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贫困: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批准号:XJK06QXL009
课题类别:  青年专项
学科分类:  教育心理学
课题主持人:柒文英  副教授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成员:  粟显进  吴尚忠  王维新  何炎芬  胡义秋        
课题承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
            
               
《正视贫困: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高职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贫困生问题是随着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制度后而凸现的,贫困生作为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关注高职贫困生,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贫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同样令人担忧。如何切实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对国家、社会、学校及贫困生本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课题研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行为主义S-R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负性特征、主要表现,积极地探索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初步建构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I+We"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本课题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为引导高职院校贫困生发扬自身优势、正视贫困,帮助他们提高个体竞争实力以达到"心理脱贫",实现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也为高校教育者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方法和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据中国红十字会2006年调查统计,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有75-80万,占高职院校学生总人数的25-30%。许多来自老、少、边、穷山区的学生,以及城镇下岗工人的子女进校后在学习、生活、心理上都面临较大压力,而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这诸多方面的因素成为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如何看待贫困?我们以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环境,即贫困生周围的人们应当正视而非歧视,给贫困生以尊重的校园人文环境;二是自身,即贫困生应当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在经济上的贫困,给自己以正确的平常、平等心态,形成一种良好的心境。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校贫困生不仅仅是要"经济脱贫",更重要的是还要实现"心理脱贫"
目前,关于贫困生的研究大致朝着两个方向进行:第一,高职贫困生经济脱贫的研究方向。这类研究主要是从高职贫困生经济贫困的角度入手,分析其经济贫困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如张玉泉《关注高职贫困生》(《高等职业教育》20032月中)、程德华 高斯学《孝感职院贫困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讨论》(《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月)等,他们具体谈到高职贫困生的现状,认为高职贫困生产生的因素有:贫困分化加剧、助学体系不完善、奖助学金无法满足贫困生需求、贷学金制度不健全、学生贷款难,并就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举措。第二,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研究方向。这类研究主要是从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视角入手,探测其心理贫困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张连军《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分析及克服对策》(《职教论坛》20045月)、王中军《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分析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3期)、刘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月)等,认为,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有:落后的农村教育条件、人们消费观念变化、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毕业分配制度带来的压力,并提出了一些"心理脱贫"的举措。
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有关高职贫困生方面的研究,从成果的数量看是有限的;从质量方面来看,还有待进一步体现其实效性。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和高职贫困生自身特点,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以往的研究方向分散,且通常以论文的形式出成果,尚未有通过课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二是以往的研究未能从整体视角进行研究,而经济上的贫困与心理上的贫困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此类研究呈现一种单向度研究贫困生(经济脱贫或者心理脱贫方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辨证统一的基本原理。三是以往的研究过于片面和务虚。
高职院校本身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贫困生比较集中,其学习障碍明显,就业压力大等现实状况。对于这一群体的实质性援助,各高职院校尚处在认识和摸索阶段,大多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尚无切实可行的实效性援助,有必要探索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心理辅导新模式。
本课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帮助贫困生改变其对自身的一些错误认知,正确地把贫困看成一种正常经历来对待,从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实效辅导,在其欠缺的方面加强心理辅导、实训与锤炼。同时,结合社会现实中涌现的一批贫困学生的典型事例,如徐本禹、洪战辉等事例,引导他们发扬自身优势,使其能正视贫困;提高个体竞争实力,达到"心理脱贫",以利于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行为主义S-R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以关怀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它的自我塑造论、实践生成论、生存价值论和全面发展论,为本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关注贫困生的生存状态而给予人文关怀,为帮助贫困生正视自己、认识贫困,以达到从心理上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相关研究的方法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与注重人性化、生命化的理念,为本课题的研究确立基本立场、基本原则。
行为主义S-R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定条件下,外界的环境或情景的刺激能够激活主体的相应反应,研究行为的方法就在于寻找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只要发现某一种刺激能引起哪一种反应,或发现某一种反应是由哪一种刺激引起的,就能找到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之间的特定的因果关系。我们运用这一理论来研究和揭示贫困生的心理变化与其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不正常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心理辅导措施。
