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

<
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何晓明

研究主持人:何晓明
课题组主要成员:喻天瓴、蒋桃初、李玉波、陈真、宁胜德、王森林、张智俊、杨继红、张淑萍、陈力、刘汉清、曹学兰、孙肇理、刘杰、鲁桂秋、雷景湘、马军、雷光宇、陈学红、金万军、冉春莲、周慧红、胡翔、王毅、李典颖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教育出现了过分强调竞争意识的倾向,儿童的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由于自己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迫切期望独立生活,而且不断产生各种强烈的社会性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自己的愿望、行为的合理性,往往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样就使个体需要和现实状况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一转变使得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发生了强烈的撞击和冲突。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好是坏,不分先后,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初中学生也在这个大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被影响着。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从全球化的战略视野考虑学生综合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最深刻的改革。
正值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际,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使初中生能树立学习的远大目标,发挥他们的潜能,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地学习,我们确定了以《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为课题开展校本研究,让新课改的理念深入到全体师生心中。我们的研究方案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教授们的认可和肯定,并被确立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目前世界上冠以合作字首的教学改革可谓量大类多、异彩纷呈。仅美国现在流行的合作学习的策略就不下百种,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类似这样的改革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十分盛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斯莱博士将这种现象称为教育中的合作革命,是一种合作热。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全国教育界众多有识之士的青睐。

二、课题界定:
斯莱文(Robert Slavin)定义合作学习为:所有共同学习方法都包含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戴维森(Davisen ,N.)定义合作学习七要点是: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
约翰逊兄弟(W·Johnson & T·Johnson)的著述中,把合作学习称为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并提出共同学习的五要素:正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个人责任感;面对面交互活动(face — to — face interaction);教授合作技巧(collaborative skills);检查小组交互活动。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或团体内一种任务定向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其实质是集众人之力,解决个体困难,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是初中学生合作学习问题。即从课堂教学效果入手,对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成长过程中所实施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突破以往合作学习仅限于某一学科、某一侧面研究的现状,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合作学习体系,促使初中学生在个性心理、学习成绩、合作意识及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本课题涉及的初中生合作学习场域侧重于课堂教学中的求知的学习,同时也自然渗透到广义的生活、做人的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国务院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指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等文件中指示我们: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
(1)
布鲁姆在《如何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周南熙译外国教育1982(2)]中明确表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逐渐缩小学生业已存在的差异,他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相近,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条件都趋于极大地改善,达到某种理想境界的情况下,学校中的个别差异就应接近消失,这就使学生都能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2)19
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借助于19世纪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果,从进化论和行为主义视角探讨了个体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社会互动而形成心灵和自我,并对社会化产生主动影响的双向过程。米德认为我们是在与他人交往关系中获得意义的,有意学习过程必然是与他人互动的过程,这一原则与杜威的经验学习(从做中学)相似。
(3)
美国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莱文曾经把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概括为六种观点:动机的观点;社会凝聚力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知精制的观点;练习的观点;课堂组织的观点。
(4)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智力的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大的聪明。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非象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也并非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智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出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此,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
(5)
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的辩证统一,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以及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同时还应注意明确知识与默认知识的联系。

四、研究目标:
1.
近期目标:
营造民主和谐、充满激励、轻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探寻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的合理性;达成教学系统中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形成和谐恰当的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让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创设有效的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探索建立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2.
终极目标:使学生获得自立的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希望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直气壮地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师生获得愉悦和幸福。

五、主要研究过程:
1.
指导思想:
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运用合作学习理论,探索出有利于师生全员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境,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出合作学习评价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共同探索、共享成功的品质。

2.
研究内容
1)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与策略的研究
2)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3 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的研究
4 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与体系的研究

3.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为指导,运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科学方法,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分析考察课题研究的运动过程,使研究系统发挥最优功能。本课题遵循了:面向全体原则、教育均等原则、教育充分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原则、能力平衡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发展性原则。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采用了一系列适合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如:运用文献资料法,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运用调查法了解师生关系的和谐性;运用盖夫勒APSC自尊量表、艾森克EPQ个性量表和明苏尼达MMPI量表测量学生心理特质;运用统计法、表列法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成绩等。更多方面采用经验总结法,加强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此外,还运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搜集信息,获得观察材料,提高观察的效率。

