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坝头中学课题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研究》课题,是宿松县中小学生心理研究课题项目。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归结为:问题引发研究。
在最近几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本人所带班级较为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学习成绩较为明显。然而,班级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过大,几次出现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某些学生甚至出现想轻生的想法。结合对周边同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打架斗殴、早恋、迷恋网络等。本人开始审视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希望通过对学生心理调适的探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二)研究意义:
1、在针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做相关的实践研究,旨在找到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有效的辅导措施,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在减少学校安全事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质。
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
4、通过集体的有效合作与探究,进一步提高本校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主要针对发达国家中的美国、丹麦及日本的心理教育实践经验。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做到必要的借鉴。
如美国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等。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1999年《中华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等。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由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同时还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检查及培训工作。北京市教委2001年6月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就中小学开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与内容、对象与途径、队伍与管理、考核与评估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安徽省新选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 将较多的学生心理教育贯穿其中。
3、学校、教师逐渐认识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各级各类学校逐渐认识到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城市学校),如五个一工程(1份小报、1个信箱、1个环境、1个电话和1个诊室),更多的学校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设立心理信箱。一些学校还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专兼职教师,鼓励教师接受培训,积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三、研究目标与范畴
(一)研究目标
1、创造性地构建可以塑造完善人格心理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由于该课题针对现代生活中的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的现实研究(许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故既具有现实性,同时更具有实践应用性,它将会影响和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建,促进更多的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教育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减少甚至避免学生由于心理不正常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内容包括:
①心理学知识的收集、整理。
②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现象调查。
③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
④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与教育的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⑤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应对的实验研究。
⑥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应对的理论提炼。
3、养成本校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并能积极参与到科研行列。
(二)研究范畴
明确本课题主要研究是:有关学校教育者对所在的农村初中学生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所作的调查研究及心理的辅导。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及实验活动作为研究手段,采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二)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07年6月立题,研究周期一年半(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具体分三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7.6-2007.9)
1、课题组织安排
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②小组人员分工
2、课题内容安排
①组织学习课题活动知识、心理问题理论
②制定研究的方案,完成课题研究的设计方案
(二)行动研究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的10月)
理论研究与实践引导相结合。实践指导分年级,各年级一个实验班与一个普通班对照实验。
①搜集心理学资料,制定心理问题调查表。
②组织活动调查实践。
③分析、整理调查表,得出问题结果。
④运用科学理论制定问题解决措施。
⑤心理问题的教育疏导活动实践。
⑥做好阶段总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
(三)总结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①实践交流。
在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
②整理结题。
对实施阶段中的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实验成果,拟定实验报告,在各个子课题结题的基础上,完成结题鉴定。
五、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一)课题成果形式:读书笔记、多媒体活动资料、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论文、成果汇编。
(二)课题成果构成:
1、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2、优秀研究个案和教师经验论文。
3、研究教师及“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相关数据对比资料。
4、学生及家长的评价。
六、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课题组成员年轻有干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在县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多篇,具备研究的能力。其中刘文德多年担任教务主任、校长职务,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
2、学校有团结合作的良好科研氛围。
3、领导重视,能提供适当活动经费。学校领导问题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非常关注,由校长刘文德亲自任课题组组长,教务主任齐长明作主要成员,组织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研究,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改善我校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全体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七、参考文献:
1.《中学小心理健康教育》(04.4.)
2.《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方方
3.《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编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将会在县局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课题组各成员将会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下一篇:<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