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中的零对等翻译研究》研究报告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资助类别: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8BGD035
课题主持人:李江春 副教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组成员:李   徐佳丽  蒋丽香 孙际惠 法小鹰
李游海 刘友利  杨琼薇     

《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中的零对等翻译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4
1.
问题的提出………………………………………………………4
2.
研究综述…………………………………………………………6
3.
研究意义…………………………………………………………7
二、课题设计………………………………………………………8
1.
课题界定……………………………..……………………………8
2.
研究目标……………………………………..……………………8
3.
研究内容……………………………………..……………………8
4.
研究思路………………………………..…………………………8
5.
研究方法………………………………..……………………9
三、课题研究过程………………………………………………10
四、研究结论及分析……………………………………………13
五、讨论与思考………………………………………………19
六、今后研究的设想…………………………………………20
七、参考文献…………………………………………………21
八、主要附件目录……………………………………………21
一、研究背景
1.
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环境下,中国更为广泛地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因此培养更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正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作为新兴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颇受欢迎。而无论是教学或实践中商务英语翻译在这门专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在课堂上教好商务英语翻译或在实践中做好商务英语翻译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商务英语的研究就已经起步,但基本上都注重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色研究、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研究,如其时廖瑛编撰的口语学习类教材《实用公关英语》以及后来廖瑛等人合著的《国际商务英语商务理论、语言与实务》等。至于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商务英语翻译,较早的有刘法公、肖云南、廖瑛等,这些教授和学者试图通过研究找出一些适合翻译商务英语的法则、理论,如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 刘法公)、《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廖瑛)。近年来,国内还有很多学者运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分析商务英语语言特征及翻译技巧,并且有多项商务英语方面的科研课题获准立项,如在研项目有杨根培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谢彩虹的商务英语翻译的动态对等翻译 但几乎未有提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商务英语本来着重的是英语,是从外国来的,因此并无外国学者研究其翻译,倒是有专门研究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如Ellis M. & Johnson C. 1994年所著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研究广告英语特点及创作方法的更多,如Leo Bogart: Strategy in Advertising 1984, Leo Bogart. William H. Brannen: Advertising and Sales Promotion1983, Prentice-Hall Inc.)所有以上已经存在的成果都对商务英语教学、翻译实践甚至科研曾经起过或正在起着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然而,翻译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双语翻译,因为其中存在一个对等与不对等的问题,综观以上各项研究,其重点均在强调翻译的技巧,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增译、减译等,人们也关注到了对等与不对等的问题,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双语翻译中的零对等却很少重视,更谈不上专门讲述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对商务英语掌握的好坏,也就会关系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质量的高低。
另外,方梦之教授在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中指出,应加强应用翻译的理论研究(《中国翻译》2003.11第六期:48)并在文中提到她对“20世纪下半叶我国翻译研究的成果作过定量分析,发现我国的应用翻译研究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起色,而基础相对薄弱:起步晚,讨论微观技巧多,选题重复,无系统理论,学术底气不足。(同上:47 五年多时间过去了,在应用翻译领域(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英语)的研究仍旧不见有多大起色,仍然还是研究微观的多。
以上各项均提示我们在研究时要提升到比较全面的理论高度,以利于高等学校专业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也利于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就有了目前的课题《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中的零对等翻译研究》。
2.
研究综述
为了探究商务英语翻译规律,寻求商务英语翻译中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水平,本课题按照如下思路进行了研究:该课题研究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其一、对等翻译理论研究,其二、商务英语语言与文体特色综述,其三、商务英语翻译技巧研究,重点是涉及商务英语词、句、篇翻译时的零对等现象研究,其四、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实践研究。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有:1)理论综述与分析法;2)译届成果归纳法;3)商务英语翻译实例分析法;4)调研法;5)试验法。这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课题负责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是查阅了翻译理论论文与著作、相关哲学领域论文与著作,通过理论上的对比研究,升华了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二是检索了不同媒介如专著、杂志、网络,从中找到与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色有关的语料,补充了自己此方面的不足;三是深入教学与翻译实践,搜集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实例并找出了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疑点、难点,运用有关理论与翻译技巧归纳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再次深入教学与翻译实践将研究成果加以验证。

3.
研究意义
1
)商务英语零对等翻译研究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商务英语教学中对翻译的教学着重的是翻译技巧的传授,不利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精、准、快,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
)商务英语零对等翻译研究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提高外贸谈判的效率,节减商务翻译的时间并提高翻译质量。
二、课题设计
1.
