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探索促进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对建构可操作的、有实效的理论经验和课堂模式,对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教师、学生、课程共同发展,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与探讨,有利于教师将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能够加速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与学习的实用价值;既减轻了学生学业的负担,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既测试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又检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出了情景教学的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李吉林老师经过多年艰辛的实践跋涉和理论探索,创造性地构建出了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体系———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总结出诸多基本思想和理论观点,乃至一些操作方法,在各科教学中甚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具有普遍意义,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在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实际,使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更具实效性。

  2、注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师生双重研究。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从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对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的整合有效性、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对教材的科学有效使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实施调查分析和研究。

  3、全方位的有效教学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还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辅导、教学学习的反馈校正等各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倡导教师形成基于课堂、超出课堂、突破时空限制、适时交流探讨的风气。

  4、实现研究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说、讲、评等形式,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模块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全组讨论,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理论;鼓励学生参与到研究中来,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走出去,多与其他学校教师交流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引进来,邀请外校教师、专家到我校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5、注重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研究。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性格也很不稳定,而且有一种叛逆倾向。因此,本课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为依托展开研究。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全面正确理解情境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形成优势课程集群效应,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挖掘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最大价值。避免情境创设形如摆设,实现教学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创设课堂有效情境为基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五、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如何创设最佳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为核心展开探讨和研究。分以下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1、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的知识结构、

  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造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偏差;情境的创设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现实意义;情境创设形如摆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不能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2、如何创设最佳、最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创设最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和理论。

  六、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相关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达到丰富情境教学理论和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要求和研究成果,以最前沿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学习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效果信息反馈”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分工合作法:所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工协作,互相补充,共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建构科学的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模式。

  (5)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师生的访谈等调查形式了解事实、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13月—20115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2)实施研究阶段(20115月—20125月):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分工合作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探索适合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

  (3)总结阶段(20126月——7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中年骨干教师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组成,他们都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其中大多数教师参加了邢台市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新课程理念以及创新意识,曾多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此课题计划于20129月结题。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费由学校承担,我校具有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通过省级验收的图书馆等设备资源,为我们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李吉林:

  《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8

  李吉林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张玉民主编:

  《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2004.4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北进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王希华:

  《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