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南京市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

执笔:孙维陵

 

一、课题提出

以实施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我国全面铺开。当前,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升已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以探究为主体的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必须以问题为前导。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杨剑春,针对课程改革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研究课题。此课题一经提出就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获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教科院杨九俊院长在省内外一系列学术报告与讲座中,将“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放在课堂教学“少投入、高效率”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首位。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将《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应用研究》确定为我校当前教学的核心研究课题。选择这个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关于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研究趋势。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或译为“问题本位学习”), PBL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教育领域产生以后,因其直指知识的应用和未来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因此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该教学模式已风靡全球,对各办学层次、各学科的教学与培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并尝试探索如何将PBL引入我国的教学实践之中。

PBL是一种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让学习是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式学习”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过程。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是一致的。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问题式学习”,主要集中于高中学习阶段和少数小学阶段,就初中阶段的研究极少。特别是初中全校主要学科整体进行应用研究,尚无先例。

2学校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王四宝为南京市第三届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曾先后担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教学处主任;课题主持人孙维陵,是南京市初中化学核心组成员,溧水县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溧水县初中化学兼职教研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和教科研管理经验,在现任职期间,主持学校推行教学案的管理工作,要求各教研组紧紧围绕“问题解决”这个中心,采用集体研究、课堂实践、反馈总结等方式,着力研究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案的编制、使用及推广中,初步形成了一套管理模式理性认识。

为配合课题研究,我校已进行了以下工作:①专家指导;聘请部分特级教师和省、市资深教研员,给予推行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指导。②建章立制;将推行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提交教代会审议,并制定相应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和引导教师在教与学的结合点上下功夫。③组织建设化大为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的教研组以年级为单位,重新建制。同时,成立学校督查室,对各年级各学科推行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的工作,进行过程督查。

我们通过一年多的校本研究,已形成以下的基本观点:①关于教学案中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堆砌一些知识性问题,让学生跟踪“听讲”、被动地接受,而是教师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依据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将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科不同,问题形式和层次允许多样,但本质是相同的,即:问题设计是要将原本在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在课堂中暴露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与纠正。②教学案编制的大致结构:问题引入、知识回顾、探讨与解决、达成与迁移。③使用教学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关键在于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及教学活动的形式,就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提升课堂讨论质量是一种有效措施。这其中,教师必须合理设置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不同认知层次的问题,才能组织与推动有效的、高思维密度的教学活动展开和深入。

另外,本课题有幸得到了省特级教师杨剑春同志的热情指导,成为杨老师的科研成果《基于问题式学习研究》的首批实验学校。

3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在初中学习阶段,对“问题式学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如何科学的将“问题式学习”应用于初中各主要课程的不同形态、在“问题式学习”中如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如何选择与应用各种媒体等都成为“问题式学习”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PBL是促进思维的优秀容器。它通过让学生产生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创建假设和测试等策略来促进学习者的元认知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级思维能力。通过应对各种疑难劣构问题的场景,使学习者产生出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Gick Holyoak,1983)。针对“问题式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引进PBL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但这种引进不是照搬,不照搬原创性的“问题式学习”的典型模式,而是对“问题式学习”的要素和特点进行梳理,按照课改的理念,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利更好地利用它将课改的精神落实在课堂上。

本课题研究建立在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对初中各主要学科教学的重新认识之上,十分重视学习、借鉴和应用人本主义、多元智力、建构主义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注重理念更新,但重点不在理论创新,而是着眼于通过对初中各主要学科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的改进,更好地促进初中教学的协调发展,追求为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一套教学研究的资料。

 我们通过实践与推广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研究成果,在省、市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下,从减轻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过重的负担出发,从教学资源运用、教学过程实效、师生成长与发展角度,提出农村初中通过教学案为载体,实现教学一体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目的在于使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质量同步发展;让“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研究成果,成为促进农村广大初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成度的“催化剂”;扩大农村初中“激活”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动力与范畴。