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所指商务英语翻译指的是大学外语教学以及商务实践中的商务英语翻译,包括外贸函电、商务合同、外贸谈判以及英语广告、商标与标牌、电子邮件等,重点是研究各类翻译中零对等现象,并提出解决途径。该研究所指翻译中的零对等指除对等之外的不对等不可译现象,也包括实际翻译中的零翻译
2.
研究目标
   
探究商务英语翻译规律,寻求商务英语翻译中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水平。
3.
研究内容
该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其一、相关翻译理论研究,其二、商务英语语言与文体特色综述,其三、商务英语零对等翻译研究,其四、零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实践的研究。
4.
研究思路
   
以翻译理论为指导,综合语言学其他理论,借鉴商务英语翻译已有研究成果,深入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综合运用营销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总结归纳翻译方面的难点问题(在本课题中主要指翻译中的零对等问题),并边实践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实践和教学实践。
5.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拟采用如下方法:1)理论综述与分析法;2)译届成果归纳法;3)商务英语翻译实例分析法;4)调研法;5)验证法。这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课题负责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是查阅翻译理论论文与著作、相关哲学领域论文与著作,通过理论上的对比研究,升华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二是检索不同媒介如专著、杂志、网络,从中找到与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色有关的语料,补充自己此方面的不足;三是深入教学与翻译实践,搜集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实例并找出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疑点、难点,运用有关理论与翻译技巧归纳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再次深入教学与翻译实践将研究成果加以验证。与此同时本课题组负责人将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谦虚学习
三、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从20083月起就开始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首先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翻译理论方面的内容,完成了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色语料库的建立。课题组各成员分别于20087-8月以及20091-2月深入翻译实践,搜集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实例并找出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疑点、难点,进行相关的座谈、讨论,拟出有关商务英语翻译方面的论文提纲,例如:科技论文写译时选词技巧探析,零对等翻译刍议,等。在文献综述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相关学术论文共9篇(具体信息见本节下)以及1本专著。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以测知教学中翻译理论的传授、学生对翻译理论的了解与渴望了解的程度以及对创新翻译理论零对等的愿意接受程度;调查了学生这么5个方面的认识:(1)对翻译理论的初步认识如何?(2)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3)在翻译实践中运用最多的翻译理论?(4)在翻译实践中使用最多的翻译技巧?(5)在商务英语教学或翻译领域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在课题着手研究前后约1年的时间中就同样的问题分别做了两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也大体相同,即省内有关本专科院校的在校生,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生各选一部分进行调查,发出问卷各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第一阶段1887份,第二阶段1958份,对其分析如下:
第一次调查于20086月进行,通过对收回问卷整体分析发现最突出的是此次同学们对Q5(即:你对零对等的理解是)的回答是“ACD”或其中之一项或两项,这证明同学们对翻译理论及其学习是比较重视的。对Q7(即:在商务英语教学或翻译领域你还有见过别人谈论或比较推崇零对等)的回答是选择“B”,证明同学们对零对等一无所知,也可以说明这是个新鲜的事物值得我们来研究。
第二次调查于20094月进行,问卷设计与第一次相同,不同的是在过去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有的可能是因为老师讲过(像主持人所在学校)零对等,有的可能是同学们也有互相讨论过零对等,从此次收回的问卷结果可以得知,同学们对Q5的回答有了明显的改变,即选择“B”(没听说过)作答的占70%以上,另外对Q7的回答也有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即选择“A”(有)。还有很多同学用书面的形式在问卷中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像教我们一样,教给学弟学妹最新的翻译知识——包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还有一项值得我们全体同仁注意的是,同学们对Q8的回答选择“D”的比率整体上升了80%,表明同学们对复议理论的理解一是更深入、更重视,二是同学们已经意识到翻译理论是不断更新的、与时俱进的。
总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接触过零对等的在校大学生都接受并认可它应属于翻译理论范畴并肯定它对复议实践的指导作用。
将成果用于教学与翻译实践,检验本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及较高的评价。本课题组在研究前后做了一项实验对比:2008年下半年主持人所在学校在校专科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生参加了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一年一度的科技/商务英语翻译大赛(笔译),结果获得了团体三等奖,个人一等奖获得数占本校总参赛选手的5%不到。2009年上半年主持人所在学校在校专科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生又参加了同类比赛,比赛结果较之前一年大有进步,团体奖跃进到第一名,个人一等奖总数占本校总参赛选手的10%余。除了别的可以想到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间,包括在赛前老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如倒译法等和零对等翻译理论。
本课题研究成果有:
1.
