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中心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方案
新仓中心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方案
课题名称:走出操作与思维脱节的困境 |
课题组长 |
邢亚红 |
课题组成员: | ||
为什么要开展本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以其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倍受老师们的亲睐。然而,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教师只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实物操作”,以为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建构,却忽视了主动建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那种没有触及学生思维的操作,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其实不过是停留在机械模仿上,根本达不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组织数学操作活动时,我们该如何将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内化”呢?带着这一思考,我确定了这个小课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走出操作与思维脱节的困境。 | ||
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说明(此项根据研究需要填写) 数学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活动中,借助具体的实物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结构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上,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有效内化所学知识。 | ||
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的措施(这部分为重点,要详细展开说明课题计划采取措施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等,如:从什么角度切入?以什么方式记录?等等。课题组如果有该课题的前期研究,也应加以说明): 本课题将以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收集和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以及对研究过程中所获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等方法,不断的反思、调整和完善研究。 在研究内容上,本着“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贯穿于操作活动的全过程”这一宗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第一方面是操作前提出带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操作;第二方面是操作时引导学生有效观察与思考,把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进行抽象、概括;第三方面是操作后帮助学生有效交流与内化,让他们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为保证研究成效,本课题将利用数学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资源,把它作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充分利用我校网络教研的优势,在数学教研室里开展专题研讨,与校内外的专家、同伴积极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积极、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中有关“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的新动向,随时吸纳、跟进,同时通过上对比课、一课多磨、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积累经验,形成策略,以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 ||
课题研究预期要取得的成果(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通过这个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开展动手操作与发展学生思维紧密结合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有效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积累研究心得,案例分析、个案报告等成果。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