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五规划课题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报告

                
岳阳市云溪区一中《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源高速重组,社会财富相对聚合,社会阶层急剧分化,弱势群体大量涌现。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弱势群体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人格心理、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诸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种劣势不公影响着弱势群体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辐射并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因此,关注并搞好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后进生的学校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选择《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这一子课题,有它现实的背景:
1
、基于校情。我们云溪一中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中学,云溪区是岳阳市最小的一个行政区,人口仅10多万,初中毕业学生每年仅2000多人,而弱势群体子女占学校学生数的80%上。从2001年起,政府要求学校扩招,逐步普及云溪区高中教育,随着全区教育格局的调整及招生要求与分片招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生源较差。学校曾对一个一个年级十五个教学班级进行过综合调查分析,后进生占了60%以上,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教育专家们提出的6—10%的正常比例。这样多且差的学生现状,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工作在我校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2
、基于学生特殊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特征。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由于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 、德观念混乱,家庭责任感的淡漠及家庭教育的偏失,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消费文化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在长期不良环境和偏失教育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学生在个性和心理上出现了偏差:
1)思想品德不高。很多学生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爱心,有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 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甚至对 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2)心理健康不全 。很多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 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很多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 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 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 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 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相对社会强势群体子女,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危害性也更大,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3
、基于当前德育教育现状
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尤其是信息闭塞、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学还缺乏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应试教育还是他们学校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和发展教育,还没有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德育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些学校还没有把握进生教育转化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长远效益。
(二)研究意义
因此,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学校教育及研究是当前教育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也是最有价值的课题与研究:
1
、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与关键,探寻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有利于指导学校的德育教育实践,提高德育水平和德育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3
、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4
、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5
、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
如何培养教育好这些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研究的主攻的课题。这次我们参加这次研究与实验,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的德育模式,并用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层次需要教育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研究中心应该放在健康的个性上面,重视人的自我和自我意识,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并发展每一个人的先天的创造需要,主张研究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主张从人需要和动机出发,通过逐层实现人的需要和动机达成个人对价值的实现,实现层次需要教育。
2
、斯金纳的现代行为科学论——“操作条件反射”“积极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差不多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通过在操作上的强化作用的影响,可以改变人的反应,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某些行为的积极强化,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3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班杜拉在1982年提出自我效能论,他认为除了传统的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效能期望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这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4
、现代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它认为,一只沿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构成该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如果给这块最短的木板加长补齐,木桶就能多盛些水,相反,只加长那块最长的板,盛水量并不会增加。同样道理,在我们教学对象的学习成绩总是参差不齐,正如那只沿口不齐的桶,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不单只靠抓几名优生尖子生就成了。主要的是帮助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这样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成功之路。

三、研究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构建学校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德育体系。
1
、构建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保障制度;
2
、探讨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基本理论;
3
、研究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基本模式;
