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研究报告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研究报告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教育办课题组 

湖南隆回  邮编:422208

要:该课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一大基地”,完善“两项建设”,开辟“三个园地”,推动“四大发展”,开展“五小活动”,提高“六大能力”。出版了专著,发表了论文。该课题采用“引导启发、实践锻炼、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发展空间”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动脑动手、创造发明、质疑释难、观察对比、科学用时”的创新能力,课题做到三个方面的创新,突出一大特色。即:1、劳技教育理念创新;2、劳技教学方法创新;3、劳技教学模式创新。突出劳技教育的地方特色。该课题经验在中央、省、市级报刊报道,全国会议介绍推广,成果专著被邵阳市教育局采纳,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新型实用技术人才,为农民培育一大批良种,辅导中小学生160余个科技项目获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并获课题多项相关奖。实验学校受到30多位中央、省、市领导、科学院士题词鼓励。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挖掘了学生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该课题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学术规范、影响大、价值高、社会效益好、成绩突出。该课题创新理论填补了劳技教育空白,为劳技教学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劳技教育  科技活动  创新素质

一、引  言

(一)课题的提出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由于部份中小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特别轻劳技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相违背。把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放在从属地位,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即使上劳技课也是重理论教学,轻动手能力培养,更轻创新素质的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教学,重学校教育,轻社会家庭教育,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教育,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劳动技术教学气氛呆滞,不活跃,缺乏生气,缺乏乐趣,学生创造思维受到压抑,无法发展学生创新潜能,无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严重违背了学教结合、学做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规律,所以在此背景中我们提出了“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课题,我们将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

(二)研究意义

课题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精神:“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未来学家奈比斯特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建设,国家兴旺发达还必须靠当今的中小学生,当今的中小学生就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培养中小学学生创新素质势在必行,特别是劳动教育应以新的劳动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行动、事实和经验进行梳理、规律探索,为国家的课堂改革提供实践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为培养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创新素质。对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目的

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扫一扫地、擦一擦桌子就代替劳动技术课,一般的手工劳动代替先进劳动科技创新课,这就像一般的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一样,两者在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的目的是有侧重的。体力劳动以动手为主,而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则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创新劳动为主。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在农村中小学劳技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使中小学生在劳动技术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劳动教育的创新性与其共进性,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同时既能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能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创新教育,可以更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深化素质教育,是一条培养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建设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假设

我们设想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

建立“一大基地”,完善“两项建设”,开辟“三个园地”,推动“四大发展”,开展“五小活动”,提高“六大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采用“引导启发、实践锻炼、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发展空间”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动脑动手、创造发明、质疑释难、观察对比、科学用时”的创新能力,课题争取三个方面的创新,突出一大特色。即:a、实验教育理念创新;b、实验教学方法创新;c、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突出劳技教育的地方特色。为培养创新人材,为农村中小学进行劳技教育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二、课题研究方法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共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科研工作者、教学第一线教师三结合,边研究边实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采取动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一)实验基本条件:

1、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初中生。

2、单位:

试验组:洞下小学、金石桥镇中心小学、金石桥镇中学、黄金井中学。共48个班,2680人,劳动基地148亩。

对照组:望云小学、丰云小学、高洲中学、江田中学。共46个班,2568人,劳动基地132亩。

3、仪器设备:中小学劳动基地,中小学常规应用的劳动工具、劳动仪器,中小学科技实验所需仪器。

(二)动态实验研究:

通过个案剖析。课题研究选择一些学校,跟踪一些学生做长期的动态实验研究。

(三)比较实验研究:

试验组: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对照组: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进行常规教学。

(四)研究结果处理:

研究结果采用统计处理,利用统计学原理,并用查、访、看、试、问、得、比等方法。

(五)研究程序:

成立课题组,然后试验组全面开展“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1999年上期在洞下小学试点,下期开题研究,19992003年课题全面系统的研究,2004年元月请专家鉴定,20042月完成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六)研究保证:

县、市教育局领导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实验学校划拨劳动基地,解决科研经费。县、市教研室的专家认真指导,具体设计操作,并依托中小学优秀劳技教师的力量,他们不畏艰难,呕心沥血的强烈的事业心,有大胆试验,努力探索的开拓精神。实验学校在人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县、市科委、科协业务上辅导,经济上资助。加上学生家长的支持,有把握完成课题任务。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顾问:宁玉光,隆回县教育局局长。

          易佑勇,中学高级教师。

阳和坤,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特约专家:李必湖教授,著名的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怀化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张天晓教授,衡阳技术学院院长。

课题组组长:陈富昌,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课题成员:马忠健  李子林      谭显东  卢智卉

陈昌瑞  贺方培  陈 华  罗崇伟  伍冬云

课题组所辖分课题及其分工负责:

1.人员组织、分工安排:

负责人:宁玉光、易佑勇、阳和坤、马忠健、陈富昌

2.资料收集、材料整理:

   负责人:李子林、杨 涛、陈富昌、陈昌瑞

3.撰写实验报告,撰写论文、专著:

负责人:陈富昌、罗崇伟、马忠健、陈 

4.方案制订、实验检测:

负责人谭显东、卢智卉、陈富昌、陈 

5.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负责人:陈富昌、陈昌瑞、卢智卉、贺方培

6.课题选择、科技辅导:

负责人:伍冬云、贺方培、陈富昌

(八)研究进度安排

11999年上期写好实验研究实施方案,在洞下小学试点,下期在四所实验学校全面铺开。

22002年课题研究,对实验学校进行动态研究、比较研究。

32000年—2002年课题研究,对实验学校进行测试、检验。

420037月向县、市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52004年元月专家教授对课题进行鉴定。

620042月课题完成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三、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1999年至2003年,历时五年的课题研究,试验组在《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课题中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一大基地》,完善了《两项建设》,开辟了《三个园地》,推动了《四大发展》,开展了《五小活动》,提高了《六大能力》。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动脑动手、创造发明、质疑释难、观察对比、科学用时”的创新能力素质。

(一)建立“一大基地”

洞下小学由于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成绩显著,19998月课题主持人陈富昌在全国第五届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大赛表彰会上(内蒙)介绍了《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经验。2003年陈富昌又代表洞下小学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年会上介绍了课题经验。特别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成绩卓著,该校近几年有80余项科学实验100多人次在县、市、省、国家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多次评为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表彰和肯定,多次评为全国、省、市科技先进单位,30多位中央、省、市领导和科学院士题词鼓励,经省科协、省教育厅领导考察评估定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由于建立了洞下小学这一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开展了科技活动,并制订了“劳技管理人员职责”,“学生劳动实践、科技创新要求”,“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方案”,“科技创新实验制度”。这样积累经验,辐射全县、全市、全省,每年都有省内外4000余名师生来该校参观学习,特别在我镇中小学更起到示范导航作用,以点促面,对带动我镇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完善“两项建设”

