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渗透人文教育理念》

公安县北京金星小学课题结题报告
2007-09-26 10:00:54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渗透人文教育理念》

结 题 报 告

公安县北京金星小学课题组

(已经通过省规划办组织的专家评选,予以结题)

课题编号:2005B079

项目负责人:杨宇林  裴先桂

      笔:龙望盛

主 要 成 员:杨宇林   裴先桂  龙望盛   陈仕林  邹先法

杨志梅   胡昌明  易先庆   薛宏松  甘行美  

罗先金   李其香  魏文举   熊高峰  陈淑蓉 

         罗承桂   高辉英  刘立新

学 术 指 导:朱敬华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约束,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缺乏时代性、现实性、持久性和系统性。校园文化建设是新瓶装旧酒。因此,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学习化校园,渗透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是我们学校面临的崭新课题。

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子女增多,学生大多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导致小学生物质拥有相对“过剩”,精神需求明显“不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性格偏向、人格扭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轻校外现象比较普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社会风气不够好,学生又受到各种“黄色”物质的侵蚀,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薄弱,学校德育教育力量苍白无力。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面对目前基础教育的转轨,新课改新理念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对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

回顾我校办学历程,我们有深切的感受:办一所高质量的乡村学校,在软件上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有一个团结协作、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二是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三是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探索进一步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使校园洋溢人文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作为荆州市第一所地处乡村的市级示范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理应更加重视。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是希望我校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二是希望建设一支“德高、学勤、艺精、身正”的教师队伍:师德高尚,能尽责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敬业、奉献、宽容、谦虚;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人生第一乐趣;立足新课程,使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积累”中,快速成长。三是希望培养具有金小特色的健康、文明、博学、睿智的学生。四是希望通过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从实践与理论上证明加强当代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众说不一。人们通常把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即,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课题组通过理论学习与结合实践通过论证,形成一致看法:我们需要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分为显形样式与隐形样式两大类。比如,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园中的显形文化氛围;而隐含于学校师生、管理人员自我意识中的价值概念、教育观念、归属意识,以及群体心态、集体舆论、教学风格、管理作风、精神氛围、校风、班风、传统等,则可以称为校园的隐形文化氛围。

    形成了一致认识,为了实现课题目标,我们在裴先桂校长的带领下,在改造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渗透人文理念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以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人,打造花园式校园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目标,办学就没有方向,其结果必是乱成一团;而没有一种人文精神的支撑,即使有了目标,也很难实现。

我校是一所深处偏僻乡村的农村小学,从这所乡村小学走出了三位留美的博士,走出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走出了包括省教育厅现任主要领导在内数十位全国知名人士,有较深厚的人文积淀,但缺乏系统的总结与发扬光大;作为一所发展中乡村学校,“九八”一场洪水将老校荡为平地,百废待兴,重新规划,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是原校的复原与翻版,还是利用有限的办学资金重新规划乡村小学的未来,我们展开了大讨论,靠什么来凝聚全体教师的思想,引领全体教师的行动,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呢?唯有艰苦奋斗!唯有文化引领!把事当事,把人当人。为了重建校园,校长裴先桂拒绝了儿女们要他到北京、武汉、上海、广州或美国定居的多次请求,他上京城,跑省城,四处化缘,筹措资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争取到北京金星笔厂31.2万元,省民航局5万元,县宗教局8万元的资助,同时也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共筹措资金近70万元。997月两栋造型别致的三层教育楼矗立在校园。办学要有品位,办学要有思想,金星小学尽管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有这么好的人文资源,有这么多学子走向了重要的工作岗位,母校有难,学子有责!为了兴建学生公寓、多功能综合楼、教工宿舍楼、学生餐饮楼等,裴先桂动员大儿子裴端卿先后三次为母校捐助了30多万元人民币作为表率。在动员自己儿女捐款的同时,他还凭自己的人格和信誉向周围大户借款、银行贷款、要求工程队垫付款等办法筹措建校资金,母校有难,八方支援,短短几年,荆州市乃至湖北省最好的农村校园矗立在荆江分洪区大地上。

