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现状及其价值引导系列研究》研究报告

湖南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德育学科、青年专项)
《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现状及其价值引导系列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赵阿华(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一、课题研究的是个什么问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本项研究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审视和价值引导,探讨了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的有效途径。
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道德思想的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理论。它所回答的是道德领域中一系列基本问题及其发展规律。本课题属于应用伦理学研究范畴,既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伦理危机进行系统的审视和价值判断,对大学生伦理教育提供问题的例证,提出如何加强大学生伦理教育,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大学生伦理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知识社会观念愈来愈被人们接受的今天,面对全球化竞争,近年来,国内各大学纷纷思考该如何提升办学竞争力,强化自身利基,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日益边缘化。不少专家学者感叹大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教育每况愈下。有人悲观地认为,大学教育虽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技能,但是并没有相应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存在一定的道德滑坡、价值判断混乱现象,这些错误在观念或行为层面都存在,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极不协调的因素,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由此引发对大学生伦理危机的思考。从本质说,大学生主流是好的,他们仍然是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主要建设力量,尽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全新的思想观念,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伦理评判标准的不够健全,伦理教育比较稀缺,大学生伦理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某些问题发生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但其严重性后果以及对他人利益、社会风尚的影响不容小看。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学教育在教学生学会专业能力前,应该先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若缺乏伦理道德教育做基础,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可能沦为危害社的工具。这些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往往都与某些大学生道德沦丧、缺乏伦理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引导所导致。本课题阐明在高校环境中伦理观的促进原则,以及在此环境下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伦理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的能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责任、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习惯。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课题在对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现状展开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十多个专题,对大学生伦理问题进行基本评价、归因分析、价值判断,提出伦理原则,并对大学生伦理问题进行价值引导,对大学生伦理教育提供问题的例证,提出如何加强大学生伦理教育,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大学生伦理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
、研究意义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多角度、系统化研究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并进行价值引导,依然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的空白,是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种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并不多见。此项研究的结果和对研究对象所回答的问题的解读,为使用更加系统的手段去研究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三)理论依据
本项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结合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国家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研究。
二、课题怎么研究出来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探讨伦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阐明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核心、原则、基本道德要求、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责任伦理、人际关系伦理、消费伦理、性伦理、恋爱伦理、诚信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择业伦理、休闲伦理、寝室伦理以及伦理素养的培养等层面多角度、系统化集中研究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现状与特点,并对大学生伦理问题进行价值引导、伦理规约。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对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人际关系伦理、消费伦理、性伦理、恋爱伦理、诚信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择业伦理、休闲伦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当代大学生教育援助问题、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高校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等热点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伦理现状与特点做深入广泛的调查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在对调查材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推出有关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系列学术论文,写出《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综述》的调研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现状及其价值引导》以专著的形式结集出版。
(四)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来进行研究,有事实陈述,也有理论分析。
(五)指导思想
本项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分专题对大学生伦理问题进行研究。
三、主要的理论性成果和实践性成果以及成果的影响
本项研究成果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青年问题研究者、教师、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群体,既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青年问题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又可以成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有益教材。
本课题的材料搜集、问卷调查、专题座谈和个别访谈、对材料的整理和统计、撰写系列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都已经完成。课题主持人已在省级以上的学术期刊发表专题系列论文14篇,相关论文10篇,其中3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1篇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物上,部分论文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课题参与者已在省级以上的学术期刊发表专题论文多篇。这些系列论文分别从大学生责任伦理、人际关系伦理、消费伦理、性伦理、恋爱伦理、诚信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择业伦理、休闲伦理以及一些相关问题方面进行研究,论文引用率较高,在青年问题研究领域取得一定反响。课题主持人撰写的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冲突与选择——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现状及其价值引导》也已完稿,并在申请资助出版中。本课题主持人在本校举办的大学生伦理问题专题讲座广受师生好评。此项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贴近青年、贴近大学生生存状态和思想实际,产生较好的影响,为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大学生伦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四、结论以及结果分析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本项课题研究者多年从事高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目标远大,对建构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如此,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尽相同的特点,也与社会普通青年有所不同。本课题主要从大学生责任伦理、人际关系伦理、消费伦理、性伦理、恋爱伦理、诚信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择业伦理、休闲伦理、以及伦理素养的培养等层面多角度、系统化集中研究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提出大学生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做出清晰而有力的思考。主要论点、结论分述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