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牵系学科多,数、理、化、生、天文、地理等知识融注其中,实验研究活动开展的好坏,劳技教师是关键,于是教育办派劳技科技辅导员陈富昌、罗崇伟、谭显东等老师到长沙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特种作物研究所、河南食品加工研究所、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培训,并聘请衡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天晓教授、省发明协会许伯俨教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邀请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著名水稻专家李必湖教授来洞下小学、黄金井中学等校现场指导劳动技术教育,所以教育办培养了一支过硬的、能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优秀劳技教师队伍。如陈富昌老师由于在劳技教育中成绩卓著,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2002年评为邵阳市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还有罗崇伟等两位教师评为省优秀科技教师,李子林、谭显东、刘新龙、罗崇伟、伍冬云等教师评为市优秀科技教师。

2、加强了劳技理论建设。我镇教育办两项基础教育课题在邵阳市获奖,劳技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近五年来劳技教师撰写了《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论文20余篇、劳技专著一本。其中陈富昌、罗崇伟等劳技老师的论文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劳动技术教育》上发表,五年来获全国优秀劳技科技论文一、二等奖5篇,获省一、二等奖8篇,其余均获市级以上奖。这些论文中主要研究了“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等问题,也有研究劳技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劳动基地与科技活动的关系等。如2001年陈富昌撰写的《浅谈中小学充分利用劳动基地开展科技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杂志上发表,并获全国科技论文一等奖;2002年,陈富昌、罗崇伟撰写的《在劳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获全国科技论文二等奖、省一等奖;2003年陈富昌撰写《浅谈农村中小学在劳动劳技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获全国科技论文二等奖、省一等奖(见证明材料第423页)。2002年陈富昌撰写的《中小学劳动(劳技)教育研究》由国家级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出版,并做为邵阳市中小学劳技、科技教师辅导用书。此书获邵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见证明材料第423页)。

(三)开辟了《三个园地》

我镇中小学为了更好地开展“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题研究,在劳动教育基地中开辟了三个园地。

1、开辟野生植物园地。实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为更好地开展科技活动,研究野生植物的特性与开发,各实验学校分别建立了野生植物园28 亩不等。如山野菜、山野茶、山野花、山野果等在培育野生植物劳动中开展科学实验,探索野生植物的奥秘,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当地探索到了一条开发野生植物发展当地经济的有效途径。

2、开辟了棉粮果蔬良种繁殖园地。各实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为了更好的研究适合我地的棉粮果蔬良种,为了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发展当地经济,探索培育良种的科学方法,为了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建立了棉、粮、果蔬良种繁殖园210亩。

3、开辟了劳技制作园地。实验学校在手工劳动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活动空间,增强学生的创造信心,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手工劳动中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科学实验,各实验学校分别建立了劳技制作园地60160平方米,这些园地均有劳技工作台、劳技工具、劳技仪器等设备。

(四)促进了“四大发展”。

1、促进了我地科技教育的发展

在劳动教育中实验学校开展460余项科学实验,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提高。近5年中,洞下小学每年接待省内外师生参观30004000多人次,该校学生为外单位师生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创新实验现场表演68场。陈富昌等老师为我县、市中小学举办31个“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科技教育培训班,培训劳技、科技辅导教师1100余人,培训学生56800余人,培训了农民2600余人次,促进了我镇乃至我县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近两年,我镇教育办被评为县、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今年我县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活动组织先进单位。

2、促进了当地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近几年我镇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学生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科技创新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毕业后,这些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将学校学到的科技知识带回家乡。运用于生产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金石桥镇中学毕业的孙其文在学校的食用菌劳动教育中开展了《凤尾菇高产无公害栽培》科学实验,由于他当时劳动卖力,实验认真,学到种菇技术,回到家乡与两个伙伴办起了“无公害食用菌培育场”,年产食用菌2.5万公斤,产值10余万元,获利6万余元;黄金井中学毕业的刘双江同学将学校开展的科学实验项目“营养球红薯苗栽插高产”技术带到家里,带动了一村人采用此新技术栽红薯,他们种的红薯增产21%,带动了当地科学技术的发展。

3、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镇中小学通过在劳动教育中开展培育良种、开发野生茶等创新实验,不仅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洞下小学开展的《红薯良种QS57挖穴蓄水、穴土盖蔸高产探索》科技实验,培育的红薯良种QS57亩产10923kg(见证明材料第41-4页);近几年该校培育的这个良种已在省内外推广2万多亩,专家估计每年可增产1000多万公斤,增加了300多万元经济效益,(见证明材料第45页);黄金井中学在采集野菜劳动中进行了“野菜开发利用”科学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到了100多种野菜“家养”可提高产量3-4倍,野菜开发实验已推广到当地农村,现在每年我地农民开发野菜10多万公斤,直接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促进了劳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如何将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建立“活”的课程内容,是目前研究课改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教学习惯于模仿性学习,忽视创造性学习,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单向思维能力远大于创造能力,要建立“活”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学习方法和内容,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物候特征,特别是学生自己实践过的,并由学生总结出的科学实验课题,让他们自己写成校本教材,真正让校本教材“活”起来。如洞下小学、黄金井中学、金石桥镇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撰写自己在劳动教育中开展过的科学实验课题,他们编写的“棉籽壳、稻草、木屑混合料培育平菇高产实验”、“稻田、阳畦培育凤尾菇实验”、“红薯良种挖穴蓄水、穴土盖蔸高产实验”、“室内无土栽培天麻实验”、“辣椒再生高产实验”等科学实验均获省、市、国家青少年科技大赛奖。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而且通过他们自己总结撰写劳技校本教材,锻炼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校本劳技教材“活”起来,促进了劳技课程改革的发展。

(五)开展“五小活动”

中小学生在劳技教育中要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扩散形成各种新的信息思维,要想拓展学生新的信息思维,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体现,所以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活动的形式是通过内容决定的,试验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五小活动”: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发明、小加工。

1、小种植

我们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选择创新性种植课题。5年来,我们开展了128项小种植科技试验。如:

红薯苗营养球栽插高产实验        红薯越冬育苗实验

红薯良种挖穴蓄水、穴土盖蔸实验  水稻旱育试验 

杂交水稻高产试验                稻茬麦免耕栽培试验

白菜间种大蒜产量高实验          大丽花再生实验

栀子苗原树吊球繁殖实验          野生菜培育开发实验

野生茶家育实验                  野生果嫁接实验

野生花种提纯实验                黄豆红薯高垅双行高产实验

黄豆打尖培蔸高产实验            山茶尿素僵蕾落叶实验 

野蕨家养再生、高产实验          生姜遮阳、杂草盖蔸高产实验

生姜就地越冬高产探索等

2、小养殖

我们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选择了创造性小养殖活动,5年来,开展了86项创新性养殖课题研究。如:

母鸡饲料加喂辣椒粉产蛋率高实验  野鸡家养实验

野猪家养训化开发价值高实验      鸭稻共栖配套高产实验

铵化青饲喂牛催膘实验            鼠妇繁殖新法实验

制止生猪噬雏实验                巧治生猪拱圈新法实验

沼气液拌料喂鸡增膘快实验        蝼蛄反季节养殖新法实验等

3、小采集

我们为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5年来,在开展小采集劳动中开展野生菜、野生果、野生花、野生茶等82项科技活动。如

采集野生雷公蕨菜家养实验        采集野生水芹旱育试验

采集野生菜100种标本制作实验    采集野果营养分析实验

采集野生车前子治鸡痢实验        采集大青叶治鸭烧实验

采集野生茶开发利用实验          采集杀虫花卉药效实验

采集野生观赏花卉驯化培育实验    采集可食花卉高产实验

采集药用花卉防治家禽家畜病实验  采集野生茶驯化培育试验

采集野生茶适应土壤对比实验

4、小发明

我们在手工劳动制作中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认真开展了小发明活动。

如:在制作纸书包模型的手工劳动时,发明了“方便连体雨衣书包”(已申报国家专利);

在制作煤炉模型劳动中发明了“强氧化清洁燃气发生器”;

在自制小电灯手工劳动时发明了“电热调温定时烘衣架”、“种子快速催芽箱”、“报警照明方便手杖”;

在自制弹力书夹劳动时发明了“手推捡叶器”、“封闭式卫生方便撮箕”、“果树高处摘果器”;

在修理课桌凳的手工劳动时发明了“多功能新型课桌”、“带垃圾盒的新型环保课桌”;

在制作教具劳动时发明了“多用三角板”、“多功能绘图仪”等96项小发明课题。

5、小加工

我们在小加工劳动中开展了86项小加工科学实验,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如:

嫩蒲公英加工成英亩沙拉实验    竹叶加工成竹叶宁心茶实验

红薯加工成香甜脆皮实验        胶股蓝加工成保健茶实验

孔雀草加工成农药毒杀线虫实验  万寿菊加工成乳汁杀菜虫实验

鲜雏菊加工成食物色拉实验  酸橙树叶加工食用香料实验

旱金莲加工成金莲醋实验    荚竹桃加工成杀虫剂灭蝇实验

博落回加工成药液防治负泥虫、稻纵卷实验

(六)提高了“六大能力”

试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提高了学生“自行探究、动脑动手、创造发明、质疑释难、观察对比、科学用时”的创新素质。

1、引导启发,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能力的创新素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关于人类的全部生活中的最独特之点,在于他能够亲自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在新天地里去观察,在未知的境界中求发现,对于各部分的关系有所了解,分辨其同点与异点,而获得确切的知识与概念。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会产生信心,对于学习的对象,会感兴趣……”从而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要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素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莱科克的研究发现,学生成绩与教师指导的多少成正比。要想调动学生自行探究的积极性,只有在老师引导启发下进行,特别是劳动教育涉及面广,有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发展空间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扩散形成各种新信息的思维。教师同时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寻找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思考,大胆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活动空间,增强创造信心,培养自行探究的创新素质。

如在手工劳动教学中指导洞下小学学生“自制小电灯”,让学生懂得电路的基本知识,了解电的用途,运用电的原理。通过学生自行探究,他们不仅会自制小电灯,还会自制“小台灯”,自制“红灯笼吊灯”,还制作了“电动飞机模型”、“电动汽车模型”、“电动轮船模型”等60多件作品。我国南方阴雨天多,一旦碰上这样的天气,洗的衣服几天不会干,该校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在劳动实践中自行探究,利用电热原理自制“电热调温定时烘衣架”,不论雨天、阴天、雪天,都有干衣服穿了,这个作品获2002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三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18页)。2001年该校指导学生上红薯育苗劳动课时,教师启发学生用营养钵育西瓜、冬瓜、玉米苗,在此基础上,学生触发了灵感,萌发了创新思维,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为了提早季节,提高产量,便进行了“营养球红薯苗栽培高产实验”的科技活动,发现了晴天可以栽插红薯苗的创新点。试验组较比对照组提高产量21%,这个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省一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6页)。通过实验,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创新素质得到了提高。

2、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能力的创新素质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爱因斯坦把实践定为“具有探究意义的经历”。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在劳动教学中,尽量加大学生的实践时间,尽量多找一些实践材料,让学生学习模仿。每个实验都让学生尝试,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由发展,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开展积极自由的活动实践,这样满足学生期望、发现、探讨、研究的需要,如洞下小学、黄金井中学有农场,有科技园、有劳技室,为学生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验条件。如指导学生培育杂交水稻,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水稻杂交高产试验、水稻杂交育种试验、杂交水稻与常规品种对比试验。为了将水稻杂交实验搞得更好,特请全国人大代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得力助手著名水稻专家李必湖教授来我校指导,袁隆平院士寄来鼓励信和题词。学生们在水稻实践中大胆提出:“水稻工厂化生产的”创新方案,在水稻培育的实践中又进行了“杂交水稻旱育”、“良种旱稻地盖草夺高产”的创新实践,并获得成功。在劳动教学中开展《凤尾菇高产无公害栽培实验》、《白菜间种大蒜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科技活动获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一等奖、省二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13页)。通过劳动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知,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创新素质。

2002年黄金井中学在陡坡瘠土改造实践劳动中进行了《陡坡瘠土改造农作物高产实验》改陡坡为梯田地,增施有机肥,对土壤酸化采用熟石灰中和,反应式为:

SO2+CaCO3+1/2O2+2H2O=CaSO4.2H2O+CO2,通过创新的科学实验活动,农作物产量提高1.5倍,这个劳技科学实验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二等奖。