在创设物态人文环境方面,我们对校园进行了总体规划,突出以师生发展为本,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愉悦学习、工作的家园。我们在整体设计时特别注意于细微之处见文化,突出育人理念,希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主校区依山傍水,场地宽阔,环境优美,建筑群错落有致,都显示出一种包容和大气。两栋气派、美观的教学大楼耸立在校路两旁,威武庄严。教师宿舍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师生餐厅、生活长廊、文化长廊、文艺舞台等建造一流,风格清新雅致、内容丰富,分设“园丁风采”、“校务公开”、“茁壮成长”、“光荣榜”、“阅报栏”等版块,展示师生风采和文化活动的剪影及成果。特别是欧式风味的科技综合楼装潢新颖,使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与完美结合。古色古香的六角亭雍容华贵,操场、运动场宽敞整洁,文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假山、喷泉、雕塑形态各异、内涵丰富;花卉、名树,人造景点分布合理、相映成趣;尤其是一套具有都市情趣的“下课了乐园”和“幼儿快乐走廊”使校园环境建设更富创意。学校整个校园面积4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4000平方米,有花草及名贵树木近百种。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教育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校园文化区、娱乐休闲区,区区分开,互不干扰。

走进金小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香樟绽出丛丛绿枝,月季张开片片红叶,红枫摇动殷殷绯衣,金桂沁出阵阵幽香,百花竞相开放,草坪绿草茵茵……徜徉其间,使人心旷神怡。低头不见土,抬头不见尘,下雨不见泥,刮风不见沙,红树青山,花香四溢,喷泉吐金,大象衔银,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几代金小师生梦寐以求的校园,多少教育人的理想在这偏远的农村得到了实现。让前来我校参观学习的国家省市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同行叹为观止!大家不仅为我们的校园物质文明建设所倾倒,更为我们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所折服。因此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于063月被收入国家在华中师范大学设立的校园文化建设资料库,还因此我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列为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

学校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渗透人文教育理念贯穿始终,让美丽的校园凸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当你步入金小的大门,你不难发现,校园门口那只高悬的金笔(我校由北京金星笔厂援建)熠熠夺目,时刻警醒金小的莘莘学子要勤奋好学、力求上进,努力展示自我风采;草坪上母鹿精心呵护着小鹿,情意融融,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母爱;那飞奔向前的金马腾空而起,象征着学业路上要有英勇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不锈钢制作的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探索飞行的雕塑,象征科学事业的伟大,告诉孩子们要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现在要扎实打好文化基础,将来去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古色古香的六角亭,色彩搭配和谐,造型精巧,给人一种独具韵味的古典美,与现代高楼两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极富情趣的幼儿快乐走廊让沉浸在宁静中的校园充满童真童趣。喷泉、假山、池沼造型别致,水中的睡莲含苞欲放,仙鹤驻足饮水。鲤鱼跳龙门,大象嬉戏戏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山琼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百米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迎客松”苍翠醒目,告诉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友善待人。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中国地图”如一只雄鸡屹立于东方,昭示学子们祖国的昨天博大精深,祖国的明天靠我们去创造,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校发展史”与“远景规划”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世界地图”让孩子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渴望和平。“省教委贺信”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倍受关爱,教育主管部门对我们是如此关心;“祖国在我心中”让孩子们了解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了解祖国光荣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百米生活长廊”与“文化长廊”一样,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长廊内文化氛围浓厚,一幅幅壁画告诉孩子们怎样生活,怎样节约水电,怎样讲究卫生。长廊内还配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等格言警句,让学生在就餐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养成不挑吃不挑穿、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楼道上的整容镜、食堂和宿舍里关于节约粮食讲究卫生的标语、花草树木、校园的亮化,随时保持洁净的厕所等,都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省教育厅路钢厅长曾多次指明要到我们学校参观,有多次是绕道前来,来一次感叹一次。路厅长盛赞裴先桂同志是“乡村教育家”。今年的湖北省“普九”迎接国家验收活动中,几位国家督学甚至感动得留下了眼泪,走遍中华大地,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办如此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小学实属难得,感叹地说:如果陶行之先生尚在,他心目中理想的乡村学校也不过如此!

