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课题

附件1

普通高中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课题

 

1、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大特色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当前,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自主选课、走班成为新课程全面实施的“瓶颈”。根据“点上突破、逐步推广、全面推进”的策略部分学校、年级、学科要率先落实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并积极探索实行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建、教师与学生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创新、师资合理配备、学分制管理等。进而借课改之力争取政府支持和投入,打造特色名校。

2、学科分层次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让不同类型、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整体差异、不同发展需求组成不同程度、需求目标不同的班级,重点在学科(也可部分学科)教学领域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要求等各方面体现出差异;也可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实行班内的分层次教学,加强分层考试、分层作业、分层任务、不同目标要求的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3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在办学行为规范之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实施,不仅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发展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题重在研究如何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如何形成课程并加以实施,如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机制。

4学生课外活动、学科社团活动安排与管理的研究。

学生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科社团活动是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科教学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提升。本课题重在研究规范办学行为后,根据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相对增加的实际,如何科学安排与管理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如何根据学科教学需要,通过学科社团活动,实现学科教学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提升。

5学生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与管理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两门必须开齐、开好的国家课程,不仅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重要体现。本课题重在研究如何根据课程方案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薄弱的实际,以“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等为主题,设计课内外教学内容;如何实现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

6自习、节日、假期、双休日等学生闲暇时间的学习、活动安排与指导的研究。

落实省厅相关规范之后,学生自主支配的学习、生活时间相对增加。应当如何指导、安排这些时间内的学习、生活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知能方面有所提升,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是一个重大的“闲暇教育”课题。适当的文化课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主业,更不能成为唯一。如何让学生能够有计划地科学安排自习时间,使自己的学科学习延伸、拓展、深化;如何让学生的闲暇生活过得更充实、幸福、有价值;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开展帮老助残、文化娱乐、科普宣传等社区服务活动及社会调查、参观游学、生产劳动、家务劳动、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社会阅历,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健康情趣;如何引导学生对生活有规划,对成长有追求,对人生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等意识的形成,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自由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觉。本课题要重点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办学条件、社区环境的实际,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生活内容,形成“闲暇教育”引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与管理评价机制。

7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新形势下确保学生学习高效益和教育教学高质量的重要教学管理策略。本课题重点研究新形势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应该采取哪些培养形式,应该一种怎样的工作推动机制与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针对学生实际,应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等。

8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研究。

本着“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评价理念,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本课题重在研究在严格执行省厅办学规范的前提下,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性、阶段性监测内容、方式及评价机制;如何采取学生选课、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逐步完善与新课程要求及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9、建立和完善以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本课题重在研究根据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导向与激励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适合本校实际、与新课程要求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工作评价机制与评价办法。通过评价的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奖惩性评价,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引导教师立足岗位,自我培养,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构建基于先学后教原则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的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流程,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应以课堂为核心,主要针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的课堂结构的构建,课堂的前后延伸及预习学案、课时学案、训练学案的编制使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考试检测等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探索近乎“标准化”的、具有普遍性的优质高效教学流程,凝练升华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课堂教学“名片”(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