创造思维包括创造性想象、联想、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要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能力,提高创造思维,必须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心理学指出,好奇的人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到兴趣的一种心理活动,好奇心是人们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天然本性。因此营造一种满足学生好奇的、激起学生兴趣的生动的活泼的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和乐于接受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身心愉快,勇于探索,乐于推导,猜测的跃跃欲试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如洞下小学在果树嫁接劳动中,指导学生嫁接柑桔、葡萄,激起学生兴趣,产生了发散创新思维。他们在南瓜藤上嫁接西瓜的劳动时,充分发挥南瓜蔸根系吸水吸肥抗旱能力强的特点,结果试验成功,结的西瓜又大又好吃。学生愈加发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看到电视上北方的雪桃又大又好吃,而我地的毛桃生命力强,但是结的果又小又不好吃,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北京林科所引进北方雪桃接穗,以我地毛桃做砧木,“北桃南嫁”获得成功。该校在果蔬嫁接劳动中近几年就4个项目获省、市、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2001年金石桥镇中心小学在采集蕨菜劳动中老师将蕨菜优点向同学们讲述,如野生蕨菜无污染,营养丰富,是健体强身的绿色食品,从而激起同学们对蕨菜产生浓厚兴趣,于是产生了“蕨菜家养再生实验”设想,开展这个科学实验获得成功,并获湖南省青少年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大赛一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8页)。

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萌动。

4、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释难能力的创新素质

劳动教学的形成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目前部分学校的劳动教学,不管理论传授还是实践传授,学生提问质疑的机会少,以致造成劳动教学气氛呆滞,课堂不活跃,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求问题。学贵有疑,有疑惑就有质疑,就有探求,就会有积极的思想活动。当学生对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及时鼓励,正确引导,耐心解答,教师通过设疑置难,营造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释难,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1999年洞下小学春季组织学生采集野菜的劳动时,发现有的野菜长在田坎边,有的野菜长在背阳地,有的野菜长在沼泽地等,老师就有意识设疑,让同学们质疑,在质疑中学知识,在质疑中产生创新思维。劳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野菜,了解野菜,并设了野菜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疑,让学生质疑:我地山区野菜为什么多?为什么鱼腥草只长在田坎边?为什么水芹只长在沼泽地?为什么蕨菜喜欢长在潮湿的土壤中?为什么车前草长在大路边?为什么大青叶只长在背阳地?为什么马齿苋只长在肥沃的菜地里?……同学们问的几十个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在老师解答后,同学们获得新的知识。在质疑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老师的指导下,陈伟君等同学设计了“湘西南野菜考察和培育开发实验”创新方案,采集野菜劳动中得出我地有128种野菜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并培育了128种野菜,科技组的同学还制作了1000多种野菜标本此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大赛“全国十佳活动示范奖”。(见证明材料第24页)。通过这些实践劳动,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攀登、勇于寻究到底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大自然美不胜收的喜悦。

5、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素质。

在劳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中教师不仅利用劳动场地、劳动产品、动植物等视觉媒体,同时从观察方法、观察方向、注意事项进行认真细致地指导,使学生在劳动中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仔细的认真的观察,积累事实,积累数据,丰富感性材料,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

金石桥镇中学陈正同学在学校搞大扫除劳动中将木屑、废纸等杂物投放到废弃大煤油桶中点火燃烧,烧至一半再撒一层细垃圾灰,并盖上盖,只留一条宽3厘米、长10厘米的缝隙,第二天揭开桶盖,用木棍将杂物撬开,用火柴点燃,轻轻响了一下,出现明火。通过观察,弄清纸屑、木屑、垃圾可燃材料将不完全燃烧转化为可燃气体,生物质+a2=CO2+H2  C+CO2=2CO H2O+C=2CO+H2。于是产生联想,制作了《强氧化清洁燃气发生器》,这个项目获2003年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10页)。

洞下小学陈惟龙等同学通过观察发现地窖烂薯主要原因是冬季空气湿度小,地窖中温度高,水份蒸发快,便进行了“地窖中放竹篓,竹篓中放桶,桶中储水,减少红薯烂薯率和失水率”的创新实验,并获得成功。洞下小学2003年在采茶劳动中,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一株野生甜茶叶,于是启发了同学们思维,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我地山区生长了多种野生茶,如银花、胶股蓝、荆芥、薄荷茶等42种,通过引种栽培,进行了“开发山野茶造福于人民”科技活动,这个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省一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7页)。

这样在老师认真指导下,创设劳动场地、营造氛围,通过观察,受到启发,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素质。

6、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科学支配时间能力的创新素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全面发展和形成他们的智力审美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特别是劳动教学不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思考实践的余地,课堂上一味讲理论,在黑板上种庄稼、开机器,特别是语、数、外等课作业挤占了劳动实践时间,甚至连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时间都挤占了,没有留给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时间,是无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师必须“精讲”,学生才有时间“多练”,有时间进行劳动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学校劳动实践时间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家庭劳动场地十分广阔,有日常生活中一切接触的东西,有旱地、责任田、果园、养殖场,这些内容材料资源,“有形”的内容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无形”的内容向青少年敞开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这些活动充分提供个体发展的自由度,有随意性、灵活性、多样性,并能提出一些学生又熟悉但又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给他们留下了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劳动环境。

黄金井中学在指导学生采摘梨子劳动中,科技组同学发现上树摘果又很危险,架木梯摘果效率低,回到家里,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思索,终于设计出安全摘果器,并利用节假日,自己制作一个简易摘果器,并获2002年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30页)。

社会劳动需要时间,学生通过社会劳动可以广泛接触,联系周围生活、生产实际,丰富学生感性知识。节假日在社会劳动中帮助打扫广场、车站,每次撮垃圾时,纸屑从撮箕中飞走,灰尘吹落,于是陈胜男同学产生创新联想,在撮箕上加上一个盖,盖上开一个碗口大的口,口上加活动盖,这样撮箕撮垃圾时纸屑不再飞走,垃圾不再连路掉,这个“方便撮箕”获2002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二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31页)。

在劳动技术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时间,使他们科学利用时间在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中提高创新素质。

(七)、实验取得主要成果:

通过五年的努力,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测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621%。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了460多项科技活动,制作科技作品1260件(见证明材料第432-98页);

在实验中90多个项目160多名中小学生获县、市、省、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见证明材料第24-33页);

一个项目已获得国家专利(见证明材料第416-17页);