4.
研究过程概述:
(1)
准备培训阶段(20023—20029):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组;查阅国内外有关教改信息,调整总课题研究思路;设计并制定总课题的研究方案;确立一、二级子课题组,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教师前期培训工作。
课题研究成员学习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通过教研活动、讲座、座谈会,探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得与失,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营造了浓郁的合作学习研究氛围。尤其是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以及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本课题的研究中,他们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我们举行了合作性学习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有效的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为教师角色转变做好了思想准备。

(2)
研究实施阶段(20029—200612):针对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等四大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行动研究。按照总课题组审批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写出阶段性小结和子课题实验报告;课题组听取合作学习实验课80多节,并定期组织研究报告会、座谈会,共计33次;进行心理测量及学习成绩统计,开展与课题有关的各种活动,调查搜集反映研究过程的材料;组织一年一度的教学比武、论文评选;印发课题研究年度通报,交流研究经验,探讨解决实际困难的方法;举办合作学习作品展览;请常德市教科所理论研究室刘忠义主任跟踪指导研究的全过程,请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传邃教授及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常思亮教授、湖南文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刘春花副教授等专家对课题进行分析、指导,帮助改进研究工作;教科室搞好研究追踪,搜集整理研究档案。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初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我们在实验班内尝试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秧田型空间形态,代之以马蹄型,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规则,编排合作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达到全体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中优势兼顾,求其均衡,并力图整合所有教育资源的全员合作。
课题组举行了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德育工作及班级管理研讨会。根据初中教育的特点,我们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的研究场域由校内延展到了校外,建立了社会教育联系网络:由关工委——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学生五级代表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经常沟通机制,并实现了经常性联系。通过对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学习组织策略的研究,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育人目标。通过研究我们理解到:学校是开展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居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具有长期性。家庭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学习做人。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对未成年人具有教育和引导的职能。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状况,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几年来我们围绕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奥运教育,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
学校、家庭、社区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各自的教育职责。学校通过设立开放日、接待日,开通热线、校长信箱、网上咨询等方式,建立与社区、家庭和学生的沟通渠道。家长委员会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育教学活动。在合作理念指导下的知心家长会改变了过去的告状会的模式,而用来展示学生的才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人方法,转变了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育人水平,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提高教育效益,让家长、学生、教师心连心,有信心,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家校合作大环境。
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探究完成新教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按以制度强化集体备课、以校园网设备保障资源共享的思路,推出了《初中生合作学习集体备课模式》和《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把课堂教学设计推向了合作学习的新领域。
首先,要求每学期在教研组长指导下制订工作计划,由备课组长制定中心议题内容及进度安排,填写《中心议题内容及进度安排表》,期末作好工作总结,交教科室。学期教学计划备课组集体商定,全组复制;全期教案(包括作业、测验、课件等)划块包干,指定研究内容必须于1周前发上校园网,以留给研究成员足够的浏览分析的时间。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一次,确立中心发言人,本组教师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最佳方案供全组使用。具体教学实施可再行突破,体现个性。教学反思每课必写,篇幅不限。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在完成包干任务后,可自行扩开备课面积,或帮助其他教师备课。按实际情况,获得并列或首位署名权。改公开课制度为专业评估制度,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学术评估小组,随机听课(亦可见周历通知),不得占用教研备课组活动时间。通过此项计划的实施,使合作设计环节的到了制度保障。
其次,我们按照合作学习理论设置教案格局,整体实施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小组活动展示交流拓展创新练习反馈六大环节。
合作设计环节除了集体备课的师师合作之外,我们还将师生合作纳入其中。学生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需求上传给老师,老师择其重点和普遍性问题进入教学设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目标呈现环节上,我们注意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这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核心。本环节采取教师直接命题、师生共同命题和学生自由命题三种方式相结合,通常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公布给学生,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作好相应的思维准备后再进行的合作探讨才是有的放矢,也才能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的。
