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
《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骆风副教授
通信地址:510440广州市白云区元下田村南云溪街60—403
电子邮箱:gdluofeng@263·net

说明:本资料仅在课题组内部使用,由中山中专的子课题组提供,凡欲进一步了解或借鉴本资料,请与骆风副教授联系。


本资料主要内容: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2
、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4
、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5
、研究计划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
   
本课题涉及的是两个有着密切关系,但属不同领域的问题。就儿童品德发展与教育而言,在西方有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在前苏联有佐西莫夫斯基的儿童道德发展年龄阶段理论和马卡连柯的德育理论。我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有章志光的《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外条件及其动力系统研究》等重点课题。就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来说,弗雷泽提出了家庭环境的基本变量,近年西方学者已从对远位变量(家庭社会地位、家庭结构)的关注转到对近位变量(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的关注;前苏联佩尔菲利夫斯卡娅、戈尔金、苏霍姆林斯基都作过家庭教育的研究。我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有王宝祥的《幼、小、中学生家庭德育特点与规律性的调查研究》,九五规划有孟育群的《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的调查研究》缪建东的《家庭教育社会学》。台湾和香港学者也有研究,如黄意舒的《我国社会变迁中家庭教育的探讨》,香港大学研究小组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研究报告》。
   
上述研究成果,包括近年来的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学等专著,为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儿童少年品德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观点、方法和例证。但由于这些问题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外国学者的理论有一个如何移值和应用的问题,而我国学者近年的同类研究存在着羊绒而统之的多、具体的深入的究少,普及性和政策性的调查分析多、规范性的学术研究少等欠缺。我们的研究将推进上述两个领域,尤其是家庭教育议题的研究,而这正是当今我国相关领域理论发展和初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
   
本课题主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与统计、质性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和途径,并借鉴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中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儿童少年(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品德现状和他们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家庭德育)现状,并提出对策:(一)品德发展、家庭变迁与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二)现代化理论与本地区社会背景的研究,如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与年轻一代成长的关系;经济发慌与经济体制改革、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建设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家庭变迁与生活改善及其对于子女品德影响。(三)儿童少年品德状况与问题的调查分析。(四)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状况与问题的调查分析。(五)不同区域的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和家庭教育状况的比较研究,如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大陆经济特区、沿海省会城市的比较;省会城市与经济特区、新兴城镇的比较。(六)品德发展与家庭教育关系的分析研究,如品德发展与家庭教育各要素的相关分析;家庭教育的主成分分析;品德发展与家长教育态度互动的研究,品德发慌与家庭教育的质性研究。(七)提高儿童少年品德水平与家庭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如建立新的儿童(少年)观: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措施与分类指导计划;家庭教育事业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案。
   
我们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新世纪之初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的品德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润的新特征新问题;同时本地区的家庭教育状况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征新问题;弄清和改善影响本地区儿童少年品德变化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经济社会和学校因素,有利于改进家庭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品德进步,而家庭教育的改进与儿意少年的品德进步又有利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课题创新及其理论单方与应用价值
   
预计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创新:(一)目前专门研究品德发展的家庭背景的课题不多,我们将认真揭示家庭诸因素影响子女品德的机制,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源的特点及其交互作用。(二)目前有关家庭背景对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大都没有揭示经济社会背景的作用,我们将努力揭示品德和家庭教育问题发生的社会根源,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三)我们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港澳回归祖国、中国加入WTO等新情况下,对特定区域包括港澳所做的调查研究,在时间、地点和对象的选取上都与以簇同类课题有所不同。(四)国内外同类研究在问卷设计、统计分析、理论概括等环节往往存在一些失误,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规范,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我们所研究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长期关注的经典问题,我们将提出若干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努力使我国对儿童少年品德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研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大德育理论做出贡献,为相关学科的建设添砖加瓦。应用价值在于,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经济政治体制变革、居民生活水准提高、香港澳门回归等因素影响下,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家庭生活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儿童少年品德发展与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为有关部门改善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四、已有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本课题申请人曾参加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幼、小、中学生家庭德育特点与规律性的调查研究》,主持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放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我们通过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12座沿海城市30所中小学对3000位学生及其家长的配对部卷调查和对问卷调查和数十对个案研究,初步掌握了当时本地区中小学生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大体了解了当时本地区家庭德育和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中的问题及其经济社会背景,探讨了家庭德育的功能、特点,提出了家庭德育的构成要素,论证了学生品德发展与家庭德育的关系、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社区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改进本地区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和家庭德育指导的对策。目前我们已经发表了30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16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参见本申请书第二部分),如《直面转型社会的跨越特区中小学生品德状况实证研究》、《关于中小学男女生品德得分差异的实证研究》、《家庭德育主成份的实证研究》、《沿海开放地区家庭因素对孩子品德影响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家庭教育事业进展之分析》,并有《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等专著出版。在此前后,我们还承担了多项有关学生品德与家庭德育的课题(参见本申请书第三和第五部分),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专项课题《儿童法律认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广州市教育委员会九五重点课题《广州市富裕家庭的儿童品德教育问题》等。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收集到了较多的国内外的资料,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研究,听到了不少对本课题研究的有益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同类课题积累了经验。当然,我们作过的这些课题在理论构思和研究技术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九五规划课题后期研究中我们就进行过讨论,课题主持人在北京大学访问研究期间专门邀请社会学系部分师生评析了这项课题,获得许多益处。
   
主要参考文献:1、谢维和著《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2000年;2、陈奎熹主编《现代教育社会学》,1997年;3、陈秉章等著《道德社会学》,1988年;6[德国]阿尔佛雷德舒茨莉《社会实在问题》,1998年;7[美国]威廉维尔斯曼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1997年;8、陆大道主编《中国沿海地区21世纪持续发展》,1997年;9、上海市家教会主持的上海市社科联九五课题《21世纪城乡家庭变迁》资料;11、陈向明主持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资料;13、林彬主持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课程《社会学方法论》资料;14、王海明主持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课程《应用伦理学原理》资料。
五、研究计划
(一)20023-6 1、课题组骨干成员深入学习课题文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联络中小学、妇联、家教会、社区,建立研究基地或调查点;3、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4、收集文献资料,包括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二)20028-12  1、正式开题,在广州召开课题组骨干成员和部分中小学代表会议,聘请领导和专家为课题组顾问;2、向参与课题的全体成员或单位发放课题基本资料,分别在中山、厦门举办果题组成员学习班;3、在三省部分地区和港澳选择8-10所中小学对学生、家长、教师做预调查;
   
(三)20032-7  1、课题组骨干成员和部分中小学、家教会代表在香港召开小型研讨会,参观香港和澳门的家庭教育工作;2、修订问卷,在东南三省和港澳选择40-50所中小学对5000对学生及其家长做问卷调查;3、在各地选取少量学生极其家长做个案调查。/
   
(四)20039-12 1、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2、在杭州召开课题组骨干成员和部分中小北洋军阀代表研讨会,发放统计资料,布置写作任务;3、联络出版社,争取出版基金。

   
(五)20042-8  1、完成报告和书稿;2、邀请专家评审;3、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