试验组引进果、粮、蔬良种22个,培育良种36200公斤,推广良种2万余亩,增产1500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见证明材料第520页);

采集培育野菜128种,制作野菜标本1356件;采集培育山野茶42种,制作山野茶标本462件;采集野花13658科,制作标本1248件;采集野果86种,制作野果标本186件,“四野”推广368亩,(见证明材料第432-98页);

伍冬云老师2003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获得国家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2004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与希腊、巴西等国家官员洽谈专利开发,进行招商引资(见证明材料第410-11页);

实验组洞下小学等单位多次评为国家、省、市 科技教育先进单位(见证明材料第47-13页);

1999年—2003年每年有30004000人次来试验学校参观学习 (见证明材料第342-43页);

《中国教育报》等16家报刊、湖南卫视等6家电视台报导了我们的经验(见证明材料第37-41页);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等20多位领导和袁隆平等5位两院院士为试验学校题词鼓励(见证明材料第340-60页);

试验学校劳技教师由于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6人评为省、市优秀科技教师(见证明材料第418-27页);

试验组劳技教师积极撰写劳技科技教育创新论文20余篇,获全国、省级一、二等奖,其中一篇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劳动技术教育》上发表(见证明材料第31-3页);

课题组长陈富昌老师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的课题研究时,撰写了《中小学劳动(劳技)教育研究》专著由国家出版社出版                           (见证明材料第11-316页);

(八)1999年—2003年试验组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取得部分国家级、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1999年洞下小学开展《湘西山区野菜资源考察、培育、开发、标本制作实验报告》获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比赛“全国十佳示范奖”;

1999年洞下小学开展《红署良种平插、挖穴、蓄水、盖蔸实验》获全国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比赛三等奖;

2001年洞下小学开展《营养球红薯栽插高产实验》获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比赛全国二等奖;

2003年洞下小学开展的《开发山野茶,造福于人民》科技活动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

2000年黄金井中学开展《生姜当年不采收就地越冬上市早经济效益高》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0年金石桥小学开展《防滑滤水称》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001年金石桥小学开展的《蕨菜再生实验》获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大赛湖南省一等奖;

2003年金石桥镇中学制作的《强氧化清洁燃气发生器》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01年黄金井中学开展的《凤尾菇高产无公害栽培实验报告》获湖南省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比赛二等奖;

2001年洞下小学开展的《管好绿色家园定叫漫山披绿》获湖南省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大赛二等奖;

2002年洞下小学制作的《电热调温度定时烘衣器》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003年金石桥镇中学开展的《仙人球与仙人掌的艺术嫁接》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003年洞下小学制作的《多功能新型课桌》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并获国家专利;

2002年洞下小学开展的《夏季茶花吊瓶吸水嫁接成活率高》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003年金石桥镇中学开展的《敢叫枝枝花听使唤》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以上获奖(见证明材料第24-36页)。

四、研究成果及分析

五年来,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查、访、看、问、试、得等检验方法,试验组“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对照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常规教学。对比如下:

试验组:洞下小学、金石桥小学、金石桥镇中学、黄金井中学。

对照组:望云小学、丰云小学、高洲中学、江田中学。

(一)2003年检验小学

12003年检验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创新素质,测试竹钓鱼杆功能创新思维对比表:

  学校    抽查人数  钓鱼杆钓鱼%     钓鱼杆凉衣服% 钓鱼杆驱赶鸡鸭%   钓鱼杆做攀沿植物支撑物%     钓鱼杆挑轻东西%   钓鱼杆帮助捡掉到水塘边衣服手巾等物%    钓鱼杆可做老人临时手杖%   钓鱼杆可帮助捡起被吹到树上毛巾、手帕等物%

试验组     洞下小学5年级  52  100     31  38  12  15  6    3.8 15.4

      金石桥小学5年级   56  100     21  31  9    10  3.5 0    11

对照组     望云小学5年级  50  100     6    8.3 4    4    0    0    6

      丰云小学5年级  56  100     4    3.5 0    4    3.5 0    7.2

22003年检验中学生劳动教育中发散思维创新素质,测试石头除建筑材料外的性能创新对比表:

组别   

  班级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美学性能  数学

性能

                 学生人数  砸钉子%  防止车轮滑动%

 

  砸坚果

  压帐篷边缘%    

 

线%    提取铁金钨等化学元素%   摆各式各样花

纹%    刻出各种图像

  艺术

造型

  可作

计数

试验组     金石桥镇中学     2

  56  100     100     94.6    57.1    32.1    21.4    10  57.1    89.2    89.3    8.9 46.2

      黄金井中学   1

  52  98  100     94.2    53.8    30  25  7.1 44.2    92.3    94.2    7.6 43.9

对照组     高洲

中学    1

  60  98  98.3    93.3    48.3    26.6    18.3    5    51.6    90  85.1    5    35

      江田

中学    1

  42  96.8    97.6    90  50  26.1    21  7    45.2    90.4    90  2.3 38.1

32003年检验中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综合能力素质对比表:

   项目

 

 

  学校    班别    人数    创新能力

(泥塑造型) 思维能力

(野菜识别)

  动手能力(竹雕)

  学习能力

(全镇会考22个班名次)

试验组     金石桥中学   6      52  92  94.1    80.1    2

      黄金井中学   2      56  91.1    91.1    83.9    1

对照组     高洲中学  4      53  56.6    60.3    49.1    3

      江田中学  1      41  51.1    60.1    48.7    9

419992003年试验组较对照组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获国家、省、市、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对照表:

 

项目

 

 

 

 

  科学实验项目

()

      制作科技作品()     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奖()    获省级科技创新奖

()     获市级科技创新奖

()     获县级科技创新奖

()     省级挂牌科技基地()   市、县级挂牌单位

()     获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     获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     获县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     受到外国资助开展科技活动学校

()     完成

县科委项 

试验组     462     1260   2    16  20  62  1    2    2    4    4    1    3

对照组     16  68  0    0    2    12  0    0    0    0    0    0    0

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百分比%  2887   1852   200     160     100     516     200     200     200      400     400     100     300

519992003年试验组与对照组良种成果对照比表:

项目

 

  中学

()     小学

()     学生数()     班级

()     实验基地() 引进良种() 培育良种(kg) 推广红薯良种()     增产(kg)   增加经济效益()

试验组     2    2    2680   48  148     22  36200 20000 1500    300

对照组     2    2    2568   46  132     2    480     16  1.2  0.24

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百分比%            112     1100   754     125000     125000     125000