目前,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编写学案,往往都是分步实施的。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重新整理同步进行的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探索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研究成果,实现教案、学案编写一体化的策略,追求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资源利用同向,力求使以学为主成为教学设计阶段的“主心骨”。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各类信息源广泛,而主动参与实践和体验机遇缺失的现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课堂学习以“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方式方法,探索增强学生参与并体验学习成果的时间与空间,现实教学过程一体化的策略,追求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扩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减轻课后进行巩固型训练的压力。

本课题的提出是结合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强烈的校本研究研究特征。通过研究旨在全面落实教师和学生一体化的同步成长与发展。

二、课题界定

1.基于问题式学习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混乱的、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老师们把实际生活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2.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PBL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开始于杜威(John Dewey)和皮亚杰(Jean Piaget)。杜威和皮亚杰都认为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认知冲突和疑惑在促进人们去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Savery Duffy,1995)。杜威还认为个人的学习是为他以后的整个生活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学习是学生为解决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做的一种积极的努力和付出;学习是学习者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皮亚杰认为学习不是获得学习者想要获得的,而是原有思维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导致“适应”和新的“平衡”。

3.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应用

在县级初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中,全面系统地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原理,设计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案,执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探索在提高教与学一体化同步发展中,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度的增强,追求农村初中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切实减轻过重教学负担的途径与策略。筹建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究资源库——初中主要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汇编集。

三、同行水平

1.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国外已被广泛重视与运用,结合我国教学实际,国内外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提出,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要具有可操作性。

⑵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这应当成为培养学习能力主攻方向,它是初中学生从仿效式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的“瓶颈”,所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⑶倡导探究性学习。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解决的引导式探究,知识的形成、积累;活动的意义、感悟;概念、要领、规律的形成与发展来自学生学习后的自发归纳与小结。这是问题设计的核心要素。

⑷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情景而产生学习兴趣,再由兴趣继而产生问题,又由问题而提出相应假设等等,这一切均需要富有形象思维能力,才能激活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式学习。因此,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是进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重要起点。

⑸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全面地思考与剖析问题。思维要有深度,所提出的假设;依据实验或资料所形成的推理、结论;对相关推理、结论的反思与评价等,要具有批判及发展的深刻性,具有情感的丰度,令人心悦诚服。这既是基于问题式学习必须不断追求的境界,也是其提高教学质量基础动力所在。

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⑺综合调度教学要素。所有课堂教学要素,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实施中,都必须提倡精致化。

⑻发展教师教学研究素养。

⑼注重协调地进行教学评价。

⑽注重协调的教学管理体系。

2.国内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提出的教学模式程序:

3.在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促进为主要协同方式的上述教学模式程序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主要环节:

1)情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起点和焦点,中学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结构不良的(ill-structured)、开放的(open-ended)、真实的(authentic)问题情境,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现象等,尽量引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概念原理等。问题情境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的探究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情境因子、指导思想、创设原则、情境素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达到预期效果。

问题的生成,是成功地进行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的重要保证。不能提出问题,基于问题式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阅读材料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交流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形成假设

情境设置,提出问题环节只是提供了探究热情和动力,而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的过程则是学生进入实质性探究的开始。分析问题,形成假设在整个问题解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搜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能为下面的制定计划验证假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能否提出假设或假设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成败。因此在此阶段,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假设。特别是面对结构不良的问题时,如何进行整体的提取、整合和分析,为具体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形成假设,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评价和调整等。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强化学生对假设合理性的探讨。在此过程中能够切实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3)制定计划,验证假设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于先前所提出的假设,必须通过实践进行证实或证伪。为使验证假设的实践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必须精心设计方案、制定计划。制订计划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假设的具体化和程序化。

验证假设是基于问题式学习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进入深层次的协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系列需要解决和验证的问题,这正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所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式、探究式学习。解决问题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载体,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努力做好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指导者,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发现和暴露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内容时存在的障碍、困难,及时引导、分析、讨论、解决。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比较各人或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

4)得出结论,进行反思

反思是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对问题的表述是否科学、提出的假设是否被事实与证据所证实、设计的方案和计划是否有效、收集的证据是否准确真实、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等进行反思与评价。不断反思与评价,能够使问题解决过程少走弯路,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