2、以丰富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构建学习化校园

“人格需要人格的濡化,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这句话说明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使文化积淀成精神和人格。在新课改背景下,反思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适应,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构建人文校园,对学校、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增加人文知识、进行行动实践,才能转化为人文精神。如果以功利的思想去培养,其结果可能把学生引向功利主义而阻碍他们人文素养的真正提高。所以,必须注重人文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我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一是有意识地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渗透。我校图书室藏书量达2万多册,生均达20多册。为了充实更多的新书,我们先后投资上万元建立规范的班级个性化图书角,实现家庭与学校图书资源共享,给师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读书平台。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学习机制和学习制度。学校规定了5次读书时间:①晨读,即早上入学到早操之前朗读课文或课外读物。②课前准备,要求齐声诵读经典,迎候老师上课。③午读,在教室或图书室读书。④全校拿出每周四的一节语文课定为阅读课。⑤每人在家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有了读书计划和读书时间,学生读书目的明确,读书兴趣盎然。“乐读万卷书、笑饮智慧泉”已成为金小学生的真实写照。大量的阅读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仅2004年,我校杨小东等5名同学的习作便在国家级作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刘莉、李甜甜作品获省优秀奖。何俊杉同学习作获市一等奖。黄涛等17名同学分别获县级一、二、三等奖。现在我校学生不再满足于读和写,他们开始尝试成立文学社团,创办了文学季刊《金星》,其发行范围遍及周围十里八乡,受到社会及家长的好评。

二是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科教学要能够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科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思维发展为主线,形成“树状结构”、“模块结构”、“自助餐模式”等。如,我校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涉取社会文化资源,开放语文课外作业,借助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加强课外作业的实践性;挖掘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加强课外作业的活动性;选取丰富的现代媒体信息,加强课外作业的创造性。又如教学数学课有关统计的内容,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生活中各行各业发展的数据资料,并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资料,编成小报,认识我们的家乡。通过合作交流,设计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美术教学,为儿童创造开放的美术教学空间,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并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5年我校学生裴培榕同学的作品《羊》、陈佳丽的作品《江南水乡》双双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金奖,邹密同学的《成长》、杨小东同学的《海港》获得银奖。

三是有意识地在德育系列中进行渗透。我们通过长效的行动锻炼,有效地促进学生把人文知识转化成人文精神。我校以“零污染校园”为载体的生态德育持续深入开展,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营造了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我校依托少先大队、中队、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具体内容有:《洁白的小花献烈士》、《我爱我的红领巾》、《我们都是小雷锋》、《在妈妈的节日里》、《沿着雷锋的足迹走》、《昨天、今天、明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在我心中》、《党是太阳我是花》、《法律在我心中》、《安全在我心中》、《遵守社会公德》等。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展不同层次的主题班会,其具体内容是:一年级·《夸夸我的好妈妈》、《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来打扮校园》、《我是文明的小学生》、《不打扰别人》、《快乐的六一》;二年级·《我在祖国的怀抱里》、《从小爱科学》、《我学会了……》、《祖国,我对您说》、《小喜鹊报喜——期末总结会》;三年级·《压岁钱怎么用》、《我和小树一起成长》、《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漫游童话世界》、《心中的赞歌献给党》、《我心中的英雄》;四年级·《校园里的春天》、《我爱班集体》、《我是家长的小帮手》、《话说长江》、《光辉的历程》;五、六年级·《烈士精神永放光芒》、《五彩缤纷的梦》、《学赖宁,争做好少年》、《身边的赖宁多又多》等。我们通过开展“爱我金小”系列活动、评选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每学期开展作为生态德育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各班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献计献策,分工合作,设计的班徽风格各异,大多结构简练、色调明快。班训语言简洁、琅琅上口,内涵丰富深刻,反映了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追求。