619992003年试验组与对照组“四野”成果对比表

 项目

 

  实验学校

()    

(人)    

()     劳动基地 ()     采集野菜

()     培育

野菜()  

() 采集野茶

()     培育野茶

()     制作野茶标本()

试验组     4    2680   48  148     128     2    1356   42  3    462

对照组     4    2568   46  132     26  0    46  12  0    26

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百分比%       112     492     200     1004   350     300     1776

 

     项目

 

  采集野花() 培育野花() 制作野花标本()     采集野果() 培育                       野果()   制作野果标本()     “四野”推广

()     产生经

济价值

()

试验组     136     2    1248   86  1.5 186     368     134.5

对照组     28  0    162     18  0    6    12  9.6

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百分比%  523     200     771     477     150     310     1400   1401

719992003年试验组较对照组劳技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论文、辅导学生、教师成果对照表:

项目

 

 

  国家级科技论文奖()   省级科技论文奖() 市级科技论文奖() 县级科技论文奖() 辅导全县中小学()     举办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班()    辅导劳技教师()     辅导

学生

(人次) 培训

农民

(人)

试验组     3    6    8    12  32  31  1100   56800 2600

对照组     0    0    2    3    0    0    0    32  0

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百分比% 200     600     400     400     3200   3100   110000     11500      260000

819992003年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活动的社会影响对比表:

项目

 

  国家级报刊报道经验()    省、市级报道经验()   省、市级电视台报道经验()  参观单位()   参观人数() 国家领导题词(人)     省、市领导题词() 两院院士题词()     出席国家科技表彰会()   出席省、市科技劳技交流会()

试验组     6    31  7    166     8600   2    21  5    2    6

对照组     0    1    0    2    118     0    0    0    0    0

试验组 较对照

组提高百分比% 600     3100   700     8050   7288   200     2100   500     300     600

(九)这个课题取得成果的主要有几个原因:

1、我们“在中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过程中受到市教育局局长莫良斌同志、县教育局局长宁玉光等领导高度重视,并在人力、物力予以大力支持、用奖励的方法给予资金帮助。同时,受到省教科院陈玲主任、曾放教授、市教科所王以平所长、张三平所长、徐沥泉所长等教授专家的指导。我县教研室马忠健主任亲自参与具体设计操作,认真细致指导,使我们这个课题取得较大的成绩。

2、这个课题试验组劳技教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大胆试验,努力探索,认真操作,耐心辅导,他们日夜奋战,逼落了多少寒星,迎来多少晨曦;呕心呖血,煞费苦心,不畏艰难,有时在劳动教育中开展一个科学实验乘几百里车,请教专家、教授,翻阅上百种图书资料;有时为了一种新的植物,爬山涉水几十里寻找;为了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在炎炎夏日带领学生扬花授粉,一干就是十余个钟头,老劳技科技教师陈富昌同志患有严重的胃出血、骨痛、结肠炎等疾病;为了开展这个实验,五年来300多个节假日从未休息,带病拼搏。还有省、市优秀科技教师李子林、谭显东、罗崇伟等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几年来几百个节假日未休息,一心扑在这个实验上。

3、实验学校领导有改革创新理念,认真领会课改精神,不仅在人力、物力大力支持,而且认真组织,积极参与,使这个课题开展得有声有色。

4、省、市、县科协大力支持。近几年,省科协领导两次视察实验学校,两次派科技专家张天晓教授、许伯俨教授、李必湖教授为实验学校师生现场指导并进行科技讲座。县、市科协领导不仅在业务上予以指导,在经济上予以资助。

5、广大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涉及学科多,牵系知识广,家长中有很多学有专长的土专家、能工巧匠,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借助他们的力量。同时很多家长为实验学校捐赠技术,捐赠良种,捐赠器材,有的还不计报酬指导我们的科学实验。

6、政府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为了我们开展好这项实验课题,专门划拨了劳动基地,想方设法为我们与澳大利亚政府联系,争取实验资金,很多省、市、县政府领导来参观指导,对实验学校是一个极大的支持。特别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原湖南省潘贵玉副省长、李兰君市长等30多位领导和科学院院士题词鼓励,使这个课题获得成功。

五、研究讨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本课题是基于我国教育方针和中小学劳技劳动教学大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而选定的,在中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课题符合当今课改精神。

本课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现代技术信息网络,采用动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其理论研究方法是科学的。

本课题在实践操作中采用了“引导启发,实践锻炼,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营造现场,拓展空间”,其实验实践操作方法也是科学的。

(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课题的研究是省、市、县教研室专家具体指导的,县、市教育领导亲自检验的,其实际操作程序、方法、步骤、结果均具有可靠性。

本课题学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是经过国家、省、市科学专家鉴定评选取得,很多项成果是县、市科协、科委、教育局联合验收的,教师所写的获奖论文是省、国家级专家评选出来的,教师写的劳技专著是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其成果具有可靠性。

(三)研究成果的价值及论证

我们开展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未来学家奈比斯特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建设者的需要。因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训练是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才能使学生由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学习、转变为自觉的创造性行为。特别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所以此课题具有育人价值。

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学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实验表演对当地中小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并产生知识迁移,带动我县、我市的中小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同时通过辅导老师为县、市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使师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提高,推动了我地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示范性价值。

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创新素质,不仅为学校创收,增加学校收入,而且学生毕业后,特别是大部分中学生将学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他们学会培育良种、学会科学实验方法,学会探索新的增产增收途径,这样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发展当地经济的价值。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拓展了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该课题采用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发展空间、启发引导、实践锻炼”创新教学方法,并构建了课堂引导、课外活动的辅导、家庭社会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拓宽了学校、课外、社会、家庭等劳动教育课堂,营造了创新教育的宽松环境,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挖掘了学生创新潜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促进了劳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其理论具有创新性价值。

此课题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劳技师资力量,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利用学校已有劳动基地,有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领导的关心,有教研室、科委、科协的专家指导,有学生、家长的支持。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设备简单,投资少,开展此项实验容易为一般农村中小学校所接受,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四)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在劳技教育中继续开展科学实验,在教学中更进一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创新,使学生的劳技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很多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应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正如陈至立同志指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所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领导,重视劳技教育的改革,特别要重视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在中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需要劳动基地、劳动工具、劳技仪器、劳技资料、科研经费等要求当地政府和学校进一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认真落实。

4、要想国家强盛,就必须靠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事业发展靠教育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精神、培养他们的良好创新习惯,为将来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结论

