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生活研究课题申报

市民生活研究课题申报

详情请登陆: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附录:相关学习资料链节:

武汉市市民休闲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摘 自:经济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在强调经济建设的基础地位之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休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人们提供和谐、健康、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休闲生活状况和方式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它在社会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增大,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自1995年以来,我国实行了五天工作制,1999年又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我们已经有1/3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闲暇时间利用的是否合理与科学,不仅关系着国民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而且也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进入全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成员所熟悉的原有生活环境的大规模变动,意味着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新调整,同时也意味着社会成员原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分裂和突变。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个人生活特色化的时代,武汉市市民的休闲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市民怎样度过闲暇时光,怎样设计自己的休闲生活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它关注着整个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本调查有助于了解武汉市市民休闲生活的总体状况,了解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 武汉市市民休闲生活状况分析

  ()闲暇时间

  1.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现状。休闲时间总量直接影响到个人对休闲方式的选择及其休闲时间利用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市市民闲暇时间的总量相对较高,约有83.2%(30.4%+52.8%)的被调查者拥有2个小时以上自己可以完全支配的自由时间。

  2.闲暇时间在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收入阶层的分布。职业的差异性决定了社会成员所投入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收入的不平衡影响着人们所从事游乐活动和业余活动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人们自由时间的分布和安排。调查显示,不同的职业群体和不同的收入阶层所拥有的自由时间(即闲暇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所调查的结果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自由时间多于2个小时的比例较大,分别占80.7%88.4%各经济类型工商业经营者个体经济经营者的自由时间多于2个小时的比例较小,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6.5%64.3%。在不同的收入阶层中,低收入者(500元以下)和中上层收入者(1501-2500)的自由时间较多,分别有72.7%59.4%的被调查者拥有的自由时间超过3个小时。

  ()休闲生活的形式和内容

  1.自由时间的利用形式。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看报纸、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和电影等学习提高型活动仍是市民休闲生活的最普遍选择(56.2%),可见,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等仍旧是主要的休闲方式,家庭仍然是市民紧张之余能够获得放松的心灵港湾。但这种休闲生活在视听方面带有明显的被动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自我发展型和自我提高型的休闲生活,如学习和自学在被调查者中也占有较大比重(约占24.1%),这也侧面说明了人们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从事创作活动的比例几乎为0,仅有0.6%,以玩电脑、上网消磨时间的也只有1.9%

  2.户内休闲的主要形式。从调查的情况看,户内休闲形式仍以看电视看报纸、杂志为主,两项的累加百分比为73.3%玩电脑、上网的人数占14.3%,比例不算太高,与现行的信息时代不太吻合;打扑克、麻将的比例最小,也说明了简单而粗俗的闲暇活动逐渐被其它文明而健康的休闲方式所代替。

  3.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户内休闲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工作性质不一样,其休闲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放松的人数比例增多,愉悦和兴趣休闲的人逐渐减少。数据分析可知,出,在玩电脑、上网这一休闲行为和方式中,18-30岁年龄组的青年人约占78.3%(18/23)45岁以上的几乎为0;在被调查的1945岁以上的人群中,73.4%被调查者采取了看电视这一休闲方式,显示了中老年的休闲生活比较单调和乏味。

  不同职业群体,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人们选择的休闲形式也会不同。经调查分析可知,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中,“各经济类型工商业经营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个体经济经营者”的休闲生活比较丰富多彩,各种休闲方式都有所涉及;而相比较之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人”则显得有所欠缺,被调查对象中,在“与朋友聊天”和“打扑克、麻将、棋类”的人数均为0,说明这类群体的娱乐活动较少。

  4.户内休闲时间与户外休闲时间的比较。在被调查的对象中,52.8%的人认为自己的户内休闲时间多于户外休闲时间,只有18.2%的认为自己的户外休闲时间多于户内休闲时间。这与中国的国情比较吻合,中国的国情特点一是人口多,二是经济不够发达,人们生活还不够充裕。这就决定了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人人都飞机旅游、汽车旅游或享受高品位的户外活动。同时也说明城市休闲规划和休闲产业应在大力满足居民自家内休闲活动需求的同时,应把焦点放在如何把休闲活动从家中引出来上。

  ()休闲设施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休闲设施是市民休闲生活质量状况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分布合理、构建科学的休闲设施有助于市民养成良好的休闲行为,打造健康的休闲生活。这些休闲设施不仅是市民户外休闲的主要依靠,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

