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个案)结题报告


  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个案)结题报告  
  成都铁中《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个案)》课题组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和对家庭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从0岁开始,无所不包,具有最微观、最基础、最深远、最广泛的特点。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决定家庭教育效能的最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许多父母缺乏“家长职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意识,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对孩子有效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对父母进行“家长职业”的教育培训。
  今天的初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了解影响初中学生成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干预策略——即通过有效引导家长以提高当前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效能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干预策略个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今天的初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传不如身教”,环境对个体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从0岁开始,对孩子的影响无所不包的家庭环境。
  《卓娅和苏拉的故事》作者,他们的母亲科丝莫木纳丝斯卡娅写到:对子女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上,在你每一个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休息,怎样和朋友说话;怎样和关系不睦的人说话;你健康时怎样,病时怎样,悲伤时怎样;欢乐时怎样——这一切,你的孩子都会注意到,他们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始于家庭,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的接受,生活目标的确立,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恰当有效的家庭教育宛如和风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孩子,使孩子茁壮成长;失当的家庭教育则可能象狂风暴雨,在事与愿违中使孩子一蹶不振、凋零枯萎。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实践发现:“成年人有时会表现出毫无原因的恐惧,这种情况大多来自于幼年时期的暴力事件。”她告诫父母:“我们一个行为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不仅会影响现在,而且会影响儿童的将来。”
  《科技日报》曾发表了一篇有关人脑最新研究的文章:一个人在童年受到肉体或是精神的伤害,成年后脑突触就会停止发展,不但会造成智力上减退,也会造成心理素质低下、形成精神的恐慌。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因为和谐是孩子心灵的营养,只有在和谐的土壤中,儿童的心灵才有可能得到健康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这样写道:“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但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孩子的养育和造就。”“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为了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应当成为一切人都有用的的学科,下面的话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好象是夸大其词: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意识到:父母应该应该及早进行亲职培训,才能具备“职业能力”,获得做父母的资格。正如驾车之前必须取得驾照,不能先尝试,否则,交通事故将大大增加。然而,今天我们的父母却大多没有“家长”执照,因此,家庭教育现状堪忧。
  北京市高校和中小学校的百名教育专家,联名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写信,提出5条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学习并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宽松、和谐和富有朝气的教育环境:
  ①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没有健康的心态与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自觉修养,一时的成绩也不会真正为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幸福。
  ②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只要真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就不必担心他们一时的成绩高低。
  ③给孩子们自己学习走路的机会,专家不赞成强加给孩子们的“培养”计划,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给孩子们建议。
  ④树立最好的教育是关心和发现的观念。应当在孩子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之前发现他们的优点与潜能的萌芽。在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同孩子一起去克服困难、分担责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⑤千万不要一味迁就。要让孩子有经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意愿的经历,使“能力来自学习”、“劳动创造财富”成为每个儿童、少年生活中的真切体会。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了家庭教育目标,国家八部委印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中央教育科研所组织成立了“一切为了孩子”家庭教育专家报告团赴全国各地开展家庭教育义务讲座,力求帮助亿万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新林,掌握家庭教育科学方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学校是集体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只有家长才能做到这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学校,尊重老师,不拆学校老师的台,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孩子的前途是家长的事,学校和老师只是“铁路警察”,只管孩子一生中某个阶段的教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老师。”
  ——摘自百度家教网
  2、现实依据:
  我们的社会正走向开放、民主、自由的新时代,生活在这样社会背景下的青少年,尤其是生理与心理急剧发展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主愿望较高,然而不少家长不懂得孩子心理,不注意时代发展,缺乏适应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意识和方法: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传统象一根绳索还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还是许多家长信奉的教条;家庭教育中,存在家长行为失范,亲子交流不畅等现象;以及放任自流,娇纵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生硬等问题。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培养。开放、民主的新时代向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呼唤家庭教育的新视角,新理念,新方法。
  当前,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是一次性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父母的教育机会也是一次性的,父母的教育责任十分重大而教育能力又十分缺乏,提高家长的教育效能是当前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家庭教育成功的范例:孟子有“择邻处”“断机杼”的孟母;欧阳修有以沙做纸,用芦荻教他写字的欧母;岳飞有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的岳母;曾纪泽有家书教子的父亲曾国藩……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成就者的诞生都与用心有效的家庭教育分不开;而现实中,因家庭教育失败引发的悲剧也不少。浙江金华17岁的中学生徐某将母亲锤杀后将尸体藏匿,清理血迹之后,若无其事地参加学校期末考试,并向其父谎称母亲离家出走,就是发人深省的一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年龄、智力水平相似的初中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品德表现,自理能力等却表现出很大差异。历史与现实的观察使我们开始思考: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巨大影响。
  我们发现,优秀学生往往有关注孩子,教育得法的家长;而问题学生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家长,往往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指责孩子“不听话”“调皮得很”“惹人生气”,甚至拳脚相向。
  于是,我们有了以下的思考: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是不是还应该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呢?