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认为,人是不断前进的,有一种基本趋向和驱力:实现自己、维持自己并提高自己。"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理论认为,基本假设是:受辅者是关于他自己的最好的专家,他们有潜能找到自己问题的办法。同时,团体行为疗法理论认为,通过各类行为疗法小组如压力管理训练小组、自信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等可以改变成员希望改变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力,提高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对高职贫困学生的优良品质进行潜能开发、实效辅导与训练,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实训方法,设计出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效性方案,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和生命化,来解决高职贫困生诸如压力巨大、灵魂焦灼、精神家园荒芜、对未来茫然无助等一系列问题。
三、基本概念界定
"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所引起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这些负性变化突出表现为心理失衡,具体为自卑、多疑、孤僻,以及对周围和社会上的人和事的不满情绪等。
"I+We"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指贫困生将自己融入团体中参加"认知性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性团体心理细分训练"、团体创业实践等,并充分将自己的才能完全发挥出来,从达到改善心理负性状态完善自我,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
我们提出"正视贫困: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贫困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惑及心理特性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心理实效辅导与训练的措施,改变其负性变化,实现心理平衡,并针对高职贫困学生具备的优良品质进行潜能开发,并将这些努力上升到理论层面,结合高职实际探索适合高职贫困生心理辅导的新方法和模式,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心理脱贫"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高职贫困学生进行具体的特点分析和研究,从学生的个体角度出发,通过实效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训,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深入激发其内心需要,将他们的压力困惑、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就业创业等事关切身的问题,全方位地纳入对贫困生的教育当中。
课题着力凸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终极人文关怀理念,通过从最深层次挖掘"衡外力、量己力"的内外相关因素,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实训方法,探索出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并实践运用。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如下主要内容的研究:
1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
"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及成因的调查与研究。
3
、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失衡的负性变化及"心理脱贫"策略研究。
4
、高职贫困学生团体建立,团体心理辅导与实训方法、途径研究与实践探索。
5
、针对高职贫困学生具备的优良品质进行实效辅导与训练、潜能开发及其理论研究。
6
、高职贫困生团体辅导方法及辅导方案设计与实践,提出适应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多学科研究法。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半,具体研究步骤、思路、做法如下:
(一)研究准备阶段(20064-20069月)
1
、走访调查,确定选题方向。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先后走访了湖南省10余所高职院校,并重点对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进行调研,掌握了有关高职贫困生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认真总结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经验与教训,以及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经验。同时,运用现代互联网进行广泛检索、收集和查阅了国内外近50余篇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的状态,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确定了贫困生"心理脱贫"的研究方向。
2
、专家论证,选准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方向确定以后,我们起初将课题定为《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研究》。随即我们邀请了研究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方向的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湖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胡义秋博士与其博士生导师,以及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熊琦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和研究原则,以高职贫困生心理状态为研究范围,立足于贫困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帮助其实现"心理脱贫"为目的。最终确定了研究课题为《正视贫困: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
3
、反复研讨,确定研究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论证、修改。重点对研究目的、研究基础、实施步骤、团体心理辅导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反复的自我论证。课题组组长柒文英副教授,一直担任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部长,既有丰富的相关经验,又能调动全院辅导员对贫困生摸底进行情况,发挥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研究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研讨和可行性论证。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610-200712月)
1
、调查分析
第一步。研究时间:200610月。研究内容:收集大量文献资料,比较国内外广大学者在相关问题的研究;确定课题调查对象,明确调查内容,精心设计调查方案。
第二步。研究时间:200611月。研究内容:选取调查样本,精心组织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利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学生进行普查,在2-3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对不同年级(或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文化背景的在校生进行较广泛性的问卷调查;另一方面,进行个案调查与分析,综合多方面资料,进行高职贫困生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其现状与内在关系。
第三步。研究时间:200611月下旬-12月底。研究内容:从筛选出的贫困生中再挑选30-60名贫困学生成立实训和心理辅导的团体,然后采用测试系统和测评软件(WJZ)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次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
、深入研究