  1.休闲场所和休闲资源。休闲是受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具体历史背景因素影响的,休闲生活的现状也必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所提供的休闲场所和休闲资源的制约。调查结果显示,市民经常利用户外休闲场所的状况,从统计结果来看,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是公共娱乐、饮食场所(34.9%)、商场、超市(24.3%)、体育场所(14.5%),这三项与其他几项相比较都属于无偿使用或者是经济实惠型的,这与武汉市市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相适应,同时也说明了当前发展豪华型设施、提倡白领型消费还为时过早。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各种休闲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较为可观,给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从统计数据来看,公园广场、商场超市、绿地的分布较广,大部分市民可享受到这部分资源。

  2.休闲设施和休闲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能够充分利用的仅占总人数的21.9%,因种种原因而很少利用或者无法利用的占79.1%,还有因安全因素而不敢利用的占0.6%。这说明存在着大量的休闲资源浪费的情况,也说明了休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休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合理布局只是提高人们休闲生活质量的第一步,同时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经济水平、兴趣爱好、工作环境和社会安全感等诸因素。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只有高收入者(2501元以上)能够充分利用这一选项中达到了40%。经济学家恩格尔指出,家庭的收入越低,家庭总收入中用来支付食物、衣物和住房的比重就越大,反之亦然。居民的收入越高,金钱对于他们的价值就越小,(经济学上称之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而休闲生活的相对价值就越大,他们就越有可能以金钱去享受更多的休闲资源。

  ()市民对休闲生活的认知

  1. 双休日与三个长假。1995年,我国实行了双休日,再加上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长假,市民的全年节假日时间增加为116天,占全年的1/3左右。但是闲暇时间的增多只是人们休闲生活提高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调查发现,有近45.1%的被调查者仍为家务事所困扰,家政社会化的压力还很大;只有28.1%的被调查者可以经常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另外还有26.8%的被调查者认为时间是多了,但没什么好玩的。这说明市民的休闲时间相对数量虽然较多,但绝对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当代市民的休闲生活需要;家务事多,也侧面反映了家政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三个长假中,31.3%的人们选择出外旅游,28.2%的选择看朋友、走亲戚,只有1.8%的选择在家打麻将或打牌,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有近17.8%的被调查者感觉无事而留在家中休息。

  2.市民对休闲生活的评价。市民对休闲生活的感受,不仅反映了社会提供的闲暇生活的物质水平,还反映出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程度,以及市民休闲生活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来看,市民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持满意态度的较多,约占被调查者的67.1%。如果我们社会的休闲资源再丰富一点,市民的满意度是否会再高一点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市民的需求结构仍然是以满足物质福利享用为主,因此,市民的经济收入、交通条件、住房条件等社会资源得以进一步改善,市民对休闲生活将会更满意一些。

  3.政府在休闲服务领域应扮演的角色。在当代中国社会里,政府基本上还是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和行政管理型政府,还是公共物品、公共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在对政府应扮演何种角色,被调查者的回答的各部分比例相当,但认为政府应做好有关休闲与休闲服务的立法和规范工作,以促进休闲服务的健康发展的比例稍大,约占33.3%,反映了广大市民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面和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面。

  4.限制休闲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分析。限制市民休闲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依次是工作紧迫,时间不充裕”(30.82%)经济条件有限” (29.62%)休闲资源与设施不健全”(24.7%)休闲观念落后只占9.0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前三项因素都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尚不高度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才导致种种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满足不了当今市民的需要,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经济搞好了、科技进步了、生产率提高了,市民才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经济能力去享受生活和提高休闲水平。

  三、小结

  1.在休闲时间方面,相对总量较多,但绝对总量还不能满足当代市民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的需要,不同职业、不同收入阶层的休闲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和社会仍需考虑个人的精神需要,尽力调节收入差距,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户外休闲与户内休闲相比较,市民仍以户内休闲为主,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人们的休闲生活和内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3.休闲资源和设施的结构和分布不太合理,市民对休闲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政府在加强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应做好休闲与休闲服务方面的立法和规范工作,以促进休闲服务的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的休闲质量。

  4.市民的休闲生活总体上是健康的、向上的,休闲内容和结构尚处于由物质享受型向精神发展型转变。需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使市民的休闲生活整体上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5.由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自身素质的因素,还存在着一定的休闲资源浪费的情况,需加强休闲教育,使市民形成科学的休闲意识,提高休闲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惠娣.休闲问题的理论探讨.清华大学学报,2001(6)

  2.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兼及对中国休闲学研究的思考.新华文摘,2001(8)

  3.刘宁宁.我国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变化浅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4.沈康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探略.社会学,2000(12)

  5.风笑天,赵延东.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社会学研究,1997(5)

  6.汪业周.社会转型期现代生活方式的建构.社会学,2001(1)

  7.颜小华.我国居民传统闲暇生活方式及其当代发展趋势.昌吉学院学报,2002(4)

作者:胡合林 霍军亮 来源:《经济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