4
、提高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教育水平;
5
、摸索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管理、评价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
对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概念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后进生,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后进生不包括智力不正常的特别学生。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学生。我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
(一)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保障体系。
1)构成体系;
2)物质保障;
3)制度保障;
4)组织保障;
5)思想保障;
(二)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基本理论。
1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2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4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的行为、心理特征;
5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基本模式。
1
、结构模式;
2
、管理模式;
3
、教育模式;
4
、评价模式;
(四)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对教育主体的要求;

五、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课题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为教育基础,以探究问题原因为出发点,以了解原因真相为目标,以书面问卷、网络调查、社会走访、综合座谈和理论借鉴为方式,以实践为重的宗旨,以人为本,尊重事实,尊重客观,尊重个体,认真搞好弱势群体子女行为、心理、教育重难点研究。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主要采取的研究方式和方法是:
(一)研究方式:
1)以自然实验法为主,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
2)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3)显形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等。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
2)问卷调查法
3)网络调查法
4)实地考察法(社会走访、家访法;)
5)综合座谈法(谈心、调查)
6)实验论证法
7)跟踪调查法

六、研究的具体步骤、完成工作和主要措施等。
(一)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我校课题组围绕弱教工作分四个阶段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相关问题:
1)第一阶段——探因研究、前期调查(20042-20047月)
2)第二阶段——行为特征研究(20049—20052月)
3)第三阶段——心理特征研究(20052—20058月)
4)第四阶段——管理、评价模式研究(20059—20074月)
(二)完成工作
我校课题组课题研究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校课题组认真务实的工作。为了完成预定研究目标,我们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作出了大量细致务实的工作:
1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
1)成立机构、明确责任。成立了《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云溪区区委副书记秧励同志亲自任总负责人、组长,云溪区副区长万五龙同志、云溪区一中校长梁孟常同志亲自任副组长,云溪区一中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罗理同志、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甘水生同志、负责教务处日常工作的教学处主任欧阳和平同志、负责教研工作的教科室主任杨小林同志、负责政教处工作的政教主任李勇同志、负责初中部日常工作的丁炜同志、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的尹熙老师任成员,组成了课题研究核心领导、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精干有为,分布合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及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搞好了学习和实验前的培训辅导工作。学校添置了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行为学、管理学和哲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在全体德育工作者中广泛开展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宣传发动工作 ,开展了研究前参研教师的理论学习,举行了研究方法辅导讲座,做好了实验前培训工作。
3)制订了计划。课题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并制订出了计划。
4)广泛开展了探因调查。切实组织开展了网络调查、书面问卷、社会走访、综合座谈和理论借鉴等必须的调查工作。调查中分工负责,调查范围覆盖网络及全区各个乡镇场,调查对象集中指向社会弱势群体,人员涉及到工人、农民、商人、打工族、残疾个体户和在校学生,调查数量达8000人次以上(包括网络)。调查对象之集中,覆盖面之广,调查数之多,实属空前,增强了我们研究的典型性、现实意义。
5)认真进行了情况分析,写出了调查分析报告。调查后,课题组进行了实验前测及数据分析工作,写出了第一阶段《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探原研究报告》。
6)加强汇报,落实保障。课题组经常向学校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时时注意,学校也提供了相关人力、费用、场地和物力。
2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
1)制定了工作计划。
2)广泛收集了资料。课题组全体老师本阶段共收集资料约150篇,100万字,为指导自己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水平打下了基础。
3)确定了研究对象。经过研究分析,课题组初步确定了300名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作为研究对象。
4)深入进行了家访。全课题组老师通过书信、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商请家长来校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家访12500人次。
5)广泛开展了针对性的谈心活动。课题组成员通过师生的书信交往、集体座谈、个别座谈等方式适时适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以期来达2600人次,有规模的集体座谈就达4次以上。
6)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以政教处为主,在全校60个班级中开展了法制教育、行为教育、安全教育等为内容的主题班会竞赛活动,以班会为载体对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不良行为进行教育。
7)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学生家长委员会,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
8)成立了云溪区一中爱心社团’”,在身心、经济上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学生。
9)搞好经验总结,撰写了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相关经验论文10余篇,界定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行为特征及其规律性,并提出对策,达到预期目的。
10)召开了全校性的法制教育大会,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并举办了专刊和专刊、学生心得体会评比。
11)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学校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有20多名班主任的经验论文评奖并宣读。
3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
1)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
2)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陈先辉教授专程来我校讲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室,设立悄悄话信箱,配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