  老师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及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看法:自己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思维观念、行为方式,无不烙下深深的家庭印记。
  作为孩子的首属环境,与专门的学校教育相比,家庭的教育功能有着隐蔽和间接的特征,家庭教育与生活的时间、空间、活动往往是统一的,在高频、细节的接触中,父母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已被孩子不知不觉中习得,内化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和行为偏差,必须关注家庭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家长建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提高家庭教育效能。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个案)》。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献出绵薄之力,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名称的确定:
  初中学生的成长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环境,开始时,我们希望调查三方面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优化策略,但撒网过大,不易着手,在专家的指导建议下,我们缩小课题研究内容,将课题名称改为《城市初中学生家校环境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个案)》,在成都市课题申报立项过程中,专家建议我们,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内容,并帮助我们将课题更名为《城市初中学生家源性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研究(个案)》。
  在着手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研究的侧重点,是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策略,于是我们再次将课题更名为《城市初中学生家庭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个案)》。
  2、关键词界定:
  城市初中学生:“城市初中学生”指就读的学校位于城市的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年龄约12-15岁。
  家庭教育:指家庭生活诸因素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侧重调研的家庭影响活动因素主要指:
  1、显性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含教育观念、目标、内容等),家长教养方式(含教育策略、方式、方法、措施、能力等),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含沟通方式、内容、频率、效果等)。
  2、隐性教育因素:家长道德文化素质(含家长学历水平、家长工作性质等)家庭生活条件(含家庭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生活方式等)家庭结构(含家庭成员构成等)。
  现状:指当前状态,包括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本研究侧重调研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干预策略:指介入、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本研究将干预的着眼点放在家长身上,以探究改变家长教育理念、行为的策略为目标。因为孩子行为非无源的之水,无本之木,往往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源于家长,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
  个案: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成都市成都铁路中学初中学生,他们只是城市初中学生的一部分,故特别注明“个案”两字。
  三、研究目标:
  顺应教育社会化,终身化的时代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家校活动,家长辅导等方式,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观念,自觉参与教育,参加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技巧,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预计通过定性、定量研究,调查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型之有效的提高家庭教育效能的策略,措施。
  本研究的重点:提出有效提高初中生家庭教育效能的策略、措施。
  本研究的难点:调查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的创新点:传统学校教研多以孩子为研究对象,以寻找孩子问题,改变孩子行为为目标,本研究将着眼点放在家长身上,以改变家长教育理念、行为为目标。因为孩子行为非无源的之水,无本之木,往往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源于家长,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
  本研究力图改变家长生病,孩子吃药的状况,拟通过心理学方法的介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反思、改进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更有效引导孩子。
  五、研究阶段时间安排及活动: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半: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
  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组、顾问组;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具本研究目标;进行明确分工;邀请相关专家做研究培训;拟定《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
  第二联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
  分组调查初中学生家庭教育,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建立资源库,解决问题的方法库。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各组整理资料,分析论证资料进行理论提升,汇编研究论文集,撰写调查报告:汇集各组报告,整理成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并整理题研究中的资料、数据等辅助鉴定材料,申请结题验收,召开结题报告会。