研究时间:200612月下旬-200712月底。研究内容:对高职贫困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经典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技巧,依托心理咨询室搭建一个应用平台,对挑选出来的60名贫困生(核心成员24名,24名全部为特困生,课题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这24名贫困生进行的)组成一个团体,于200612月成立"三自"协会,该协会隶属于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1-1  "
三自"协会机构图
"
三自"协会的指导老师,由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吴尚忠同志担任。同时,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李梅同志、何炎芬同志担任其心理辅导老师,这两位老师均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以此,通过"--线--"的形式进行个体与团体实训与心理辅导。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个层次。研究时间:200612月下旬-20073月底。研究内容:帮助贫困生进行自我分析,使之能正视其贫困经历,正确对待贫困处境,实现心理平衡。方法一:学习心理健康辅导资料。我们收集了仅20万字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发给该团体学习,并由团体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梳理和讲解。方法二:进行自我心理测试。我们在学院中心机房安装了WJZ2000心理测验软件系统,"三自"协会成员持《测试证》在机房开放时间内均可进行自我测试。特别是通过人格测试和性格方面的测试来深入、全面的了解自己。方法三: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我们请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举办了六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共12个课时。同时,还开设了个体专访和咨询项目,方便贫困生针对自我特点或特殊情况进行咨询,专家进行诊断,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试。方法四:进行交流与分享。进行讨论、交流与分享,在合作、沟通中共同解决问题,学会用全面客观辨证的观点分析自身经济贫困现状和心理困惑,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重新面对生活,正视贫困,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
第二个层次。研究时间:20073月下旬-20079月底,研究内容:进行团体实训与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拓展,以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培养自立自强意识。我们在对《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结果进行分析和个体仿谈的基础之上,针对贫困生的负性特征,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以此进行进行心理辅助治疗。同时将"三自"协会的24名成员分成几个任务促进小组(Task Facility Groups):压力管理训练小组、自信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团体细分心理实训(前两个小组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一、二时间共1个月,人际交往训练三时间3个月)。
第三个层次。研究时间:20073月下旬-200712月底,研究内容:努力使贫困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三自"协会牵头,邀请武术协会、乒乓球协会、大学生艺术团部分成员,于2007530到附近小学开展"-小学生手拉手"活动,经常性在校内外开展家政服务、家教等活动,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推荐协会会长徐明等同学在寒假期间到企业进行勤工俭学。20071119"三自"协会成功举办了大型"感恩校园,展现自我"学生T台服装秀活动。服装来自募捐或是由协会代销的,同时聘请专业人员指导,自行设计、改装的该活动。此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三自"协会代销服装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三自"协会还创办了"三自书屋"。书屋除了得到课题组提供的部分启动资金外,采取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模式。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他们在市场调查、进货渠道、销售渠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很好的准备,书社的经营进展顺利,业务量不断扩大。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帮助贫困生开发了潜能,特别是帮助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创业精神,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生提高了"自立、自强、自信"意识。
3
、目标构建
通过实践研究,创建高职贫困生实训模块,探索出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实训方法,提出了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具有较强实效性的 "I+We"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课题组将该模式运用到由贫困生组成的"三自"协会的24名成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帮助他们正视贫困,摆脱贫困所带来的阴影,从心理上实现自立、自强、自信(详细数据见柒文英、吴尚忠两位同志合撰写论文《高职贫困生的负性情绪特征及"I+We"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












1-2  
研究思路与实施步骤模拟简图

七、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扩大研究视野
首先,为了夯实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在本课题研究方面的基础理论,课题主持人柒文英同志带领并要求大家至少要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学习本课题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行为主义S-R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理论。为此,我们课题组购买了《罗杰斯著作选读》、《罗杰斯心理治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学导轮--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趣味心理游戏》等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其次,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就相关理论方面进行讲解。第三,参加省、校组织的各类有关课题研究的讲座、研讨与交流,扩大研究视野。
(二)贯彻研究计划,把握研究进度
自课题开始的第一天11120061030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主持人柒文英副教授召开研讨会,主要是研究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一个星期以后,初步制定了研究计划。她要求今后在研究过程中要严格贯彻落实研究计划,如需调整课题研究计划,所有课题人员都必须参加,进行充分的讨论方可进行修改或调整。为了把握课题的研究进度,确保课题研究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每位课题研究人员必须每两个星期向课题组组长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研究进度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困难,以便及时解决。
(三)及时研讨交流,注重精细研究
