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经历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四平市经历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多年来我市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了多种教育活动和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的德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例如,学生的主动发展水平和道德能力还不够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够,社会适应性尤其缺乏。因此我们的毕业生不论升学还是进入社会都存在着继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我们的德育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有四: 1、我们没有把释放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2、我们在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德育能力和道德智慧方面还缺乏经验;3、我们重视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体验、感悟人生方面尤其缺少方法;4、我们的老师在全面关怀每一个学生成长,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要大力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和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必须积极进行德育改革,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德育思路和方法,切实解决好上述四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教育局经多年探索,构建了经历教育的理论,因此提出我市德育研究的新课题——“经历教育行动研究。
  所谓经历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历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经历,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经历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核心是体验感悟,关键是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我们的经历教育研究是行动研究。就是说,我们将运用经历教育的思想,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行动)中研究德育,在德育研究状态下进行德育实践(行动),把实践(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德育工作中,每位老师既是德育实施者,又是德育研究者。我们行动研究的结果,要求既取得德育工作的效果,又取得德育科研的成果,使我们的德育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新创造,有新前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有四,即通过研究和德育实践达到:
  1、提高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合格毕业生,也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2、使我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使每个教师迅速提高专业化水平,创造各类典型,发扬教师各种专长,培养出一批科研型、高素质的教师。
  3、促进科研兴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我市德育特色和优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造就一批市级先进校、名校。
  4、探索和深化经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造和构建经历教育操作体系,为全市中小学实施经历教育并取得优质高效打开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概括地说就是研究怎样运用经历教育理论指导德育实践,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德育实效性。即研究中小学的各项德育内容怎样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中小学各年级要培养哪些思想品德,哪些道德智慧、能力。这些品德和道德智慧怎么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更科学有效地获得。各年级学生需要获得哪些人生经历和历练?从而为他们将来的继续发展奠基。它具体包括下列主要子课题:
  1、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常规活动的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2、提高大型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大型课外活动、大型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园、教育基地的教育活动等)的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3、提高班干部和每个学生工作能力、办事能力,提高教育实效性研究。
  4、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智能优势,促进人人成功成才的研究。
  5、各学科教学实施经历教育的研究。
  6经历——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课设计、教案、教学案例)。
  7经历教育实施策略的深化研究。
  8、在经历教育中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9、在经历教育中教师角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
  10、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和水平研究。
  11、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和班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研究。
  12、班集体建设。创建优秀班集体研究。
  1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相配合的研究与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教育活动的研究。
  14、德、智、体、美、劳五育互相协调配合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16经历教育名言警句、诗词故事、案例汇编。
  17、教育基地建设与教育活动研究。
  18、运用经历教育实施十六个德目的主题教育的研究。这十六个德育是:爱国爱民、立志勤学、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遵师敬长、自强不息、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坚强勇敢、整洁健身、求真务实。
  这 18个子课题共同的重点研究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良好心理素质教育,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养成教育;道德能力、道德智慧的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总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并且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而进行的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它是在行动中进行的研究,它是对行动进行的研究。它把教育教学行动和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最适合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最有利于直接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本课题研究实行教育行政、教研科研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校长三位一体的协作攻关,优势互补。即各县、区实验学校各相关处、室,教研组,班、科任等依据本职工作职责和研究专长,从十八个子课题中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市、县两级课题组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与实践。各子课题都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探索和发现怎样实施经历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各子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又互相学习、密切配合、协作攻关取长补短,资料互通,成果共享。