  六、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收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3)量表测查法:借鉴已有量表,以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三种类型的题目相结合的形式,设计测查量表,调查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4)个案法:通过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学生的个别事例,或心理咨询教师在学生个别辅导中遇到典型案例,研究其家庭教育的状况,通过调查、家访等措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对实施过程及成效,记录整理为个案。
  (5)访谈法:就问卷设计的问题,访谈有关专家、教师家长。
  (6)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措施并进行实践,在实施中形成提高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效果的可行策略。
  七、课题成果:
  1、认识成果: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以我校为代表的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摸清我校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方式,07年11月,我们对我校七到九年级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调查。家长教育方式即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生活中,家长为进行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及社会规范的传递和教导,以培养身心健康合格社会成员为目标的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反映着家庭教育策略,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加访谈的方式,一方面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取自“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pssp”中家长的教育方式部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大量访谈。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家长有尊重孩子的意识、想法,但很多家长都缺乏尊重孩子的行动,相当一部分家长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赞许,在孩子犯错时,多数家长的行为模式是:说教+指责+打骂,教育方式直接简单,缺乏对孩子的有效行为指导。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不喜欢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数家长不会因自己的过错向孩子致歉,甚至不允许孩子指出;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多数家长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我检讨。家庭教育方式的总体水平不高,要求过多,说教过多,具体指导少,对孩子的支持性不强。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性亲子关系的基础,是进行有的放矢教育的前提。家庭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父母与子女间接触频率高、聚合性强。但接触频率高、聚合性强并不等于沟通有效,心理距离小,接纳度高。沟通不良常常导致家庭气氛不良,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损伤,出现不良人格特征;也易导致家庭离心力加强,从而使家长正面信息不能被孩子有效吸收,降低家长影响力。08年3月,为了解我校七至九年级学生家庭亲子沟通情况,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编制了《城市初中学生家庭亲子沟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与父母对孩子个性描述相似度达8成以上,家长较了解孩子个性;7成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比较关心,但相处时间不多;,亲子沟通内容集中在孩子学习成绩上;多数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不知如何与父母相处。遭遇困难时,父母不是第一求助对象的比例高达15%,完全不认同父母对自己的安排的比例达21%。
  此次调查还显示出年级差异: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年级与年龄的递增,家长与孩子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亲子沟通频率及内容都呈递减趋势,
  附录:七年级:66.7%经常沟通20%偶尔沟通13.3%没有沟通,内容较广
  八年级:30.6%经常沟通46.9%偶尔沟通16.3%没有沟通,多谈学习
  九年级:25%经常沟通42.5%偶尔沟通32.5%没有沟通,集中于学习
  调查数据显示八年级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最突出,亲子之间存在较大心理偏差,亲子冲突最激烈,较大矛盾率高达61.2%。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附录:
  七年级:孩子与父母44.4%没有矛盾33.3%有小矛盾22.3%有较大矛盾
  八年级:孩子与父母18.4%没有矛盾20.45%有小矛盾61.2%有较大矛盾
  九年级:孩子与父母42.5%没有矛盾15%有小矛盾42.5%有较大矛盾
  此次调查还表明,就沟通内容而言,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不注意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正确评估他们的思想、心理现状,与孩子思想交流较少(尤其是八、九年级),亲子沟通情况不容乐观,家庭对孩子的支持作用急需加强。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或取向)是指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行为相互关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过往研究显示,家长的期望值高低及构成与孩子学业成绩及品德表现有很强的相关性,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也往往是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的结果。
  08年4月,我们编制了《家长教育价值观念调查问卷》,主要在品德价值和学科价值及人才价值、亲子观等方面测查七到九年级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结果显示:
  由于实用主义、物质主义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期望存在一个较危险倾向,那就是,普遍重智育成绩,轻美育、体育、德育。偏科现象明显,特别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还有“重理轻文”倾向,重视物理、化学,轻视历史、地理。
