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e-learning能力培训与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e-learning能力培训与专业发展(李克东)

高校教师e-learning 能力培训与专业发展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
likd@263.net
一、对高校教师进行 e-learning 能力培训是时代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

学习环境网络化
学习资源数字化
学习方式多样化

1.1  e-learning 的内涵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

e-learning 就是运用网络技术来设计、传递、选择、管理及拓展学习的方式。(Elliott Masie

什么是“e-Learning”?它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
(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


e-Learning
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何克抗)

归纳:
1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

2 e-Learning 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e-Learning不是单纯的技术,技术只是传送内容的手段,重要的是学习本身以及通过学习产生的巨大变革。
1.2  e-learning
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是学生学习内在品质、手段途径和采用的组织形式所显示的基本特征。

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自主学习体现学习的内在品质:(自主被动)   
探究学习体现学习的手段途径:(探究接受
)  
合作学习体现学习的组织形式: (合作个体)

课题:
如何利用网络促进自主学习
如何利用网络组织合作学习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

两类不同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方式
——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方式
——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现
       
知识,获得知识。
1.3  e-learning
作为学习方式的特征

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基于通讯协商的学习
基于知识建构的学习

1.4 e-learning的关键是共享资源的利用

1.5  开展e-learning能力培训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1.6 
高校教师 e-learning 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
1)学习方式及其教学设计方法(目标、策略、评价
)
2)网络资源及其利用方式

3)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基于典型案例的情境探究学习活动
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
基于WebQuest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
基于共享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基于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

二、高校教师e-learning能力培训 实践案例

开展不同层次的实践研究
(一)广东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

建立《广东高校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规范》(试行版),内容包括:
1.
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
2.
专业资源库建设规范
3.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规范
4.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
   
研究规范要求等方面


培训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养
在广州、佛山、深圳、湛江等地,组织6次省级培训活动,参加省级培训教师达1600多人次。(未计入校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规范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
教学改革试验中的行动研究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
通过立项方式,开展 e-learning 课程教学试验,并按项目进行管理(申报、答辩、经费支持、中期检查、成果评价)

试验以探索模式,形成示范案例为目标

试验成果纳入数字化校园资源库,作为学校共享资源
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院、校领导带头开展试验

总结规律,探索模式


(三)开展 eChina~UK 项目研究 探讨高校教师关于 e-learning 认识的跨文化研究
背景
e-china~UK 
项目是在中英两国的大学之间开展的在线学习研究项目,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合作活动,即:合作开发在线学习课程、合作组织教学、合作开展跨文化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了其中有关 E-Learning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跨文化研究项目。
项目核心是探讨中英两国高校中,从事 e-learning 相关工作的教师,对e-learning的认识的文化差异,并研究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3.1  开发面向高校教师的《e-learning导论》课程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主要是用于从事E-Learning 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以及e-learning 活动和评价的实施,提高从事E-Learning的理论素养,掌握实施ELearning的技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课程包括:
文本资料(中文与英文,相关内容的 ppt
专用学习与开发工具()
基于Bb学习平台的网络课程(将转移到)
CSCL
实验支撑平台(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xperiment PlatformCSCLEP

课程内容
Unit 1  E-Learning
基础
Unit 2  E-Learning
学习环境
Unit 3  E-Learning
学习资源与工具

Unit 4  E-Learning
学习活动

Unit 5  E-Learning
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Unit 6  E-Learning
学习评价

Unit 7  E-Learning
在线讨论、综合实践


课程的结构和特点
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介绍、实践活动和在线讨论相结合
理论介绍:力求使学习者建构清晰的理论和概念框架,使教师深入理解e-learning 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实践活动:结合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实际,在网络试验室进行实际的技能的训练和操作;
在线交流:充分利用协作学习环境深入讨论有关e-learning 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让教师在协作交流中构建和体验e-learning. 课程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设计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学习活动。

3.2  试验研究的实践方式
试验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2005级攻读教育技术专业高校在职硕士的31名高校教师
其中男生有21人,占67.74%;女生有10人占32.26%
来自全国11个省和自治区,有三人是少数民族

