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学校办学模式探讨

实验学校办学模式探讨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柳夕浪
  
  一、实验学校的性质任务
  
  本来,实验学校理应成为检验、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革新方案的理想场所,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自实验学校诞生以来,其目标任务一直处于不停的更迭演变之中,以致实验学校的理论概念并不清晰。
  
  首先,如果把某种新教育的尝试创新、新型学校的首创都看作是教育实验的话,那么,不少未标名“实验学校”的学校却具有实验学校的性质,而许多挂牌的“实验学校”,却名不副实。基于教育实验的宽泛界定,有人将它的历史追溯至1423年,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开办的宫庭学校(校名为“快乐之家”),认为它是“近现代教育实验的真正滥觞”①。这所学校打破了教会垄断的传统教育的格局,开设广泛的课程内容,如文学、历史、哲学、算术、天文、几何、音乐和体育等等,实行学生自制,减少惩戒,禁止体罚,与中世纪令人窒息的修道院式的学校迥然不同,是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在实践中的创造性的尝试,因而具有实验学校的性质。哲学家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在大学讲授,也第一次提出教育进行实验研究,主张在“未开办师范学校前应先开实验学校”②。而实践中的实验学校主要是从19世纪末的“科学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随后,便一直存在着关于正规实验与为国家培养教师之间的争辩。以美国为例,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将其解释为“系统研究教育的场所,检验用作假设的某些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他一直强调实验学校不是“模范学校”,也不是“实习学校”,而是在实验中开创教育科学、发展新的教育观念③。但事实上不少实验学校隶属于大学、学院,作为教与学的中心,用于进行教学实习并观摩模范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我国,解放初诞生了一批实验学校,主要是作为教育实践的阵地。十年动乱期间一度被取消,1978年以后开始恢复。近年来,实验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同样也存在着性质不清,任务不明的问题。有的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基地;有的隶属于师范学校,肩负着培养新教师的职能;有的实际办成了培养尖子学生的重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更多地强调它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所在地区的模范学校来建设;而部分办学者则将其作为一种经营战略,以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
  
  其次,教育实验并非一定要在专门的实验学校进行。目前不少实验学校是按重点学校的要求投资建设的,一般地处城镇,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往往高出一般学校,生源也较好,缺乏代表性,所开展的实验研究也就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开展确证性、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在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学校展开,不能仅仅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学校进行,以确保它们在研究范围内的代表性。北京教育学院吕敬先主持小学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坚持在普通学校、普通教师、普通儿童、普通教材的条件下进行,以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实验学校所开展的教育实验应该具有探索性,利用师资的优势、设备的优势、科研的优势等,进行大胆的革新创造,走前人未走的路,发现新规律、发展新思想、发明新技艺等等,而不能一味地验证已有的东西;超前性,不仅仅从眼前的实际出发,更要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设计10年、20年以后的教育,增强预见性,在“三个面向”上先行一步,为长远的教育发展规划作好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准备;整体性、革新尝试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工作的主要方面,而不仅仅是对微观层次上的某一两个因素进行变革。这绝不是讲微观机理的实验揭示不重要,而是说揭示微观机理的受控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在专门的“教育科学实验室”进行,自然条件下的实验学校易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因素干扰,并非是揭示微观机理的理想场所。
  
  再次,实验学校的研究功能并不足、也不能仅仅依靠开展教育实验,而应该通过开展多方面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研究活动,有其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本质上是创造性的经验建构的过程。第一,它肯定经验事实的至高无上,而不仅仅依靠思辩的力量来说明;第二,用来说明问题的经验事实不是自然的,而是实验者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操纵研究对象,创造、提炼出来的;第三,为了保证经验事实的可靠性,须作必要的条件控制和重复验证。实验有它独特的长处,不可能被其它方法取代,也无法取代其它研究方法。实验学校开展教育研究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论的与实证的、科学的与人文的、定量的与定性的,单一的实验研究作用毕竟有限,无法实现人们赋予给实验学校的、研究、示范、育人等多方面的办学目标。当然,实验学校可以突出实验研究,即开展以教育实验为主导的综合性的研究活动,通过开展实验来带动全方位的研究,全局的工作。
  
  综上所述,实验学校应该是教育研究的基地,肩负着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任。要把实验学校办成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突出整体性的未来学校模式的探索与实验,走“特色学校”之路,借以实现研究职能与示范功能、育人功能、师资培训功能的统一。
  
