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初中理想教育范式与实践创新研究课题申报

城市初中理想教育范式与实践创新研究课题申报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确定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加大义务教育保障力度,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加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方向,即“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本课题正是在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目标的感召下,基于遵循城市12-15岁左右的初中生身体、生理、心理特点,探索教育规律,为办好高水平的中国城市初中而进行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东西方教育优长相结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现代初中理想教育范式实践创新的研究,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教育体系,为中国城市初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优质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模范样式。

2.对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城市初中:指位于城市的初级中学,即789年级,学生年龄大概在12——15岁左右。

     理想教育: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以对现实的认识为参照,对未来更高、更完美状态的一种述求和期望。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理想教育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而是研究者根据对未来教育理想状态的认识,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框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初中教育规律,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中提炼出一个未来优质初中的教育范式。

    范式:范式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科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优秀的)标准模型或模式。”

    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3、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西方理想教育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作为古代西方教育理想的典范——雅典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以人的理性发展为核心,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现代西方教育理想的主要特征是:注重独立型人格的养成;注重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形成;注重基本心智的发展。

当代西方教育理想化的新趋向包括: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道德素养的形成;注重人才终身发展的完整性;注重人才与个性的多样性。

    20世纪初到5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新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以及巴德利、怀德海、沛西能等。他们主张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人,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在各自的国家建立一种“新学校”。

 波兰教育哲学家苏科多斯基的观点:“着眼于未来的教育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目前的现实不是唯一的现实,因而不能构成教育的唯一要求。着眼未来的教育精神超越了目前的范围,以共创明天的现实为目标。”

    进入21世纪,许多发达国家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比如日本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而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在整个中学阶段,没有分文理科班之说。中学课程结构合理,知识面广,充分注意发挥学生潜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鼓励个性发展。为实现这种培养目标,大部分学校开设百余种必修与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4、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基础教育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城市中学大多是在完全中学的办学模式下运行,在完全中学里高中学段比初中学段更加受到重视。因此我国对小学教育及高中教育的研究较多,成果也相对丰厚。而对初中教育,特别是城市初中优质教育的研究较少。目前在全国有着较大影响的初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都是农村薄弱初中发展的范例,却不见城市初中理想教育范式的典型案例。

5、选题的意义

l本课题可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种具有示范性,能够惠及中国城市初中教育发展的,优质初中教育的成功案例。

    2003年以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以对教育发展的前瞻理性和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用“生命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不断地诠释着教育的价值,初步建构了生命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斐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树立更加远大的教育理想,继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一个通往未来的、更具成长力和引领作用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的学校,从而填补中国城市初中理想教育范式的研究空白。

l     本课题对于中国城市初中理想教育范式的研究结果,将探索出一条提高城市初中教育质量的道路。

因为目前我国的初中教育,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不小的落差。其教育质量偏重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中考”方向,所以社会对综合素质培养的满意度较低,初中教育始终没有走出传统教育怪圈。尤其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不断扩大的城乡间、地区间、校际间、学生间,尤其是文化和品质间的差异,严重激化和扩大了教育质量和升学考试目标捆绑的矛盾和误区。所以,本课题旨在发展城市的理想教育品牌,提升“全程、全面、全人”的三全教育思想,培养具有“生存品质、人文品质、科学品质、领袖品质、思维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城市初中“五种品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典范。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本土化的特点,其研究过程与结果,也将会填补基础教育领域城市优质初中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和人才质量等诸多方面的空白。

6、研究价值

l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要求的一种“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素养、获取新知、分析与解决问题、表达、团结合作及社会实践”等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本项目正是立足于此,研究并不断嵌入国家教学内容以外的,其它理想中的必修、选修、特修、兼修和自修的100种校本课程。

l      本课题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在“三全”教育思想下,培养具有“五品”素质和个性优长的人才群体,并摸索出一种较理想的教育模式。

l      当前,全国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阶段。因此,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将以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方面,起到带头研究和树立榜样的作用,以期可重复操作的成果,为城市初中的改革与长足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的实验样本。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构建“三全、五品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并形成理想的教育范式。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所倡导的“生命教育”摈弃教育的非功利性,本着对生命发展全程负责,以及对个体生命全面发展质量负责的教育责任感,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完整的、立体的、理想的全人(完整的人)的教育上。生命教育立足于对生命发展的终极关怀,旨在唤醒生命的主体意识,引导每一个生命追求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最大化。学校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培养具有“生存品质、思维品质、人文品质、科学品质、领袖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一种反映教育本真的、生态性的初中多元立体的学校教育模式。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紧紧围绕生命个体的全程、全面、全人发展的“三全”目标,结合生命教育理论,通过对学生生存品质、思维品质、人文品质、科学品质、领袖品质的过程培养,探索出一条城市初中包括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育人模式等内容的理想教育范式。

1.理论解读:

      “生命教育”是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李颖校长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她凭借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创造性、系统性地提出了具有素质教育特色的“生命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教育而深刻!

2.现状解析:对我国部分城市初中学校、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理想教育模式的调研与分析,充分占有研究资料。

3.结构设计:

      教育理念:在众多初中办学思想上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生命教育理念,形成面向未来的、理想的初中教育观。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存品质、思维品质、人文品质、科学品质、领袖品质”

      课程设计: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初中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并进行优势与缺失分析。研究并不断嵌入国家教学内容以外的,其它理想中的必修、选修、特修、兼修和自修的100种校本课程。创造性地实施初中“三全、五品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课程模式。

      育人模式:“三全、五品的生命教育“模式

      实验成果:通过四年最终要对整个研究和实验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从教育理念、课程理念、育人理念到学校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育人模式、实验成果等一系列系统的初中教育范式。

4.实践对策:对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按照五品培养目标全程规划课程,对实验目标施加

5.外域借鉴:加强对教育发达国家初中教育模式研究与借鉴。

课题的变量

自变量:三全、五品生命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实施与检测

因变量:学生样本在理想教育中的目标达成

干扰变量:理论研究的结果与支撑度;课程设计、教师水平、教学方法和检测效度等干扰变量,应尽量减小其干扰的影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