  因为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存在一个误区,只以学习成绩论好坏,许多孩子因成绩不好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回到家得到的往往是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批评责骂、摇头叹息享受不到“成功”的滋味,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让最有学习力的青春期在无心学习,一无所获中度过。
  很多家长把教育理狭隘理解为提高成绩,家长对孩子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都毫无保留地放在学习活动管理上,把时间精力都放在督促孩子背英语,做习题方面,极少或无暇关心孩子思想与心理的发展变化。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遭冷遇,如:“艰苦朴素”、“爱劳动”得不到普遍的鼓励和培养;不少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得失观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单方面希望孩子走上父母为他们规定的生活之路,这也是家庭教育典型的误区之一。
  孔子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各行各业都有能力要求,有资格准入制度,唯有对人类繁衍影响最细微又最深远的父母,缺乏明确要求,没有考试,没有准入制度。“不学”则“无术”,未经学习、培训的父母上岗之后,往往为缺乏技巧、艺术而苦恼。
  但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学了几乎所有的东西,知道许多有益的、必须知道的知识······可是应该怎样准备未来的家庭生活,怎样做妻子和丈夫,做造就孩子的父母,我们却一无所知。······我们的教育中至今没有这样的课程。”
  今天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只有“师范”学校,还没有“家范”学校,家长从哪里学习提升以提高家庭的教育效能呢?我们课题组从提高家庭的教育效能出发,通过思考与实践,希望以学校为平台,利用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又是与家长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窗口之特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让学校成为家长学习提高教育效能的基地,成为培育优秀家长的摇篮。
  为此,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城市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家校互动配合,提高家庭教育效能的策略:
  (1)、总结出有效推进家校合力形成的原则——“两参与,三结合”,即教师参与家庭教育,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结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力量的推动家庭教育,
  (2)、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文化特色相结合。
  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培养优秀家长作为办校目标,力争“优秀家长的摇篮”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3)、建立有效家长培训机制。
  建立家长学校,有计划的开展培训活动。如: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关心的今天教育问题,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以讲座方式对家长进行团体辅导,帮助家长释疑解惑,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开展亲子拓展活动,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开展小组家庭教育工作坊活动,帮助家长学习有效教育行为。
  (4)、建立家庭教育交流机制。
  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发现家庭教育骨干,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改变家长会模式,给家长以发言机会,努力使家长成为家长会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关注孩子,更了解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孩子的好文征集活动,并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定期开展家长论坛活动,为家长提供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平台。组织家庭教育读书沙龙,给家长推荐优秀家庭教育的书籍报刊,鼓励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家庭教育博客圈等,鼓励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
  (5)、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制。
  为了有的放矢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指导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个别问题,学校还要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对个别家长进行单独指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有效性。
  (6)、建立优秀家长激励机制
  为促进家教水平提高,应定期组织"好家长"的评选活动,对获奖家长给予,大力表彰、激励,促使家长们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2、实践成果:
  (1)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影响家长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平台。课题组特别重视对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根据课题组总结的有效推进家校合力形成的“两参与,三结合”原则——教师参与家庭教育,家长参加学校教育,课题组的老师行动起来,结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力量的推动家庭教育,着手改变家长会的呈现方式,力图使它成为成为影响家长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提高家庭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课题教师经过实践,对家长会进行了新的定位,并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与方法,让家长会这颗老树开出了美丽的新花。
  分管教学教研的王娅校长,及作为课题主研的教务主任金东清、胡安娜老师亲自参与和指导家校交流会的准备及实施工作。我校的家校交流会分为年级及班级家校交流会两级,通过实践及推广,家校交流会已成为了我校教师与家长、家庭与学校相互了解,增进信任的窗口;同时因为十分注意发挥学校、教师的引导作用,家校交流会又成为学校向家长传经送宝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年级家校交流会由教务处主办,有分管该年级的教务主任主持,这充分表明,我校把影响家长,建设优秀家长集体的理念落实到了日常教育教学中。
  例:1、09年3月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