小组活动环节要求各小组在成员任务明确的前提下进行组内探讨。在学生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展现课堂组织驾驭能力。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展示交流环节看似水到渠成,实则交锋不休。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让学生将本组观点进行陈述,与其他各组交流,形成头脑风暴,这将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最大的亮点。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鼓励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对发表的意见进行共同探讨、修正、补充。
拓展创新环节则极有可能成为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下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的最佳结合,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主导能力,在上多下功夫,对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的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教师的作用,要着力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要目标、导疑点、导方法;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上,把的重点放在质疑上,把质疑的重点放在方法上,最终重点放在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亲身感知教材,通过上几个环节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然后转向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是拓展创新环节的突出特点。
练习反馈环节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我们在本环节的设计上严格把关。我们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且合理地运用随堂检测,重视反馈的及时性,应当将由此而获得的学生测验分数等信息作为十分重要的证据,用于有益于学生知识学习的教学决策。通过随堂检测验成绩,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好,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好这些知识,也可使教师及时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进行矫正。这里讲的学生成绩,不但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作业、回答问题、讨论发言等。教师对成绩分析,可了解学生有那些不足,从而注意并改进此方面教学。
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合作能力培养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适应学生的情意差别,同时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实验教师打破封闭单一的教学系统,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利用已有的各学科知识与经验,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展了完整的人格。他们一是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课的设置,针对社会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地考察。二是提供舞台,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使他们的个性才干在合作中得以充分展示。我校晨曦文学社既是学生写作才华展示的园地,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晨曦文学社的专题广播和社刊的编辑工作基本上由学生主持,老师只在他们提出问题之后提出建议,是否采纳均由学生决定。这些小工作人员热情饱满,干劲十足,具有较强的思维与行动的独创性,主意多、灵活性强、不甘人后、不人云亦云。他们设计的广播节目集赏析、评论、朗诵、音乐于一体,具有鲜明的青春色彩。他们编辑的社刊《晨曦》从栏目设计到作品插图,从文章录入到导言创意无不展示着他们个性的光芒。
实验教师在合作学习课堂情境创设方面也做得精彩纷呈。他们让各小组开展做游戏、猜谜语、手工制作等活动,不仅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增强趣味性,而且了发展学生的情趣,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有意识地复习相关知识,角色扮演小品、小话剧、情景对话等,是活动课的主要形式。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为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它更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我校一批青年教师与学校教科室、市电教馆和教科所的老师共同探讨,不断钻研,形成了确定主题小组分工网上查学演示学习成果交流评比教师简结的网络教学模式结构。他们首先将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再将信息加以整理,制作成信息海量的学习网站,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这种生动活泼的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自学、拓宽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网上合作学习的兴趣。
讨论并制定以班级小组为对象的评价方案,注重测评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整体成员成绩,从认知水平、道德情感、合作技能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素质。进行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上好心理辅导课,组织师生座谈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探讨交流合作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探讨对初中生合作学习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的条例和方法,改革初中生合作学习管理评价体系中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促进功能,确保课题研究有效进行。
首先,我们以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评价为标尺,反馈教学信息,有效地防止学生在在合作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交往,增强自信,懂得互助和尊重他人,具有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大力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其次,我们进行了初中生合作学习小组及班级管理评价机制的研究。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活动中表现更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更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和设法解决问题。他们所在的课堂更赋有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我们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四个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做好记录,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激励学生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3)
总结推广阶段(200612—20074)
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各项工作写出全面的总结,向省、市教科所上交书面汇报材料;
统计各项成果,分析研究结果与研究设计方案是否一致,请专家作结题论证。