3、以核心人文精神引领人,构建和谐校园

在人的发展中,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很多教育专家甚至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尤其应创设优美的物态人文环境和宽容和谐的人际人文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发展成长。

在人际人文环境方面,我们着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教师以真诚的人文关怀,使教师对学校的情感升华,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气氛。

在我校,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谈心,使教师感受到自身对学校发展的价值。教师家中凡婚丧嫁娶等,领导尽量到场参加,并帮助操办;教师及父母、子女生病住院的,不管多忙,领导必去探望;教师子女入托入学,不管多难,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学校经费再紧张,也要定期组织教师体检。

我校通过学生申请,班主任申报,家庭申报,社会各界协助排查申报等多种形式,对全校贫困儿童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摸,形成贫困生数据库。在我校师生涌动的爱心浪潮之下,截止今日,我校师生给贫困生捐资总额达五万多元,受助贫困生达260人次,仅校长裴先桂和他的老伴邹先玉就捐助2万多元。

学校为了缓解教师的紧张生活,增进教师的身心健康,由工会牵头,根据教师业余爱好,组织教师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乒乓队、健身社、摄影社等,制定章程和活动计划,定期展示各社团的活动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既增强了身心健康,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进了同志们的团结。

帮助教师发展是最好的人文关怀,我们努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致力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的一体化,通过专家引领、领导引领、骨干引领,给教师创设专业发展的平台,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比如,我校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个备课组每周举行公开课,每周五下午进行研讨;在全县小学段率先开设课题研究课,教育科研真正起到了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发展,使教师们逐渐摆脱机械重复的低效劳动,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我们在考核、职评、评优、评先等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行民主评定,使教师们不必为这些事情费脑筋,从而致力于专业发展。

学校领导的充分尊重、真诚理解、主动关心、公平公正,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强大的“共振效应”,在这里,教师住的是很多城里老师都享受不到的宽敞的单元房,教师物质待遇可以说在公安在荆州在湖北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是一流的,使广大教师深切地感到“不干不行,不努力干不行,干不出成绩不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教育科研探索和实践,我们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渗透人文教育理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学生爱国、爱党、爱校意识普遍增强。学生在校表现良好,小主人意识体现强烈,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求知欲望。孩子们回到家里话多了,说话文明,举止端庄;对读书、做作业有了很大兴趣,特别是爱问为什么,热爱科学,富有爱心。近四年来,学生在县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有5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发表习作20来篇。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小学中名列前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课题的实验,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四年来课题组坚持例会;通过理论学习,设计方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明显提高。四年来我校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奖的有6篇,省级奖的有2篇,市级奖的有3篇,县级奖的有57篇,还涌现出县师德标兵2人,县骨干教师4人,省骨干教师1人,县明星校长1人,县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农村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党员1人,市优秀党员1人,市十大母亲1人,省十大母亲1人,全国新农村建设杰出贡献人物1人。

由于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方方面面工作的出色表现,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公安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公安县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公安县示范学校”、“公安县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荆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荆州市绿色学校”、“荆州市示范学校”、“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北卫视、荆州电视台、公安电视台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荆州日报》、《孱陵时讯》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发展变化及其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给予了多次采访报道。特别是前不久“两基”迎国检活动中,国家督学罗洁亲临我校检查工作后发表讲话,称赞我校是“全国农村学校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宏扬孔子思想精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孔子名言的智慧》(黄雅芬编著,岳麓书社20046月版)

3、《智慧之门——论语》(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1月版)

4、《教育发展研究》2004第四期《办好现代中小学校的构想》(作者袁再旺  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校长)

5、《中国教育学刊》2005第三期郭永福《努力打造学会的品牌》

6、《中学生教师意识》

7、《中国教育学刊》2005第四期《浅谈校长的办学理念》

 

 

 


发布单位:公安县规划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