部分大学生的责任伦理缺失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淡化、道德缺失、法纪规范观念淡漠、行为失范等方面。大学生日常行为失范,学术行为失范,就业行为失范,网络行为失范,竞争行为失范等,也都与责任伦理教育缺失有关。调查显示,有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有25.4%的大学生认为钱多钱少是判断人生的价值尺度 26.5%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2.1%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却重视不够,缺少检点,如在课桌上乱写乱画、逃课、上课迟到早退、在教室里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扔垃圾、随意撕毁折叠涂画公共图书、在公共厕所便后不冲洗、在课堂上打电话、在网上发布不健康消息、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不得体等。
建构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的主要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仁爱原则、诚信原则。大学生担当其责任的三种重要伦理规范为奉献、感恩和宽容。建构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需要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养成教育;深化实践教育;强化榜样示范作用和突出艰苦奋斗教育。对大学生加强责任伦理教育,培育责任感,是保证他们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其健康成长完善道德素养的内在驱动力。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
除了学习,与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恐怕就是人际交往问题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但部分学生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心理素质问题较突出,出现了各种社交恐惧症交往综合症和抑郁症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际范围日趋扩大、大学生的交际方式丰富多样、最难处理好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评价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是大学生面对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有70%的同学不同程度地对人际交往感到不满。超过半数的同学人际交往不良,认为大学生活中最缺少的是理解和友谊12%的学生对老师尊敬但交往不多4.5%的学生对老师不尊敬、不喜欢主动交往 22.8%的同学选择消费层次作为其择友的出发点之一。 37.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最难处理好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另外,跟男生相比,女生更看重个人的人际交往状况。人格缺陷和不良个性特征,是引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75%的同学希望学校提供平台,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是师生交往、同学交往、恋爱交往、亲人交往等。建构良好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平等尊重原则、互惠互利原则、信用原则和相容原则。建构良好大学生人际交往需要理清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伦理原则;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导向和调节和道德社会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道德教育;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有效平台和有利环境;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调制;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是消费总水平偏高且差距明显,家庭提供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消费结构主要有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消费三部分构成。大学生消费的几个误区是无计划消费,盲目冲动;从众消费,简单模仿;人情消费,愈演愈烈;不顾实际,攀比消费;追逐名牌,虚荣消费。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分为四档:贫困型消费,每月三四百元,经济型消费,需要七八百元,小康型消费为千元出头,而奢侈型消费则达万元。学生消费的80%以上由家长来买单。生活消费(伙食、日用品)开支可大致分为四个层次,月平均消费在150-200元占7.31%200-300元占20.66%300-500元占66.16%500元以上占5.86%。他们的消费观念最大特点是追求时尚。在一部分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如攀比心理、放任心理、虚荣心理、郁闷心理等。有些大学生生活不够节俭,花钱大手大脚屡见不鲜,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自立自强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伦理原则为适度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统一、科学消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价值引导,需要倡导适度消费 反对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生活观,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新理念;倡导校园主流文化,提高闲暇消费质量;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理财能力;倡导简静的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生活品质;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教育引导。
(四)当代大学生恋爱伦理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问题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点,在恋爱人数、恋爱年龄、恋爱动机和恋爱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引人关注和深思:大学生恋爱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恋爱年龄趋向低龄化、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认识趋开放性、大学生恋爱类型和动机多元化、大学生的恋爱态度谨慎是主流、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校方能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80%的同学曾经恋爱或是正在恋爱中,1820岁的低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占到了45%。有78%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5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网恋。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类型:志同道合型,占17%;情投意合型,占19%;尝试初探型,占37%,弥补精神空虚型,占15%;虚荣型,占7%。这五种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大学生中为爱情而恋爱的仅占35%。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合住、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校方能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价值引导和教育必须讲究针对性、全面性、原则性和循序渐进性。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进行价值引导需要以人生观教育为支点,引导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以道德观教育为基础,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性;以理性教育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挫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
(五)当代大学生性伦理
