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崇安区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现状调研课题申报

无锡崇安区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现状调研

来源:中国妇女网 

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新市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受文化程度不高、价值取向不同、教育观念落后及经济条件有限等因素影响,新市民的基本素质相对不高,特别是一部分新市民子女的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新市民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受文化程度不高、价值取向不同、教育观念落后及经济条件有限等因素影响,新市民的基本素质相对不高,特别是一部分新市民子女的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加强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近日,由无锡市崇安区妇联、无锡市崇安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牵头,在全区4所新市民子女占比高的中小学开展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现状专题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本区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现状,切实增强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切实改善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促进新市民子女健康成长献计出力。

  一、调查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崇安区新市民子女占比较高的3所小学(无锡市广新小学、无锡市金海里小学、无锡市广益实验小学尤渡分校)、1所中学(无锡市塔影中学)的全体新市民学生,部分教师和新市民家长。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人访谈等方法。

 

  3、调查内容:(1)新市民学生在校总体表现(包括思想道德情况、学习情况等);(2)新市民学生家庭情况及家庭教育情况(包括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方式等);(3)学校开展新市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一)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现状从问卷调查、小组座谈和个人访谈中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将民工子女就读工作纳入政府部门职能,列入考核内容;教育附加费中有面向新市民的专项经费;专门设立流动儿童入学定点学校,对符合各项政策的新市民子女按规定减免借读费或学杂费;改造薄弱学校,均衡公办学校师资,让新市民子女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等等,无锡市崇安区新市民子女受教育情况总体状况良好,新市民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以健康向上为主流,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显示,新市民学生父母职业是打工者占42.7%,小业主占28.9%,无业占21.5%;家庭经济总收入较低;由于新市民家庭中的父母主要将精力都放在生计奔波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照料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许多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有的甚至还要给父母做饭,为父母的工作打下手。独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新市民子女养成吃苦耐劳的性格,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相比城市孩子具有更强的独立性。

 

  2、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新市民学生中有56.3%是多子女家庭。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独生子女的“娇气”与“自私”。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尊老爱幼,哥哥姐姐要关心爱护弟弟妹妹,早上带他们上学,放学带他们回家,有时还要辅导他们功课,替父母承担教育责任。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把对自己家人的这份爱心延伸到学校,乃至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积极为四川汶川灾区儿童、身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一笔笔钱款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的新市民学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3、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新市民学生中有一部分出生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到上学年龄才来到父母身边,有的甚至更晚。这些新市民学生经历过困苦的生活,来到城市以后,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能坦然面对,顺利度过。他们不会为小事和同学斤斤计较,不会为一次考试没考好闷闷不乐,不会为老师的一句批评离家出走……他们一方面能客观地评价他人,理解他人,为同学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能正确评价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绩。

 

  但是,相比于城市孩子,新市民子女在思想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意识有偏差。调查显示,新市民子女大都具有“热爱劳动”、“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但在“诚实守信”、“知荣辱”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访谈中也了解到,一些新市民子女尤其是农民工的孩子自卑感较强,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当地孩子的差别。这种从内心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

 

  二是行为习惯有偏差。新市民子女尤其是父母均来自外地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真正溶入城市孩子中间。独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方面养成了新市民子女吃苦耐劳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沾染了一些如随地吐痰、乱扔拉圾、饭前不洗手等不良行为习惯,与人交往或处理同学间问题时方法简单粗暴,等等。

 

  三是学习习惯有偏差。由于流动性大,新市民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比本地学生差,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且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催不做,等等。

 

  (二)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1)家庭环境堪忧。一是居住条件较差,85%的新市民家庭是租房居住。二是经济收入较低,新市民子女的父母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其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只能勉强支撑子女入学费用。三是家庭结构复杂,新市民家庭属于多子女或离异、单亲家庭的占64.1%。四是文化氛围缺乏,95%的新市民家庭不订阅报刊、不买书。

 

