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环境保护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课题结题报告广州市中专化学教研会课题组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环境保护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课题结题报告

               广州市中专化学教研会课题组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环境保护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课题研究历时 3年多,经过十几所试点学校20多位教师的集体努力,在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生学业评价、第二课堂活 动、创建绿色学校和师资的进修提高等方面都作了系列探索,形成了一套较清晰的研究思路和较完整的研究成果,为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及地方性选修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环境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 备环保意识和环保的基本知识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依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加 强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精神,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依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中的有关规定,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培养师生环保意识,树立师生环保观念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结合近年来广东地区经济高速 发展,成绩喜人,而广东人的环境意识、环境观念却相对滞后的现实状况。同时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学分制下要加强选修课程的开发和 建设,为环境保护课程的设置开拓了新空间。基于这些情况,我们萌发了本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研究回顾 

     1.探索实践阶段(2000年~2001年) 

     (1)调查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课题组依据研究需要广泛开展了针对本地区的多项调查研究。有些调研面向全市各类学校的 学生和教师。如进行了基础教育环境保护课程的开设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类和非专业类环境保护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中职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调查 。同时走访了广东省、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广州本地区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现状;还查阅了国内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此外,不 少试点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本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家庭的环境行为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提出了广州市中职学校环境保护课程(非专业类)的教学 目标,它包括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三方面。 

     (2)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课题组在全市中专教师范围内,以网上投稿自荐和专家评审确认的方式,成立了环境保护课 程教材编写组。由于成立方式民主公开,参加者非常踊跃,竞争方式公平公正,编写组不仅吸收到各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校际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学科带头 人马桂铭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了学习、研究、实践,教学试用,用了前后两年的时间,制定了环境保护课程标准和编写了教材。课题组还加强了对教材的严格审稿把关,整个审稿过程凝聚了课题组几位老教师的心血,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在较短时间内拿出了 较高水平的书稿。该书稿很快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他们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在2002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上,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环境教育推荐教材隆重推出,并在全国发行。该教材的出版发行,弥补了广东地区中职学校环境教育教材的空白,促进了环境保护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普及推广,并初步规范 了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探讨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题组在几所试点学校开展了环境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各校就教学内容的选择、内容的 呈现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参与的量和程度、学生的课内外进一步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各校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领域里开展了多种尝试,丰富了 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逐步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课程设置的经验。 

     2.深化发展阶段(2002年~2003年) 

     本课题于2002年被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立项为“2002学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资助课题,将研 究工作推向深入。 

     (1)开发课程资源 

     课题组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期,认为环境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就是环境保护的教材。随 着对环境保护概念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课题组成员才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教材不是唯 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横向的内容和纵向内容;课程资源按功能还可划分 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课程资源又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这一认识的提高,大大拓展了环境保护课程研究的视域。试点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活 动设计时,都注意在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上进行各种尝试,特别是开发学生的、校外的,如网络的、新闻媒体的、课外阅读资料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设适合环境教育的环境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组织教师制作cai课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校际之间教师进行的cai课件的学习和交流,加强 了教师们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水平和提升了课堂教学中的现代科技含量。多媒体课件创设的这种学习环境,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在创设校园环境时,各试点校利用墙报、宣传标语、校园绿化环境和校园网,进行了多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的宣传和行动。如试点学校《绿色家园活动计划书》,就由环保知识 展、环保画展、校外宣传活动、专家讲座和小型环保演习晚会五部分组成。师生通过参与争当环保志愿者,既学习宣传了环保知识,也锻炼了师生们要从我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环保 行为习惯,认识到作为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试点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家要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环境问题,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去保护环境 ,并在各种环境教育活动中让师生增强环境意识的体验,努力创设适合环境教育的学习氛围。 成立跨校的环境课题研究组,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研 究,充分利用教师的群体智慧,与省市环保部门的密切交往,与本地区工矿企业的广泛联系,为各校教师的环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较强的专业支持,在群 体互动过程中,共同创设环境教育的内外部环境。 