当代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的调查主要从性知识,自身性性行为,与异性的性行为,网络交友与性,非常态性行为、性情感等方面展开的。2/3大学生的性困惑与性教育缺失有关,有5126%的投票者表示是通过含色情内容的书籍、网站和影片,325%的人表示是通过家长和学校教育获得性知识。性自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有性梦经历的占 66 %。校外同居现象并不鲜见。为了追求物质或利益享受,个别大学生不惜以肉体为交换条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助长了两性关系中的性混乱现象。大学中还会不时传闻在哪个教学楼或学生公寓中发现了暴露狂、露阴癖、恋物癖、窥阴癖、易性癖等性心理变态情况,大学生对于同性恋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因为在校园里,已经有了同志(男男)和拉拉(女女)。性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存在方式,性生理因素和性心理因素是诱发大学生性行为的自然基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性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而性价值观对其性行为起着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解决大学生性问题的伦理对策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性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比如科学、严肃的原则,爱与尊重的原则,有利和不伤害原则,责任和义务原则,自由和自愿原则和专一、守诺、私密原则等。解决大学生性伦理问题应该遵守基本的性伦理原则;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性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道德情感;把握大学生性伦理教育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引导和规范大学生性行为。
(六)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
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大多数同学对诚实守信能认同,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认真践行诚实守信,也能产生良好的诚信道德情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调查显示,在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的三个优良品德问题中,67.6%的人选择诚信,远远高于位于第二、三位的善良8.5%)和创新5.6%),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对诚信的价值期望普遍较高。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代大学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诚信缺失,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为诚信道德认识模糊、诚信意识与行为失衡、失信行为多样化等。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内涵缺乏正确理解,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功利性倾向和从众心理、不平衡心理、侥幸心理等错误心理。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受到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明显,如在路口遇上红灯而此时并未有车辆通过时,34.4%的人表示视当时情况而定,10.2%的人表示没有警察管就过,13.1%的大学生会看到别人通过也跟着走。由此反映大学生诚信观念出现分离现象。失信行为多样化,主要反映在学业、经济生活、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有考试舞弊,作业抄袭、恶意欠费,不还贷款、履历掺水,随意毁约等表现形式。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政治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和契约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原则是主体性原则,渐进性、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自律与他律并举原则。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伦理对策包括打造诚信校园环境;拓展诚信教育空间;建构诚信评价机制。
(七)当代大学生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调查显示:大学生不仅在网络伦理、环境伦理、工程伦理、生命伦理等方面从认识到行为的层面都出现问题和偏差,在学术科研上的伦理道德问题也很多,论文抄袭、剽窃、考试违纪舞弊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当前高校学生在科技创新和毕业论文撰写上,由于受社会学术腐败的影响,其不正之风也同样有多种表现形式,首先是浮夸、浮躁,求量不求质,造成科技创新、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有些是数据粗糙,经不起推敲,有些是一稿多用,滥竽充数;另一表现是欺诈行为,如程度不同地虚报论文数据,不正确地引用他人成果,对自己的成果和论文不恰当地吹捧等。更有甚者,弄虚作假,包括剽窃、假造科研成果和篡改真实数据,为追求论文过关不择手段。还有的学生不正当地引用甚至盗用别人的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对做枪手、助学贷款欠款不还等行为,也并不觉为耻。另外,相信命相、卜筮、占星,网络算命等相信伪科学等仍在高知识阶层的当代大学生中不乏其人。对大学生进行科技伦理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科技伦理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我们倡导科学价值而忽略其工具性有关。
以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技术造福社会,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技术实践的出发点,在注重大学生的技术、技能、专业能力训练的同时,切实加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高等教育要塑造合格人才,就必须打破急功近利的狭隘的功利主义,回归大学的本体育人功能。大学要不负众望,就应不断去追求、探索,从而使自己不仅成为传播科学技术的知识殿堂,而且成为实践美德、追求高尚的精神乐园,科技伦理具有丰富的大学德育意义。我们需要通过规划与调整专业教育的学科内容,将科技道德教育纳入高等院校学业课程体系;加强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实施科技、人文、伦理整合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环境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素质。
(八)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
互联网正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网络既是虚拟的存在,同时又是大学生交流真实思想情感的场所,信息的超载,使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往往陷入低谷,甚至脱离现实,沉溺网络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症。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突出、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者人数众多后果严重等方面。调查显示,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不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4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41%的大学生说不清楚网络会不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45.6%的大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4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浏览过黄色网站。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账号是不道德的。
大学生网络生活需要遵循尊知原则、诚信原则、忠诚原则、无害原则、公平原则、和谐发展原则、尊重原则、商洽原则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建设大学生德育网站,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转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正式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人文、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防御大学生网络犯罪。
(九)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章所讨论的不是基因重组技术、克隆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生殖技术等所带来的若干生命伦理问题,而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爱,追求生命的永恒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卫生部门在2003910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15-34岁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大学生正处于这一高峰年龄段,自杀率为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自杀率约为20/10。本书作者在湖南四所高等院校调查显示:71.4%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过自杀念头;26.5%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2.1%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从数据可见,超过1/4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这个数据是十分惊人的。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复杂多样,有家庭变故、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紧张、环境适应不良、经济和就业压力、失恋、身心疾患、媒体不良引导等原因,自杀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自杀从产生自杀意愿到实施自杀行为,历时半年以上者达81.3%。可见,预防大学生自杀是可行的。