我们研究了“在农村中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问题,通过1999年—2003年的认真实验,实验结果得到了,该课题具有一大特色、三大创新。一大特色即:突出劳技教育的地方特色。该课题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地方物、候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三大创新即:(1)劳技教育理念创新。该课题摆脱了劳技应试教育习惯教学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实验中既能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新理念。(2)劳技教学方法创新。该课题采用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发展空间、启发引导、实践锻炼”等创新教学方法。(3)劳技教学模式创新。该课题构建了课堂引导,课外探索、社会、家庭实践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劳动技术教育宽松环境,发展了劳动技术的空间,拓展了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

经过测试,试验组的学生较对照组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621%,这个课题结果说明了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寻找到了一条既能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七、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1]17号;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月朱慕菊主编;

《哈尔滨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操作模式》,199610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编委主任卓晴君,副主任傅国亮;

《劳动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诺维科娃著,王少兴、王荣宅译;

《劳动素质培养丛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赵燕萍主编;

《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6月,邓佐君、傅国亮主编;

《创造思维与发明技法》,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唐国庆主编;

《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唐国庆、周振铎主编。

八、附

1、《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课题实施方案1

2、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课题计划1

 

湖南隆回金石桥镇教育办课题组

2004年元月

20066月报全国)

《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课题实施方案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教育办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多年来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有条件、有力量、有场地继续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由陈富昌同志为主负责承担的“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题。我们将在劳动教育研究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动教育新的理念、新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求:建立“一大基地”,完善“两项建设”,开辟“三个园地”,推动“四大发展”,开展“五小活动”,提高“六大能力”。

1、建立“一大基地”。建立洞下小学这一“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使之起到示范导航作用,这样以点带面,对带动我镇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完善“两项建设”。(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培养一支过硬的、能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优秀劳技教师队伍。(2)加强劳技理论建设。要求近三年劳技教师撰写《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论文20余篇、出版劳技专著一本。

3、开辟“三个园地”。要求:(1)开辟野生植物园地。实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为更好地开展科技活动,研究野生植物的特性与开发,探索野生植物的奥秘。(2)开辟棉粮果蔬良种繁殖园地。探索培育良种的科学方法。(3)开辟劳技制作园地。开拓活动空间,在劳技教育中制作科技作品进行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四大发展”。要求:(1)促进我地科技教育的发展。(2)促进当地科学技术的发展。(3)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4)促进劳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

5、开展“五小活动”。要求:五年中:(1)在上种植劳动课中,开展100项以上小种植科技活动;(2)在养殖劳动中,开展80项创新性养殖科技活动;(3)在小采集劳动中开展野生菜、野生果、野生花、野生茶等80项科技活动;(4)在手工劳动中,开展100项小发明科技活动;(5)在小加工劳动中开展80项小加工科技活动。

6、提高 “六大能力”。要求:(1)引导启发,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能力的创新素质;(2)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能力的创新素质;(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创新素质;(4)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释难的能力的创新素质;(5)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素质;(6)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科学支配时间能力的创新素质。

三、课题实验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我们研究的“在劳动技术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点立足于创新,突出劳动技术教育发展性、创新性与共进性,紧密联系劳技教育教学实际,在劳动技术中开展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如:种植、养殖、手工制作、工具、教具、学具的改造和发明创新,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理论上力求符合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在劳动实验中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为国家的课程改革提供事实依据。我们坚持以基地为中心,全面结合探究劳动教育新的教育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验研究,要求做好六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调动学生自行探究的积极性,老师的指导启发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指导学生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扩散形成各种新信息的思维,教师必须勇于创新,寻找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大胆尝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活动空间,增强创造信心,培养学生自行探索的创新素质。

2.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尽量加大学生实践时间,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在不同劳动实验中自由发展,让他们在宽松自如的气氛中努力实践,满足学生体验、创新探究的需求。

3.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是营造一个满足学生好奇的、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的、浓厚的劳动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身心健康、勇于探究、善于推导的良好心态,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萌发。

4.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劳动教学不管是理论传授,还是实践指导,普通存在学生提问质疑机会少,以致造成劳动教学气氛呆滞,学生思维不开拓,教师能够设疑置难,营造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释难,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萌发。

5.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必须营造劳动现场,教师利用劳动场地、劳动产品等视觉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

6.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一定发挥家庭、社会劳动活动的大空间,使学生在家庭、社会劳动中努力探索,认真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四、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要求突出劳动教育的创新性与共进性,紧密联系劳动教学实际,在劳动中开展科技活动,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本课题期望通过实验研究,丰富和发展上述提出的6个观点,理论上力求以新的劳动教育理念传输时代精神,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行动、事实和经验进行梳理、规律探索,为国家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研究,将劳动创新教育渗透相关学科,以洞下小学劳动基地为中心,点面结合,资源共享,带动全镇中小学校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多种形式呈现:有教师的论文、专著获奖证书、研究报告。有学生科技创新的获奖证书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五、课题研究方法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科研工作者、教学第一线教师三结合,边研究边实践,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信息网络,采取经验总结法、动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开展研究工作。

(一)实验基本条件:

1、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初中生。

2、单位:

试验组:洞下小学、金石桥镇中心小学、金石桥镇中学、黄金井中学。共48个班,2680人,劳动基地148亩。

对照组:望云小学、丰云小学、高洲中学、江田中学。共46个班,2568人,劳动基地132亩。

3、仪器设备:中小学劳动基地,中小学常规应用的劳动工具、劳动仪器,中小学科技实验所需仪器。

(二)动态实验研究:

通过个案剖析。实验证明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和独特作用,通过课题研究选择一些学校,跟踪一些学生做长期的动态实验研究。

(三)比较实验研究:

试验组: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对照组: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进行常规教学。

(四)研究结果处理:

研究结果采用统计处理,利用统计学原理,并用查、访、看、试、问、得、比等方法。

(五)研究程序:

成立课题组,再在试验组全面开展“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1999年上期在洞下小学试点,下期开题研究,19992003年课题全面系统的研究,20042月完成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六)研究保证:

县、市教育局领导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实验学校划拨劳动基地,解决科研经费。县、市教研室的专家认真指导,具体设计操作,并依托一批中小学优秀劳技教师的力量,这批教师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不畏艰难,有大胆试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实验学校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县市科协业务上辅导,经济上资助。加上学生家长的支持,有把握完成课题任务。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顾问:宁玉光,隆回县教育局局长。

