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就“未来十年”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你以为的未来十年会如何?答《南方周末》

        

       

    网络将继续推进言论自由。但同时人们也将发现,网虫也将取代人类成为人类的新名称。

    应试教育缔造的一代将成长起来,成为社会栋梁。这一代接受的教育是不管怎么做人,答对了就好。这是缺乏自由精神和独立立场的一代,他们将如何影响中国社会,未来十年将可看到。

    发展就是硬道理,先解决生存权,固然在过去三十年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唯物主义深得人心。但同时,这种以消灭丰富性,消灭生活细节为代价的一刀切,也创造了一个粗陋乏味的生活世界。建筑物的同质化,在于它们都是商品房而不是诗意的栖居。商品房没有安居乐业的安全感,安居不是目的,搬家才能跟着升值,心灵永远居无定所。社会富裕起来了,但是也普遍丧失了生活趣味,文化是领导生活的,文化是领导生活世界的,今日文化的衰落,正说明生活趣味的缺乏,未来十年,将是一个缺乏诗意,不好玩的时代。也是诗意重新觉醒的时代。维新是从仍将主导发展。因为经济活力来自创新。这意味着尘埃不会落定,过去三十年一刀切的急就章,越来越与更新潮者相形见拙,下一代人仍将在拆中渡过。乐观的是物权法的出台和拆迁条例的修改,这将使未来十年的减速、更为人性、尊重原生态的世界观,承认生活世界的参差错落,承认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开始用加法。

   向西方拿来的现代化模式使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但陌生人社会的基础是契约和上帝。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是,我们是陌生人,但又是乡土中国文化的非理性这一面熏陶出来的人,我们有电梯和高速公路,但我们没有教堂。我们不习惯契约,契约太冰冷,太没有人情味。我们依然喜欢情理,情先理后,有情才有理,用非理性的人情损耗理性,相当普遍。而乡土中国教堂意义上的理性(儒教的约束)在文革中也被全面摧毁、妖魔化。是否富得起来,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只要富得起来,怎么都行。成为做事的普遍原则。

  我们其实处于一种次西方中,这种次西方如何转化为中国的,就是有中国上帝在场的,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文化复兴的问题,这是我对未来十年的期望。

   未来世界会怎样? 世界将怎样很难说。但我想低碳主义会超越过去时代的一切主义而成为最迫切的现实主义。低碳作为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它意味着一个天长地久,可以信任、诗意在场的世界。低碳,作为一种人类曾经生活过的历史,这是一切主义、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得以存在的基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神领你进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如此你们可以承受这美地、遗留给你们的子孙、永远为业。(《圣经》)二十年前,我发表文章,说滇池将先于我们死去,如果昆明没有滇池。我们就失去了住在此地的理由,当年庄骄开滇,看到滇池就停下来了,建立了滇国,这是云南的创世纪。当时许多人嗤之以鼻,以为我哗众取宠,杞人忧天。后来我又发表了长诗《哀滇池》,都是低碳主义。

   低碳主义是一种全球政治而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哥本哈根会议使各国意识形态大异其趣的领导人坐在一起,也许他们终于意识到,20世纪普遍迷信未来、否定过去的世界思潮应当反省了。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圣经》)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们是否意识到,以摧毁低碳世界为代价的发展,导致的历史之终结将不是某种乌托邦(上帝的、共产主义的)在全球的胜利,而是人类文明史的彻底终结。文明的普遍性也在于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道法自然的结果。就是虚构了上帝的《圣经》也是从春天、光明、黑暗、植物获得灵启。我担心的是未来的某一日,世界的孩子们走进教室,令他们的困惑的问题将是,春天是什么,什么又是燕子?黑夜又是什么?无论是李白杜甫的诗歌或者荷马、华兹华斯的诗歌都将因为自然的变化而成为不知所云的天书,彻底失去与之对应的经验世界。无论儒教社会还是基督教社会的古老教义都将失去存在的根基。

 20101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