     (3)组织环境教育公开教学 

     课题组在试点学校举办了环境教育全市公开教学。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教师集体的学习和 研究,为完善、规范各种教学改革活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在实施学分制的背景下,作为选修课设置的环境保护课程,会遇到什么新的教学情况,课题组进行了尝试。公开课的执教 教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由环境知识的学习,具体环境技能的养成,到学生逐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气呵成。在教学资源开发上,教师大量引用了中国环境教育影视资料中心的 视频材料、图表和动画,开阔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各种环境问题。在创设真实情境任务上,借助了现代教育媒体。教师首先用电脑展示的是该校饭堂污 水处理后的外部优美环境,接着展示污水处理的内部治理过程,治理的原理分析图;最后出示的市环境监测部门测量到的环境整治前后的数据对比。将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有科学研 究过程的环境研究实例剖析得非常透彻。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在独立完成手抄报的基础上,用问题讨论式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环境教育学习氛围。 

     (4)探讨环境保护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题组教师探讨了环境教育与基础学科数学哲学的整合和与专业学科工业会计课程的整合等。如在工业会计课程中,试点学校的教师选择了广州铜材厂有限公司的 工业污染治理为专题。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进行废电解液回收副产品———硫酸铜的成本计算。在环境教育的现实情景中,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 体地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了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完成了《工业会 计课程环保渗透教育———广州铜材厂有限公司治理废液回收副产品的成本计算专题》、《绿色成本计算———〈工业会计〉课环保渗透教育教案》、《漫谈环境审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律的计算与启示教学设计》、《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讲座———引导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等论文。试点学校还结合其他课程开展了语文手抄报百字绿韵环境专题小品英语环保短句绿色网页制作等活动,拓展了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相互促进 的目的。通过公开教学的大胆实践,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结合他们专业课程的实际,探索与环境相关的研究课题,拓展了课程教学资源。 

     (5)探讨第二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各试点学校课题组的师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某试 点学校开展的酸雨测定小组活动,活动从20005月开始,活动依据广州市教委和广州市环 保局发出《关于在我市中小学校开展《我为三年中变出份力 防治酸雨齐行动》的文件 ,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宣传、组织和实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培训相关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酸雨进行跟踪检测,统计分析检测 数据,并写出有关防治酸雨的小论文(目前已有20多篇),学生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锻炼了专业实践技能,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和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环 境观和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也用实际行动,为爱家乡,三年一中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也有的试点学校,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了这样一批小论文: 《广州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谈谈美国的环境执法》、《清洁生产》、《试谈绿色校园环境》、《城市繁荣的代价———环境意识要增强》、《城市噪音污染》、《论我国环境 状况与群众参与问题》、《保护水环境———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等。不少试点学校,都 号召学生自编环境手抄报,如有些版面的主题为:绿化校园、环保乐园、绿韵、共建绿色的家、绿色在召唤、绿色的祝福、环境知识知多d、绿色言语、绿与生命。有的试点学校,还 开展了绿色行动进万家环境论坛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有致家 长的一封信给家长和学生的环保小建议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中,师 生们愉悦了身心,又起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作用,也为提高师生的环境素质、人文素质做了一些贡献。 

     (6)探讨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 

     课题组的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需要,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教学理论,探讨环境保护课程发 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比如,试点学校的教师完成了《中职学校环境保护课程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初探》的论文,论文从评价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三 方面来展开。在评价的发展性中,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环境意识的发展;在评价内容的多元性中,从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展开,由关 于认识环境的教育(知识)、为了保护环境的教育(态度)、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教育(技能)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在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中,可用档案袋评价, 阶段测试、实践设计方案和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这些实践研究,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构建环境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让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充满了活力,为选修课的学生学业评价 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在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环境意识得到普及,环境素养得到提升。 

     (7)促进学校创建绿色学校” 