六、主要研究成果:
(一)《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丰富了校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五年的研究让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评价体系等四大体系相互依承,彼此作用。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应以组织形式为起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大舞台,以评价体系为杠杆,应把握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及时调整更新我们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1.
初中生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与策略研究方面,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小组合作是初中生合作学习中最基本的组织方式;在初中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改变角色,以一个促进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习,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必须形成在合作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网络,学校以合作活动为载体,育人经常化、活动系列化、管理人性化,可以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效率;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整合各种育人力量,能使初中生合作性学习产生强大的文化辐射作用。我们认为,在目前中小城市初中班额较大的情况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行合作学习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2.
初中生合作学习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我们的研究成果有:
1初中生合作学习集体备课模式。我们认为,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制定出本节课最佳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提倡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集体之中,促使教师能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即: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小组活动展示交流拓展创新练习反馈六个环节。这是在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自主创造的一整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合作教学课堂设计环节之中去,使课堂充满生机勃勃的愉悦气氛,减轻了学生心理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各环节之间互相依承,形成整体,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能有效激活教师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有机迁移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在初中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研究方面,我们的研究观点是:
创设思考的情境——让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学科活动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需求;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的学科活动体现出新型的协作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知识发展的情境——让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的学科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构建科学而合理的知识体系;创设能力发展的情境——让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的学科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人格发展的情境——在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的学科活动中教师应担当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创设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情境——在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的学科活动应该体现积淀人文价值、提升实践效能、开拓学习视野的作用。
4)在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研究中,我们从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技能与学习兴趣的评价研究合作学习与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初中生合作学习管理评价机制的研究合作学习与初中生生健康心理培养的评价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成果体现为《初中生合作小组成长档案袋》。课题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共同修订和完善了学习评价方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学生的合作与倾听的习惯基本形成,主动合作学习的能力得以增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师长(家长)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的氛围日益浓厚,课外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得到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竞争与双赢共需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全社会的和谐氛围,让我们的学生、教师、家长、社区都能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和力量。
(二)《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增进:
《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的研究进行以来,教研组、备课组的合作式教研模式让教师感受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乐趣。实验教师在所参加的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课件设计、说课等竞赛、比武活动中频频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5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23人次,获市级奖励的有38人次,获校级及以上奖励的有56人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共撰写相关教学教研论文、教学心得、教育叙事、教改评论、随笔杂谈527篇,近三年,我校教师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相关论文25篇,省级刊物上论文33篇,市级论文52篇,校级以上获奖论文73篇。编辑了《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成果集》,收集教师论文、教学与活动设计、教学案例分析共 170 余篇。课题组成员赴省内外进行合作学习讲座、交流十余人次。其中,喻天瓴老师应邀为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观摩研讨会担任评审组评委,为全国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2次学术年会上了合作学习观摩课并向大会代表汇报研究体会;杨继红老师应邀赴贵州宣讲新课程与合作学习融合的实践经验;雷光宇老师应邀到石门、安乡、鼎城进行音乐合作性学习讲座,并对全市音乐教师做培训。
(三)《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让学生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厌学、逃学现象得到了有效调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优化了班级氛围,为学生张显个性、施展才华、拓展创新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竞赛有5人获全国级奖励,20多人获省级奖励,60多人获市级奖励。我校学生由湖南省选派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获全国二等奖;学校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教育成果累累,在全国、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奖达100多人次。336班的胡鸣鹤、康正,335班的王京韵、颜赛玉等同学,代表常德市中学生参加了由湖南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万里行活动,并参与了电视制作、录象,在湖南经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晨曦》社刊以其激情洋溢、锐意创新的特色在校园文学中颇具影响,两度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颁发的全国优秀校刊一等奖
(
) 《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带来了学校社会声誉的好评如潮:
我校学生年巩固率达98%以上,近三年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会考综合评价保持在市直学校前3名,优秀率一直领先,进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70%左右。
我校曾荣获省八运会优秀组织奖和表演先进单位、 承办亚划赛先进单位、中田赛演出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普法合格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省青少年普法示范基地、区文明标兵单位、省安全文明校园、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人防教育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市绿色学校等荣誉。2003年、2005年均为市直教育管理先进单位,市直教育单位2003—2006届度校长目标考核一等奖。