4)广泛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帮助后进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一部分学生得到直接的面对面的指导和帮助。全期达400多人次。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因材施教,对一部分具有典型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进行重点追踪研究。
6)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要求将心理教育的目标要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等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各学科教学实现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7)开展了诚心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主题班会、团队系列活动。把心理教育与班、团活动结合起来,创设优化心理品质的氛围,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心理教育;定期出刊各类版报,从各种途径优化心理教育氛围; 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锻炼他们;
8)召开学生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为家长上课、集体家访、书信或电话往来等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子女心理教育工作。
9)认真总结,撰写了10多篇高质量的德育论文。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性,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达到预期目的。
4
、第四阶段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教师对前段的教育工作回头看,进行教育反思,思考、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2)集体总结、探讨教育的基本理论、观点、模式,探讨教育管理的思路和教育评价的方法;
3)召开专题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推广并检验课题研究成果。
4)组织参研教师撰写德育论文,并结集成书。
5)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6)向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汇报课题研究情况,争取更多的支持,并以此引发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大讨论,引起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关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三)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本课题得以顺利开展,我们采取了以下工作机制:
1
、运作机制
我校课题研究实现能级管理,分工负责,专项突破,协调整合的运作机制,区委副书记秧励同志亲自任课题总负责任、组长,学校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班主任任主研人员,分级负责,分级落实,人人任务明确、职责明确。全体成员定期召开研究前研究会、研究中的汇报会、研究后的小结会,或全面统筹,或阶段反思,或过程协调,或成果总结。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2
、保障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本资助性课题经费单列,在人力、物力、才力和时间上对课题给予充分的保证,为了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添置了教育、心理、管理、哲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增开了宽带网,扩充了研究人员,设立了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室,社会调查及活动经费实报实销,在用车、用纸、用人等方面大开绿灯。同时,以研究业绩激励老师,凡参与该项课题研究、作出贡献并取得成绩的老师,在年度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中计分奖励。有力的保障机制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3
、实验机制
实验中,我们采取了阶段推进,专项突破,一题一结,求深求善的原则来规范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实验分步到位,突出”“两个字,一个专项研究研究前必须有阶段专项研究方案,研究中必须有实验材料的积累,研究后必须有实验总结和成果总结,一题一结,自成体系。

七、研究成果
(一)主要理论和观点:
1
、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2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是社会群体中是双刃剑,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效率、创建文明新校园的重心和关键;
3
、内外双因的失缺、智因与非智因的失调是造成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难的症结所在;
4
、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是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5
、教育的准确定位是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的基本前提;
6
、思想、制度、经费、心理保障的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的四大法器;
7
、国家政策完善、政府积极作为、学校科学办学、社会积极关注多元化合力教育是搞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
8
、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是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9
、人性、平等、公益是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对教育运作的时代呼唤;
10
、爱心与责任的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对教育主体的基本要求;
(二)教育基本模式
1
、立体协同教育模式;(社会、家庭、学校、自育四位一体
2
、成功体验教育模式;
3
、活动历练教育模式;
4
、赏识激励教育模式;
5
、学习提升教育模式;
6
、情绪优化教育模式;
7
、环境熏陶教育模式;
8
、外育自育教育模式;
(三)管理与评价
1
、社会、家庭、学校多元化合力教育是搞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
2
、全面、客观、公正、科学是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八、成果总结
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支持,经过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及四个分阶段的勤奋工作,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已写出50余篇关于书册阅读的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学生已写出20多篇较有思想分量心得体会:
(一)作品系列
1
、调查分析报告(4
1)《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探因调查分析报告》
2)《弱势群体子女行为特征调查分析报告》
3)《弱势群体子女心理调查分析报告》
4)《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重点、难点调查分析报告》
2
、教育案例(6
1)《集体生日晚会活动方案》……………………… ………张永雄
2)《理想•立志——点燃跨世纪一代理想的火花》……………王怀学
3)《为自己喝彩》…………………………………………………沈淑萍
4)《我的未来的小法官》…………………………………………  
5)《众人拾柴火焰高(初中部)》……………………… ………卢菊香
6)《今天• 明天(初中部)》……………………………………姜建军
3
、经验论文(49
1)《关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梁孟常
2)《建设和谐校园部应漠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梁孟常
3)《心育至正始蹈高》……………………………………………杨小林
4)《明月清风好过河》…………………………………杨小林  李杉青
5)《以心换心金不换》……………………………………………杨小林
6)《谈说句对自己负责任的话主题班会的作用》…………李叶青
7)《勤布春风期夏雨》……………………………………………卢银波
8)《浅谈育学生家长的交流》……………………………………卢银波
9)《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的转化之我见》………………………蒋炎林
10)《谈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王怀学
11)《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转化工作浅谈》………………  ……  
12)《师生都应做情绪的主人》…………………………  ………  
13)《如何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转化工作》………  ………方旺兴
14)《影响鞭策有力量》…………………………………  ………  
15)《沟通——育任的有效途径》………………………  ………贺美乐