浅谈商务语言中模糊语的翻译,李江春,《才智》,2008.10
2.
探究翻译方法之——“综合法 李江春,《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3
.再谈商务英语语言与文体特色,李江春,《科技信息》,2009.3
4.
零对等翻译刍议,李江春,《科技信息》,2009.13
5.
试论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李江春,《文史博览》,2009.3
6.
翻译与专业英语教学相长关系,论文,李江春,《中国教师》,2009.6
7.
科技论文写译时选词技巧探析,论文,李江春,《教育前沿》,2009.6
8.
论商务英语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论文,《赤峰学院学报》,2009.6
9.
谈标牌的零对等翻译,论文,《科教文汇》,2009.9
10.
《零对等翻译探索》,专著,李江春,海南出版社,2009.8
四、研究结论及分析
本课题自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在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丰富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分析如下:
1.
创新了翻译理论
人作为生物人和社会人,具有许多生物的和社会的共性。如人类在哭和笑时的表情是一样的;高兴、痛苦、憎恨时的心理是一样的;然而世界又是多元的,各民族有各自的语言,而且由于经济、文化及国际关系发展的需要,一国的语言需要被翻译成另一国家的语言,这就产生了跨民族交际时翻译的需要,但由于地理区域、社会制度 宗教、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从而造成各民族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差异,给翻译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共性和差异必然会反映在各民族的语言中,造成翻译工作中的三种现象:对等翻译、不对等翻译和不可译现象,简称零对等现象。其实,是一个可无限延伸的概念,因此,称翻译中在零对等现象比称不可译不对等要灵活得多,也更精简些。就本概念而言就是一个创新。
另外,之所以称零对等,是因为先有对等。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人们的基本行为动作是一致的,一些基本需要也是一致的,因此在翻译中尽量寻求对等。在翻译中最早提出对等要属18世纪末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他提出的翻译目标是:在好的翻译中,原著的优点已经完全移注入另一种语言,从而使这另一种语言所属国家的人能获得清楚的理解和强烈的感受,程度和使用原著语言的人相等。他在这里提出两种接受者的感受应该相等,这是对等概念的关键。泰特勒的这一论述应说是开了对等概念的先河。
但事实是,原文承载的信息有时并不能完美地对等翻译出来,奈达博士在这方面研究很深刻,他在翻译圣经时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对圣经的理解,因此他在文字表达上有意有所改变,但意思是不变的,因为他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奈达指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译者想要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就有必要了解作者通过作品究竟要对原文读者产生什么效果。由此看来,译者对原文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熟悉程度,其中对原文所处语境的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定的语境赋予词或句子以特定的含义。要想使原文语言的信息在译入语中存活,被译入语的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了解原文语言的信息及其存在的环境,还要使原文的语言信息适应译入语的环境。
在我国很早就有人涉足不可译性问题的探讨。古有东晋佛学大师道安的五失本之说,唐朝玄奘五不翻,近有一代宗师严复先生《<天演论>译例言》中的信、达、雅,都道出了翻译中的困难,而困难之一便是不可译现象的存在。
翻译是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活动。原语与译语在结构和文化方面差异越大,那么翻译中碰到的不可译因素就可能越多,译文就更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卡特福特(Catford)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谈及可译性限度时指出:在完全翻译中,会出现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两种情况。因此我们把不可译从广义上来分为两大类:一是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一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但在翻译实践中,只要是因为交际的需要而须翻译的文本其译者总是会尽可能译出意义、风格、效果都尽量对等的译文。
再者,像“VCDDVDWTOCDGDPCEO、卡拉OK”这些词已经家喻户晓,被普遍接受,我们何不把它们看作约定俗成的翻译,也称其为零对等呢?因为尽管没有用一一对应的中文表达出来,但我们有实物为佐证,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各自对应的含义,达到了交际效果,其实,这就是零对等本质上所要达到的目的。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为借口,碰到难以表达的就异化算了,这是不妥的。我们应该专门建立这样的术语库,并且与时俱进,即时修改和补充。
总而言之,零对等翻译的本质就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中外文本的转换过程中,通过对不可译不对等现象的哲学思考,并将现实中的零翻译也矛盾地统一进来,试图提升到一种理论高度,以指导形形色色的翻译实践。
2.