七、研究结果分析:
(一)探求组织形式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群体学习(在群体学习中的个体学习行为)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对学习 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我们采取异质分组的方式,它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成功。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选择、培养和指导好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关键,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初一年级我们一般是先由教师指定小组长,由小组共同表决通过,然后小组长在学习中行使组长的权利。到了初二年级,我们在小组中鼓励学生轮流当组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间不是面对全班学生,而是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帮助小组长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帮助小组成长,我们要求每组学生聘请一名顾问,他(她)可以是班主任、科老师、学校领导,也可以是家长。顾问的工作就是指导该组同学提高合作技能,解答小组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常识性问题,督导小组健康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
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励学生自觉地、自信地融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小组合作符合学生追求交往、承认、自由表达的需要。这样可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活跃,利于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可调动学生资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从而延伸教师教学的辐射作用,起到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交锋、互相启发,分享经验的共振作用;起到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交往、学习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助人的情感学习和社会学习的作用;起到学生发展中同堂异步的作用。分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合作交往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只有认清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意义,才能及时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出所具有的优势。
课题组成员在以上观点上已达成共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操作环节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小组组建初期,不和谐、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教师由于思想准备不足而产生焦躁情绪。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引起重视。

(二)探求教学模式的和谐性
教学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叠加的工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光环照耀着我们,我们因此而自豪。然而,职业倦怠的暗涌也慢慢地浸润着我们。以写教案为例:教师们每期教案从第一课写到最后一课,抄袭居多,应付为主,与新课改要求相距较远;备课组活动模式:听公开课、评课、传达上级指示……具体研究教学设计的时间往往挤得没了踪影。我们推出的初中生合作学习集体备课模式目的是解放教师、减轻负担; 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消除倦怠、共同提高;多出精品、人人成功,为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我们研究的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即: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小组活动展示交流拓展创新练习反馈六大环节,旨在保障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对探究材料的自主探索,发现材料之中蕴含的意义。学生是在中学,改变了传统的在中学、在中学、在中学,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之上的指导。其根本特征是使全体学生卷入主动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在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分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去,掌握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没能深入学生的小组学习,站在旁边袖手旁观,或象征性地在几个小组之间走一走,很少参加小组完整的学习过程。我们说这种情况下的分组教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教师完全应该作为学习活动的一分子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学会过度到会学,实现分组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教师在分组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独立思考是合作探讨的前提。要做足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议可争。因此,从合作设计环节开始,学生的主体角色就显露了;把目标呈现的权利交给学生,能让他们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自豪;小组活动展示交流
环节教师要多导少讲,真正做到把舞台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拓展创新
练习反馈环节教师要跳出教材,整合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指出前景,这里,同样不能忽略学生主体,要适合学生,愉悦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研究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想到老师是他的朋友,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争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安全环境,使他们处在一个能动状态。指导学生描述事实。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进行辨论。在研讨活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言,也就是说,不要轻易地肯定和否定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和记录员,相信学生在出现错误时他们自己会去辩论,即使由于观察或实验的失败造成错误,教师也不应该横加指责,而是要求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再试一下。对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师也不应急于表态,给予过快的赞扬和肯定。只要学生积极发言,不论发言正确与否,都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问题,并用语言将思维的过程再现出来,教师应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自行获取正确的认识。
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后,应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激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观察、实验、操作,而不是教给学生每一步该做什么,领着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如果按成人的、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去给学生所谓的指示建议,反而会遮断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研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充当研讨会的一个主持人或组织者,同时也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提问者仲裁者。学生在描述观察到的事实时,教师不能用暗示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应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地描述事实。指导学生自己合作设计探究方法、步骤。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就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究。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扶他们一把,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头脑里发生了对认识对象的认识,通过描述把思维变成语言,学生和认识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观察到的自然事物、现象,变成了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出的事实。收集到的资料,通常要进行整理、分析,这些事实,又变成了学生发展认识的思维材料。如我校生物教学中校园绿化植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合作小组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教师没有包办代替,以教师的语言代替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而是让学生对事实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实践,以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性来完成的。
    
