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初中课堂问题教学研究课题申报

2010年度初中课堂问题教学研究课题申报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初中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教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宏扬人的主体性,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要的是必须进行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基于问题、探究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我校一贯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的自觉探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面做得还不够,在迎接新一轮课改之际,我校政治组确定以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学校科研课题,倡导以问题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依托教科研活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和科研水平。
二、理论基础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课题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能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3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观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区别于赫尔巴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四个阶段观点,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新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即让儿童对知识的学习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4
、建构主义教学观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教师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以及学习者的反思概括是制约其效果的主要条件。研究者们已从知识获得、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侧面对其效果做了广泛研究。
三、研究目标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其研究目标是:
1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该课题的实践研究,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模仿、操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的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根据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课堂、教材中的疑惑等提出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2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更多元、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小组合作、查阅、收集、搜索资料,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可能。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学习的权威,彻底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可以说是传统学习方式的革命,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3
、有助于探究学习问题解决的互动。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价值和方向,而问题解决是探究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通过个体或同伴合作探究,既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打好了基础。因此两者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的,本课题的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两者的互动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其策略的开放,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匠人,而且更是对学生提出问题、实施探究、归纳应用实施有效的开放式引导的人,这必将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真正成为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总之,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构建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优良的创新品质,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科研型、学者型、实践型的政治教师队伍。
四、研究原则
1
、主动探索原则
教师在操作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主权。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得到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需要,而且是创新的必经途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留给学生充裕的实践时间和探索空间,而不是用演示来替代学生的实践。中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训练的价值,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好材料。
2
、过程性原则
我们把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称之为过程性原则。通过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问题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归纳应用。
3
、问题性原则
即通常不是提供素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领悟并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沿着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轨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使解决问题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优生带困难生,共同探索、交流、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问题研究、解决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应用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研究内容、操作措施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
、问题的来源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对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教师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疑,把他们迫切想了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自然、社会、生活。但就初中学生来说,主要来自于课本。但课本知识只是提供一课一例,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课本,课内,那他的学习永远是被动的低效的,怎样打破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界限,怎样使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闻一知十的方法。
2
、学生探究策略的方式、方法研究;
3
问题探究归纳应用教学程序的设计及理论研究;
4
问题探究归纳应用典型案例研究;
5
问题探究归纳应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6
问题探究归纳应用学习交流和操作模式的研究。
(二)、操作措施
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研究型学习策略应有别于当前在普通高级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模式可概括为:问题——探究——归纳——应用,并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开展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型学习。
具体做法
1
、问题的归纳、筛选:依据中学教材体系及《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有探索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
2
、探究:按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的实施策略,给予学生理化课堂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智慧、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活动。
3
、归纳:总结归纳探索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加工处理信息,学会恰当的方式归纳概括表述探索的成果。
4
、应用:学习成果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问题中去;二是把从中悟得的学习方式、方法推广应用于课外的研究制作中去。
(三)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是探索性的行动研究,教师要在教育行动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2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将为学生建立个案,形成发展的对照体系,有助于不断改进研究的方法过程。
3
、经验总结法:要求教师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现象,加以提炼总结,撰写成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经验总结。
六、研究保障措施及条件
1
、认真学习方案,明确要求,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师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保障。
2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自办课题研究培训班等形式对研究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研究水平。
3
、制定研究的进度,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好研究任务,积极收集研究成果,在日常工作的同时,逐步的、有序的开展课题研究。
4
、认真开展阶段性成果展示和中期成果汇报活动,规范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操作过程。
5
、中学生有较广的知识面,有较为熟练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对科学文化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富有理性的探究欲望,这些为探究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6
、有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完善,经费确保,今年我们学校的各项设施不断改善,自筹的教科研经费都能落实到位。
7
、我校具有丰富的中学教育、教学和科研经验,本课题人员结构合理,主要研究人员均具有中学中级以上职称。在专业结构上,有擅长教学管理的同志,也有擅长教学研究的同志。研究人员由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中高级教师组成,他们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8
、本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展开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教育界的热点,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七、研究主要阶段:
1
、起始阶段(20089——20091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现状和学习方式的调查。确立课题、组建队伍、明确研究目标、制定初步研究方案。
2
、分析阶段(20089——200912月)
收集资料、分析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等资源,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策略。
3
、实验阶段(20092——20108月)
选择4-5个实验班进行区域性实验,分别对问题教学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定的个体访谈、观察、收集实例等实验工作。整理试点经验,写作阶段总结报告。
4
、结题阶段(20109——20114月)
确立结论、总结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展示交流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升华理论。
八、成果形式
1
、撰写研究报告。
2
、教师的经验总结或论文能够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3
、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
、收集教师的教学案例及学生个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