创新了商务英语基础研究
自立项起,本课题组成员积极搜集资料,我们建立了一个语料库,根据语料库里的材料,本课题组对商务英语基础研究有较大的创新:
本课题组研究商务英语风格特点不是局限于对商务英语某个方面,即像大多数人所专门研究的词或句或篇章方面的特点分析,而是结合三者高度概括其特有本质,避免了重复研究,同时也避免了研究的单薄无力,主持人的论文再谈商务英语语言与文体特色被《科技信息》(山东省优秀期刊)收为本刊重稿
着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论文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女性客体语研究试论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针对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研究女性客体语以及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可以避免不得体的打扮、不妥当的言辞而导致国际商务谈判的失败等等。另外,在此方面,本课题也有较深的前期研究,如前期已发表论文论国际谈判英语之技巧与谈判成败,强调了国贸谈判中得体的措辞对谈判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然,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政府的宏观的正确的方针的指导,也离不开各行各业集体智慧的努力,但是具体的贸易活动中的微观操作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故商务英语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同样都有着它积极的意义。
3.
创新了翻译技巧
    
大凡翻译实践都离不开翻译技巧的操作或指导或运用,在商务英语翻译方面,如词的翻译、句的翻译、篇章的翻译,以往讨论得最多或运用得最多的要算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增译、减译,等,本主持人在做相关研究时,注意总结商务英语翻译实例,尤其是长句或较长短语的翻译,发现倒译法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经过分析与实例论证,得出结论:倒译法可以使商务英语翻译很好地实现功能对等”——实质也是零对等翻译过程与结果的体现。
4.
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也就是大学外语教学以及商务实践中的商务英语翻译中,包括外贸函电、商务合同、外贸谈判以及英语广告、商标与标牌、电子邮件等的翻译中均可运用本课题所创新的零对等”“翻译理论,可以将其看作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除对等之外的不对等不可译现象的主要途径。
本课题组在研究前后做了一项实验对比:2008年下半年主持人所在学校在校专科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生参加了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一年一度的科技/商务英语翻译大赛(笔译),结果获得了团体三等奖,个人一等奖获得数占本校总参赛选手的5%不到。2009年上半年主持人所在学校在校专科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生又参加了同类比赛,比赛结果较之前一年大有进步,团体奖跃进到第一名,个人一等奖总数占本校总参赛选手的10%余。除了别的可以想到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包括在赛前老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创新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如倒译法等和零对等翻译理论。
还有一个有趣的佐证是,本课题组成员中的一员(在读博士,国家级二级笔译员)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也用到了零对等,她是在翻译作品《杨志坚作品集》的后期用到零对等的,她的感觉是在应邀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后,接触了零对等这个概念并渐渐地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而当时正在翻译这部作品,于是她就在解构、重组原文和译文时有意识地运用这个翻译理论,发现这是个很有用的良方,可以解决翻译中多种问题,从而使译本更为流畅、顺口,易于让读者接受。
由此可见,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商务英语教学和翻译实践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宏观与微观方面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五、讨论与思考
值得讨论与思考的两个方面:一、本课题研究结论与观点本组成员都一致认为比较新颖,具有创新性,但就零对等到底是属于翻译技巧的范畴还是翻译理论范畴仍有争议,虽然从调查问卷结果看80%以上认为应属于后者。二、零对等翻译理论(我们暂且称之为翻译理论)是只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领域呢,还是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其他翻译领域(双语翻译)?
六、今后研究的设想
今后研究的设想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来说是指本课题直线延伸下去的研究,从商务英语翻译的角度讲,主要是指得体的译本和不太得体的译本带来的不同的经济学价值研究,本人正准备着手此方面的研究;横向来说是指在科技英语或应用英语翻译领域进行微观和宏观方面广而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待进一步证明:零对等翻译理论能否全面指导应用英语翻译这个翻译界及相关学术界近年最为关注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1.
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贾文波.《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M]. 湖南科学家出版社, 2004,05
3.
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08
4.
廖瑛等.《国际商务英语商务理论、语言与实务》[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02
5.
廖玲.动态对等理论探究对文化背景翻译的启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6.
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英汉译站·翻译理论。2005
7.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0
8.
田文军.对等翻译理论在商标词翻译中的应用 《语言与翻译》(汉文)2007.4
9.Ellis M. & Jo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0.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y [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3.
11.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The 7th vers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12.Leo Bogart. Strategy in Advertising [M]. Leo Bogart. 1984.
13.William H. Brannen. Advertising and Sales Promotion [M]. Prentice-Hall Inc. 1983.
八、主要附件
1.
论文复印件
2.
调查问卷(10份代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