5)应用、创新

得出结论,并不等于课堂探究过程的终止,结论不是探究过程的完结,聪明的促进者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的教学推入下一个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应用创新是在基于问题解决、归纳总结基础上,在学生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最高创造,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认识、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方法的应用及升华,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创造的乐趣和自信。

4国内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提出的问题设计要领。

由于“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所以问题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问题设计自然成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核心。成为完成“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的要素之一。一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但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我们中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

2)这种问题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

3)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将答案反馈给学生。

5国内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提出的,教师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落实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是问题的设置,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解决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临时发挥。第二,从教学的模式程序和环节的实施来看,要求教师是一个理想的指导者,而这个理想的指导者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就是说,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指导者与传统的教师相比,要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给学生结论。一个胜任的指导者应具备两种基本技能,这就是学科能力和指导技能。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

1)设置问题,以完成教学过程。

2)引导学生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适时点评等。

3)支持学生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的协作关系。教师作为促进者,广泛了解大家对问题的理解,看学生的理解是否一致,以此来示范批判性思维。另外,教师还要示范如何对自己的推理和理解技能进行自我评价的技能。

4)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6国内目前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过程中,由课题引发的思考

经过几年初步的研究,我们对“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基本弄清了“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的要素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合作学习的优化探讨等,因为篇幅的关系在这里不再一一讨论。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在今后应加以重点研究,进一步完善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1)“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与“动态生成”教学观的结合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应与“动态生成”教学观紧密联系。所谓“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的揭示,这样的生态课堂将有利于“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的有效开展。

2)“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与教学观念转变的结合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强调问题的真实、复杂、开放和结构不良等性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形成和解决的过程,这与我们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十分吻合,以此作为平台,对转变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是十分有益的。

3)“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与师能培训的结合

从现有的实践层面来看,师能与“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关系密切,强调教师能力的多维性。实践性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根本无法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致使目前“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主要由各年级的骨干教师来实施。所以,从另一方面来看,“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

7.国内对于系统地进行农村初中各主要课程,基于问题式学习应用的教学研究信息极少,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进行高中阶段各学科的系统教学研究成果较为普遍,这将有利于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与借鉴。当前初中课程改革中,急需反思教学实践中概念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原由,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填补系统研究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即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应用的研究)这个空白。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可见,“问题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成分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问题式学习”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3.教育部颁发的初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教育部颁发的初中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各学科的新课标中均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初中相关知识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初中学习内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为初中各科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从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到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与自我评价,无一不在贯彻新课标思想,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搭建了平台,使教师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思路,对初中各学科教学应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从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五、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7年—2010年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及教师的课堂教学。

六、研究的学科范围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七、研究目标

在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之下,深入学习和理解“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研究成果,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式,在理论、策略、操作等层面,探索“基于问题式学习”研究成果,如何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九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九门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案案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高效、优质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运用问题式学习原理,促进师生同步一体化发展的,初中各主要学科课堂教学的策略

2)编制初中主要学科教学案典型案例及分析。

3)形成学校校本研究开放的课堂教科研行动资源库——初中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案汇编集。

4)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素质与技能。

5)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提升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八、研究内容

1.“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研究成果;——文献研究,理论学习。

2.“基于问题式学习”在教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

3.“基于问题式学习”促进师生发展研究;——个案研究,调查分析。

4.子课题设计如下:

1)“基于问题式学习”文献研究;——孙维陵

2)“基于问题式学习”在语文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方长英

3)“基于问题式学习”在数学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王祥胜

4)“基于问题式学习”在英语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严红

5)“基于问题式学习”在物理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陈春国

6)“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化学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王孝华

7)“基于问题式学习”在政治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林爱琴

8)“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历史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郑永岚

9)“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地理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肖文才

10)“基于问题式学习”在生物教学案编制与使用中的研究;——章臣好

5.预计本课题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1)以往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采用主观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仅探讨策略的宏观结构。本研究采用实证归纳的方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从操作层面上来筛选、验证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并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汇编由若干分册形成的,农村初中主要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专集。

