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开题报告”
不同的阶段显示“学术史”并非一往无前的连续,而是在某个时机忽然出现裂痕或断裂。这种裂痕或断裂可能来自主题及其话语的转换,也可能来自研究结论的翻转,还可能来自研究方法的更新。
在整理“学术史”的“进展”及其“阶段”时,研究者会遇到两类“文献”:一是关于理论问题的文献,比如关于“知识与能力关系的争鸣”的文献、关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文献、关于“人格教育学研究”、关于“学生权利研究”的文献、关于“知觉教育学研究”的文献、关于“意志教育研究”的文献,等等;二是关于历史或实践问题的文献,比如关于“王安石教育思想”的文献、关于“叔本华教育思想”的文献、关于“浪漫主义教育家”的文献、关于“行动研究的进展”的文献、关于“读书治疗的进展”的文献、关于“惩罚教育”的文献、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文献。
在这两类文献研究中,关于理论问题的文献研究比较单纯,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献研究比较复杂。后者的复杂性就在于,历史问题的文献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文献:第一种文献是历史或实践本身的文献,这是一级文献;第二种是有关这种历史或实践的文献,这是二级文献。
比如,“关于王安石教育思想的文献研究”就包含了两种文献:一是王安石本人的教育思想的文献研究;二是后人对王安石教育思想所做的种种评论或研究的文献。
比如,“关于惩罚教育实践的文献研究”也包含了两种文献:一是教育历史中惩罚教育制度和惩罚教育实践(比如戒尺、关禁闭、心理咨询等)的文献,这些文献可能显示为官方文件、中小学生守则、法律条文,等等;二是有关惩罚教育的评论和研究的文献,比如卢梭有关惩罚教育的思想、罗素有关惩罚教育的言论、托尔斯泰有关惩罚教育的说法、马卡连科有关惩罚教育的理解,等等。
一般意义上的文献研究是指有关理论问题的文献研究以及有关历史和实践问题的文献研究中的“二级文献”的研究。“一级文献”的研究虽然也可以视为文献研究,但它已经进入“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可以说,历史研究与文献研究虽然相关,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这种区分与划界是重要的。研究者一旦混淆两类文献研究,将导致文献综述的混乱:比如,文献综述在某个地方讨论“王安石本人的教育思想的演进”(该研究属于“历史研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献研究”),而在同一地方忽然又开始谈论他人研究王安石教育思想的进展。
一般而言,研究者所找到的文献总是显示出某种“研究进展”及其“重要阶段”。
研究进展中的“重要阶段”隐含在那些不重要的阶段的转化与交接处。任何研究总会在某个阶段停留徘徊。人们在这个阶段大量地引用相同的文献、讨论相同的话题、使用相同的词语、出发同一种声音。在这个停留徘徊的阶段,研究者的年龄和他们的出身背景甚至相似或趋同。在相关的年会或研讨会中,总是能够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大家“一致同意”某些观点,几乎没有另类观点的冒险。那些研究者共同体一般也不允许另类观点公开发表。
叔本华曾经感叹:“学术界一如其他的领域,在这里,人们喜欢那些谦逊、木讷、不会刻意要显得比别人聪明的人。对那些古怪、偏执和构成某种威胁的人,人们是一致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在这方面,他们可真的是人多势众啊!”[2]现在看来,他所不愿意看到的学术现象,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遗传下来。
但是,任何研究领域总会有一个或几个“持不同意见者”(或称之为“持不同政见者”)诞生并加入到圈子内部。在某个平静的研究领域,“持不同意见者”总是忽然涌现出来。学术研究总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话题和新词语。这些新话题和新词语将导致大量的“不同意见”。在这种传统的学术圈子里,所谓研究的“重要阶段”,往往发生在“不同意见”涌现的时代。
三、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确定了本领域的“重要他人”、“重要观点”和“研究进展”之后,研究者要么发现本课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几乎没有再接着研究的必要;要么发现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取得了某些重要进展,但是,仍然留出了缺口,需要做相关的研究。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几乎所有的课题都留出了等待后人继续研究或重新研究的问题。继续研究或重新研究意味着:课题虽然是旧的,但问题是新的;或者,问题是旧的,但提问的方式是新的。学术研究总是不断留出“空白”,不断有人去填补“空白”;空白被填补之后,又需要后人以新的方式去重新覆盖或改写。
本课题究竟留出了哪些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这就是研究者在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之后需要提出的最后询问。
第三节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
在确定了本课题的“核心观点”并提交了“文献综述”之后,开题报告需要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可称之为“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本课题的主要参考文献。
一、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
研究方案或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研究者无法在开题报告中提交完整的研究内容,完整的研究内容需要在正式的研究中逐步展开和调整。但是,研究者可以在开题报告中以接近“研究思路”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框架结构。
一般而言,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
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前言(含“课题的由来”,即“问题的提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或后记。也可以将“致谢”放到“前言”之后。
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任何研究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选择何种研究方法有时直接决定该研究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可是,从已有的开题报告来看,研究者对研究方法似乎普遍不太重视。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列举研究方法时常见的问题是:
(一)简单选择,一笔带过
在开题报告中提出研究方法时当然可以从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中简单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而不做任何解释。
但是,一项出色的课题研究很可能是因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对“研究方法”持谨慎的态度。研究者如果将研究方法一笔带过甚至一笔勾销,这样做法要么显示了研究者的误解,要么显示出研究者的粗糙。
适当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课题,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方法,然后询问自己是否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以便带来可能的突破。
但是,希望以方法的选择带来研究的突破并非刻意追求时髦的新方法。尽管“研究方法”的创新是重要的,但相对而言,研究方法是比较稳定的。研究者可以拒绝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省级规划课题开题论证要点
- 下一篇:怎样做课题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