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独立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独立性》是省级家庭教育课题。课题于2003年5月启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课题研究,现已结题,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目的

独立性也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时所反映出来的个性品质。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独立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适时对幼儿进行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6岁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意识地提出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有愿望去自己解决困难,完成任务,如果最后失败了,他们往往把原因归结于自己。这一切说明中大班是幼儿独立性的萌芽时期,也是教师与家长对幼儿进行独立性培养的最佳契机。

当今社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升学、择业均以成绩作为第一要素,许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国内外许多项调查发现:当独立面对同一项任务时,外国儿童的表现是兴奋、积极主动,而国内孩子是胆怯、退缩,甚至是哭闹。由此可见中国儿童独立性的培养势在必行。

家园共育是实现教育统一性的有效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充分利用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性,教育上的渗透性及教育影响的深度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家园共育的作用必将有效地推动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时间:2003年5月——2005年7月

研究对象:本班44名幼儿,21名女孩,23名男孩及家长

研究方法:调查法、讲座法、活动法、反馈法、信息法

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3.5—2003.6)

          2、实验阶段:(2003.9—2005.3)

          3、总结阶段:(2005.3—2005.7)

三、研究过程

1、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认识

⑴、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认识

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研究前,召开全体家长会,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水平,引起家长对独立性的重视。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在全体家长中开展了“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形成”的大讨论。同时我们搜集了各种有关独立性培养的资料,定期刊登在“家长园地”中,使家长对独立性的内涵、意义,有了全面、系统、正确的了解。

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

我们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参观幼儿的作品展览,参加“家园同乐”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已具备了哪些能力,孩子已经能做哪些事了,从而不在一味地“低估”孩子。如小明自己不会穿衣、系鞋带,在幼儿园总是要老师和小朋友帮忙,原来其家长认为孩子小,在家都是大人帮着做。后来我们请小明奶奶来园观摩教师半日活动,看看老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自我服务的,并告诉他这些习惯、能力要从小培养,不能包办,不然的话孩子永远不会独立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小明奶奶看了,深有感触地说:“以后我们一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⑶、重视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

由于家长的知识层次、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也影响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父母的文化程度高,较重视培养幼儿独立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学历层次较低的父母,则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独立学习能力、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重点宣传独立生活能力在幼儿期的重要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重点宣传独立学习能力、独立交往能力对人生的重要影响,使家长认识到只有幼儿的独立性得到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在独立性培养的过程中,对积极配合的家长,要求他们做“有心人”,不断分析、总结、形成家教经验,向其他家长“传授”,对配合一般的家长,我们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接送孩子的时机与他们进行交流,使他们改变认识,再对他们提出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具体内容、实施计划和措施。

2、指导家长创设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良好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也需要家长创设一个有利于独立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⑴、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我们建议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分房或分床睡,给幼儿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书桌、小柜子或小书架,学习自己整理自己的小玩具和图书等。

⑵、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感染孩子,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鼓励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加强自身独立性的培养。另外,强调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不能这位要求孩子自己做,那位又急着替孩子做。我们指导家长正面教育幼儿,对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对孩子做事的“失败”不责怪,而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和信心。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正确方法

⑴、大胆放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性是幼儿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基础品质,生活自立是独立性的基础,因此我们首先从培养幼儿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生活自理入手。按照幼儿自理能力应达到的标准,4—6岁幼儿完全可以做到“独立入厕、盥洗、入睡、进餐、穿脱衣服、刷牙”等,但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在家庭中能达到要求的很少,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家长观摩幼儿的半日活动,要求家长特别珍视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对孩子有能力完成的事决不包办代替,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去做,并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家庭中消除“不行”、“不许”、“不能动”的指令,真正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

⑵、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表现”,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主地游戏,自主地交往,自主地解决困难,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良好途径之一。

首先,我们帮助家长为孩子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准备各种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和一些废旧物品,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如利用孩子穿小的衣服让他们练习给娃娃穿衣服;玩七巧板、螺丝、螺母、瓶盖、穿木珠等游戏。这些游戏既锻炼了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在家庭中开展一些亲子游戏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也是很有效的。我们指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下棋,和孩子开展一些比赛形式的游戏,如:夹弹子比赛、脱衣服比赛、整理物品比赛等。

⑶、尊重孩子,培养其独立思考、自己做主的能力

独立思考、自己做主的能力是独立性发展的较高层次,他常常表现为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有自己的主张,有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利用各种形式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异想天开和自作主张,鼓励孩子的“求异”思维,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积极启发他自己寻求答案。当家里决定一件事(如购买一件物品)时,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重视他的观点。

四、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收效,我班幼儿的独立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均有提高,这说明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可行的有效的。当然,还有部分孩子的独立性还不太理想,原因之一是个别家长配合教育不够,总认为自己工作太忙,让孩子去干这干那既做不好又耽误时间,比如自己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原因之二是教师因人施教、个别指导工作做得还不够,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个别家长的指导工作。

总之,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关键在坚持,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长将这一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创造型、开拓型的栋梁之才而努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