  二、新型学校模式的生成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模式是一个系统,是各个要素搭配起来的一个结构。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形成一个格局。”并且讲,“模式不是样板”,大家常说的苏南模式,即指苏南农村经济的结构,有它的历史背景,有它自己发展的规律,苏北要学它,学不像,因为苏北没有和苏南一样的基矗别人的模式不能照搬,但其生成的过程却有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学校是一个系统,它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是以整体的方式显示出来的。构建学校模式是识别学校系统元素,从中加以选择和优化组合的过程。这里按模式要素的筛癣主导要素的确立、开发研究设计、反馈调整等环节分述之。
  
  1.模式要素的筛
  
  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校模式的构建,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整体改革并不一定是全面铺开、多多益善,必须从中筛选出若干要素来。近20年来,美国教育研究总结出“有效学校”的若干特征:强有力的教学领导;安全有序的学校气氛;全校一致重视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对学生拥有高期望;不断地评估学生的进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89年的报告《学校与质量:一份国际报告》中提出了五个关键性的范围作为衡量学校工作质量的标准:课程、教师的作用、学校的组织、评估鉴定和监控、资源,指出只要把这五个方面搞好,就肯定会使一所学校变得更好。⑤这至少告诉我们,对学校办学模式有显著影响的基本要素是有限的,学校系统的复杂性不宜过分夸大。顺着这种思路,我们从较为成功的学校教改案例中初步筛选出下列要素:办学理想与发展目标;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教学评价;班级与学校组织管理;家庭社区经济文化背景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舍设施与教育装备;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
  
  2.主导要素的确立
  
  所谓主导要素亦叫作主成分、主联系、主渠道、主环节、主方向、主层次、主结构、主序等等,在学校模式中起着定性、定位、定向的作用,它的选择对学校模式的基本性质、地位高低、格局优势、发展走向等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确定主导要素的策略大致有:
  
  位势分析 或作定性分析,把握位势差异;或作定量分析,析取主成分。马克思从社会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发现了人的经济关系是一种“主联系”,通过对各种支配关系的分析如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支配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支配作用,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进而从各种迷茫的方向中找到了社会发展的“主方向”、“主流”。布卢姆一直关心人类的变异性问题,他认为,个体发展确实存在差异性,“但差异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应该呈正态分布。他提出了影响儿童学习的“三大变量”:1.先决认知行为,学生对所要完成的学习已具有的必要条件的程度,即原有学习基础;2.先决情感特点,学生被促动专心学习过程的程度;3.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应学习者的程度。
  
  可变策略 众多影响要素中,有的虽重要,但难以改变;有的易改变,但不重要;有的既重要,又易改变。应该把那些既重要、又能够改变的因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要素。布卢姆又在各种影响学生学习的教学变量中区别出易变变量和较为稳定的变量。第一,他把儿童的学习时间区分为可利用的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时间,前者基本上是一个常量;后者却是易变的。第二,对智能与必要认知的条件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对学习有影响,但小学以后,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后者是可变的,学习成绩更多地是由学生具备适合以后学习任务所需的必要认知条件来决定的。第三,对教师特点和教学行为作比较,认为前者受教师年龄、经验、个性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相对稳定的,后者与儿童的学习密切相关,是容易改变的。为此,他设想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施形成性测验,引进单元反廓矫正程序,提供给学生补充性学习的机会,使之获得必要的认知准备,来帮助绝大多数儿童掌握学习的内容。
  
  补短策略 主导因素、关键行为因系统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确立主导要素,要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为薄弱的环节,给以强化。个性化的思路 共性总是寓于个性之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决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创造性地加以处理,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3.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阶段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这是凸现主导要素,并面向整体、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过程,它强调以主导要素为先导,带动后继改革,以关键问题的变革及其基本精神为核心,去调整其它要素的状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既非单打一,亦非齐头并进式的,也不是拼凑式的,第二,它并不是单纯的从若干给定方案中选择一两个好方案的问题,而首先是对合适方案的开发生成的过程。第三,这是设计与实施、总结与反馈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通常须从试尝错误或移植他人的实验开始,根据实践结果,不断调整,逐步完善、渐渐生成。第四,这是理论工作者、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通力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刨办新型学校,和拟订理论原则相比,其实际困难要大得多,许多具体问题始料未及,更非理论中曾经论述过,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开发研究的主要思路有:
  
  (1)试探搜索式的。
  
  查明初始状态,设计目标状态(终点状态),明确差异所在以及缩小差异的中介过程,对终极目标有层次地进行分解,将大的差异分析为小的差异,然后从消除小的差异、实现子目标开始,逐步试探、搜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即把“未知”看作“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向上逆推,弄清最佳路径。在一进程中,任何子目标,对上一步搜索而言是一个目标,对下一步搜索而言,则为手段,整个求解过程,可以看作是“手段”与“目的”所构成的树状网络。完成上述探究的关键是揭示中介环节,有的学校在抓制度和常规建设逐步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中,采取了正面教育、领导示范、情感沟通、机制激励,自主活动等系列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条件约束式的:用设计条件和教育条件作为约束,来逐步缩减问题的空间,直到产生包含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教改方案(一个或几个)。
  