易佑勇,中学高级教师。

阳和坤,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特约专家:李必湖教授,著名的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天晓教授,衡阳技术学院院长。

课题组组长:陈富昌,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课题成员:马忠健  李子林      谭显东  卢智卉

陈昌瑞  贺方培      伍冬云  罗崇伟 

课题组所辖分课题及其分工负责:

1.人员组织、分工安排:

负责人:宁玉光  易佑勇  阳和坤  马忠健  陈富昌

2.资料收集、材料整理:

   负责人:李子林       陈富昌  陈昌瑞

3.撰写实验,撰写论文、专著:

负责人:陈富昌  罗崇伟       马忠健

4.方案制订、实验检测:

负责人:谭显东   陈富昌       卢智卉

5.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负责人:陈富昌   伍冬云        贺方培

6.课题选择、科技辅导:

负责人:伍冬云    贺方培    陈富昌

(八)研究进度安排

11999年上期在洞下小学试点,写好实验研究实施方案、计划,下期在四所实验学校全面铺开。

220002002年课题研究,对实验学校进行动态研究、比较研究。

32003年课题研究,对实验学校进行测试、检验。

420037月向县、市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52004年元月请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620042月课题完成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九)最终研究成果: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的论文、专著、总结报告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实验课题中师生获奖证书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领导题词肯定,新闻媒体报道。

 

湖南隆回县金石桥教育办课题组

     1999年元月8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中开展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研究课题计划

隆回县金石桥镇教育办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的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但是部分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相违背,与课改精神相违背,特别是很多教师上劳技课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劳技教学气氛呆滞,不活跃,缺乏生气,缺乏乐趣,创造思维受到压抑,无法发展学生创新潜能,无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农村中小学劳技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这一创新课题,使中小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突出劳动教育的创新性与共进性,这样寻找一条既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内容

在活动中,争取做到建立“一大基地”,完善“两项建设”,开辟“三个园地”,推动“四大发展”,开展“五小活动”,提高“六大能力”;采用“引导启发、实践锻炼、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发展空间”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动脑动手、创造发明、质疑释难、观察对比、科学用时”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想象思维等创新素质。

三、课题分析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建设,国家兴旺发达还必须靠当今的中小学生,当今的中小学生就是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势在必行。特别是劳技教育应以新的劳动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行动、事实和经验进行梳理,规律探索,为国家的课堂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为培养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而提高创新素质。要提高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必须通过一些手段、方法、途径,而我们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好途径,要想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必须采用科学手段和方法。我们想只有先建立典型,以点带面,以洞下小学为试点,建立“一大基地”,即洞下小学建成为省青少年科技示范基地,然后在试验学校全面铺开;完善“两项建设”,即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让劳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专教授上辅导课,同时加强劳技理论建设,指导劳技教师总结成果,撰写论文;开辟“三个园地”,即开发野生植物园地,开辟果、蔬、粮、林良种繁殖基地,开辟劳技制作园地;为中小学生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提供场地,要求开展“五小活动”,即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发明、小加工,为农村中小学生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由于有了以上良好的条件,促进 “四大发展”,即促进我地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当地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劳技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 “六大能力”,即提高学生自行探究的创新素质、动脑动手的创新素质、创造发明的创新素质、质疑释难的创新素质、观察能力的创新素质、科学用时的创新素质。这样在劳技教育中从小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精神,培养他们的良好创新习惯,为将来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题实施措施

1、为了开展好这个课题,争取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尤其是实验学校缺乏科研经费、缺乏劳动基地,加强请示汇报,争取党政的领导重视,为实验学校划拨劳动基地,增拨科研经费。

2、争取县、市教育行政领导重视,邀请县、市教育行政领导来实验学校指导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争取教育行政领导在人力、物力予以大力支持。

3、争取省、市、县教研室的专家指导、出谋划策,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提出科学实施方法,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并请县、市、省教研室专家定期检查。

4、课题研究主要培训好劳技骨干教师,要求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出面邀请科技专家来实验学校为师生进行科技讲座,同时要求派劳技骨干教师到大专院校、科学研究所进修学习,提高劳技教师素质。

5、争取得到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涉及学科多,牵系知识广,家长中有很多学有专长的土专家、能工巧匠,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借助他们的力量,争取家长为实验学校捐赠技术、捐赠良种、捐赠器材。

6、争取省、市、县科协、科委的专家送技术、送资料,并请这些专家来实验学校指导我们在劳技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同时争取科研资金的支持。

7、实验学校认真领会课改精神,有改革创新理念,对这个课题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努力实施,在人力、物力大力的支持下,出色完成课题研究组交给的任务。

8、实验学校的劳技教师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忘我拼搏的刻苦精神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渊博的劳技科技知识;有熟练的实践操作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个课题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五、课题研究基本条件

1、课题研究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初中生。

2、课题研究单位:

试验组:洞下小学、金石桥小学、金石桥镇中学、黄金井中学,共48个组,2680人,劳动基地148亩。

对照组:望云小学、丰云小学、高洲中学、江田中学,共46个班,2568人,劳动基地132亩。

3、仪器设备:中小学劳动基地,中小学常规应用的劳动工具、劳动仪器,中小学科技实验所需仪器。

六、课题研究组织

课题顾问:宁玉光,隆回县教育局局长

易佑勇,中学高级教师

阳和坤,中学高级教师

特约专家:李必湖教授、张天晓教授

课题组长:陈富昌,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员:马忠健  李子林        卢智卉   陈昌瑞

谭显东  贺方培        伍冬云   罗崇伟

 

七、课题研究安排分工

(一)课题组所辖分课题及其分工负责:

1.人员组织、分工安排:

负责人:宁玉光  易佑勇  阳和坤  马忠健

陈富昌

2.资料收集、材料整理:

     负责人:李子林        陈富昌   陈昌瑞

3.课题实验,撰写论文、专著:

负责人:陈富昌   罗崇伟        马忠健

4.方案制订、实验检测:

负责人:谭显东        陈富昌   卢智卉

5.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负责人:陈富昌   伍冬云   贺方培

6.题课选择、科技辅导:

负责人:伍冬云   贺方培   陈富昌

(二)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1999年元月写好实验实施方案,在洞下小学试点,下期在实验学校全面铺开。

220002002年课题研究,对实验学校进行动态研究、比较研究。

32003年课题研究,对实验学校进行动态研究、比较研究,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测试。

420037月向县、市教育局汇报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52004年元月请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620042月完成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金石桥镇教育办课题组

1999年元月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