自开始研究之日起,课题组就确定了每月召开一次由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参加的课题研讨会,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研究障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集思广益,合力解决,并通过会议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研究重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细":一是贫困生调查分析做到了细致。调查分析是后面课题研究的基础,调查数据要详细、真实。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课题组十分重视WJZ软件系统的调查和数据采集。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一方面数据核实做到细心,另一方面对个别特殊数据所反映的情况通过回访当事人或从辅导员老师那里了解情况进行印证和比较,从而认真做好了数据分析工作。二是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要详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既要有理论支撑,又要注重实际不流于形式;既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培训方案,把握好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基本特征,又要从微观方面设计好心理辅导措施,把握好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变化,使我们的团体心理辅导真正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普通情况与特殊状况相结合。三是进行贫困生个别心理辅导要细心。我们在进行贫困生个别心理辅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关怀,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细心观察特殊贫困生、特殊行为或现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努力做到 三个"和谐统一",即面向主体辅导与个体心理和谐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展示的和谐统一;自我心理辅导与辅导老师心理辅导的和谐统一。
(四)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自我管理
本课题组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课题组组长柒文英副教授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部长,负责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室为学生工作部(处)的下属机构。这些,为课题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课题组还在加强课题的自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内部调整。如物色研究人员,调整研究队伍的人员结构,在研究之初,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不够,本课题组就邀请了有丰富心理咨询与培训经验的王蕊同志(心理咨询与指导老师),引进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何炎芬同志,充实研究力量。二是用够政策争取领导重视和经费支持。本课题组长柒文英副教授争取到了学院党委、行政以及科研处对本课题的重视与支持,除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给我们拨了10000元课题科研资助经费外,学院按11的比例给我们课题组配备10000元的配套资助经费,在人力、物力方面也给予了大量的帮助。三是按课题研究计划召开学术研讨会,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和学术专题讲座交流,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和能力。四是重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及时总结经验,重点写好中期检查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通过加强课题的自我管理,真正把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形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基本思路、观点
观点一: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方面更加任重而道远。首先,由于经济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不少贫困生不能正确对待、正视自己的自身及其生存状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特别由于他们对自己就读的是高职院校而不是本科院校,这加剧了其自卑感;其次,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有一种玫瑰园般的幻想:美丽的校园、学术的圣殿、儒雅的学者、浪漫纯情的学友、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一切新鲜而完美;而在进入大学之后,暂时的新鲜感消失,与在本科院校就读的同学所在学校比较起来,有一定差距,这种现实环境的不如意,产生了失望心理,这种对比后的现实反差在心理就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高职贫困生入校时的自卑感,更加加重了心理负担。第三,由于中学阶段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化知识积累和文化修养不够,从而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上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学生无法使中学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知识衔接好,因而在面对大学学习出现困难时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足够的底气,使之心理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第四,就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来说,总体上他们在就业前景、工作岗位及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要略逊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更何况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社会资源方面尤其缺乏,这些不能不让他们心理十分忧虑自己的前途,就业压力、生存与发展压力很大。基于这些原因,高职院校在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方面的做法,必须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任重而道远,在帮助其"心理脱贫"时需要倾注更大热情,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对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脱贫",一是要借鉴和吸收本科院校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发展型心理辅导,开发其潜能,探索出一条帮助其自我正视、自我发展、自主创业的新路子。
观点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乐观。从我们进行的软件测试结果、个案研究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况来看,贫困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性情绪特征:1、超重与忧虑。贫困生压力非常,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压力。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身份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归属,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物质支持和社会支持的,物质的匮乏必然给贫困生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并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念。二是家庭压力。贫困生的家庭一般都存在不少困难,为了供其念大学省吃俭用、有病不医,不少家庭负债累累,导致心理压抑,承受较大的压力。三是就业压力。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全面铺开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找一份如意的工作确实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在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了。同时,贫困生还要为自己的学业、前途、家庭忧虑。他们的学费基本靠东拼西凑,生活花消基本要省吃俭用。所以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学业。2、自卑与敏感。因为贫困,让他们忧虑得太多,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形成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自尊心非常强,而过强的自尊心又经常对周围的人和事非常敏感。一些贫困生内心比较自卑,常常用外表的孤傲来掩饰,不论是对来自外界的挑战与竞争,还是周围或社会的关心和援助,都比较谨慎,似乎自己的心就像镜子,"一碰就碎"。