     在课题研究期间,某中专学校有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课题组及时与该校的领导与教师 进行沟通,将有关问题纳入环保课题研究领域,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互动互促的原则,共同 参与环保研究和实践活动。比如,课题组参与了该校200265世界环境日大型环境 宣传的签名活动;指导了该校环境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参与了该校对广州卷烟二厂环境整治工程的考察学习等。该校教师也通过参与课题组的多项课题研究活动,如阶段性的学习研 究、到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了解广州污水的治理工艺过程等,相互之间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2002年底,该校顺利通过了绿色学校的市级评估,这也是在市属中专学校中绿色学校评估实现零的突破。课题组又组织外校教师去学习观摩,总结和推广该校的评估 经验,课题组与试点学校形成了和谐合作的工作关系。 

     该试点学校在争创绿色学校的活动中认识到:进行绿色环保教育是学校一项持续发展的环境工程。在师生中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运用环保知识美化校园和家园,将是学 校今后长期的任务。学校要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学校现有管理体系上,纳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共同参与的原则。校领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营造绿 色氛围;坚持形式多样的原则。在职业教育的同时,以渗透式、启发式、实践性教育强化环保知识。学校将进一步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四有新人。 

     (8)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价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非常注意加强对课题本身的管理,每一阶段都注意做好总结和反思, 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如广州市××学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 情况汇报广州市中职学校环保课题组赴广州市××学校参观学习活动纪要》、《对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课程开展系列调查的总结分析》、《对广州卷烟二厂环境 整治工程的考察分析》……等。通过这些阶段总结,加强了课题组对重点问题的反思,反复经历了这样的研究、探索过程,课题的研究思路才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又进入下一个研究阶 段。由于阶段总结和评价的落实,形成研究成果的过程其价值突显。 

     (9)课题结题研究 

     围绕课题结题,课题组成员加强了对试点学校的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归类和管理;加强 了对国家地方环境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加强了对理论界已经形成的环境研究成果的收集、学习、研究、推广和应用。课题组也在疏理课题结题提纲、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 究中的各种汇总表、课题结题报告的反复研讨等。并准备邀请有关领导、行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价,使课题研究收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10)总结和经验推广 

     课题组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注意了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环境保护》教材、《中职课程 改革与加强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曾分别获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2年职业教育 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论文、课件也将陆续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课题 成果曾在广州市中职学校学分制课题(广州市十五规划课题)研讨会上作中心发言;在广东省物理化学研究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得到了全省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在推动环境保护课 程的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主要成果 

     1.提高了中职学生环境意识和人文素质 

     课题组的许多老师都深刻感受到:课内、课外的环境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 的一个很好切入口。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生存的环境现实,产生危机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实际行为,并让这种行为辐射到 家庭、社区,班级、学校并逐步变成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在进行大量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了,人文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近年来,广州市中职学校大面积开展了课程改革,化学课程受到了很大冲击,不少学校化学 课程取消了,化学教师人员过剩,面临转岗。开展环境课程的研究,为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也为学校课程改革作出了新贡献。课题组成员以化学教师为主,他们通过自 身的刻苦钻研和努力实践,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实际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通过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课题组成员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为 了搞好研究,不少教师还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能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改革行为,提升了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3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批环境教育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带 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围绕着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数十篇教学科研论文,其中有些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3.规范了课程管理 目前,市属中职学校有近十所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选修课。开设的基本情况是:使用马桂铭 主编的《环境保护》教材,安排3540学时,占2个学分,对学生以考查的形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 

     4.制定了课程标准和编写了教材 

     5.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优化了教学过程 

     6.进行了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 

     7.进行了环境教育与相关学科渗透的研究和实践 

     8.进行了环境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9.进行了创建绿色学校的探索 

     10.对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开展了探讨,包括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对绿色学校的认识,对环 境教育课程资源的认识,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的认识,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燕津 “‘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1 

     2.黄 宇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第4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出版 

     4.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2003年出版 

(执笔人:辜东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