2)对摄录的一系列典型的课进行客观量化的观察分析,突破以往凭主观印象评价课堂教学,或以个别(局部)现象推测教学策略的取舍,从而提高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形成与评价的有效性。并在重点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农村初中基于问题式学习典型教学案例与分析。

3)在对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许多研究的副产品,如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相关教学策略的关系;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教学时间的分配、人际关系等。这些研究对理解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对初中主要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跟踪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观察,并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运用。

1)采用文献法。全面了解国内外与“基于问题式学习”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策略,对相关的策略的概念、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

2)采用调查法,了解初中主要学科进行“基于问题式学习”一体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情况,听课40节;

3)采用时间取样法,对40节典型课进行摄录,并进行测量分析;

4)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初中主要学科进行“基于问题式学习”一体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参与性跟踪观察;

5)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收集的 “基于问题式学习”一体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策略案例进行质的分析;

6)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提炼出来的“基于问题式学习”一体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策略,在教学中运用与检验。

十、研究步骤

2007.72007.11    课题立项论证及申报阶段。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课题论证及申报工作。

2007.112008.4    前期研究阶段。

调查目前学校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案的设计、编制及使用状况;

组织课题开题工作;进行各学科子课题研究的组织与落实工作。

2008.42008.9     收集20节各学科典型课例的基于问题式教学案,实录相关的研究课20节,并完成观察分析;

2008.92009.12    中期研究阶段。

收集20节各学科典型课例的基于问题式教学案,实录相关的研究课20节,并完成观察分析;收集初中各主要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为汇编做准备;

 

初步形成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体系;完成相关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进行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评价工作;

撰写论文《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初中应用的策略研究》纲要。

2010.12010.7     后期研究阶段。

进行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形成规律的理论探索,并在初中各学科相关课堂教学中推广运用;

撰写论文《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农村初中初中应用的策略研究》草案;收集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研究论文;收集初中各主要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修订稿,为汇编做准备。

2010.72010.12    课题总结阶段。

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集;完成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集;汇编初中各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案专集。

本课题最终完成时间为201012月前,整个研究为期三年。

本课题的中期成果:200912月以前完成,我校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基本情况报告;并初步形成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体系。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集、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教学设计与案例集等。

十一、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

课题的

准备

运用要素的分析

观察及案例收集

策略及教学案的验证

策略概括及教学案推广

 

 


1.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教师搜寻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研究专题、案例等,经过学习、改编和摘要,在课题研究和编制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中汲取运用。

2.教师利用校园局域网的软件工具,设计编制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其质量。学生结合使用参与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的评议活动。  

3.利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初中各主要学科开设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研究课。

4.运用现行的各种课堂教学媒介,初中各主要学科开设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专题研究课。

5.构建开放的课堂教科研行动资源库——初中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案汇编专集,实现资源共享。

6.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初中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规律。

十二、保障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张召中校长和学校校长室是课题研究规划与发起者,选定有丰富校本研究经历的两位教师任课题组主持人。课题研究经费有充足的保障,每位课题研究者学校均为其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学校为教师配置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拥有电子阅览室,教师查阅资料十分便捷,学校还积极为教师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机会,请进来,走出去,聘请高等院校教授、专家长期指导。积极进行硬件设备的改造和投入,网络通畅,每个教学班级和物理、化学实验室均配有多媒体设备,且初步形成局域网络,能保证各学科课题研究信息同步展开与及时交流。

学校有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高,有很强的基于校本研究的科研内驱力。学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一体化的教研、教科研的网络,有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时间安排充分,分段合理,有利于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形成研究成果。

十三、研究组织

本课题由市教研室,直接具体指导及课题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课题领导小组:

由市教研室有关同志、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电教中心主任等组成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组:

1)课题顾问:左坤、杨剑春(市教研室),张召中(校长)。

2)课题主持人:王四宝、孙维陵

3)组长:张彦顺;副组长:陈天祥、方长英

4)主要成员及分工:

王四宝、孙维陵:做课题规划与统筹工作。

张彦顺:负责课题组常务工作

陈天祥、方长英、甘德锁:负责子课题科研设计与指导工作

杨长喜:负责信息交流及多媒体资料采集与整理工作

方长英、端晓红、邢华国:负责语文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赵春保、陈陪龙、杨先进、邱霞、汤蒙、肖俊、孙照庆、孔春水、濮良铎、张仁才、汪晓华、刘菊兰、汤军殷、杨于青、魏晋生、张庭军、章莉、严静、黄爱华、杨闻涓、万顺英.)