所以,他们很敏感,有的甚至采取敌视态度,同学、朋友也就不敢随意与之接触。敏感让他们离群索居,态度冷漠,人际关系比较僵。由于经济困难,贫困生一般很少参加需要花销的集体活动,由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起来,时间一久便倾向于独来独往,顾影自怜。3、紧张与焦虑。Pope,H.G等人对焦虑的研究发现,状态焦虑水平高的个体心理运动敏感性程度比较高,而特质焦虑水平高的个体的知觉敏感性程度高。贫困生承受很大压力,高度的精神压力,往往表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稍有变动就神经紧张。我们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不少贫困生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对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事表现出过分的紧张,常常不安、自责,甚至自罪。4、偏执与敌对。不少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贫困,在内心把自己封闭起来,一些贫困生在处理人事关系方面,有些偏激,固持己见,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遇到不公的现象,比较容易走极端,特别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自觉地将竞争中的对手当成敌人或表现敌视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敌视模糊了视线,降低了是非判断力,尤其是对竞争对手和对社会与周围的不满的情绪,或激动,或平静,或敌视,游离不定。
观点三:帮助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应注重个体与团体辅导相结合。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不仅有个体本身的原因,也受环境的影响,须注重个体与团体辅导的结合,在心理实训过程中将贫困生个体融入到团体中,并在团体辅导中实现个体的心理脱贫。仅侧重或偏向一面,往往难以收到实效。对于引导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应从"环境""贫困生自身"两个方面来认识,这是当前该领域研究者的共识。但在实际心理辅导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团体""个体"的现象,将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团体辅导当成"一揽子工程"--这往往是辅导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之一。帮助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一是要营造一个是正视而非歧视、是尊重而不是怜悯的人文环境;二是促使贫困生自身产生心理脱贫的内驱力,通过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在经济上的贫困,给自己以正确的平常、平等心态,形成一种积极、良好的心境。从这种意义上说,必须注重个体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二)构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I+We"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
受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自我完善的公式:"I+We= Fully I"启发,借鉴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建构了"I+We"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其基本做法如下。
1
"认知性团体心理辅导"1)学习心理健康辅导资料,2)自我心理测试;3)参加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4)个别访问和咨询;5)交流与分享。
2
"实践性团体心理细分训练",即建立任务促进小组(Task Facility Groups),如自信训练小组、压力管理训练小组、自立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挫折承受训练小组、快乐成长训练小组,进行团体细分心理实训。
3
、团体创业实践。一方面,发挥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技术优势,结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点,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创建"三自"书屋,采取贫困生自我管理、自我营销的经营模式,培养创业精神。



















1-3  "I+We"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运行图

"I+We"
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简图

以下就是以压力管理团体细分训练为例,针对就业压力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其细分训练模块:








就业压力团体心理细分训练模块

通过实施"I+We"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特别是在心理实训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到团体中,并在团体中通过压力管理团体细分、自信团体细分、人际交往团体细分等训练使其"爱与互助的心理诉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激发起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换言之,在心理辅导老师的主持或参与下,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引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其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并进行了团体分享,进而改进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增强了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力,提高了心理素质。(部分数据如下表)












(三)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养分提出了贫困生"四维"自我人格培植与修复理念
针对贫困生对人格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我们注重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吸取养分,首次提出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并应用到课题研究之中。
孟子关于人格的论述,不同于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对人格的分析侧重于人格的纵向层次结构,弗洛伊德主要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纵向层次;荣格也将人格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意识"三个纵向层次。而孟子则是从横向层次来对人格进行剖析和建构的,并提出了一条内在心性路向的人格建构路线,即以人的道德伦理性为落脚点的"四维"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结构的"四维"性,即恻隐维度、羞耻维度、辞让维度、是非维度;二是人格的操存培植性,即人格,是每个人都有的,是可以通过自我求得、培养、扩充和发展的,强调人格的自我培植与修复作用,一条内在心性路向的人格建构方法和路径。对此,课题组吴尚忠、柒文英两位同志还撰写了论文《试论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与贫困生的人格自我修复》(该文同时发在《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1期和《文史博览》2007年第4期)。
(四)反思了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理论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为指导,在研究之初建构了基于该理论的"I+We"团辅模式,并进行了应用,课题组柒文英、吴尚忠两位同志还撰写了《高职贫困生的负性情绪特征及"I+We"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该文发表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2期)。但是,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的全面深入的开展,我们发现该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1
、就逻辑起点而言,罗杰斯的这一疗法强调个人主义倾向,过分地强调受辅者的个人作用,这与西方个人中心主义的文化传统是深层次关联的。
2