  本课题要紧紧抓住六个重点子课题的研究,确保即出优秀成果,又切实提高实验校德育的实效性。这六个子课题是 1、班级、学校日常生活的经历教育2、大型活动的经历教育3、各年级的经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4、针对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发展的经历教育5、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和班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研究;6、班集体建设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评价
  1、加强领导,成立我市的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和部分重点子课题的课题小组。
  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领导小组
组 长:
牛立坚 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隋凤喜 市教育局副局长
柳喜荣 市教育局副局长
赵青山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秉权 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
成 员:
于 天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孙彩云 市德育办主任
赵 军 市教科所所长
姜永泰 市教科所党支部书记
李 凌 市教师研修院院长
马玉泉 原市教科所所长
下设办公室:
主 任: 赵青山(兼)
副主任: 孙彩云 赵 军 马玉泉
宣传组: 赵 军 姜永泰 张秀芳 于明静 杨梅
课题指导组: 孙彩云 赵多文 贾淑平 姜 丽
理论研究组: 马玉泉 孙彩云 赵 军 姜永泰 李 凌
刘秀岩 赵素繁 衣柏林 齐润辉 聂忠一
赵多文 陈胜利 贾国良 姜世香 薛振臣 杨德发
文秘档案组: 李爱民 李树鑫 张淑莹 张启娟 孔 华
  2、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是:子课题评审立项、检查指导制度;阶段研究汇报、成果交流制度;课题进展情况记录制度(课题研究大事记、学校大事记);成果评奖制度,优秀教师奖励制度;课题资料积累、管理制度。
  3、加强对教师德育工作和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制定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法。奖励各类先进教师、班级、学生。不拘一格育人才、奖人才,培养和鼓励各种优势、特长、特色。
  五、教师自身的培训与提高
  本课题研究对教师自身的师德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实验教师必须对本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强烈的愿望和奋发进取精神,树立坚定的素质教育理想信念,确立对学生高度负责和敬业奉献精神;2、实验教师要实现三个走进,(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和成长规律,遵循规律,针对实际,即教会求知,又教会做人,成为现代德育的研究者;3、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新课改精神,树立新理念,学会新本事,善于调动学生自强自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同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者,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指导者,道德能力的培养者,德育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本课题的教师培训工作以县、市培训引路,以校本培训为主,实行研培结合,多维互动,学创一体,自我监控
  研培结合——教师培训和教研、科研紧密结合,建立每双周一次的经历教育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制度,加强问题研讨交流,促进问题解决和教师提高。
  多维互动——教师培训者和受训者,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校内和校外等等,多方面的力量、智慧和经验相互学习、补充、促进和推动。充分运用教研、科研、研讨交流、培训讲座、检查指导、师徒帮教、总结提高、观摩竞赛、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把上述各方面的力量智慧组成合力,制定并实施师培计划、方案,实现教师培训和提高。
  学创一体——向教育理论要智慧,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德育理论,树立科学的德育理念,用于自己的经历教育研究中去。
  自我监控——教师的教育教学自我监控能力是教师的最高智慧,优秀教师等于教育过程加反思要大力倡导、组织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反思活动。如,写教后记教师日记、教学手记、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教学千字文、一事一议等等。
  要建立自修效果考核评奖制度,对在教研、教育反思中产生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人物、事迹要给予及时宣传奖励。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和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五类
  1、课题研究最终主成果:《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报告》
  子课题研究成果: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6个重点子课题要有较高的质量。
  2、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撰写的论文、经验、方案、心得体会以及有较高价值的资料和经历教育的有关规章制度等。
  3、各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1——2年级)经历——养成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案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4、经历教育优秀案例(选编)、中小学生成长录(集粹)
  5、对教师、班级、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以上五类成果,要求科学、真实、有实效、有创新。只要在教育理论和应用方面有价值,不论字数多少,题材如何均可评选。总课题组将按其价值给予奖励。
  七、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 20043
  1、课题论证会
  2、实验教师培训
  3、开题会
  4、子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开题
  5、实验校德育现状调研(前测)
  各班德育现状及发展水平调查认定
  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认定
  (调查目的:摸清现状,明确课题研究的依据和任务;确认底数,便于课题研究的效果评估)
  (二)实施阶段 20044——200511
  1、每月进行一次课题运作情况检查汇报,指导好下一步工作(研究)。
  2、认真记录实施进程和效果
  3、随时反思教育(行动)得失、评估效果、对方案作必要的调整,改进德育工作。
  4、每学期召开一次阶段成果汇报,评奖会。推广先进、表奖优秀。每年奖励先进班级、优秀学生、优秀教师。(这些先进、优秀做为市教育局级)
  (三)总结阶段 第一次总结200410
  第二次总结200510
  1、整理研究资料,评价教育效果
  2、总结教育经验,梳理教育措施
  3、论证因果关系,认定成绩得失
  4、撰写研究报告,反复研讨定稿
  5、评价研究成果,奖励先进优秀
  6、发布研究成果,编辑整理成书
  7、制定新的方案,继续行动研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