合理安排小组活动时间 ,指导学生自主运用知识是体现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合作机会,也就谈不上合作的时间。我们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一是在教学中就许多教学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先在组内解决,最后班内解决的方式。如制定实验计划时,在观察物体特性时,我们先要学生在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允许小组成员可以给本组交流的组员予提示或补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自然就有了合作的时间和机会。二是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还可以更为灵活地安排在课外。给学生足够多的合作探究时空。学生主体地位在合作探究型学习中的体现,首先是对材料的支配,其次是有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空。如果过多限制学生探究时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认识来源于实践,最后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人类就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不断前进。在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则是又回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一次得以凸现。
初中生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激发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热情。他们的研究课得到了观摩者的好评。我们一方面为自己的努力而欣喜,一方面又面对这些研究课和各方评价进行了反思:1.不能把六环节机械放置在一节课中,它应该适当延展到课前、课后、课外,但课堂上的效率至关重要,无可替代。2.教师的准备越充分,合作学习就开展得越好。否则,教师自然会选择满堂灌,因为那样显得驾轻就熟,学生无机可乘。而这与新课程理念显然背道而驰。3.学生小组,包括顾问、家长投入越积极,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剃头挑子一头热。因此,合作技能技巧不可忽视。4.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要紧密联系,滞后于学生能力或过于超前、拔高都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三)探究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要把教学囿于狭小的课堂之内,要时刻想着把教学向外延伸扩展,让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能力的养成与提高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使其有前途万里的发展。
长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在封闭型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自主意识薄弱,再加上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的基本素质,使得新课程理念难以贯彻,特别是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活动课难于开展。于是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适应学生的情意差别,同时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便成为活动课得以实施的重中之重。实验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情境教育首先是生活的教育,生活是最大的教育情境,生活是拓宽教育教学空间、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舞台,情境教育的生活内涵就是情境教育中包含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的内容。用生活的直观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思考的情境、学习的情境、进步的情境、知识、能力与人格协调发展的情境。
课题研究的经验告诉在我们:课堂不等同于教室。课堂不止在教室。在这个意义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是现实生活中有的,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关键要有强烈的创新资源的意识。我们应该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建立自己的课堂。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影视剧的播映和演出,以及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利用这些资源,因时、因地、因人地组建自己的课堂。丰富多采的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的过程和经验的获得,选题、检索、调研、撰写、交流皆与生活、与社会紧密相连,与他人形成互动。可以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学科学以致用的价值。
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对话(表演)羞怯感较少等特点,对开展角色扮演极为有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合作情境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走出课堂仍有兴致用英语互相对话,活动课上那些 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学生也大出风头。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在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他们还开展了答记者问的活动,以鼓励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去了解他们还不甚了解的信息。让学生扮记者,现场采访老师,把枯燥无味的句型操练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运用、巩固,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不少信息,从而使他们增强了运用语言的动力。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心理特征。他们是活泼的、求知欲旺盛的;又是幼稚的、分析认识能力有限的。他们有时茫然,有时偏执;有时热情,有时消沉……他们的智能发展方向与水平各有不同,相同的是他们共同生活在广义的同一个时空中。因此,生活,这个最大的情境就成了我们沟通一切的桥梁。同样,把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放置在生活的海洋里,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尽情畅游,各取所需。
研究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与教师智慧有必然联系。在教师群体里提倡师师合作,然后再集体引导师生、生生合作是一条有效途径。如果没有一支精诚团结的教师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就会大打折扣。

(四)探究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的主流教学思潮与策略,然而现行中小学评价制度与合作学习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以分排队,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个人成功,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这种传统的评价问题主要弊端为评价目标过程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限制与伤害,更不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因此建立标准参照评价体系,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团队发展的功能,以适应初中生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合作学习与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评价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需要,为了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打造真正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我们在前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中心理健康培养的中期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情况予以分析。其目的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度。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在现代评价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初中生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动态体系,以《初中生合作学习小组成长袋》为载体,突破了以评价学生个人为对象的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模式,采取让学生、教师、家长参与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初中生合作学习评价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感教育理论学习与探讨的重要。评价体系的设置与操作有很强的科学性,仅凭我校课题组成员目前的能力水平还不够。我们需要进一步请教专家学者开展更深入的探讨。

八、问题讨论    
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合作学习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空谈。教师的观念要进一步更新,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及合作教学的能力和技巧。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避免合作学习走过场,无目的、无针对性。如何使实践课和课外活动有目的、有目标地进行,而不是由教师随意进行的、无序安排教学活动,使之成为教学系统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模式,使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材,如何大面积推广教研成果等问题都有待继续探讨。
2
.在大班额的教学背景下怎样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整体功效,使合作成为学生一种内在自然的需要,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怎样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合作与学习的关系 ,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的研究亟需引起众多老师的关注。
3
.现在的合作学习工作主要是由学校来完成的,而家长和社区一般情况下属于被动接受者。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单调。如何把协助变成合作,在合作中主动协同,并使之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着眼点?
4
.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兴趣盎然,但老师的工作量却急剧增大,分身无术。如何使评价过程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更紧密地结合,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如何使评价内容既有较统一的标准,又能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又能及时恰当地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合作学习评价方案如何能够与全市的初中毕业评价标准很好地吻合?目前构建的评价体系还比较粗糙,有待于在理论的支撑下,边学习、边改革、边总结,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5.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设备有效的支持初中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队伍,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甚少,影响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继续搞好各类教师的培训。必须扩充信息资源,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网络使用率和管理、检查和评价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网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必须快速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经验。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乔纳森·H·特纳著,吴曲辉译:《社会学结构理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罗伯特·E·斯莱文著,王红宇译:《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载《外国教育资料》1993年第1
3.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  教育教学出版社
6.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科学教育出版社
7.
孔启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
9.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0.
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11.{
}霍华德&#8226;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12.
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教育研究,1997.11






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学
                   
《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组
                   2007428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