、就人的价值评判而言,渗透了个人本位主义倾向,过多地强调"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自我作用,忽视社会实现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
3
、就受辅者而言,过高地估计了人性的自然因素、自身的主体行为作用和自为能力。如果有这么高行为能力,恐怕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受辅应该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4
、就辅导者而言,"营造一种接纳、关注的温馨合适的气氛"是必要的,但仅仅做这些,则远远不够,况且要求辅导者必须保持"准确的共感、接纳、无条件的热情、关注以及真诚"的态度,未免有些苛求。鉴于此,我们在批判性地汲取卡尔o罗杰斯(Carl.Rogers)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的理论营养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理念,修正了"I+We"模式,使我们的团体心理辅导坚持以人为本为理论基石,以"心理需要、心理和谐与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并将之运用在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中进行了应用,重要的是还取得了之前的团辅效果更为良好,同时吴尚忠、柒文英两位同志还撰写了《基于以人为本理念"I+We"团辅模式的实践探索--兼论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团体心理疗法》(该文发表于《科学时代》2007年第17期)。
(五)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了研究论文8篇,并有7篇已经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另有1篇已被相关期刊录。详细如下:
1
、《关于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蕊、柒文英. 《科技与企业》2007年第5期;
2
、《高职贫困生的负性情绪特征及"I+We"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柒文英、吴尚忠.《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
、《感恩教育--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柒文英.《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I+We"团辅模式的实践探索--兼论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团体心理疗法》.吴尚忠、柒文英.《科学时代》2007年第17期;
5
、《就业压力下高职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矫正研究》.王维新、柒文英. 《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6
、《试论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与贫困生的人格自我修复》.吴尚忠、柒文英.《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1期和 《文史博览》(理论版)2007年第4期;
7
、《综合性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胡义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索引期刊)2007年第6期;
8
、《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的应用研究》.柒文英、李梅.《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6期(已被该期刊录)。
九、研究的反响与成效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援助体系实现了三大"转变"
通过我们对过去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和课题研究一年来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探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贫困生自主创业能力为核心,将心理辅导、勤工助学和自主创业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援助体系。主要目标:1.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2.锤炼勤奋拼搏的意志;3.提升艰苦创业的能力。基本途径:1.团体心理实训;2.进行勤工助学;3.自主创业实践。在这个援助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实现了三个"转变"
1
、心理辅导由应急型向规范型转变。改变了以往为了应付某一心理问题,而应急式的进行心理辅导,而是以预防为主,遵循心理健康的渐进性规律,建立了规范的心理辅导方式。
2
、心理援助由单纯心理辅导型向全方位发展资助型转变。改变了对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单纯心理辅导方式,在充分考虑"心理贫困"与经济贫困紧密关联的基础上,代之以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自我创业发展资助型相结合的全方位的方式。
3
、资源利用由单一型向整合型转变。改变了以往仅从贫困生生活上和完成学业上进行资助的单一形式,代之以不仅是从贫困生生活上和完成学业上进行资助而且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贫困生长远,充分挖掘资源,发挥各方面和贫困生自身优势,并进行整合,致力于贫困生心理援助、经济资助和发展型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成果指导贫困生社团--"三自"协会效果明显
2006
12月课题组组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贫困生社团--"三自"协会,开展了课堂集中训练,团体心理实训,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与创业尝试;并及时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实验于社团。
通过历时一年的实践,社团的核心成员已摆脱心理贫困的负性表征,成为活跃于校园的朝气学子。
1
、与附近小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他们利用节假日与小朋友一起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小朋友的课余生活;同时拓展自身的素质与能力。针对部分小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请不起家教,在数学、英语等功课成绩不佳的情况,他们表现出了人本关怀与使命意识,建立"大学生--小学生" "1+1"辅导小组,每周六、周日对自己所负责的小朋友进行义务的数学或英语辅导。这一"手拉手"活动,已持续了半年多时间,深受小学家长、小朋友和贫困生本人的欢迎。
2
、利用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老师推荐与自荐,协会大部分成员在寒暑假参与了去企业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经过课题主持人的努力,先后推荐了多名贫困生参与学校学生公寓管理,主要是协助公寓辅导员进行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卫生清扫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岗位上工作勤奋、刻苦,善于动脑,成长较快。特别是树立起了"正视贫困"的意识,开展了改变贫困的尝试,为"心理脱贫"夯实了基础。
3
、进行了校园创业的尝试。他们争取到了学生服装代售点。为了打开校园内的市场,协会独立举办了"感谢学院,展现自我"T台服装秀活动,扩大了协会在学院及周边的影响,有力的推动了学生服装代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同时,他们创办了"三自"书屋,主要经营来自广大学生捐赠的旧书、一些学生常用的工具书和文学类书,代售各类报刊、杂志。目前,"三自"书屋运转良好,业务量不断扩大,一些书店、书商的纷纷确定书屋为其周末代售点。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网、湖南工程职院报、湖南教育网对"三自"协会开展的各类活动、自主创业尝试,以及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了积极地报道。
通过"三自"协会的实践表明,课题组构建的"I+We"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针对了高职贫困生的现状,是较合理并能收到实效的。
(
)"I+We"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校内外推广应用反映较好