王祥胜、傅孝明、戴荣生:负责数学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傅行云、王红霞、金玲玲、徐良宏、刘昌木、石小冬、徐惠莉、汪见风、黄贤海、刘春来、邰家鸿、张爱玉、翟红林、卢洪波、陶志才、王四宝、丁强、邢华明、甘德锁、张筠、万花明.)

  红、汪心银、曹梅:负责英语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童永枝、陈强、华亮、陈娟、陈利芝、谢越、郑秀玲、冯震、李杨、张美玲、徐黎明、刘益明、朱迎影、魏妍、叶福花、黄桂兰、刘洪、史金花、周兴华、邓世明.)

陈春国:负责物理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范迎春、彭乐波、王飞、蔡萍、程建敏、梅福、陈天祥、李善保、邱晓兰、赵亲和.)

王孝华:负责化学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朱庆虎、韦平、毛轩、陈爱宁、魏晓林、白晓敏.)

林爱琴:负责政治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芮前根、胡福凤、黄婷、郑白肖、张晓琳、朱巧娣、张进娣、汪培青.)

郑永岚:负责历史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陈娟、方春璟、韩明春、夏华芳、甘金花.)

肖文才:负责地理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张彦顺、尹琴、丁爱国、孔雪芳.)

章臣好:负责生物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成员:朱信常、陆娟、王丽婷.)

徐玉正、吕小保、孙红文:负责各子课题组的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十四、课题管理主要措施

1、由组长担任常务管理,利用校园网,保障教科研信息畅通。

2、子课题组长负责制;每月组织一次子课题组的交流研讨活动,有计划(在周工作安排中显示),有落实,有记录,并定期上报汇总。

3、专人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汇编。

4、课题领导小组和主持人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研究实行成果认定制度:所有成员在课题研究期间,至少要有一项成果被课题结题时收录,否则不予署名。主持人应起带头作用。收录成果要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市级以上开课、讲座、论文获奖、发表等。

十五、研究经费

本课题计划投入35万元人民币,其中:硬件设备:30万元;电脑软件及参考资料:2.2万元;人员培训及参观学习活动:2.8万元。

十六、研究检测

根据初中各主要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我校实际设计制定检测目标、检测内容、检测指标、检测试卷等。并做好前期测试、中期测试、结题前的测评工作,为研究结论提供有价值的量化分析依据。

十七、成果设计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集、使用基于问题式教学案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典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集、由若干分册组成的,农村初中各主要学科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案专集。

十八、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政治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启泉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美)托尔普、赛奇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学会教学》,(美)阿兰兹著;从立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5.《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美)费等著;王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6.《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美)加涅著;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7.《系统化教学设计》,(美)W·迪克等著;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8.《探究学习》,靳玉乐主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9.《自主学习》,靳玉乐主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10.《反思教学》,徐学福、艾兴、周先进编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2

11.《对话教学》,沈小培、郑苗苗、李宝庆编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2

12.张建伟.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3期,55-60

13.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59-63

14.杨剑春:“基于问题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15.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7.7

16.李华君:基于问题的学习对探究教学的启示.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7.18

17.郭玉和:“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1

18.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07.6

19.刘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问题化教学.基础教育课程网.2007.11.9

20.李政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问题设计与过程实施.中国西部科技网.2007.12.12

21.周彬:课堂教学——从因材施教因教施学.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2.18

22.张菊荣 徐根泉 潘叶红:有效提问——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中国教育先锋网.2008.2.19

 

sunweiling7@163.com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