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骆毓芝女士创意教学法
新加坡华人骆毓芝女士创意教学法
新加坡华人骆毓芝女士曾获英国设计学士学位,是英国皇家特许设计学会高级教育会员。1987-1994年于香港理工大学任高级讲师,1995年至今兴办名为“乐家”(Bidlen Creative Learning)私人教育中心,力主在教学中使用创意教学法 。
思维的训练往往需要在年幼时培养。
一旦年长,思维已有一定的惯性,要再培育就很难。根据骆毓芝的看法,大专生在学习上遇到瓶颈,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小便缺乏思维模式的训练。纵然自己出尽力学习(由于不善于运用相关的“思维模式”),亦无法领悟个中的真正道理。
偏向于知识传授的教育今天也“蔓延”到大专学府。
“大专教育素质偏低,这是其中一大因素。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知识只是探索性,有待辨别真伪的信息。知识是不断改变和更新的。”
骆毓芝认为学校如只注意知识的传授,那是贫乏的教育。况且以当今科技之发达,学生可通过网际网络吸收知识,那么学校教育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学校的教学法若仍不创新,乏味的课程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必然会往校外、学业以外的圈圈发展以寻求欢乐。家长不探寻前后原因,只一味责备孩子与己所愿背道而驰而加以斥责,错的究竟是谁呢?”
“知识传授”这样的教育方针其实会让学生在未来面对困境。当高等教育已十分普遍,一个人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除了依赖知识、学历外,还得具有创意的培养。这些就不是只灌输知识的教育所能培育得来的品质了。
“以为知识重要,专业重要,自我重要,利益重要,试想这样的人又如何真正能振兴国家呢?”
学生个人发挥的空间太少
骆毓芝指出,我们的学习模式(Learning methodology)太单调,学生往往只有听的份,没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小学经常能听到的声音是“安静”、“坐下”、“不要吵”等等就是训练孩子成为乖乖听话的学生,不要有异议的学生。
幼儿启蒙教育往往违背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而孩子长大后,如在大学辅导课中再给予他机会参与讨论及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他已经没有勇气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甚致根本没有自己的看法。这类填鸭式的教育,窒息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原有的潜能很可能被僵硬的教学方式与考试压力逐渐抹杀了。这是将学生一般化看待的悲剧!
父母、教育界过份重视学业成绩。
“家长应尽早醒悟该重视的不是成绩,而是学生对追求学问,探寻真理的好学精神或斗志,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醒觉力才是更重要的。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许缺乏音乐鉴赏力,而成绩差的学生也许有很好的理想与鉴赏力。
现代的孩子在背负沉重的压力中学习。加上学校里学习的模式一成不变,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逃离学业才是他们的快乐。
家长、校方灌输给学生“必须考出好成绩”的观念以致让孩子对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模糊了。以为教育就是环绕在考试、升学与就业中。除了课本,其他的知识都不必要。考试后,一切参考书都可束之高阁,甚至丢弃。
我们从学校补习风气之盛也可发现社会以成绩或文凭至上的教育偏差观念。其实,如果补习与学校的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的,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不断灌输知识的后果,学生得到的只是暂时性的知识。
我们为孩子追求A,得到的却是假相的A,短暂的A。与其补习无数,不如让我们来思考如何以有趣而引人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有效地输入孩子的脑海里。
丰富的人生
国家教育哲学指出,教育的目的乃在于培育个人全面的成长,即包括体育、情智、精神与和各方面。这样的解释过于冗长。
骆毓芝简洁有力地将教育的目的归为“让孩子懂得丰富的人生”。
“所谓丰富的人生就是懂得生命的意义、开明、乐观,且是尽量真正的快乐起来。这里的快乐指的是精神层次的快乐。当然物质也能带来欢乐,可是唯有精神上的富足与安乐,我们才会有充实感,并且抱有超越一般人的美德,即看别人所看不见的一面。只有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才可能有这种超越的能力。”
“丰富的人生是懂得奉献的人生,懂得奉献才有理想可言。否则站在狭隘的自我框框里,如何为社会尽力? 向现实低头,没有理想的一群,对国家的成长与发展又有何巨大的帮助?”骆毓芝忧心忡忡地说。
人文的关怀
人的品质分为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不是将事情作对错之分,而是对人与整个环境生态的理解与体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照顾世界的利益是本有的责任,是不需要任何理由与条件的。
骆毓芝提出创意教学法例子,比如说要教学生爱护鱼/小动物,就要先教会学生欣赏鱼(美学),“通常我会去买几条真的鱼让学生观赏。”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这些针的形状不一样?(科学),并让他们知道,一个问题有多元的答案。接下来才是让同学们画鱼(美术)。
此外,在创意教学里,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懂得分配时间,才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压力。重思维的运用,可让教学千变万化,这要比传授知识更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下一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