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毕业论文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毕业论文

  [摘要]教师成长与教师评价息息相关。发展性教师评价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意识、明确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引领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进程。突出高校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开放化、突出评价结果的指导性、培育高校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等,是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 发展性教师评价 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师评价理论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周期较短,主要适用于中小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小,较多地承担科学研究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周期长,一般不宜适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事实证明,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适用于教学评价,而且适用于科研评价;不仅适用于短线评价,而且适用于长线评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评价,而且适用于高校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又称“专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或“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通过实施教师评价,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主体—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的过程。

  从现实的意义上讲,发展性教师评价,打破了原有教师评价的定势,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使教师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成为教师能动发展的内驱力。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提出与推行,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及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一)人群关系理论

  人群关系理论又称“人际关系理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等人创立。其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

  1.人不仅“经济人”,而且也是“社会人”

  从亚当•斯密早期的管理理论到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科学管理理论,都把人看作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把金钱看作是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但是,人群关系理论认为,金钱并不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决定因素,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上的收入,人还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希望得到尊重,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等。

  教师职业更是一个社会性职业。教师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求归属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彼此间得到关注和关心。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希望受人尊重。

  2.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人群关系理论认为,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其成员有规定的编制、权利、职责和分工。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产生共同的爱好、志向和情感,从而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其成员没有规定的编制、权利、职责和分工。

  学校中同样存在这两种类型的组织。除了正式组织之外,学校里实际存在着一些或公开或隐蔽、或紧密或松散、规模大小不一的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如教研组、工会。非正式组织则不是由学校明文规定设立的,而是学校成员的某种自然结合,如一些教师因志向、理想、信仰、性格、经历、习惯等相近,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志趣相投、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组织。当非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与正式组织相一致时,二者会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相反,当非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与正式组织相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和对抗,造成派别林立、人心涣散、内耗严重,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见,非正式组织对学校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教师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又称“需求层次理论”、“动机理论”,其代表任务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不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最基本的两个观点是:第一,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各种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产生于人自身内的各种需要。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已得到满足的需要无法对人产生激励作用。第二,人的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先后顺序。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但这并不是说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全部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为“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成长性需要”;前三种需要是低级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能从个体内部得到满足,而且这些需要具有持久的动力,对于这些需要,人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吸收并体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大部分教师而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从低层次的需要转向高层次的需要,愈来愈多的教师希望获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可否认,当教师个体的需要与组织发展的需要相一致时,二者会互相促进,相反,当教师个体的需要与组织发展的需要相违背时,二者的发展都受到影响。因此,兼顾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发展,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三)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认为,促进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一类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主要指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经济待遇等,因为改善这类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但还无法使员工感到满意,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因素主要指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具有挑战性、肩负重大责任、获得职业发展等能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而不是客体;员工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不仅是管理职工而且是为员工服务,为员工服务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促进员工发展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吸收了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认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要素,是学校的主体,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只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具有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把促进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

   三、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追求个人专业结构的不断改进,把获得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改进看作最大的成就,并从中得到满足,而把外在的奖赏推到背景的位置,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人预先设定的专业发展目标。由于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变动性,所以教师自我设定的专业发展目标可能会不断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教师总是能够不断从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保持发展的势头。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要激励教师的终身发展、长远发展,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

  1.增强评价过程的开放化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体现一种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过程的开放性、透明度。所谓开放性,一方面,是指评价主体的开放性,除了专家作为评价的主要参与者之外,要发动同行教师、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还要尽可能地实施社会评价。另一方面,是指评价途径的开放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如访谈、座谈、听课、说课、查阅相关资料、投票等,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所谓透明度,一方面,指评价结果的公开化,置评价结果于公众监督之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指评价过程的公开化,对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应该使评价对象知晓,解除评价过程的神秘感。增强高校教师评价的开放性与透明度,可以使高校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参与评价,并最大限度地促使高校教师主动地、积极地接受评价信息与结果,有效地进行专业上的自我提升与改进。

 2.突出评价结果的指导性

  教师评价是一个过程,对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对其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进行完整的、综合的评定。不仅是对教师的现有价值,而且是对教师的潜在价值的肯定,要根据教师现有的工作表现,确定其个人的发展方向,定期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的目标,并依据评价提供的信息激发教师自我完善的需求,明确继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目标,为他们提供进修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对教师评价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你现在在哪里”,即指你所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这样可以让教师明白自己在“小团体中的自我”;二是“你可到哪里去”,即指你的“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教师可以自己的过去、潜能、自身发展作为标准来评价“时间发展序列当中动态的自我”;三是“你怎样到达你的‘最近发展区’”,即指你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是有无穷的激励功能,成为教师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3.突出高校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提倡教师自我评价是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典型表现。采用教师自我评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谁最了解教师,教师的工作背景是怎样的,教师工作的优势和困难是什么,教师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只有教师本人对此了解得最清楚。同时,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自我反省、自发监控和自我促进有密切的联系,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能主动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数据,对其进行判断和反思并能考虑提高和改进的途径。

  一个好的教师评价应该是向教师提出职业和个人发展的建议,明确教师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让教师能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充分享有外界所提供的教师自我发展的权利。

  4.全员参与,培育高校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

  研究发现,个体通常主动地从其他人那里(同伴、下级或上级等)去寻求而不是消极地坐等反馈信息。通过寻求反馈,个体能够就获得信息进行反思,然后,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专业发展方式,寻求更多的学习机会,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23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80%的教师认为对其他教师的观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可见,教师评价不应该是单向的,教师评价别人的过程也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也是把自己的需要真实向对方表达的过程,教师之间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借鉴。评价中没有交流不但意味着伤害了教师的知情权,也是造成教师在评价中感到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评价使教师丧失了了解自己的机会,并剥夺了他们发表看法和意见、进行反思和申辩的权利。因此,应当采取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共同进步的模式。

  当然,作为一所高校,要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水平,还应该具有健康向上的整体氛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并获得一致认可,同时也需要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和干群关系,教师享有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教师在一种充满信任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学习和进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