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研究报告
《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研究报告
赵伟,王钰,武海平,赵忠升,辛暖,赵万霞,段江飞
本课题自
2002年6月~2002年12月,本课题组按申报的研究计划,对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内大城市中若干所重点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尤其是留学生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注:该校留学研究生规模相对较大)、东南大学主管外国留学生工作的领导、管理工作人员及教师进行了访谈;在清华大学部分外国留学研究生范围内发放了调查问卷;专门个别访谈了多位来华留学生;检索、研读了国内主要学术期刊上有关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发表的论文。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当时国内几大城市重点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现状有了基本的掌握,发现了国内这些大都市重点高校在开办、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点,注意到这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最先着手解决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形成了“更新观念,扩大规模,加强队伍力量,改变管理思路和模式,按中外趋同的原则提供条件和制定收费标准,增加或加强专业学习的汉语基础训练环节,拓宽向外国留学生传达有关学业信息的联络渠道”等建议和设想。
2003年1月~2003年7月,受北京市“非典”疫情十分严重的影响,本课题工作没有明显的进展。
2003年8月~2004年8月,课题组成员针对开题报告所确立的课题任务进行了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各个方面的文献调研、检索和学习,并随即具体着手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工作。但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本课题组所确立课题的实际内容,其实相当宽泛,涉及到高等学校中教学(含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且其中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即教学方面,又包含本科生部分、研究生部分、继续教育部分、课程进修班部分,等等,且每一部分又可细分成很多类别。对于这样一个涉及许多方面的课题,在现有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下,仅凭着我们一个学校内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可能获取到所有不同管理部门工作范围内的涉及国际化部分工作的管理办法、以往的数据信息统计结果、所取得业绩、成果的总结报告,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等材料的。再有,对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都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国内,就是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及其结果性资料和文献也非常少;且对查找、购买到的有限资料进行阅读后注意到,这些文献虽从标题上看与本课题组所确立的课题似有紧密联系,但实际上,其中可以借鉴、参考的成分却十分有限。此外,加之在这段时间,课题组原组成人员中,有多位因工作调动、毕业等,不可能再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些都对本课题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在这一阶段,本课题组成员从对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对高校中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较全面剖析和调研,对多所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的研读,对我国MBA课程国际化与本土化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和分析等入手,开展了一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问题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打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例如,安排了1名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针对我国试办MBA教育11年(当时)取得的经验,把如何更好地推进国际化特色鲜明的MBA课程的本土化进程做深入细致的研究。该硕士生在调研基础上,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多名讲授MBA课程的主讲教授、多名已毕业和正在学习的MBA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在复旦大学某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在清华、复旦的部分MBA研究生范围内做了问卷调查。基于这一阶段工作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本课题组也形成了4篇文章,它们分别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
2004年9月,本课题组进行了人员调整,充实了人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部分课题研究内容──把原本设想的对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的全面调查,调整为主要限于对北京市若干所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情况的调查上;再通过文献调研、搜集网上信息、访谈等方法,尽可能地去了解高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国际化进展与现状,进而使研究工作从总体上仍能体现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北京市实现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之间的必然联系等找到更为全面、充实的依据资料和数据等。基于这样的工作思路,本课题组成员在2004年底,登门走访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地处北京市的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院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些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了解,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也对所到高校其他方面工作的国际化现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采访和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形成了一份关于“北京市部分重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的研究报告。
2004年9月以来,本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这个主题,分工配合,开展了如下一系列具体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关系的全面分析,注意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带动研究型大学整体水平提升,可以产生明显的效益;(2)通过进一步关注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更深入地调查、分析我国高校目前在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方面,从观念到提供的各种条件等折射出的问题和矛盾;(3)依托对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的分析和归纳,为北京市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工作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提出举措;(4)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的全面梳理和系统归纳,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现状、推动因素及作用、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进而形成了一些在大都市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设想和考虑;(5)通过对北京、上海等我国最大、最现代化城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的调查,更看清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个方面与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差距;(6)通过对耶鲁大学建设开放式全球性大学的战略的研读,对该校长思想的感受,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启发,对我们思想的解放形成了很大的振动和冲击。基于这一阶段工作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本课题组也形成了1篇文章和5份研究报告。其中文章“试论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已被核心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接受,拟在其2005年第3期上刊出;而6篇研究报告(连同之前写成的“北京市部分重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对经专家评审,认为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课题组准备再加工、整理甚至改写,之后再形成文章,并争取在有关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在开展上述一项项具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了,我们对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越来越了解了,我们对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考虑、价值观念、主要做法、实际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举措等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对机会与挑战并存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又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我们慎重地提出了一份由15个方面设想和考虑组成的“对加快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总结、回顾本课题组开展“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这一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我们觉得,在这方面研究及相应成果十分有限、所承担的大量一线工作不减等较为困难的条件下,通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齐心努力,并得益于北京市多所重点高校研究生院及相关管理部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多位主要领导和多位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援助,应该说,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提出课题之初为自己确定的研究任务。
应该说明,所提交的一部分文章、研究报告的题目,尽管不同于课题申请书中草拟的某些成果报告(或文章)的名称,但申请课题时为自己确立的课题研究任务,完全都可以在本课题组取得的共5篇研究成果论文和9篇研究报告中找到;而且,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一些在课题申请时未曾想到的,但又确实属于本课题范畴的有些子问题,我们也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相应的建议。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姚崇兰、李红宇、
最后要说明,基于本课题研究本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即已发表、拟发表的文章和撰写出的研究报告的清单,请见本结题报告后的附录。开展本课题研究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均已在已发表、拟发表的文章和撰写出的研究报告中提供,故不再另外列写出来。
有关北京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问题,是个很大、很重要的课题,也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课题组在这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还是较为初步的,应该说只是开了个头。但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为在北京市尽早建成若干所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著名大学,为北京市尽快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国际大都市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完》
[附录] 本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研究报告)
[1] 赵万霞. MBA课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 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6
[2] 赵伟. 对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0),pp.10-13
[3] 赵万霞,辛暖,赵伟. 推进外国留学生教育改革 提升高校办学国际化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2003(20),pp.41-42
[4] 段江飞,赵伟. 四所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评述. 中国高教研究,2003(11),pp.82-82;87
[5] 辛暖. 关注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 新清华(增刊2004.8),2004.07.14
[6] 赵万霞,赵伟. MBA课程国际化与本土化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IMBA课程为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pp.106-112
[7] 赵伟,赵永庆. 试论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已接收)
[8] 王钰,赵伟.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 研究报告,2004.12
[9] 武海平,王钰,赵伟. 北京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 研究报告,2005.02
[10] 武海平,赵伟. 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与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研究报告,2005.01
[11] 姚崇兰,赵伟. 耶鲁大学建设开放式全球性大学的战略. 研究报告,2005.01
[12] 赵伟,武海平,赵忠升,王钰. 北京市部分重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 研究报告,2005.02
[13] 赵伟,王钰,武海平. 对加快北京市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研究报告,2005.02
[14] 赵伟,王钰,武海平,等. 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2005.02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