这些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特征分析:
职称分布
高级职称的有2 人,占6.5%
中级的有9人,占29%
初级职称的有17人,占54.8%
其他职称的有3人,占9.7%
知识背景:
理科学士,  21人,占67.7%
教育学学士    4人,占12.9%
其他有工学士和文学士共  6人,占19.4%

共同特征:

1)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但以理科背景为主体,对
           e-learning
理论认识不深。
2)大部分在高校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或相关工作,具有  
          
一定从事e-learning 的经历,具有提高对
e-learning
          
理论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愿望。

混合式学习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实践
基于CSCL实验支撑平台的协作讨论


3.3 
基于CSCL实验支撑平台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目的是要使教师对所学的e-learning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e-learning 特征和实践的认识。

通过协作学习实践活动,探讨基于CSCLEP开展CSCL的实践模式

3.3.1  CSCL实验支撑平台简介
功能
1CSCL研究项目管理:
——
CSCL研究项目的流程和数据进行管理,支持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的项目研究和管理工作,提高CSCL项目研究的效率。主要包括:
项目基本信息管理;
项目的分工;
相关资源管理
成果管理
成果评述等功能。

     

2CSCL学习活动管理:
——
构筑CSCL实验环境,对学生和教师的协作学习活动提供资源和工具支持,支持学生的分组协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类学习协作活动,提供异步和同步协作学习工具,为学习小组和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技术支持。

3CSCL的评价管理:
——
设置和调整影响学习者协作学习的实验变量,收集学生协作学习中的数据,使用最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协作意识、协作能力、交互模式、社会关系、知识建构水平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学生提高自身团队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3.3.2  实验的基本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对如下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讨论:

 讨论你对e-learning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在应用e-learning中遇到一些问题和感受。
共享你在应用e-learning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3.3.4  
协作学习过程
本项目的协作学习活动属于小组合作讨论类型,由于参加试验的学生是第一次使用CSCL实验支撑平台,所以该项试验的步骤为:

            任务分工——熟悉CSCL学习环境——设定讨论主题
   ——
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收集数据分析资料


1)任务分工
    
将全班31名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小组由5名同学组成(第六学习小组由6 名学生组成),并指定一名同学担任本小组的组长。在小组任务分工时,每个小组都被分派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在该实验中,所有的小组的学习任务相同。

2)熟悉CSCL学习环境
     
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是第一次使用CSCL实验支撑平台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之前,由一位博士生给参加实验的学生讲解如何使用CSCL实验支撑平台的讨论空间(BBS)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然后,预留10分钟的时间让参与实验的学生熟悉和测试CSCL实验支撑平台的讨论空间的功能。


3)设定讨论主题
           
各小组的组长在自己小组的讨论空间中设定讨论主题,鼓励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各小组根据实验的任务设定讨论主题。

4)小组成员展开讨论
            
各小组成员根据设定讨论主题,展开讨论。为了便于分析学习小组的知识建构水平,要求每位同学发表讨论主题或回复、引用主题时,都要指定当前讨论主题的类型。

5)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使用在线讨论空间展开合作学习讨论,所以参加实

验的学生发表或回复的讨论 主题的信息自动被CSCL实验平
台的讨论空间的程序收集,并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
库中。

3.3.5 通过WBCL学习e-learning 知识 得到的发现
通过应用内容分析和现象分析学方法
1)发现学习行为特征
      
如: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总数 150
发起讨论的主题   21

寻求帮助的主题    0

支持原观点的主题  57

反对原观点的主题   5

提出新观点的主题  32

解决问题的主题  16

应用知识的主题   5

分享知识的主题   8
2)发现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策略

3)发现高校教师对 e-learning的认知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结论:
1)通过确立项目(构建案例)有效促进高校教师对e-learning的研究和理解
2)对高校教师的e-learning 能力培训,不能单靠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必须把理论学习、应用实践、网上讨论相结合
3)通过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对 e-learning 的认识和能力起重要作用。

谢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