著名的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说:自杀是道德病态。一些青少年自杀的案例表明,青年自杀,除了对即时产生的心理危机不能及时排除这一表层的直接的原因之外,重要的是对于自身价值判断的偏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则是预防青少年发生心理危机的基础性工作。另外,培养积极正确的生死观和时代观;注重利益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和谐发展;加强社会群体的影响功能;培养青年学生的群体意识;允许个体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的框架下存在;追求生命的永恒意义和价值,都是对青少年发生自杀行为的超前性预防。
(十)当代大学生休闲伦理
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特点是休闲时间比较充足、休闲动机多样化、休闲内容比较丰富、对休闲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休闲活动呈现出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大学生休闲生活的误区有大学生休闲生活盲目低效、层次不高;大学生休闲生活道德意识不强;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消费失衡;大学生网络休闲失范。调查显示,除了节假日、寒暑假,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每周40节课、每节45分钟计算,每周上课时间为1800分钟,大学生课余时间为4920分钟,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在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动机有以下几种:松弛动机(占47.2%)、娱乐动机(占44.9%)、交往动机(占48.3%)、完善自我动机(占43.3%)、贪图享乐动机(占38.7)。学生的休闲方式主要以阅读、上网、购物、旅游和体育运动为主,其中在某些休闲内容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达89%的女生选择购物,而此项男生只有14%;相反,23%的男生选择了玩电脑游戏,而女生则很少。
大学生休闲生活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参与原,健康有益、全面发展原则,符合规范原则,给予指导原则和有效控制原则。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道德明确大学生休闲生活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了解休闲生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建立良好的休闲动机,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休闲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道德调控。调控需要发挥社会的引导作用,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作用,从道德上牵引大学生按照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正确原则和要求去主宰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生活。
(十一)大学生择业伦理
大学生就业难,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职业价值观的错位,也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从职业服务功能所涉及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一种从关注社会关注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兼顾的变化;从职业活动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看,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多元价值追求并存但偏重于物质功利价值追求的特点;从职业的稳定性来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由一次就业定终身多次选择变化。本书作者在大学生选择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的问卷调查中,87%的学生最关心经济收入,71.5%的学生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7%的学生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0.5%的学生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绝大多数学生把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选择的意向,选择去农村的不到5%。本书作者在毕业生就业单位首选的问卷调查中,35.6%的学生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5.5%的学生选择大型国有企业,20%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据调查,在200216—35岁的青年中,有25.6%的人曾经换过工作单位。在最近3年内换单位的情况是:换过一个单位的占12%,换过两个单位的占4.9%,换过三个单位的占0.4%,换过六个单位的为0.4%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变化中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当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有服从社会需要的择业原则、充分发挥个人素质优势的择业原则和有利于成才的择业原则。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变化中的不良倾向进行伦理调适的措施包括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遵循正确的择业原则;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转变传统职业价值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
五、值得讨论和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伴随着我国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信息时代的来临,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和现代社会的科技化,使人们的生活情境空前复杂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不发生巨大的变化,现有的伦理道德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刻,认清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必须有大力发展这个现实的大趋势,并从现在起做扎扎实实的努力,在社会注意伦理道德领域,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意义既迫切,又深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题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创新研究与实践。
其次,本课题所探讨的是大学生伦理问题,是一个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的大课题。本选题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受本人学识水平和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对当代大学生伦理问题的调查范围还不够广泛,在资料来源上还缺乏典型的个案与材料,这些不足本人将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注意改进和加强。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及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再次,大学时期是进行伦理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加强失学生道德建设首先要将纲要内容具体化,提供道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同时要发挥德育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重视社会实践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采取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加大高新技术在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新的世纪,高校要完成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艰巨任务,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最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双重效应,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构成了大学生伦理困惑的原因。青春需要引导,需要关怀,更需要理解与信任,社会应该给予这代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尊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理解他们的快乐、痛苦、孤独与困惑,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使命与责任,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通过积极的反思,帮助他们找准人生之路,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对大学生伦理困惑的解答也是对道德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与研究,面对关于大学生伦理问题的种种批评,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与社会。成长是一种过程,当代大学生需要更多的生活磨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