  (3)启发演绎式的。开发研究不是纯粹的“无中生有”,而是根据一定的启发信息作出的。这些启发信息包括先前已有的专业知识、教改经验、理论假设。许多教改方案是在来自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诞生的。
  
  4.反馈调整
  
  新型学校模式的生成,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在多轮反复实验中,不断评估改革的成效,从中获得反馈信息,据此调整改革的目标和方案,促使新型学校模式的螺旋式的上升。同时,经过多轮反复实验,从中找出被实验证明是富加成效的东西,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以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的理论。
  
  三、若干实验学校办学模式评介
  
  1.以办学条件为主导的实验学校办学模式
  
  办学条件包含校舍设施、教育装备与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以办学条件为主导的实验学办学模式强调以办学条件的改善或切入口,来带动学校其它方面的改革,依靠一流的教育装备、一流的师资水平获得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它办学实绩明显,实践成效(主要指育人功能的发挥)通常也是显著的,易获社会的认可,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实验学校建设的着力点和主要的工作思路。条件既有制约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办学条件不具备,往往成为实验学校发展的严重的限制因子。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实验学校创办之初,把条件改善放在优先的位置,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办学条件的规范化是大原则,处处整齐划一,就缺乏自己的特色。在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比较上,应该把重点放在人上,对学生的发展构成巨大影响的是教师,而不是校舍设施。校舍设施的改善必须从国情出发,从育人的需要出发,讲究实用性。
  
  2.以课程教材教法为主导的实验学校办学模式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并以教材改革为载体,以教学方法改革为落脚点,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班级、学校管理上的配套变革,形成办学特色;或者从教学方法改革开始起步,重组教材,并进而对整个课程目标、结构进行改革,推动全方位的革新,这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创办实验学校的主要思路。
  
  课程为育人的施工蓝图,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可以带动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并常常对师资队伍质量、校舍设施等提出一定的要求。学校的教育理想、教改措施等一般需要借助于课程、教材,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因而可以说“不对学校课程进行改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分创造性地执行、部分调整、重新构建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则难度越大。课程教材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问题。
  
  3.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实验学校办学模式
  
  选择科研兴校的战略,强化教育科研在实验学校办学中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实验学校办成教育科研的基地,这样的实验学校并不多见。云南昆明市春城小学,原本为一所条件简陋、质量较差的民办小学,在改革十余年中,一跃成为我国西南高原教育战线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这跟该校一直把科研兴校作为实验学校办学的主导战略是分不开的。第一,该校先后提出了这样三个办学目标:“出理论、出经验、出人才,办有特色的一流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育人三结合的办学格局”;“以科研为主导的,要素、结构、层次、功能发育发展完善的现代化学校”,都强调把教育科研作为主导因素来构建自己的学校模式。第二,办学体制上强调育人与科研的合二为一,将教科室改建为教科所,设立基础研究室、应用研究室、开发与未来研究室、策略研究室、操作与情报研究室,负责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开展研究的组织指导工作。每室有专职研究人员1人,半专职人员12人,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由校长兼任教科所所长,年级组设置专门管科研的副组长,班级设科研副主任,定期召开各种专题性研讨会。第三,学校工作课题化。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设计课题,将研究计划列入工作计划,个人总结要将研究成果和经验写进去,每项研究的结题须交成果报告及总结,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情况的考评,使教育科研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第四,学校全面工作注意以科研为中心展开,为之服务。改革图书情报中心的工作,使其功能多样化,突出为教育科研服务的职能。建设多媒体开发室,为教育科研提供比较现代化的研究条件。校舍建设上突出科研系统的建设,学校盖有一幢4000m2的科研综合楼,设有心理观察室、语言测试室、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装备比较先进的观察、测量仪器。分期分批将电脑配备至教师家中,与计算机中心和图书资料中心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形成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实验学校办学模式,应该说是实验学校办学的真正到位。本来教育教学就是创造性的劳动,向40分钟要质量也就意味着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教与研结合,以研促教,边教边研,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者型教师的基本途径。确立科研主导战略,须有科研型领导。春城小学得益于有一位好校长。同时,还需对实验学校的管理体制上作出相应的改革,使其隶属于科研机构,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的联合。
  
  注:①赖瑞云《论自然实验》,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第1期。②《康德论教育》,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9页。③《杜威学校》,王承绪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页。④费孝通等《地区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⑤参观[英]劳顿《关于改善学校工作的几点意见》,张文军译,载《外国教育资料》1996第3期。⑥参见周金碧主编《未来学校模式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