16)《四舍五入化顽石》…………………  …………… ……袁飞娥
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李叶青
18)《让学生的优点熠熠闪光》……………………  ………曾亚华
19)《青春舞台有彩戏》…………………………………  ………  
20)《引导学生走出屏蔽区》……………………………  ………谌素娥
21)《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刘文祥
22)《拨亮学生心中的明灯》……………………………  ………  
23)《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王维军
24)《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李静芳
25)《敢问路在何方》……………………  ……………    陆萍萍
26)《打造弱势群体的历史天空》……………………  ……陆萍萍
27)《农村普高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学习支持对策》…  ……叶玲玲
28)《情系贫困生,关爱弱势群体》………………………  ……沈淑萍
29)《学生弱势个体、群体的教育研究》…………………  ……方旺兴
30)《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班级工作的制胜之宝》  …张平波
31)《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  
3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几种心理障碍》…………………  ……杨利军
33)《转化差生的四到位……………………………… ……游新林
34)《班主任应重视和科学面对班级弱势群体》…………  ……张琼华
35)《以真诚为切入口打开学生的心琐》…………………  ……陈袖员
36)《后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 ………     
37)《心理暗示在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中的奇异力量》……  ……周利兵
38)《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许云章
39)《我的后进生教育观》…………………………………  ……  
40)《论我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杨梅
41)《双差生的心理探究》……………………………… ……江志宏
42)《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田新肖
43)《试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关爱学生》…………………  ………王怀学
44)《浅析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  ………刘和平
45)《略谈当代高中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影响与教育对策》
               ………………………………………………………
刘应湘
46)《构建健全保障机制,还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  ……  
47)《人性•平等•公益——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对教育运作的要求》
                ……………………………………………
   刘和平
48)《新农村建设中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  
49)《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管理与评价》………………  ………  
(二)效应系列
1
、领导重视课题研究,科研育人形成共识。
学校领导越来越重视《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的实验与研究,在人员、设备、经费、时间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2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问题研究形成新气候。教师参与率达在职教师总数的30%以上。原来教师只知一味埋头于教书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师真正尝到了德育教育的趣味和好处,学生对德育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全员育人、主动帮教已蔚然成风。
3
、弘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和经验推广,培养、锻炼、造就一支德育科研骨干队伍,推动全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研究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育人、育子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教师德育教育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有专攻的教师大量涌现,有些老师甚至成了德育教育的行家里手,参研人员中很多老师被区教育局评为全区十佳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同时,研究工作及经验成果的推广,使学生在个性品质和德智体诸方面有明显变化和提高。 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行为、心理方面的不良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矫正。
4
、获得了对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一定德育教育的理论。
6
、赢得了极好的社会效应。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响热烈,热爱学校、支持学校、关心学校、尊重学校、共建学校的良好社会风尚已蔚然成风。

九、经验回顾
(一)领导重视;这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前提所在。
(二)队伍精干;这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所在。
(三)工作务实;这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所在。
(四)计划科学;这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活力所在。
(五)制度保证;这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动力所在。
(六)方法借鉴;这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外力所在。
十、存在的问题
1
、还缺点理论的指导。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做好对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还缺点理论的指导,即缺乏当代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现代派教育、心理理论支持。
2
、还缺点宽松的环境。
即缺乏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应有的环境,社会尚未全面形成积极共识,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教育的社会机制的构建还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家庭有隐讳的态度,学生亦有异样的声音,学校单边力量不足以承受时代使命。
3
、还缺点充分的条件。
因受学校客观实际的限制,参研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也碍于研究人力、物力、才力、时间和教师工作精力诸多方面的原因,难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潜心问题研究;
十一、几点思考
(一)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二)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研究应该有,即应该注意并讲求速度、广度、深度、准度、高度。
(三)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任重而道远。
(四)关心督导不可或缺
1
、敬请省市课题组组织教育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辅导。
2
、省、市课题组深入基层督查、指导。
3
、省市组织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德育现场会、主题德育活动设计竞赛、经验论文评比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借鉴。
(五)弱势群体子女后进生学校教育还需要全面深入。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大课题,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和现状,我们校的教育研究重点还仅在于弱势群体子女中后进生这一层面,还只重点研究了弱势群体子女中后进生(差生)的教育转化问题,优生层面的研究还不深入,还有待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岳阳市云溪区一中《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
                                     2007416
执笔:杨小林    
邮编:414009        
电话:0730-8413863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