  学校与特殊家庭家长的沟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育的一致性。教师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争取家长的协调配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第二、关系的平等性。教师与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要靠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及靠自己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合作;而作为家长则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前途而求助于学校,所以教师与家长协调配合,双方关系是平等的,方向是一致的。第三、学校与特殊家庭的合作性。学校与特殊家庭双方都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爱生情感和合作愿望,都期望学生成才,寻求共同语言的基础。学校对学生的各种要求,大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家长都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学生家长对学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也能虚心采纳,积极改进工作。
  
  4、教师自身素质的加强,才能给家长以有效的帮助。
  
  教学中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瓢水,你必须先要有一桶水”。同样道理,教师要指导家长,教师首先应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真正帮助家长。在真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辅导家长,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学生家长也感到很有收获。
  
  5、给特殊家庭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和信任。
  
  爱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的要求,老师更要用真挚的爱对特殊家庭的孩子。特殊群体的学生若缺少教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得到较多的是教师和同学的冷眼与训斥、嘲讽,那么就会导致他们对教师不满,表现反常,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和学习上的关心、信任,教师的爱和信任,是开启特殊家庭学生心灵的最佳钥匙。所以,教师要以诚恳、尊重、平等、信任的心去同他们谈心,同情理解他们,和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发动老师同学关心他们、帮助、信任他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特长,提供他们显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即使有反复,也要能理解和有耐心,对他们多些亲近,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鼓励,也会“金石为开”的。
  
  有一次,我叫一名行为品德后进生给我抄一份座位表册,马上就有一些同学嘲笑他,理由是他学习差、不守纪律、字写得怪,我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并鼓励他坐在讲台上写,从他忐忑不安到激动的神情中,我隐约感到教师地期望对他所起的鼓舞作用。从那以后,他各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有了自信,学习成绩上升了,我感到十分欣慰。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过最大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教育原则。所以,教师要信任身边的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学生,带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
  
  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在历届教学班中都有不同类型的特殊家庭儿童。学校二(1)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从入学时来看,是个天真活泼的乖孩子,可上二年级时,父母离婚,这就给他心灵留下阴影,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孩子上学无精神,沉默寡语,不爱与同学们玩耍同乐,上课不举手,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不做齐,学习成绩骤然下降。为了帮助他尽快提高学习成绩,我书面与家长联系,走家访,第一次去家访,家长非常茫然,通过我的真诚,了解到他家的生活现状、婚姻问题、孩子的抚养教育等,从此,我耐心帮助他,经常给他补课,给他买铅笔、皮擦,这样,这位学生逐渐也转入正常,有了学习上进心。他在一次作文中写道:“老师比我的爸爸、妈妈还好,同学们成为了我的朋友,学校是我的家。”虽然是几句朴实的话语,但我深感话语的分量,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6、为特殊家庭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特殊家庭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渴望有出色的表现,渴望别人的赞扬和羡慕,只是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锻炼,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可能老师给他的一次机会、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五、课题研究结论
  
  结合课题组成员大量的实践研究,我校现已汇编《典型案例集》1本,《研究论文集》1本,并完善了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台帐与工作大事记。课题组成员的12篇论文,获总课题优秀成果奖,其中《转化学困生应将教育触角伸向家庭》发表于2008年第8期的《中学课程资源》杂志。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实验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较之研究前特殊家庭的学生情况,他们在认知水平、人文素养、学业技能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中能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言、行为,个性、品格上更加健康向上,谈吐文雅、知识面广、想象力强。研究证明,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家教的指导,确实能更好地铸造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心智、提升孩子的品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家校合作教育以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虽然我校课题组一方面在积极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的实践,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一是,还需要寻求专业指导与引领,以提升家庭教育实验的理论内涵。我们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家教指导工作若能在专业的引领下,从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入手,指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影响和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就能得到提高。二是,家庭教育还会经常出现阶段性“真空”的现象。如我校大量的外来务工的家长,出现因忙于工作,晚上加班要至深夜,家中无人监管孩子的现象。一些缺乏自律的孩子往往放松自己,表现为作业马虎应对、缺乏学习兴趣、终日与电视为伴等现象。加上一些个体网吧、游戏机房老板缺乏法律意识,招揽青少年学生,出现一些失于家长监管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新情况。这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还需要我们对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寻找出有效引导措施和教育方法。
  
  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我们进行不懈地探索。我们将继续抓住家长家庭教育这个关键点,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聚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力量,不断提升我校特殊群体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教育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邵宗杰、裴文敏主编:《教育学》
  
  2、张万祥编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3、尚长风:《“点石成金”的家庭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4、苏达礼:《救救孩子》
  
  5、袁振国编写:《教育新理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