在应用"I+We"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方面,我们首先选择本校试点,经过一段时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SCL-90HPF心理健康两表检测显示,贫困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方面的得分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在乐群性方面的因子得分有了提高,而在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健全因子方面的得分则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他们通过团体辅导后大都已朝积极方向发展,这说明我们对"I+We"模式的应用是有成效的。我们同步的在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将这一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部分)公开发表情况。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了研究论文8篇,并有7篇已经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另有1篇已被相关期刊录。
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奖情况。在2007年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柒文英同志撰写的《感恩教育--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获得三等奖;在湖南省首届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委员会论文评奖中,吴尚忠、柒文英等撰写的《基于以人为本理念"I+We"团辅模式的实践探索--兼论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团体心理疗法》获得二等奖;王蕊、柒文英撰写的《关于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获得二等奖;在2007年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评奖中,吴尚忠、柒文英撰写的《试论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与贫困生的人格自我修复》获得一等奖。
其它社会认可情况。吴尚忠、柒文英撰写的《试论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与贫困生的人格自我修复》,被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录。王维新、柒文英撰写的《就业压力下高职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矫正研究》,被雄健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收录。
十、研究的结论及问题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贫困"的现象,着重围绕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脱贫"而展开的一项应用性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半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行为主义S-R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格自我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心理疗法理论等的理论成果,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系统地探讨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负性特征、主要表现,积极地探索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初步建构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I+We"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探究,还是在实践方面的应用,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课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帮助贫困生改变其对自身的一些错误认知,使之把贫困看成一种正常经历来对待,从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实效辅导,在其欠缺的方面加强心理辅导、实训与锤炼,同时,结合社会现实中涌现的一批贫困学生的典型事例,如徐本禹、洪战辉等事例,引导他们发扬自身优势,使其能正视贫困;提高个体竞争实力,达到"心理脱贫",以利于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些表明,本课题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完成了课题立项之初的研究任务,也达到了研究目的。
(二)尚待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1
、在"经济贫困生""心理贫困生"的确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课题成果特别是"I+We"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推广应用范围,小了一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以检验功效到底有多大。
2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复杂,"心理脱贫"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I+We"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还需要在今后的应用中继续总结、完善。
3
、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还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
十一、附录
课题研究成果:
1
、已公开发表论文的期刊及复印件汇编(详见附件一)
2
、获奖论文复印件(详见附件二)
十二、参考文献
1
、(美)柯瑞著,方豪等译.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
3
、马斯洛等(林方译).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5
、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
、孟轲.孟子o告子上[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7
、刘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9
8
Mial,JP;Bisserbe,JC;Jacobs,A;Pope,HG.Two-dimensional anxiety:a confirmation using a computerized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of attentional performance,European Psychiatry.1996,11(7).
9
Rogers,C.(1980).A way of being.Boston:Houghton Mifflin.
10
、朱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8.
11
、邓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
12
、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7.
13
、汪建新、熊世育.评介罗杰斯"个人中心疗法"的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9.
14
Rogers,C.R.(1951).Client-centered therapy:Its current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theory.Boston:Houghton Mifflin..
15
、邹海蓉、刘辉.罗杰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12.
16
、孔子.论语o乡党[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6
17
、吴尚忠,王维新.关于高职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8.
18
、易中天.易中天作品集o品三国上[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6.
19
、张连军.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分析及克服对策[J].职教论坛,20045.
20
、王中军.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3.
21
、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汇编[C](内部).20066.




《正视贫困: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07121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