  (2)家庭教育不当。调查显示,新市民家长教育子女耐心型占20.5%,粗暴型占16%,溺爱型占29.5%,放任型占34%。有的家长管教孩子,以“严厉斥责”和“打骂”为主,缺乏“沟通”、“交谈”、“表扬”等有效方法。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养轻教,缺乏全面发展的意识。

 

  (3)家长素质偏低。调查显示,新市民家长具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5%,总体文化素质偏低,道德修养不高。有的家长粗话、脏话随口而出;有的家长行为不端,搓麻将、打扑克,三缺一还会拉孩子上场。

 

  2、学校因素(1)对新市民学生的教育、管理、科研尚未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被调查的4所学校,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机制,高度关注新市民学生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对于新市民子女教育、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新市民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关注和重视。

 

  (2)个别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亟待更新、改进。对于新进学校的新市民学生,往往需要老师在教育教学上付出更多心血。因此,有些教师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新市民学生厌烦、排斥现象,影响了新市民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对新市民家庭教育指导不够。有些教师主动约请家长,家长因种种原因未能积极配合时,产生了惰性心理。有的教师在与新市民家长的交流互动中,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不能有效地帮助新市民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征,掌握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育儿方法。

 

  3、社会因素(1)社会对流动人口还存在一定的偏见。绝大部分外来民工在体制外生存,他们的子女也基本被排除在社区管理的范围之外,得不到社区教育的关怀。

 

  (2)社会环境不容乐观。流动人口居住的地区往往在城乡结合部。那里人员较杂,管理较难,所以社会环境复杂,社会风气较差,大部分新市民子女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社会教育硬件设施短缺。已有的社会教育硬件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布局上难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这些设施是根据城市常住居民孩子的规模设计的,现在要向新市民子女开放,就更显得杯水车薪了。

 

  三、对策和建议新市民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不同,在城市的环境中长大,有机会享受城市提供的优越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他们很喜欢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希望能够成为城市的一员。因此,社会的方方面面应该帮助他们形成归属感,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对策,促进新市民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重视新市民家庭教育1、加强对新市民家长的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认真指导新市民子女的父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避免说脏话、粗话,避免酗酒、赌博、吵架、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鼓励新市民家长平时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孩子。

 

  2、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作用。建好学校、社区、企业、市场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好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创设新市民家长流动课堂,让家长与教育专家进行零距离咨询、交流,增强教子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3、建设一支热心家庭教育工作、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特别要注意发挥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机关干部及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针对新市民子女思想道德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需求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

 

  (二)倡扬教育公平理念1、树立平等的教育观。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平等的教育意识,在对新市民学生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统一教师思想,提高教师认识,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其次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来校的新市民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拒收、不歧视,营造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

 

  2、进行个案跟踪。组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新市民子女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调查,并依据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统计、分类。及时了解新市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建立在校新市民子女基本情况数据库。对个别特殊的新市民学生(一般是新市民子女中的问题学生或虽成绩优秀但存在某种问题倾向性的学生),每班确定3-5人进行个案跟踪,有针对性地施展教育。

 

  3、及时与家长沟通。家访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推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最好途径。教师要克服流动人口居住散、杂,路不熟,家长难找等困难,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带上门去向家长报喜,促其再上进;指出学生不足,委婉地与家长共商对策,引导孩子学正经、走正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们宣传国家教育方针和当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提升新市民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净化新市民子女成长环境1、强化政府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工作,保证每个新市民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利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来关心新市民子女,使每一个适龄的新市民子女都能感受到团队组织的温暖。加大对新市民子女入学定点学校的教育投入,让新市民子女享受同等高质量的教育。

 

  2、发挥舆论导向。政府有关部门对新市民家长及其子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加以宣传,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的认识,促使人们对新市民子女教育关心、重视、一视同仁;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新市民自身的认识,促使他们重视子女教育。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新市民文化阵地建设,定期为新市民家庭开放,丰富新市民及其子女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加强对网吧、游戏室和非法出版物的监管,防止其影响和危害新市民子女的身心健康,共同为新市民家长及其子女的生活、学习创设整洁稳定、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环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